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1333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0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docx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初二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长度测量:

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

m100010101010001000

Km--------m-------dm-------cm-------mm-------um------nm

2.换算:

换算数字乘以进率,再带上换算后的单位

3.使用刻度尺前要弄清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数字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

4.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要先去掉错误数据,平均值不能认为除尽的数值最准确,也不能认为小数点后面位数越多越好,所取位数要和测量位数相同)

5.特殊的测量方法:

(1)累积法:

测纸张厚度,测钢丝直径

(2)平移法:

测硬币直径,球的直径,圆锥高度

(3)替代法:

测地图上铁路长

(4)滚轮法:

曲线长度等于轮子的周长乘以转过的圈数

【演兵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4mmB.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演兵2】下列几个测量值中准确程度最高的是()

A.

B.

C.

D.

【演兵3】一个同学正确测得铅笔的长度是

,从这个数据看,它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A.1分米B.1厘米C.1毫米D.1微米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一、运动

1.运动按运动尺度分为宏观运动(机械运动)、微观运动(分子运动);按运动的路线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质子(正电)

原子核(正电)

2.

中子(不带电)

原子

分子

物质

核外电子(负电)

二、参照物

1.定义:

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择成标准的物体

2.参照物的选取:

任意性;特殊性(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隐含性

3.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①选取参照物②判断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4.相对静止的条件:

物体与参照物速度相等,方向相同

三、速度

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计时);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看谁在先)

2.速度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

v=s/t推导公式:

s=vtt=s/v

4.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3.6km/h;1km/h=(5/18)m/s

5.图像

四、能量

【课1】正在驶离站台的列车,车厢里的乘客相对是运动的,相对于是静止的.乘客在车厢里看到站台上送行的亲友远离他而去,这时他是以作参照物的.

【课2】坐在直升飞机上的人,看见一栋栋楼房在上升,这是以为参照物来描述的;若以高楼为参照物,则直升飞机向运动.

【课3】今年“五·一”,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去参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平故居”时,看见公路两旁的树木向车后退去,由此可知他们所选的参照物是()

A.他们乘坐的车B.房屋C.路面D.路旁的电线杆

【课4】甲.乙.丙三人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步行速度是3km/h,乙在1min内走了63m,丙行进的速度是1m/s,比较三人的速度大小,则()

A.

B.

C.

D.

【课5】火车和汽车分别以

的速度运动.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火车的速度大B.汽车的速度大

C.它们速度一样大D.不能确定

【课6】运动会上百米赛跑中,我们是以什么方式来判断谁跑的快呢?

【课7】小张做测自己的步行速度的实验,他从10点23min8s开始计时,当他走完30m,时钟正好指着10点23min32s.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他的步行速度为()

A.

B.

C.

D.

【课8】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甲的速度是2m/s,乙的速度是3m/s.它们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A.

B.

C.

D.

【课9】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s,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A.甲在乙前0.6m处B.甲在乙前1.2m处C.乙在甲前0.6m处D.乙在甲前1.2m处

【课10】如图所示,表示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计时开始时,即

时,甲的速度是

,乙的速度是

(2)当

时,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是

(3)甲.乙两物体是不是都做匀速运动?

(4)在3s的时间内,哪个物体运动的路程长些?

(5)图中甲.乙两图线是相交的,相交的那一点是不是表示两物体相遇?

【课11】小张和小李两人多次进行百米赛跑,同时出发,每次小张都比小李提前10m到达终点,如果两人都以原来的速度跑,但改用下列两种方式再进行比赛.

