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3494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性学习辅导材料Word下载.docx

  热爱和平意识的有一篇: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感受祖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有七篇:

戏曲大舞台;

古诗苑漫步;

说不尽的桥;

到民间采风去;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背起行囊走四方;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感受音乐美的有一篇:

盛着音乐的翅膀。

  关注社区生态、环境意识的两篇:

黄河,母亲河;

关注我们的社区。

  学习兴趣方面的四篇:

漫游语文世界;

好读书读好书;

走进小说天地;

走上辩论台。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有一篇:

怎样搜集资料。

  从以上可以看出,该教材的综合性学习非常重视中国文化,情感态度教育,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3、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

综合性学习为我们提供了将听说和读、写三者整合在一起的可能,它既为听说、写创造必要的情景,提供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内容,指明方向,真正在教科书中实践课堂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4、综合性学习的理念是力求贯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综合性学习在设计思路方面体现了开放性的原则,其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应以语文为主,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运用各科资源,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

它的学习模式像一个倒置的漏斗,表面上看入口很小,可是一旦进入活动过程中就会发现,其中有着广阔的空间。

比如,以“月亮”为话题的“探索月球奥秘”,以“女娲造人”为引子的“追寻人类起源”,他们看似内容单一,但找到了一个出发点,我们可以由此生发开去,让探究的触角延伸到过去和未来,延伸到文学、科学、地理、生物、天文、物理,延伸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用不同的形式力图实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沟通、结合。

在这样的语文活动中何愁没有一个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5、综合性学习的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

这套教科书把综合性学习放在显要位置,与写作、口语交际整合在一起,全力突出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

自主性。

这套教科书36次“综合性学习”,都是从学习主体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都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

教科书只是大体上有所建议,具体的则没有定死。

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对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随时作调整,以追求最好的学习效果。

这套教科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表现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

总之,教科书的“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部分,倡导自主学习,主要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性。

在36次活动中,都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协商解决,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探究性。

这套教科书的“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

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

学生通过自己探究获得的答案可能错了,这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找到导致错误的原因。

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支持学生在现成答案之外,寻找“新解”的尝试。

二、把握“综合性学习”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充足的时间作为保证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丰富,尤其是大的综合性学习中给学生提供的活动更是多种多样,所以往往需要充足的时间作为保证。

这里的时间不是指课内的时间,而是指课外学生用于查找资料、沉思默想、相互讨论、总结反思的时间。

这是由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决定的,因为它的最终指向不是某种知识的达成度,也不应该是短期的显性目标,而关注的应是活动的实施过程,是长远的隐性目标。

所以,要使综合性学习达成好的效果,就应该在过程中下大功夫,让学生有充裕的课余时间反复阅读、思考、记述、讨论,坐实每个环节。

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个学期开始时对该阶段的综合性学习有一个整体考虑,从时间上提出整体安排,以避免仓促上马,草草了事的现象。

2、面向全体学生,关照个别差异

我们通过综合性学习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而不是只针对部分优秀学生。

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综合性学习经常需要学生分组自行组织活动,所以往往会出现由一部分优秀学生控制或把持局面的现象,而相当一部分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处于一种旁观的位置。

这样做提高的只是部分优秀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而不是整体学生的语文素质,反而会加剧学生语文水平的两极分化现象。

因此,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应有意识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探究活动的机会,尤其是要给弱势群体以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分享到探求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当然,对于某些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和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应考虑在适当时机给予他们恰当的学习任务。

3、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提供的弹性空间

综合性学习在内容的安排上有较大的伸缩余地。

为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每个综合性学习都设计了若干个活动,有的可以根据个人需要任选其一,有的可以根据学生水平稍做删减。

这样,既有选择的余地,又有创造的机会,真正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供了可能。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弹性空间,对综合性学习进行二次创造,以利于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妥善处理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的关系

探究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学生从童年时代开始就是依靠这种本能自发地了解世界、寻求答案的,而教师所要做的不过是引导他们将探究活动发展到一种自觉的、完善的状态。

所以在综合性学习中应该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教师过多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替学生分组,替学生选择论题,替学生拟订活动提纲,等等;

二是教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旁观者,或者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基本不给学生提供建设性意见,不指出学生的偏差和错误,不控制活动的发展节奏。

前者往往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后者却会使活动陷于无序状态,浪费大量时间换来的是没有收效的“热闹”。

