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13966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知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学知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学知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知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

《国学知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知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学知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

礼:

礼节。

五礼者,吉、凶、宾、军、嘉也。

乐:

音乐。

射:

射箭技术。

御:

驾驶马车的技术。

书:

文学,书法(书写,识字,作文)六书: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数:

算术与数论知识。

九流十家:

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西汉学者刘歆作《七略》,其中《诸子略》将先秦和汉初诸子学派分为十家,即: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并分别指出其学术渊源及主要特点。

十家中小说家属于艺文,除去不算,称为九流。

四书五经:

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这些是古代必考的内容;

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教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十三经注疏:

注疏是注和疏的并称。

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

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十三经注疏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

这就是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

经学原本是泛指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但在中国汉代独尊儒术後为特指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

经学内容为“十三经”、“四书”及一个附从部类“乐类”。

史学的内容,除过历史方面的书以外,还有地理类和书目类的书。

其中历史方面又分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野史、稗史、职官、政书、史评等。

地理类的书属于史部,是因为历代山川形势、田地沃瘠等都与历史息息相关,代表:

郦道元《水经注》、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等。

书目类书亦属史部,与很早时候国家藏书就由史官管理并传之很久这一传统密切相关。

文学:

此类内容,全部为古典文学。

《诗经》由于古人当作儒经,列在经学类,所以未列此类。

也因为这样,文学类的第一小类就是古典文学的另一个源头——楚辞,其次分别是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

1、楚辞:

是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他作家的形式、内容、风格上与屈原作品相类的作品为次的早期文学巨著。

2、别集类:

内容是作家的专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苏东坡集》。

3、总集类:

是汇集了众家作品的文学书籍。

有两种:

一是某时代的全部作家的作品,如《全上古三代两汉六朝文》、《全唐诗》;

二是选本,如《昭明文选》。

4、诗文评类:

内容为文艺理论著作,如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

5、词曲类:

主要是词曲著作。

如明臧懋循的《元曲选》。

小学:

广义的文字学,全面研究字的音、形、义的学问。

即除文字外,还包括音韵、训诂(解释)的研究。

《四库全书》:

作者有纪晓岚、陆锡熊、孙士毅、陆费墀、姚鼐、朱筠等,出版时间为清代乾隆时期,主要内容是经、史、子、集四部。

部下有类,类下有属。

全书共4部44类66属。

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

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

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汉学(Sinology)或称中国学(ChinaStudies)是指中国以外的学者对有关中国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包括中国历史、政治、社会、文学、哲学、音韵学、史学、经济、书法、等等,甚至也包括对于海外华人的研究。

法国汉学家马伯乐曾说:

“中国是欧洲以外仅有的这样的一个国家:

自远古起,其古老的本土文化传统一直流传至今。

魏晋玄学:

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

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而《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

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魏晋玄学为魏晋时代思想主流,与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当代新儒家皆为中国哲学史之重要脉络。

佛学(Buddhology),即佛法之学,对释迦牟尼与佛陀学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佛教经典的整理与注疏上。

它有时被等同于现代的佛教研究,但通常使用在较传统的研究方法上。

在不同佛教传统中,产生许多不同的学派。

近代中国著名的佛学研究者,有太虚法师、印顺法师、梁启超、欧阳竟无与吕澄等人。

自其探讨方向而言,通常侧重于思想体系、源流、发展之阐述等;

自其内容范围而言,除佛陀所宣说之教法外,亦包括其以后之弟子、后世宗师、历代学者,以佛陀之教法为依据,加以解说、抉择、阐论之佛教各种宗要学说。

考据学即清代所谓汉学,又称朴学。

其内容主要是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从事于经书古义的考证,并由此推广到其他书籍。

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主张学术要有关当世之务,反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病,提倡汉学。

其后,乾隆嘉庆年间出现了“乾嘉考据学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