(1)仍在同一起跑线,小李提前先跑出10m小张再起跑,结果是()

(2)让小张的起跑线后移10m,小李仍在原起跑线,两人再同时起跑,结果是()

A.两人同时到达终点B.小张先到达

C.小李先到达D.无法确定谁先到达终点

【课12】汽车在公路上做直线运动,依次通过A.B两地.如果要求汽车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则除了要知道A.B之间的距离外,还应知道()

A.汽车在A地的速度B.汽车到达B地的速度

C.A.B两地中的速度D.A.B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第三章声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1)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2.传播: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声可以传播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性质、介质温度有关;V固>V夜>V气(一般情况);15℃时,声音在空气中V=340m/s

二、乐音的特征

1.音调:

声音的高低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人耳的听声能力:

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声波为次声波(地震等发生伴随)

高于20000Hz的声波为超声波(能量大,沿直线传播)

2.响度(音量):

声音的大小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大小、跟声源的距离有关

3.音色(音品):

跟发声体的材料、形状有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

三、回声

听到回声的条件: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至少晚0.1s

对着高墙说话,要听到回声至少要离开17m

四、噪声

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30-40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果的声强为70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90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15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2.噪声的控制着眼于消声、隔声、吸声三个环节;

噪声控制的途径:

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演兵1】下列各选项中声不能够在其中传播的是()

A.酒精B.岩土C.月球上空D.空气

【演兵2】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声音传播时有时不需介质

B.声音可以在任何条件下传播

C.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D.宇航员在太空中必须大声喊叫才能使同伴听见声音

【演兵3】

某汽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大山,司机想估测汽车到大山的距离,按响喇叭后,继续以原速度向大山行驶,经过3s后,听到了喇叭回声,求汽车喇叭发声处距大山多远?

 

【演兵4】一架超音速飞机在水平方向上飞行,当飞机飞过某人头顶上方后l0s,这人才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此时飞机已飞到此人前方6210m处.求:

(1)这架飞机的飞行高度是多少?

(2)这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几倍?

 

【演兵5】在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虎队20年后重新聚首,演唱了他们的经典歌曲.在演唱时,观众能分辨出三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歌声的什么不同?

()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演兵6】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演兵7】下列的实验和实例: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演兵8】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演兵9】凡是弦乐器在试音时,都要通过调节弦的松紧程度来调节声音,这样做主要是调节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

【演兵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调是由物体振幅决定的B.响度也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C.有时音乐的声音也是噪音D.一个人的声音音调是不会改变的

【演兵11】码头上轮船的汽笛传得很远是由于()

A.汽笛声频率高B.汽笛声音色好

C.汽笛发声的振幅大D.汽笛声传播的速度快

【演兵12】

下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的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演兵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演兵14】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两个波形图,指出图中哪一个音调较高,哪一个响度较大,并简要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一、光的传播

1.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同种均匀介质中

3.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激光准直”;射击时“三点一线”;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

4.真空中的光速:

c=3*108m/s,空气中的光速近似为c=3*108m/s,水中光速:

(3/4)c,玻璃中的光速:

(2/3)c

二、光的反射

1.所有我们能看到的物体表面都反射光

2.光的反射定律:

三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共面;法线居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两角(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光路可逆

3.反射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

镜面反射

漫反射

相同点

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不同点

(原因)反射面不同

平整光滑

粗糙不平

(结果)反射光方向不同

有反射光束,其他方位则没有

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没有光线集中的反射方向

(现象)人的感觉不同

迎着反射光看很刺眼,常说反光;

其他方位看不见,或不明显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

实例

黑板反光;灯下看书反光;平静的水面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电影屏幕用布而不用玻璃;一般非光滑物体

4.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作用:

改变光路;成像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虚像;左右相反;像、物等大;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像点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光的反射

三、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定律:

三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共面;法线居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光垂直射入其他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光路可逆

2.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

从岸上看水里的物体,物体变浅了;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物体变高了;都是虚像

3.现象:

海市蜃楼,“弯折”的筷子

四、凸透镜成像

1.透镜分为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和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2.光心:

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

焦点F,焦距f,凸透镜有左右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3.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向三棱镜较厚的一端偏折

4.凸透镜成像规律:

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投影仪.幻灯机.电影

u=f

不成像

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v﹥u

放大镜

注意:

1.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2.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3.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面,晶状体太厚,需戴凹透镜矫正.

4.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太薄,需戴凸透镜矫正.