因此,综合性学习中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

5、时刻把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综合性学习中有许多跨学科的内容,如“黄河,母亲河”中涉及的地理常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中涉及的历史知识,“莲文化的魅力”中涉及的植物学知识,等等,这些其他学科知识的介入的根本目的是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交叉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它的最终指向仍旧是语文本身,所以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过程中,应时刻把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为重点,而不能舍本求末、越俎代庖,强求其他学科知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把语文课上成地理课、物理课、生物课都不能算是成功的。

三、能设计有创新意识的综合性学习方案。

1.实施综合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①准备阶段②指导阶段③实践体验阶段④交流分享阶段⑤评价阶段

2.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①创设问题情境 

②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③成果表达和交流 

④活动评价总结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课堂实录

一、导语

(1分钟)(大屏幕:

以澎湃汹涌的黄河为背景展示出课题《黄河,母亲河》及任课教师激情讲述)

“一把黄土塑造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

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

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佣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本节课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

(示意大屏幕上课题)

二、听配音乐、配实景诗朗诵(3分钟)

1.教师导入:

第6课我们学习了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组诗,第二部《黄河颂》,把书翻到第43页。

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作者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2.欣赏配乐诗朗诵:

《黄河颂》。

(在“黄河颂”音乐声中浑厚的男高音声情并茂地朗读。

大屏幕上的背景是动态的黄河实景:

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支流纵横,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

一泻万丈,浩浩荡荡,把中华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3.教师引出活动:

一首《黄河颂》使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越。

它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

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那么,有关黄河的知识你又了解多少呢?

下面我们进行本节课第一个活动:

黄河知识竞答。

掌声鼓励我们的小主持人上讲台。

三、黄河知识竞答:

啊!

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15分钟)

(掌声中小主持人走上讲台,大屏幕上打出一幅黄河流域简图。

图上方是字幕: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小主持人:

现在由我主持竞答,希望同学们配合。

老师已经布置了收集有关黄河知识的资料,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积分问答,按座次分四组。

答对加分,答错或重复答题不得分,答得好多加分。

请同学们听题:

1.(手指屏幕上黄河流域图)《黄河颂》诗中写到“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

”请你说出黄河有多长?

从哪里发源流到哪里?

生:

黄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藏高原,流入渤海。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区。

你答得很好,不过你答多了,把第2道题黄河流经的省区也答出来了,下次认真听题,请坐。

给你们小组加分。

2.小主持人:

《黄河颂》诗中写到“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用你收集到的史实来说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

请同学们把你们的材料相互交流一下。

(学生以四人为小组,讨论交流1分钟)

现在开始答题,先举手为准。

(学生多数举手)

生甲:

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以前的北京猿人出现在周口店时,发源于青藏高原的这条大河已经从西到东将各段河道连接起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了。

可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好,给你们组加10分!

(这时本组又一名同学站起来)

生乙:

我知道黄河流域面积达75.2443万平方公里,总共有耕地3亿亩,居住人口1.2亿。

从中我了解了是黄河哺育了世代中华儿女,黄河对中华民族有巨大历史贡献。

今天你的表现很好,我们都看到了你的进步,你能主动站起来回答题,也说明你课下认真准备了,希望你下次回答问题语速再慢点。

请同学们给点掌声鼓励一下。

(另一组同时有两名同学站起来,其中一个自动坐下)

生丙:

据2000年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黄河平均年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加上流域内的地下水,承担着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和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黄河对中华经济和历史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

好,给你们组加10分。

(刚才坐下的学生又站起来)

生丁:

考古发现“蓝田猿人”“丁村人”“河套人”,这些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就生活在黄土高原上。

通过这段历史你想说明什么?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啊!

(加分)

3.小主持人:

《黄河颂》诗句: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从你这发源”,请以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来说明黄河孕育着灿烂的华夏文明。

(立即站起来)黄河流域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址有旧石器文化遗址、新石器文化遗址、青铜器文化遗址。

这道题要能回答得再具体些更好,书上有,你回去再看一下,不过,还是应该给你们组加10分。

(学生鼓掌)

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于毫(今河南商丘)。

这道题回答内容有些少,把机会留给你们组,谁来补充?

西汉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宋朝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东汉定都于洛阳。

4.小主持人:

给你们组加10分。

那么,有关黄河文化同学们还收集到哪些材料?

如,古战场、石窟、神话传说、成语谚语等,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一下你们收集的材料。

(学生交流讨论)

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有昆阳古战场、官渡古战场、牧野古战场、巨鹿古战场等。

黄河流域的主要石窟:

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石裒等。

我知道一句俗话“跳进黄河洗不清”。

那是为什么?

