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3789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9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1页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1页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1页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1页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1页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1页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1页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1页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1页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1页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1页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1页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1页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1页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XX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四节矿压观测………………………………………………22

第四章生产系统…………………………………………………24

第一节运输系统………………………………………………24

第二节通防与监控系统………………………………………27

第三节排水系统………………………………………………38

第四节供电系统………………………………………………38

第五节通讯照明系统…………………………………………56

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56

第一节劳动组织………………………………………………56

第二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57

第六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58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59

第一节一般规定………………………………………………59

第二节顶板管理………………………………………………60

第三节防治水…………………………………………………64

第四节爆破管理………………………………………………65

第五节通防及安全监测…………………………………………65

第六节运输管理………………………………………………66

第七节机电管理………………………………………………71

第八节煤质管理………………………………………………77

第九节其它……………………………………………………78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XXX工作面位于XXXXX公司一采区第二区段,工作面面长159m,走向回采长度900m,自北东向南西方向推进。

具体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如表一所示。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一

水平名称

1150水平

采区名称

一采区

地面标高

(m)

井下标高

地面的相

对位置

本工作面位于后窑堤村东南,XXXXX公司矿回风井东北。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本工作面地面为丘陵山地,无地面设施影响。

井下位置及与相邻关系

XXX工作面为一采区孤岛工作面,南东为XXX工作面(已回采),南西为一采轨道上山,北西为XX工作面(已回采),北东为三采区回风上山(设计)保护煤柱,XXX切眼位置为北东一采区边界保护煤柱线,停采线位置为一采轨道上山保护煤柱线。

走向长度(m)

900

倾斜长度(m)

159

面积(m2)

142934

第二节煤层

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太原组下段的中下部15煤层,煤层地质情况如表二所示。

煤层情况表表二

煤层厚度

4.60~6.20

5.30

煤层结构

复杂

煤层倾角(°

3~18

7

开采煤层

15煤

煤种

贫瘦煤

稳定程度

稳定

煤层情况描述

15煤,黑色,性脆,易碎,以亮煤、镜煤为主,其次为暗煤,丝炭少量。

含有黄铁矿晶粒,结构简单,具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

工作面内煤层产状变化不大;

煤层厚度稳定;

普氏硬度系数f=3~4。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三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特征

老顶

中砂岩

6.42~9.51

7.10

中砂岩,灰白色,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

泥钙质胶结,局部富含黄铁矿晶粒,偶见绿色矿物,呈水平层理和缓波状层理,节理较发育,硬度f=6-9。

直接顶

泥岩

0.10~2.400.36

泥岩,灰黑色,破碎结构,含砂质,裂隙发育,硬度f=4~6。

伪顶

不发育。

直接底

铝质泥岩

0~0.50

0.20

灰黑色,结构破碎,含植物化石,较软,遇水膨胀,硬度f=3~4。

老底

砂质泥岩或中砂岩

6.0~15.10

7.90

本区域15煤底板岩性易出现相变。

砂质泥岩,灰~灰黑色,水平层理,贝壳状断口,硬度f=5~6。

中砂岩,灰黑色,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钙质胶结,硬度f=6~9。

附图1:

XXX工作面综合柱状图

第四节地质构造

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1、本工作面内褶曲构造较为发育,总体呈现为一开阔舒缓的向斜构造,轴向N44°

W,向西北倾伏,另外面内伴生次级小型波状起伏。

2、面内发育4个小断层:

XXXF1,H=0.4m;

XXXF2,H=0.8m;

XXXF3,H=1.2m;

XXXF4,H=0.8m。

断层情况表表四

断层名称

走向

倾向

倾角

断层性质

断层落差

对回采的影响

XXXF1

90

180

59

0.4

较小

XXXF2

50

140

51

0.8m

XXXF3

135

45

70

1.2m

XXXF4

80

170

65

二、褶曲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1.由于向斜构造造成煤与其顶板完整性较差,煤岩层较为破碎,回采时应加强顶板支护。

2.加强工作面水情观测,发现异常,应及时与调度室、地测部、技术部联系,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三、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

1、两顺槽顶板起伏较大,对顺槽超前支护有较大影响。

2、据现有资料分析工作面内切眼附近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对回采有一定影响。

第五节水文地质

一、涌水量

正常涌水量:

2.0m3/h

最大涌水量:

5.0m3/h

二、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

该面主要水害威胁为15煤上部,本区域主要充水含水层为K2、K3石灰岩,属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

但根据钻孔抽水试验资料,K2石灰岩的单位涌水量为0.00037L/s.m,小于0.01L/s.m,富水性较弱。

其面内发育向斜构造,巷道低洼处易积水,对回采影响较大。

101工作面内低洼点积水采取了预打释放孔排水至XXX回风巷,使用30kW水泵排至一采轨道上山排水沟。

参考一采区已回采的101工作面实际涌水量,利用比拟法预计该面回采时正常涌水量为2.0m³

/h,最大涌水量5.0m³

/h。

防治水建议:

回采过程中必须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采,并建立健全排水系统。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表表五

瓦斯

高瓦斯矿井,瓦斯含量5m³

/t

煤尘

爆炸指数12.82~25.78%,有爆炸危险

煤的自燃

15煤属不自燃-易自燃煤

地温

属于地温正常区,无地温热害

地压

大地静力场型,在构造发育区应力集中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储量

(一)工业储量:

工作面面积是根据15号煤层采掘平面图中的工作面范围,利用AUTOCAD系统软件中面积计算程序在微机中直接量取,量取结果作为工作面面积的计算值:

142934×

5.3×

1.48≈112.1(万吨)

(二)可采储量:

112.1×

80%≈89.7(万吨)

二、采煤工作面服务年限

服务年限=可采储量÷

月产量=89.7÷

9≈10(月)

第二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概况

一采区是以走向长壁采煤法布置的采区,共布置三个工作面。

其中101、103工作面为已采工作面,XXX工作面是一采区的孤岛工作面。

XXX工作面共布置四条巷道,即XXX工作面进风顺槽、回风顺槽、瓦斯尾巷和高抽巷。

1、进风顺槽(N25°

28′02″E)

工作面进风顺槽通过XXX进风联络巷(原103回风联络巷)与一采轨道上山相连,形成工作面的运输系统;

与一采回风上山相连,完成皮带机头段的回风任务。

工作面进风顺槽沿15#煤层顶板掘进。

2、回风顺槽(N25°

工作面回风顺槽通过XXX回风联络巷与一采轨道上山上车场相连,形成工作面的辅助运输系统;

与一采回风上山相连,完成工作面的回风任务。

工作面回风顺槽沿15#煤层顶板掘进。

3、瓦斯尾巷(N25°

为了工作面回采期间将上隅角的瓦斯排放出去,与工作面回风顺槽间距10.5m沿工作面走向设计一条瓦斯尾巷,瓦斯尾巷直接与一采回风上山相连形成工作面的瓦斯排放系统。

瓦斯尾巷与回风顺槽之间每隔35m设计一个横贯。

工作面回采时,当工作面后溜尾推进到瓦斯尾巷横贯位置时,打开该瓦斯尾巷横贯,同时,关闭采空区一侧的瓦斯尾巷横贯,依此类推。

工作面瓦斯尾巷沿15#煤层顶板掘进。

4、高抽巷(N25°

XXX高抽巷布置于工作面内上侧,与XXX回风顺槽之间的平距为39m,与煤层顶板间距约25~45m,该巷道担负工作面瓦斯抽放任务。

工作面高抽巷沿15#-13#煤层间穿层掘进施工。

5、切眼

切眼内、外帮采用木锚杆进行支护,顶板部分用锚网索+钢带+单体联合支护,单体支柱采用一梁三柱,梁为半圆木。

XXX工作面切眼位置为北东一采区边界保护煤柱线。

6、停采线

XXX工作面停采线位置为一采轨道上山保护煤柱线(与一采轨道上山平距80m米)。

附图2:

XXX工作面巷道布置图。

巷道断面形状、几何参数及支护形式表六

巷道名称

进、回风

断面

形状

净宽

净高

净断面

(㎡)

支护形式

进风顺槽

进风

矩形

4.5

3.0

13.5

锚杆+菱形网+梯形钢带+锚索联合支护

回风顺槽

回风

3.5

2.7

9.45

锚杆+菱形网+钢筋梯+锚索联合支护

瓦斯尾巷

切眼

18.9

锚网梯+锚索+梯形钢带配合单体液压支柱联合支护

联络横贯

2.2

2

4.4

锚网支护

高抽巷

半圆拱

2.4

5.14

第二节采煤工艺

一、采煤工艺

采用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

1、工艺过程

割煤→移架→推前溜→放煤→拉后溜

2、工艺说明

双滚筒采煤机割煤,正常割煤高度为2.7±

0.1m。

割煤深度为0.8m。

液压支架通过尾梁插板伸缩、摆动放顶煤,放煤高度最大为3.5m,采放比为1:

0.97。

放煤采用单轮顺序放煤,一刀一放,放煤步距0.8m。

初次放煤在支架推过切眼后顶煤自然垮落时进行。

在综采放顶煤区域,两端头使用剪网插板将端头支架上铺联的金属网剪开使顶煤放出。

二、采煤方法:

本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顶板垮落采煤法。

割煤方式为双向割煤,煤机往返一次割两刀,端头自开缺口斜切进刀,螺旋滚筒自动装煤,斜切进刀长度不小于30m,截深0.8m。

具体操作如下:

(1)采煤机向上(下)割透端头煤壁,同时自下(上)向上(下)推移刮板运输机,并在煤机后将刮板运输机推出约30m的弯曲段,将煤机两个滚筒上下调换位置,向下(上)进刀,通过弯曲段使得煤机达到正常截割深度(即0.8m)后,按要求推移运输机至平直状态。

(2)将煤机两个滚筒上下调换位置,向上(下)割三角煤至割透端头煤壁。

(3)割完三角煤后,再次将煤机两个滚筒调换上下位置,采煤机向下空刀返回,进入正常割煤状态。

(4)采煤机正常割煤时,采用煤机前滚筒截割工作面煤层上部,后滚筒截割工作面煤层下部的割煤方式。

三、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1、工作面循环产量(A循)按下式计算:

A循=M1×

C1+M2×

C2

=2.7×

159×

0.8×

1.48×

0.95+2.6×

0.80

=874.45(t)

式中:

A循—采煤工作面循环产量,单位:

t;

M1—采煤工作面机采高度,M1=2.7m;

M2—采煤工作面放煤高度,M2=2.6m;

l—采煤工作面长度,l=159m;

L—采煤工作面循环进尺,L=0.8m;

r—煤的容重,r=1.48t/m³

C1—采煤工作面机采回采率,取0.95;

C2—采煤工作面放顶煤回采率,取0.80。

2、工作面日产量(A日)按下式计算

A日=A循×

5=874.45×

4=3497.8(t)

3、工作面月产量(A月)按下式计算

A月=A日×

30×

85%=3497.8×

85%≈90000(t)

(每月按30天,月生产不均衡系数取85%)

附图3:

采煤机进刀方式示意图

第三节设备配置

一、液压支架

1.中间支架

型号:

ZF-5200/17/30

初撑力:

4594kN(P=31.5MPa)

工作阻力:

5200kN(P=35.6MPa)

最小支撑高度:

1.7m

最大支撑高度:

3.0m

支护强度:

0.71MPa

中心距:

1500mm

底板前端比压:

0.8~1.3MPa

适应煤层倾角:

<

20°

数量:

97组

自重:

17500kg

2.过渡支架

ZF-5200/19/30

1.9m

4组

3.排头支架

ZFG-6500/19/32

5232kN(P=31.5MPa)

6500kN(P=39.1MPa)

3.2m

0.82-0.86MPa

1500mm

底板比压:

0.4~1.3MPa

≤20°

7组

22500kg

二、采煤机

MG300/730-WD电牵引采煤机

适应采高:

1.9-3.5m

截深:

800mm

装机总功率:

730kW

供电电源电压:

1140V

牵引速度:

0-7.2-12.8m/min

最大卧底量:

300mm

滚筒直径:

1800mm

适应煤层硬度:

f≤4

三、刮板输送机

1.前部刮板输送机

SGZ-800/630

中部槽规格:

长×

宽×

高=1500×

800×

310mm

链速:

1.3m/s

运输能力:

1500t/h

电机功率:

315kW

电压等级:

1部

2.后部刮板输送机

SGZ—800/630

3.转载机

SZZ-960/315

1.5m/s

转载能力:

2000t/h

315kW

1部

四、破碎机

PLM2200

破碎能力:

2200t/h

出口粒度:

300mm以下

最大入口断面:

1000×

900mm

200kW

五、可伸缩胶带输送机

SSJ—1200/3×

315

带宽:

1200mm

1200t/h

带速:

3.15m/s

附图4:

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

第三章顶板管理

第一节支护设计

一、工作面支护设计

本工作面选用兖矿集团机电设备制造厂生产的ZF5200/17/30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本架操作,回采时采取分段追机移架,全封闭及时支护顶板。

1、支架技术参数

2、支护阻力的校验

根据容重法计算:

P=9.8×

r

其中式中:

P—支架所需工作阻力

N—支架荷载相当采高岩重的倍数,一般为6—8,取N=8

H—采煤高度,取2.7m

F—支护面积,取7.547m2

R—顶板岩石容重,取2.5t/m3

经计算得:

P=3993.87kN。

即工作面支架合理工作阻力应不小于3993.87kN,该面选用的支架额定工作阻力为5200kN(端头支架为6500kN);

同时液压支架对底板比压为1.3MPa,小于煤层及底板岩石的抗压强度9MPa及34.2MPa。

因此该支架满足工作面回采需要。

3、控顶距

工作面液压支架最大控顶距5340mm,最小控顶距4540mm,移架步距控制在800mm,顶板随支架前移在切顶线后自行跨落。

过地质构造带和周期来压时,尽量采用最小控顶距来控制帮顶。

二、乳化液泵站

(一)泵站及管路选型、数量

乳化泵选用无锡煤矿机械厂产的型号为BRW315/31.5型乳化泵2台及RX400/25泵箱1台,输液管路选用高压胶管,耐压40MPa以上。

喷雾泵选用型号为BPW-315/16型清水泵两台及泵箱一台,输液管路选用低压胶管,耐压16MPa以上。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乳化泵