5.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6.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五、神奇的眼睛

1.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一个光屏;会聚到视网膜上的像是倒立的

2.正常的眼睛看物体:

主要靠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看远处物体

看近处物体

入射光线

几乎平行光

发散光

折射光线

都会聚到视网膜上

晶状体

较薄

较厚

凸透镜表面凸----f短----会聚作用强;凸透镜表面凹----f长---会聚作用弱

3.近视眼: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前;矫正用凹透镜

远视眼: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矫正用凸透镜

六、色散

1.色散:

白光被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

3.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

红、黄、蓝

作图题注意:

折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实线,法线是虚线;折射时,空气中的角度大一些;

平面镜成像作像中全是虚线,无实线,记住带箭头

【演兵1】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如图是女兵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正从天安门前走过,判断队伍是否对齐的光学原理是.

【演兵2】小明同学到湖边游玩,他看到以下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湖水中的太阳B.树在湖水中的倒影

C.湖水中的游鱼D.阳光下自己在地面上的影子

【演兵3】2010年1月15日出现一次日食现象,连云港市可以观察到日环食这一天文奇观,以下关于日食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折射现象B.光的反射现象

C.光的色散现象D.光的直线传播

【演兵4】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A.杯弓蛇影B.形影不离C.形单影只D.立竿见影

【演兵5】

如图所示,激光液面控制仪的原理是固定的一束激光AO以入射角i照射到液面,反射光OB射到水平的光屏上,屏上用光电管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输入控制系统用以控制液面高度,如果发现光点B在屏上向右移动了S的距离到B′,由此可知液面_____(填“升高”或“降低”)了.

【解析】因入射光AO的方向不变,所以液面改变后的反射光一定同原来的反射光OB平行,过B′作平行于OB的反射光线并延长入射光线,二线相交点O′即为新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可见液面是下降的.

【演兵6】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当入射光线绕O点顺时针方向转过20°,平面镜M绕O点逆时针方向转过20°,则反射光线转过()

A.0°B.40°C.60°D.80°

【演兵7】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演兵8】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进行解释的是()

【演兵9】图1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图1

【演兵10】

请你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

 

【演兵11】在各种色光中,被成为三原色光的是()

A.红、绿、蓝B.红、黄、蓝C.红、黄、绿D.黄、绿、蓝

【演兵12】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演兵13】

如图是小明同学画的一条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折射的光线光路图,错误的是()

 

【演兵14】“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演兵15】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只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了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f为()

A.

B.

C.

D.无法确定

【演兵16】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并定好位置,然后将光屏沿光具座左右移动,光屏上总得不到烛焰的像,这可能是()

A.烛焰距凸透镜的距离大于fB.烛焰距凸透镜的距离等于f

C.烛焰距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fD.烛焰距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f

【演兵17】某同学拍完毕业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像,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

A.靠近该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

B.靠近该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

C.远离该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

D.远离该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

【演兵18】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一个人照了一张2寸的半身像,若要再给这个人照一张2寸的全身像,应该使()

A.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增大

B.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减小

C.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增大

D.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减小

【演兵19】

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演兵20】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演兵21】琦琦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用画像代替蜡烛,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画像,实际大小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光具座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成清晰像为止.此时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

【演兵22】小英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

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英将蜡烛移至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小英将蜡烛移至

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的虚像,则该像是_________、放大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演兵23】同学们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选用的器材有:

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

(1)实验探究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器材调好后,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向凸透镜移动,调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测出了不同位置时像的高度,并将数据填在下表中.凸透镜的焦距f=10cm.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60

30

20

15

12

像的高度

1

2

4

10

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就越大.他们得出的结论完整吗?

(填“完整”或“不完整”),理由是:

【演兵24】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演兵25】

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3所示,其中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

小明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小明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线处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的像,则该像是像。

(选填“虚”或“实”)

【答案】

第五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

描述物体冷热程度摄氏温度单位:

℃冰水混合物-----0℃;沸水----100℃

2.常见温度计:

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3.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使用:

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壁;读数要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才能读数;读数时温度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且视线要与液体凹面底部或凸面顶部相平

4.体温计:

毛细管中的液体为水银,体温计可离开人体读数;量程:

35℃--42℃,分度值:

0.1℃

二、熔化和凝固

1.非晶体: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

2.熔化(吸热):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凝固(放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

3.晶体完成熔化过程的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晶体能够继续吸热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4.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同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