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第三卷考试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13685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第三卷考试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第三卷考试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第三卷考试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第三卷考试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第三卷考试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第三卷考试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第三卷考试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第三卷考试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第三卷考试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第三卷考试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

《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第三卷考试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第三卷考试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第三卷考试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

15、曾几,爱国诗《寓居吴兴》;

16、北宋后期的词坛,有两大创作群体,一是以苏轼为领袖的苏门词人群;

二是以周邦彦为主帅的大晟词人群。

17、晏几道(小晏),词集为《小山词》。

代表作《临江仙》。

18、秦观的诗被人称为“女郎诗”。

19、贺铸,有《东山乐府》传世,有“贺鬼头”之称。

词风特点:

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

豪放词:

《六州歌头》;

婉约词:

《鹧鸪天》(宋词中著名的悼亡词)和《青玉案》

20、周邦彦,词集《片玉词》,代表作《兰陵王·

柳》

21、中兴四大诗人: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又称南宋四大家。

22、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主要写爱情词《踏莎行》和咏物词如《暗香》。

爱国词《扬州慢》,他说,诗有四种高妙:

理高妙、意高妙、想高妙、自然高妙。

23、吴文英,号梦窗,亦梦亦幻的境界。

两首悼亡词:

怀念亡姬的《风入松》;

词史上最长的词调《莺啼序》

24、宋末其他词人:

①周密《木兰花慢》(草窗)(与吴文英并称“二窗”);

25、文天祥(英雄诗人),代表作《过零丁洋》、《正气歌》。

“集杜诗”。

26、谢翱,宋末遗民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家,《西台哭所思》

27、辽代诗歌:

在契丹人诗作中,篇幅最大、且最具典型意义的莫过于《醉义歌》。

28、元好问—金代诗坛上迥然挺出的大诗人。

“纪乱诗”的特点之一,是他对国家灭亡、人民遭难的现实不是一味地哀叹悲泣,而是把悲壮慷慨的感情表现于苍莽雄阔的意境之中。

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

元代文学

1、“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

在宋代,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声(生)。

2、小说话本:

宋元小说话本中的爱情故事有《碾玉观音》,公案故事有《错斩崔宁》。

3、讲史话本:

又称“平话”。

武王伐纣平话》(封神演义)、《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大宋宦和遗事》(水浒传)、《五代史平话》、《全相平话五种》,对明代长篇小说影响直接。

小说章回体是由讲史话本来的。

4、说经话本:

由说书人演说佛教故事。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5、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6、元曲四大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7、四大喜剧:

《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8、关汉卿,伟大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本色派”,创作了“三国戏”。

9、元剧“四大家”:

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王骥德《曲律》;

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周德清《中原音韵》

10、白朴,悲剧《梧桐雨》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

喜剧《墙头马上》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之一,爱情戏,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

11、马致远《汉宫秋》,剧本以历史上的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

(汉文帝)

12、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黄梁梦》(吕洞宾);

《陈抟高卧》

13、大都作家群:

纪君祥《赵氏孤儿》(与窦娥冤齐名的悲剧,最早流传到国外的戏作,程婴)杨显之《潇湘雨》,是一部以男子负心为题材的“婚变”杂剧。

14、河北作家群:

李文蔚《燕青博鱼》尚仲贤《柳毅传书》郑廷玉《看钱奴》

15、山东作家群:

水浒戏创作中心。

康进之《李逵负荆》高文秀的《双献功》李好古《张生煮海》写的是一出人神相爱的故事,神话剧。

16、山西作家群:

石君宝的《秋胡戏妻》的故事源自汉代刘向《列女传》(罗梅英);

《曲江

池》演妓女李亚仙与书生郑元和的爱情故事。

李潜夫《灰栏记》是一出公案剧(包拯断案)。

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西游戏)

17、郑光祖,《倩女离魂》,本事出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元代四大爱情剧之一),主人公是张倩女,剧作围绕两条线索展开。