黄河泥沙多,下游每年输沙量为16亿吨,每立方米平均含沙量约为36千克。

泥沙颗粒很细,有时候河水呈泥浆状态,沾在身上难以洗清。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区,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这也可能是黄河得名的原因吧。

瞧,我忘了给你们加分了。

前两名同学回答得这么具体就更好了。

前两组各加10分,这组加15分,你们同意不?

看,答的好的多加分,同学们努力呀!

想想有哪些传说或谚语、诗句都可以。

我想说说“马可·

波罗眼中的黄河”。

同学们欢迎她到前面给我们讲故事。

(掌声中生丁天真活泼地走上讲台,面带笑容,没有丝毫胆怯,声音洪亮)

“离开太津,走32公里,来到黄河。

河水之深河面之宽,实在无法在河上架一座坚固的桥梁。

这条河的水滚滚东流注入大海。

河的两岸有许多城市和城堡,里面住着大批的商人,从事广泛的贸易活动,临河的区域盛产生姜和大量的丝绸。

这里飞禽之多,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尤其是雉鸡,一个威尼斯银币可以买到三只。

此外又产一种大竹,数量极多。

有些竹的径围一尺,有些则一尺半。

当地的居民将竹子充作各种各样的用途。

”这就是马可·

波罗眼中的黄河。

(掌声中学生回座)

小主持人:

谁来说说她讲的怎么样?

生:

她很勇敢,讲故事的声音很大。

这个故事虽然书上有,但她加上了自己的语言,像讲故事,而不是死记硬背材料。

好,我们给她们小组加15分。

(接着又有两名同学到前面讲故事:

一名同学讲了“大禹治水”的传说,另一名同学讲了“巨鹿之战”。

请同学们说出有关黄河的名言诗句,(全班同学大多数举手.小主持人依次提问,也忘了加分)

李白《将进酒》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王维《使至塞上》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El圆。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王之涣《登鹳雀楼》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你能说出前两句的意思吗?

(学生面有难色,-另一学生站起来回答)

我看过《诗词鉴赏》中的解释:

“遥望一轮落日向着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流经楼下的黄河奔腾咆哮,流归大海。

解释的很好。

(这时一学生站起来)

我知道两个词语与黄河有关。

它们是“泾渭分明”“河清海晏”。

你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并用它们造个句吗?

其q-“河清海晏”,我查字典是指q-国人理想的太平盛世。

我们特别希望过上河清海晏的生活。

今天的黄河知识竞答就到这里,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各组得分差距不大。

感谢老师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谢谢同学们的配合。

现在请老师继续给我们上课。

(掌声中小主持人回座)

四、(学生活动)不废江河万古流(23分钟)

1.教师总结,引入第二个活动。

(3分钟)

同学们表现很好,对黄河知识了解的真不少,看来课下没少下功夫。

黄河不仅带给我们幸福和欢乐,也带给我们痛$-~灾难。

据历史记载,从先秦到国民党统治时期的3000多年里,仅黄河下游就曾发生过1500多次大的决口,造成洪水横流,千里泽国的人间惨象。

那么,黄河的现状又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看两则材料:

(大屏幕上:

黄河断流图,下面是说明文字)(指一名学生读)

(1)黄河断流日趋严重,1972年~1998年的27年间,下游就有21次断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年年断流,1997年山东利津330天无黄河水入海,断流全长达704.公里。

黄河断流使沿海地区水资源出现供需失衡,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生态环

境用水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对沿黄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增加了下游防洪隐患。

(2)(大屏幕上:

黄河流域水污染图,下面是污染严重河段文字说明)(指一名学生读)1995年下旬,断流40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河水,而是一股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

看了这两则材料,真让人触目惊心。

昔日的滔天之水变成了涓涓细流,继而留下了这龟裂的河床和污泥浊水,面对这么严峻的现状,所有炎黄子孙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谁能说说,造成黄河断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纷纷举出手,依次答问)

人们大量砍伐树木,水土流失严重。

人们把污水排放到黄河里,造成水污染严重。

人们乱倒垃圾造成环境恶化。

人们过量的用水使水资源枯竭。

同学们,面对黄河的现状,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

你想说些什么?

你想做些什么?

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

下面进行本节课的第二个活动:

哪个小组先到前面来回答?

