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3452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

按照家庭与学校、社区与家乡、祖国与世界的顺序,由近及远,逐步展开,不断拓展学生的社会知识与生活经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由表及里

知识的习得,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要从社会事实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化,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经验和思想品德。

●螺旋上升

本课程所呈现的知识在低年级、中高年级螺旋式上升。

与此同时,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也随着学习年段的提高而不断深化。

(说明:

低年级指1-2年级,中高年级指3-5年级)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一些浅显的社会常识,懂得初步的道德法律等社会规范。

(2)方法与能力目标

经历合作、探究、体验等学习过程,初步具有收集与处理信息、交流与合作、辨别是非与行为选择、观察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活自理与自我保护、社会实践与服务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有理想、有爱心、会尊重、讲诚信、守规范、负责任,乐创新、懂勤俭、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爱国精神、公民意识和一定的国际意识。

2.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低年级(1~2年级)

第二学段中高年级(3~5年级)

知识

●初步了解家庭、学校和社区生活方面的社会常识和道德规范。

●了解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机构和公共设施。

●懂得个人成长与家庭、学校的关系,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了解一些公共生活的规则。

●了解祖国的象征和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知道中华民族的主要传统节日和一些国际性节日。

●了解社会公共生活、国家民族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常识,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初步了解多种社会机构、公共设施及其功能,了解生活的基本需要和生产、消费等相关知识。

●知道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了解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法律常识,初步了解儿童担任不同社会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初步了解家乡、祖国和世界的变化与发展,我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初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初步了解一些中外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重大事件。

●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知道要爱惜资源,保护环境。

●初步了解人与人、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需要合作和交流。

知道一些全球性问题以及一些国际组织的有关活动。

●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方法与能力

●掌握一些收集和整理信息的简单办法。

●学会一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式,具备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

●对身边的生活现象有初步的是非辨别能力。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生活及社会现象具有初步质疑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学校公益活动。

●能通过一定的途径搜集有关社会生活的信息资料,初步具有观察、交流周围的自然、社会现象的能力,学会对简单信息加以整理。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能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接受别人合理的意见。

●对社会现象有初步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

●形成初步的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尝试运用一些探究方法,尝试解释一些社会现象,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初步具有依法自我保护和应对生活中突发情况的能力。

●有一定的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能力,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公益活动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悦纳自己,关心伙伴。

爱护小动物、植物。

●爱父母,敬师长,学校、爱集体,对社会生活有亲近、热爱的情感。

●遵守纪律,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爱学习,爱劳动,不怕困难,有自信心,能合群愉快地生活。

●不说谎话,有错就改。

讲卫生,有礼貌,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尊重国旗、国徽、国歌。

●有了解世界的愿望。

●珍爱生命,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增强环保意识与生态意识。

●初步树立心中有他人的意识,爱家乡、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关注社会的现状与发展。

●遵纪守法,具有初步的民主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

●热爱科学,勤劳勇敢,自尊自强,勇于创新,具有乐观向上等心理品质,追求美好的生活理想。

●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正直、有责任心,具有荣辱意识,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珍视中华传统美德与革命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立志报效祖国。

●热爱和平,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三、学习水平界定

《品德与社会》学科学习水平分类表

维度

学习水平

基本内涵

常用的行为动词举例

知识

知道

识记浅显的社会知识和道德法律规范

了解、说出、复述、列举、识别等

理解

领会所学内容的含义,懂得相关知识的联系

懂得、判断、辨别、说明、比较、分类等

运用

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不同情境中的问题

使用、分析、解决、证明、总结等

能与伙伴进行合作、探究、体验学习,初步具有观察社会、获取与整理社会信息的能力;

能初步分辨社会现象中的对与错、是与非,作出合理、正确的行为选择的能力;

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的能力;

具有生活自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讨论、交流、合作、

参观、访问、调查、考察、进行、开展、探究、参加、尝试、寻找等

情感、态

在学习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品德规范的过程中,情感上有初步的感受和体验,思想上能认同所学内容,接受相关社会知识和道德法律规范,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初步做到知行一致,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与文明的行为习惯。

遵守、接受、愿意、欣赏、喜欢、认可、认同、感兴趣、关注、重视、尊重等、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增强等