18、南戏: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又称戏文、南词,是宋元时用南方歌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它最初流行于浙江温州(永嘉)等地,故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19、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所做的《琵琶记》。

名词解释

1、“活法”说:

是指吕本中所倡导的诗学理论。

是在有意识地“以苏济黄”,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以苏、黄为代表的宋代诗学的精神,能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流转圆荚”的新途径。

2、西昆体:

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

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

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说来,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

3、江西诗派:

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该诗派重视句法、喜用拗句;

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代表作家及作品有黄庭坚《寄黄几复》;

陈师道《别三子》《舟中》

3、辛派词人:

南宋中期,在辛弃疾影响下产生的一个爱国词派,多写抗金救国,词风豪放,主要词人包括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代表作品有陆游的《诉衷情》、陈亮的《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等。

(不包括辛弃疾)

4、永嘉四灵:

南宋中期,浙江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

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

这四人都出于叶适之门,各人的字中都带有一个“灵”字。

他们写景、抒友情,诗风平淡自然,以五律为主。

精雕细琢,玲珑雅洁,接近贾岛、姚合的诗风。

作品有赵师秀的《约客》、翁卷的《乡村四月》等。

“四灵”作诗以贾岛、姚合为宗,作品以五律为主要诗体。

5、江湖诗派:

南宋中后期,一些诗人以献诗卖文维持生计,成为江湖谒客。

从宋理宗庆元年开始,陈起为上述诗人刻印诗集,总称为《江湖集》。

而这些诗人就被称为江湖诗派。

代表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陈允平、叶绍翁等,以平民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主,风格率真

6、四大南戏(荆刘拜沙):

元末出现的著名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被称为“四大传奇”。

《荆钗记》,一般认为是元末柯丹邱所作《刘知远白兔记》,永嘉书会才人编,富有民间文学的特色。

《拜月亭记》相传为元人施惠所作。

7、诚斋体:

“诚斋体”是南宋中期杨万里的诗歌风格,因杨万里号诚斋,故名。

其主要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如《晓行望云山》和《小池》。

8、散曲:

散曲是在元代出现的一种新诗体,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歌形式,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关汉卿的著名套数[南吕·

一枝花]《不伏老》;

王和卿[仙吕·

醉中天]《咏大蝴蝶》等

9、山谷体(黄庭坚体):

北宋诗人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他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

”山谷体的特点包括:

①风格:

生新②章法:

曲折③修辞:

用典④格律:

不和谐。

10、元诗四大家:

元代中期出现了四位著名的诗人,他们是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风格雅正,四人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艺术上也比较相近,皆雄浑流丽,多模往局,少创新规。

其中最优秀的诗人是虞集,作品有《挽文山丞相》。

11、铁崖体:

是元代末期著名诗人杨维桢所创造的诗歌体裁,因杨维桢号铁崖故名,其诗多是咏史拟古之作,在艺术上,意象奇特,诗风淋漓酣畅,具有跳跃性。

简析:

一、周邦彦词的艺术总结:

创作时精心结撰,追求词作的艺术规范性。

周词的法度、规范,主要体现在章法、句法、炼字和音律等方面。

还有,回环往复的章法结构:

长于铺叙,但他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

二、李清照的创作分期(号易安居士,有《漱玉词》)

创作分期:

①少女时期:

生性洒脱,有青春情思的萌动和对爱情的渴望。

如《如梦令》《点降唇》

②少妇时期:

包括她对爱情执着、坚贞的追求,对爱情生活的愉悦,以及因与丈夫短暂别离而产生的相思离愁。

如《醉花阴》、《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

③老年时期:

孤寂悲怆的心境使得她的词境由前期的明亮轻快变得灰冷凝重。

如《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等。

艺术特色:

李清照强调“词别是一家”,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称为“易安体”。

“易安体”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广为流行。

(1)以小见大。

善于选取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为细节来展示自我的内心世界。

(2)以浅写深。

用生活化用语来表现复杂微妙的情感与心理。

如《春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情调入于凄壮悲伤一途,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