同学们掌声鼓励1

2.活动开始:

(20分钟)

(1)第一个活动小组:

(三名女同学胸带校徽,手拿话筒。

在掌声中走上讲台)

一名同学:

我们是黑龙江省宁安市第二中学的记者,今天我们乘火车,骄傲地向我们的母亲河奔去。

另一名同学:

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让我们先谈谈心中的黄河吧!

第一位小记者:

我心中的黄河汹涌澎湃,奔腾不息。

第二位小记者:

我心中的黄河绿树成荫,动物成群。

第三位小记者:

我心中的黄河美丽宽广,朝气蓬勃。

看,到了!

让我们用眼睛来证实吧。

(三位小记者走下讲台,走向学生,有问的,有拿笔记本认真记的,分别问了不同组的学生)

小记者:

你心中的黄河与眼前的黄河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甲:

我也是第一次到黄河边来,我心目中的黄河边到处是森林、草原,野马奔驰,羚羊咩叫,鸵鸟漫步,古象成群。

而我眼前看到的却是泥沙淤积,河床裸露,两岸沙化严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令人感到痛心。

如果环境继续恶化下去会有什么结果,你想提出什么意见?

没有水就没法进行工农业生产,更没法维持日常生活。

我们要节约用水,植树造林,要保护环境。

你看到别人破坏环境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如果你想生存,就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吧,因为地球只有一个。

你是黄河边上长大的吗?

不是。

你家乡有没有水污染现象?

我家乡在宁安,水污染现象较严重。

通江路大桥北侧和河溪都有污水管道向牡丹江排放,现在江水特别的浑浊。

作为一个中学生你应该怎样做?

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有的同学用班上的矿泉水洗手就不应该。

我还要唤起广大同学的环保意识,每年到春季,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不能随处乱扔垃圾。

(三位小记者又一齐回到讲台上,有感染力地说)

师: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相信她一定能焕发昔日光彩!

(小记者回座位,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2)掌声中第二活动小组三名同学上台:

我们小组编了一个七品官的故事,他在朝中受了欺辱,没脸再活下去了,想跳黄河,可是没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请看我们的节目。

(学生乙与学生丙手里各展开一幅画)

生乙:

我是创意者。

生丙:

我是图画的创作者。

同学们,我是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上网查资料看到黄河断流现象而想到的,设计了一个想跳黄河却没被淹死的故事。

大家知道,我喜欢画画,看这一幅是七品官要跳黄河,他站在高岗上,紧闭双眼;

这一幅画画的是他跳了下去,睁眼一看却是躺在松软、干枯的河床上没有死。

我希望通过这个小品,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

(这时学生甲开始把这个故事逼真地表演了一遍,在掌声中回到了座位)

(3)第三个活动小组上讲台:

(手里拎着东西,做敲门状)吴哥新年好!

(做开门状)吴哥今年不收礼,收礼只收净水器。

咿,为何只收净水器?

哎。

你不知道,近几年黄河水污染严重,但我们国家新发明了黄河牌净水器,能把污水变净水。

你瞧!

(抱着个饮水机)

真是不听不知道,我马上去买。

别忘了什么牌子。

黄河牌净水器,地球人都知道。

(4)掌声中第三小组下,第四个活动小组上。

(介绍自己手中一幅大画)这条哺育了我们一代代的黄河,生活着数以万计的生物,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可是不知是哪一天,这附近工厂的围墙底下冒出来一个大污水管子,害得这里的水生物只得搬家了。

(弯腰合掌做水中虾米状来到画前黑水管子边,一转眼,脸变成了黑色,同学们笑)唉呀,哥们,你让我到这来可真害死我了,幸亏我跑得快。

唉,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不好过了,看我的脸好长时间没干净过,而且呼吸也成了困难。

再这样下去,我们就得灭种。

不要灰心,暂时搬到我那里去住吧,人们还是有良知的,我那里的环境保护的就很好。

好吧。

生甲乙合:

不要叹息,只要人人行动起来保护我们身边的河流,就一定会迎来它的第二个青春。

保卫黄河,人人有责。

(掌声中下)

(5)第五个活动是三人小组,有说的,有唱的,内容是保护黄河。

同学甲自编自唱“对面的同学看过来,这里的黄河正泛滥,请你不要不理不管……”然后是活动过程。

最后三个人用《真心英雄》的曲调高声合唱:

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就是要把黄河变得无比清澈,但愿人们不要破坏她了,让我们共同携手一起保护我们的黄河,让天空更蓝,让河水更清,这样做才是真正的英雄。

(唱歌时,全体同学、老师及听课的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