四、内容框架

品德与社会学科课程内容模块主题结构表

模块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1.作为家庭的一员

1.1家庭成员的关系

1.1.1血缘关系与称谓

1.1.2家庭成员的亲情

1.1.3家长的期望

1.2家庭生活的规范

1.2.1父母长辈

1.2.2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1.2.3家庭中的安全规范

1.2.4家庭生活的法律保护

1.3家庭的差异和变迁

1.3.1不同家庭的不同生活习惯

1.3.2家庭生活条件的变化

2.作为学校的一员

2.1学校的位置与组织结构

2.1.1学校的校名、位置

2.1.2学校的组织结构

2.1.3学校中的少先队组织

2.2学校生活的规范

2.2.1老师和同学

2.2.2校规校纪

2.2.3学习与健身好习惯

2.2.4集体活动与集体荣誉

2.2.5公共财物

2.3学校的差异

2.3.1不同类型的学校

2.3.2学校的校史

3.作为社区的一员

3.1社区的机构

3.1.1自己所在社区名称及范围

3.1.2社区中的机构

3.2公共生活及规范

3.2.1交通安全规则

3.2.2公共设施

3.2.3食品和用品

3.2.4购物和通信

3.3社区内人们的相互依赖和协作

3.3.1社区与家庭的关系

3.3.2邻里关系

3.3.3社区建设与社区活动

3.4社区的差异和变迁

3.4.1社区的差异

3.4.2社区的变迁

3.4.3社区生活中的问题

4.作为上海的一员

4.1上海的地理环境

4.1.1上海的地理位置

4.1.2上海地理环境的特点

4.2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

4.2.1上海的经济发展

4.2.2上海的传文化发展

4.2.3上海的城市精神

4.2.4上海的发展远景

4.3上海的变迁及与其它地区的联系

4.3.1上海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4.3.2上海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协作关系

5.作为祖国的一员

5.1祖国的国土与行政区划

5.1.1我国的国名和首都

5.1.2我国的疆域和省级行政区

5.1.3我国的壮丽山河

5.2我国的政治生活

5.2.1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5.2.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2.3民族统一大业

5.2.4人民解放军

5.2.5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

5.3我国的经济文化生活

5.3.1我国的经济发展

5.3.2我国的文化发展

5.3.3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5.4我国的历史与发展

5.4.1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

5.4.2我国近代历史上的屈辱与抗争

5.4.3新中国的成立与伟大的建设成就

5.4.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6.作为地球村的一员

6.1世界的概况

6.1.1人类共同的家园

6.1.2我国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及邻国

6.1.3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概况

6.2国际组织和国际性公约活动

6.2.1联合国等重要的国际性组织

6.2.2我国与国际性组织

6.2.3《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性公约

6.3世界的变迁

6.3.1人类早期文明

6.3.2造福人类的科学技术

6.3.3世界的和平、合作与发展

五、内容与要求

模块一作为家庭的一员

主题1家庭成员的关系

【概述】家庭关系主要是夫妻关系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通过对家人的观察和家庭生活的体验,在感受家庭成员的亲情和家长的期望,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建议8课时。

目标领域

学习要求

实施建议

1.血缘关系和称谓

了解祖辈、父辈和自己的血缘关系,知道家庭成员的称谓。

·

画家庭关系结构图

试画出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简单结构关系图,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况,说一说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对他们的称呼。

关爱家人行动

观察记录一个星期中家人特别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情,想一想自己可以怎样去关心家人,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家庭成员的亲情

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具有亲密无间的关系,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

3.家长的期望

懂得家长养育子女很辛苦,理解家长对自己的期望。

能辨别家庭成员和主要亲戚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称呼。

能够在家庭成员的相处中作出合适的行为选择,为家庭生活添欢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具有家庭归属感。

尊重、关心家庭成员。

模块三作为社区的一员

主题1社区的机构

【概述】社区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社区生活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领域的扩展。

通过参观、访谈认识和了解为人们服务的社区机构及作用,有助于学生了解社区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热爱社区的意识。

建议6课时。

1.自己所在社区名称及范围

知道自己所在社区的名称、范围及在本区(县)的方位。

走进社区机构

通过参观、询问、访谈或观察有关人员的工作,考察社区内至少一个机构及其职能,通过整理完成考察报告,在班上交流,体会社区中机构方便居民生活的特点。

“社区机构与我家”

师生共同创设情景,讨论如何依靠与配合社区机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比谁联系家庭生活最真实,谁解决办法最有效,谁配合解决问题最积极。

2.社区中的机构

了解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派出所、社区卫生中心、社区文化中心以及为社区服务的消防队、环卫所、邮局、银行、商店、菜场、车站等的作用。

1.考察自己所在社区机构及其作用,并能借助社区平面图作简单介绍。

2.初步学会依靠与配合社区机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初步产生热爱自己社区的情感。

模块三作为社区的一员

主题2公共生活及规范

【概述】社区生活涉及衣、食、住、行、用等公共生活领域,引导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实践,丰富生活经验,学会生活技能、增强辨别是非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自觉遵守公共生活的道德和法律规范。