(3)风格清新素雅。

能够把浅俗的文字组成极清新鲜丽的词句,以寻常语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

如《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

(4)语言独具特色。

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别开生面、风韵天然。

如《如梦令》的“绿肥红瘦”

三、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①创造了大量的慢词与词调。

创作慢词87调125首,其中最长的慢词是《戚氏》;

创词调一百多个,如《望海潮》、《鹤冲天》、《满江红》等。

②世俗化的市民词,包括:

a.描写世俗女性的爱情,大胆泼辣,不同于才子佳人的扭扭捏捏,如《定风波》。

b.表现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如《满江红》。

c.歌颂下层妓女,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及其从良愿望。

如《少年游》。

d.描写都市生活和市井风情,如《望海潮》(其中名句: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③语言上的创新。

使用大量日常口语、俚语,“恁”、“怎”等,如《定风波》。

④铺述和白描。

铺叙手法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多以比兴手法写词的格套,更好地融抒情、写景、叙事于一体,增强词的艺术表现力。

如《雨霖铃》

⑤抒情的自我化。

60多首羁旅行役词,写出自己的失意苦闷感受,如《八声甘州》、《诉衷情近》等;

写落第后牢骚不满情绪的《鹤冲天》,彰显出其狂放不羁的个性。

4、关汉卿的戏剧成就

(1)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各种妇女、女性形象尤其占第一位。

写出了同一阶层同种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复杂性,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有开创性,为后世戏曲家借鉴。

①开场的抒情唱段或有目的的戏剧动作,为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或渲染气氛,或弥补布景不足。

②在尖锐矛盾中战线人物性格。

③用理想主义光辉刻画人物。

(2)情节、性格、主题融合为一,既富有戏剧性又适合舞台表演。

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

擅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

窦娥一登场,便面临异常严峻的戏剧情境。

守寡的小媳妇如何应付?

命运如何?

一下子就成为观众极其关注的问题,全剧的主要矛盾也由此逐步展开

(3)语言本色多姿,是经过提炼的群众口语,通俗易懂又有表现力。

因此,我们说关汉卿为本色派的代表。

5、《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1)在人物塑造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人物心理刻划方面尤为突出。

蔡伯喈形象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封建礼教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

在入赘相府的那一刻,他情不自禁,流露出“喜书中今日,有女如玉”的喜悦。

赵五娘是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赞美了吃苦耐劳、淳朴善良、忍辱负重的劳动妇女。

(2)采用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

一条线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家享荣华富贵。

另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公婆、糟糠自餍,剪发买葬。

这两条线索在剧中交错出现。

使剧情发展有起伏,场面安排有热有冷,脉络清晰而富于变化,在舞台上浓缩了人间奢华和凄惨。

强烈的贫富对比,使观众把同情集中到赵五娘身上,为她感叹,为她落泪。

(3)语言成就颇高。

赵五娘一线,语言本色;

蔡伯喈一线,词藻华丽。

这表明作者充分注意到语言与环境、性格、心理的关系。

同时,作为戏剧,《琵琶记》的语言也富于动作性。

不少唱词、对白能与角色动作结合,成为蕴味深厚的潜台词。

6、论述《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西厢记》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运用“寓庄于谐”手法,刻画莺莺、张珙、红娘、老夫人四个面目各不相同的喜剧性典型。

莺莺是有情跟无情的碰撞,张生是真诚与痴狂的矛盾,红娘是机灵幽默的结合,老夫人是动机跟效果的冲突。

(2)《西厢记》艺术上第二大特色是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多变。

(3)《西厢记》艺术上第三大特色是文辞优美,诗意浓郁。

《西厢记》始终以它犀利的思想锋芒和瑰丽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人类生活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论述:

一、苏轼

1、苏轼散文气势豪放,语言却平易自然,分类:

①说体散文:

史论和政论《贾谊论》、《范增论》、杂说《日喻》

②叙事记游文:

把叙事、抒情、议论结合得水乳交融,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

③小品文:

如《记承天寺夜游》。

2、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

①政治诗:

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对社会现实的深沉的批判意识,如《吴中田妇叹》、《荔支叹》。

②理趣诗:

写景寄怀,抒发人生感悟,富含哲理,饶有趣味。

如《题西林壁》揭示“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道理;

《和子由渑池怀旧》以“雪泥鸿爪”喻人生行止不定。

③和陶诗:

寄情山水,以自适为趣的意味更浓,如《和陶渊明归园田居六首》平浅而有深味,将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予以真切、平淡自然的描写,达到了“神似”陶诗的地步。

④题画诗:

把画景转化为诗境,善于写出画面的动态,并就画意进行艺术联想,揭示画外之韵味,如《惠崇春江小景》

3、苏轼词的贡献

(一)简述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

(1)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词应该在表现题材、艺术本质上与诗歌一致。

“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与传统的婉约风格比自成一家。

(2)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

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

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

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

(4)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

赤壁怀古》)

(二)简述苏轼的“以诗为词”

(1)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所以,抒情性强。

《水调歌头》

(2)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表现为用题序和用典故。

在苏轼之前的“曲子词”的曲子,基本上是“轻音乐”“软性文学”。

到苏轼将词题小序发展起来,做词寓以诗人句法、引议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

如《水调歌头》的小序交代创作的时间、缘由。

《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下阕用冯唐故事既表达作者的壮志,又暗含对历史人物和自我怀才不遇的隐痛,增强了词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三)简述苏轼词的风格

苏词的风格是豪放,苏轼乃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

1豪放壮美,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婉约柔美,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此词为悼亡之作,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两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叹喟中。

3清丽飘逸,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四)苏轼词的意义和影响

(1)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2)他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

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

(3)对周围、后进的作家群体的影响。

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张耒、晁错之、秦观;

苏门六君子:

+陈师道和李廌

2、辛词的创新、贡献

1、辛弃疾词类

(1)塑造英雄形象

①仰慕历史上的英雄,渴望成就其英雄的功业。

如《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赞颂了当年刘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称扬了廉颇老当益壮的气节,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些历史英雄的仰慕。

②个人英雄的经历。

如《破阵子》中作者回忆昔日征战的人生经历,难忘自己“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英雄理想。

(2)表达社会忧患意识,抒发个人内心苦闷。

如《水龙吟》抒写了自己南归以来不得赏识,壮志难酬的苦闷。

(3)描写田园风光与农村生活。

如《西江月》描写了一幅农村仲夏之夜的风景图画、《清平乐》则展示了一幅农家乐的生活画面。

(1)题材上对词境的开拓。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英雄形象的塑造和自我形象的展示。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②失意不平、愤慨难抒的人生感悟及对心灵深处的内部的扩展。

《小重山·

与客泛西湖》“军恩重,教且种芙蓉”直接讽刺宋光宗迫使自己退隐。

③对田园生活隐逸情趣词境的拓展。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清平乐》。

(2)艺术成就:

①首先表现在雄奇阔大的意境的创造上,大量战争、军事意象群的出现。

这决定于辛弃疾战斗的经历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他词里所表现的常是阔大的场景,战斗的雄姿,以及那些具有坚强性格的事物。

他写长剑是“倚天万里”,写长桥是“千丈晴虹”(〈沁园春〉《期思卜筑》)。

②不仅转换了意象群,而且更新了表现手法。

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如《西江月》。

还大量使用典故、用经用史。

如《贺新郎》《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辛词风格的多样化,其中最能体现他个性风格的则是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两种词风。

还表现在嘻笑怒骂,皆成佳篇;

亦庄亦谐,俱臻妙境。

前引《摸鱼儿》就是摧刚为柔。

④语言风格:

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活力,而且空前地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

⑤在两宋词史上,辛弃疾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

背诵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罗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休说鲈鱼勘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情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2、《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卜算子》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摸鱼儿》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6、《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7、《寄黄几复.》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8、《初入淮河》(其一)范成大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9、《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10、《关山月》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