BRW-315/31.5

公称流量:

315L/min

公称压力:

31.5MPa

泵箱:

RX400/25

2泵一箱

2、喷雾泵

BPW-315/16

110kW

16MPa

(二)泵站设置位置

泵站安设在进风顺槽距离采煤工作面100m—140m的位置,随工作面的推进而前移。

(三)泵站使用规定

要保证泵站压力不低于30MPa,使用ME15-5乳化油,乳化液浓度达到1.5%~2.5%。

要加强支架与泵站的维修,杜绝系统的窜漏液。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一、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

工作面安装109组液压支架,其中ZF-5200/17/30型液压支架98组,回风顺槽端头4组、进风顺槽端头3组ZFG-6500/19/32型可放煤排头支架,机尾、机头各2组ZF-5200/19/30型过渡支架。

割煤后采取及时移架方式支护顶板,并及时伸出伸缩前梁打出护帮板;

当顶板破碎、片帮严重时要紧跟煤机前滚筒移架或进行超前移架。

二、特殊时期的顶板管理

(一)来压及停采前的顶板管理:

1、工作面开采前必须编制初次放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2、工作面支架以及进风顺槽、回风顺槽内所有支设的单体支柱必须达到初撑力。

3、加强上、下端头顶板管理,要提高支护质量,适当增加支护密度,确保排头支架铺联网与巷道金属网搭接0.5m以上,防止出现端头冒顶。

4、工作面停采时要编制停采措施,加强顶板管理。

5、在顶板来压时,应提高支护强度。

(二)过断层及顶板破碎时的顶板管理:

1、过断层措施

(1)工作面即将过断层时,工区技术管理人员要根据地测部提供的资料和现场实际制定出工作面将要通过的层位。

(2)在顶板裂隙发育区段,应及时拉超前架护顶,并及时伸出伸缩前梁,升紧护帮板,防止因煤层破碎诱发冒顶事故。

(3)在留底煤区段,煤机应控制好采高,保持在2.5±

0.1m;

割矸区段的割矸厚度不得超过断层落差的二分之一。

(4)两端头三角区破碎时,要及时架设木板梁抬棚,以加强支护。

(5)煤机过断层区域,要放慢速度,速度控制在2.0m/min。

(6)两端头三角区支护作业时,应先支护端头顶板,并伸出伸缩前梁,打紧护帮板,作业前应将前部停机闭锁时进行。

(7)两端头段刹刀或提刀区域,要掌握适当的高度,与工作面顺平,确保刮板运输机的正常运转。

(8)加强对支架、泵站的维护工作,杜绝窜、漏液现象,支架必须达到初撑力。

(9)加强对煤机的维护工作,对损坏的截齿及时更换,每天要检查煤机各部位对接紧固情况,以防煤机出现事故。

(10)过断层期间技术人员应及时掌握断层的延展方向,并制定出具体的破底、留底煤的范围和尺度,以便于指导安全生产。

(11)工区管理人员或工长、验收员一定要随时掌握工作面推进要通过的层位。

(12)两端头段单体需采取防失脚倒柱措施,确保单体达到初撑力。

(13)现场要备足规格齐全的装顶支护材料。

2、顶板破碎时的顶板管理

(1)顶板破碎时,采用带压移架以防松动顶板,片帮严重时采取超前支护,减少空顶面积,架前冒顶处应架设木垛或用物料充填。

(2)在冒顶范围超过8m、冒高超过1m、片帮深度超过1m需要处理时,必须有专项措施。

(3)处理冒顶时至少有两人以上在场操作,一人施工,一人观察顶板及周围状况,清理出一条畅通无阻的退路,以便及时退出,采取从一侧向另一侧维护顶板,不能多头同时进行。

(4)处理局部冒顶前,应首先对冒顶区周围加强支护,并检查冒顶区域的安全情况。

(5)冒顶区域移架,应首先检查冒顶情况,确定正确的移架顺序。

第三节顺槽及端头顶板管理

一、工作面进风、回风顺槽的超前支护

1、支护要求:

进风顺槽超前支护煤壁向外不小于30m,采用1000×

800mm的金属十字梁与1800mm的一字梁组成的网状顶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每排两个金属十字梁和一个金属一字梁,即为“+—+”的组合形式,十字顶梁800mm长方向沿巷道走向布置,在每个金属十字梁下支设一棵单体液压支柱。

回风顺槽超前支护距离从煤壁向外不小于30m,采用1000×

800mm的金属十字梁组成的网状顶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每排三个金属十字梁,即为“+++”的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