建议35课时。

1.交通安全规则

了解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了解遵守交通规则能保障出行安全。

它们怎样来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食物和生活用品,通过观察、访问和查阅资料,探究它们是怎样来到自己身边的。

文明小顾客

开展一次购物,学一学文明购物和明白消费,找一找其它相关的问题,议一议怎样解决。

小小啄木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遵守交通规则或使用公共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后果,提出改进建议。

2.公共设施与爱护公物

知道一些公共设施的名称、作用和正确的使用方法,懂得爱护公共设施利人利己。

3.食品和用品

了解一些食品的生活用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大致过程,知道食品和用品来之不易。

4.购物和通信

知道一些有关购物、储蓄、保险、邮政、通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1.能认清并分析身边公共生活事件,增强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

2.参与公共生活实践活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2.能主动分析并积极解决公共生活实践所面临的问题。

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自觉遵守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

主题3社区内人们的相互依赖和协作

【概述】社区成员比邻而居,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结成生活共同体。

通过整理资料,参与实践,引导学生与社区成员和睦相处,以公平而理智的方式解决矛盾和纠纷,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增强平等合作的意识。

1.社区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知道家庭生活与社区的密切关系。

知道

争做好邻居

通过观察、询问和小考察,了解关于邻居关系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和同伴一起分析判断,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如何做个好邻居。

我和社区活动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小区居民如何参与文明社区的建设,并了解近期自己适宜参加的社区活动内容,与小伙伴一起积极参与并交流感受。

2.邻里关系

懂得邻里之间需要互相尊重、互相谦让和关怀。

3.社区建设、社区活动

知道社区建设靠大家,知道在社区生活中要宣传科学,反对迷信,远离毒品,参加健康文明的社区活动。

收集邻里关系的事例,调查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情况,提高明辨是非、行为选择和社会实践能力。

喜欢自己的社区,愿意与邻里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健康文明的社区活动。

主题4社区的差异和变迁

【概述】上海市有二百多个各具特色的大型社区,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了解社区的差异和变化,是了解上海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前提,是进行热爱新上海、建设新上海教育的基础。

通过考察、比较等方式,理解变迁、尊重差异,增强文化认同感;

探究社区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建议9课时。

1.社区的差异

知道社区之间在人口、自然环境、商业分布、公共设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各有特色

居住在不同小区的伙伴商定进行比较的项目,然后分别进行考察用照片、视频、文字资料或实物,相互介绍自己的小区,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

爱我小区

居住在同一小区的伙伴合作考察小区的发展变化,找到发展中的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增强热爱小区的情感。

2.社区的变迁

了解本地区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和经济文化。

3.社区生活中

的问题

了解社区的环境卫生、交通、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

搜集有关信息,比较社区之间的差异,探究社区的变化,分析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尊重社区之间的差异,感受社会的进步并为之自豪;

关注社区存在的问题,愿意为解决问题出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模块四作为上海的一员

主题2上海的地理环境

[概述]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通过阅读上海市地图,并认识上海的地理环境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建议10课时。

1.上海的地理位置

知道上海在中国和世界上所处的地理位置

读图比赛

从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上找到上海的位置;

在上海市地图上指认各区县,主要河流和主要对外交通线。

专题讨论

讨论上海地理环境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读图的基本知识

懂得读图的基本知识,认识上海市地图

3.上海地理环境的特点

知道上海地理环境的特点

懂得上海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能在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上指出上海的位置;

能在上海市地图上指认上海各区县、主要河流、主要对外交通线;

能分析上海地理环境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增强对家乡上海的亲切感、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附一: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建议课时

课时

1.作为家庭的一员

(约34课时)

8

22

4

2.作为学校的一员

(约48课时)

38

2.3学校的差异与变迁

6

3.作为社区的一员

(约56课时)

35

9

4.作为上海的一员

(约68课时)

10

30

28

5.作为祖国的一员

(约94课时) 

15

17

27

6.作为地球村的一员

(约67课时) 

6.2国际组织和国际性公约

附二:

小学品德与社会分学段课时安排

本课程规定总课时数应为408课时,建议总课时数为规定总课时数的90%,即367课时,其余10%的课时数为机动。

建议小学低年级总课时数为122课时,中高年级总课时数为245课时。

建议课时数

低年级

中高年级

1.作为家庭的一员 

20

2

3

1

2.作为学校的一员 

34

3.作为社区的一员 

25

5.作为祖国的一员 

5

12

7

29

6.作为地球村的一员 

31

合计

367课时

122课时

245课时

附三:

“学科能力”和“能力环节”结合的学科能力表示方式

分析与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低年段

中高年段

发现问题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

能在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运用学过的知识,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

运用已有的经验与学过的知识,能在合作交流或独立思考中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

解决问题

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

能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再发现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