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晏殊、欧阳修婉约词风的比较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14148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煜、晏殊、欧阳修婉约词风的比较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李煜、晏殊、欧阳修婉约词风的比较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李煜、晏殊、欧阳修婉约词风的比较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煜、晏殊、欧阳修婉约词风的比较Word格式.doc

《李煜、晏殊、欧阳修婉约词风的比较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煜、晏殊、欧阳修婉约词风的比较Word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煜、晏殊、欧阳修婉约词风的比较Word格式.doc

欧阳修;

比较

宋代开国之初,词在文坛上比较沉寂,比较有名的有南唐后主李煜追忆亡国的凄婉之词。

晏殊、欧阳修等人进入词坛后,北宋词坛才开始繁荣起来。

冯延巳、李煜强化了温庭筠创造的词体,确立的以小令为主的格式和柔情含蓄为主风格为主的词体,即后人所称的婉约派词体。

晏殊和欧阳修继承了南唐五代的这种婉丽词风,在此基础上又有革新和求变。

李煜的词分为前后两期,以亡国为界,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宫廷情趣,颇显得绮丽淫靡,后期的词主要抒发亡国之思,分外沉痛哀伤。

总体来说,后人对李煜前期的词评价不高,而都称道其后期的词。

李煜是一个敏感的诗人,有着赤诚的心灵,这一点在两个时期都有明显的体现。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首词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各方面表现了李煜在宫中的享乐生活。

上阕前两句写宫女光彩照人地排成一列走出来表演歌舞,这是眼睛所见;

后两句“吹断”、“歌遍彻”是听觉。

下阕“飘香屑”表现了风来带过香炉之中燃成的碎末的香味,“醉”字体现了词人口中的享受,“情味切”则是总体抒发内心畅快闲适的心情,因此词人还不愿就此结束,想着要在这凉爽的月夜骑马尽兴。

李煜凭借他敏锐的心灵和真挚的感情,将宫廷生活描写得情趣盎然,有一股稚童的天真。

国破家亡之后,李煜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动,其沉痛的忧伤像水波一样扩散到他余下的生命中,他的词以直白浅近的语言直抒胸臆,以真挚的感情表现出字字血泪。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后期词中最为流传广泛的一首,俞平伯先生在他的《读词偶得》上曾说那是“奇语劈空而下“。

上阕首句富含哲理,表现人生无常,未来不可知,奠定了该词悲哀无奈的的基调。

“又东风”三个字承接着上句人生无常,以自然永恒来反衬世事易变:

故国不堪回首。

下阕进一步深化这种人生沧海桑田的忧伤,“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又是一个对比,那些华美的宫殿仍然伫立,但是曾经的人却不在了。

对于李后主来说,这种伤痛比他人更加难以忍受,因为他本是那些宫殿的主人,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他曾经享受的美好,如今全部被他人抢走。

至此,李煜内心的痛苦郁结喷涌而出,“问君能有几多愁?

”结尾句是该词的点睛之笔,令人叹为观止。

愁绪本无形,但是李煜将它比作江水,化无形为有形。

江水的特征是源源不断,密密稠稠,形象表现了词人的忧伤连绵不断的趋势。

李煜的心灵愈敏锐就愈痛苦,亡国之痛折磨着他,这首词字字真情,仿佛能让人看到后主滴血的赤子之心。

晏殊是北宋初期的著名词人,被誉为“北宋倚声初祖”,其婉约词多寄予人生感慨,是一种富贵闲愁。

晏殊一生较为平顺,虽然多愁善感的性格使他常常忧伤感叹,但这种淡淡的愁思十分理性,不像李煜一般把滴血的心掏出来给人看,他的哀伤不显山露水,含蓄自然,因此他的词风显得圆融温润,哀而不伤。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蝶恋花》是晏殊较为著名的词作,表现了分离的男女之思。

上阕写景,语言清丽,运用多个意象表现愁情,“菊”、“烟”、“兰”、“露”、“罗幕”、“燕子”、“明月”等,在诗人笔下均染上淡淡的忧伤,“烟”是“愁”的,“兰”是“泣露”,“罗幕”是“寒”的,首句即展现出一种清冷凄楚的背景。

双飞的燕子反衬了词人的形单影只,不谙离恨的明月衬托了词人对离恨的苦楚。

“朱户”则暗示了主人公家境富贵。

上阕写景由近及远,从室内的花草、罗幕写到室外的燕子、明月,意象丰富却笼罩朦胧的感伤。

下阕由景抒情,以登高望远表现主人公对远在异乡的恋人的思念。

昨天晚上听到风刮过树的声音,树的叶子落了一地,独自一人登上高高的楼台,远眺远方的道路,期望能看到恋人的身影。

“独上”与上阕“双飞”构成对比,表现主人公的寂寞,“高”台更加产生了一种冷清的效果。

下半句的“尽”字,体现了主人公的望眼欲穿,“天涯路”表现了与恋人分离的忧愁。

这句中“高楼”和“天涯路”的意象比上阕稍显开阔,因此有了一种苍茫的感觉。

尾句抒发主人公渴望而不可得的心情,想要写信告诉恋人自己的思念,却不知这天地茫茫,恋人究竟身在何处。

晏殊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她在秋日的时候,身居闺阁,想念千里之外的恋人的心情。

词中虽然以含蓄的语言尽显哀伤的心情,但这哀伤是由于爱情,所以即使是忧伤也显得美好,只是带着淡淡的担忧和深深的想念,不似李煜痛得淋漓尽致。

《宋史》评价晏殊“文章赡丽,应用不穷。

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晏殊的愁绪是闲愁,是在满足了自己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对人生的思考。

李煜是一个感性的词人,他的快乐和忧伤都是无限的,因此词风直白激烈,而晏殊是一个理性的词人,对感情收放自如,词风就显得温润。

如果说李煜的词风像江水,一旦感情开始抒发就连绵不断,势不可挡,那么晏殊的词风就是湖水,始终保持平稳柔和。

《浣溪沙》中“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一句,体现出晏殊不仅仅是由伤春感慨人生短暂,而是积极寻找振作的方法,表现了晏殊对哀伤把握有度。

相较于晏殊,欧阳修的一生仕途较为坎坷,因此欧阳修的愁情比晏殊更加深刻。

用现在的话来说,晏殊的愁绪是小资的,生活中没有太多不顺心的事情,所以他将感情放在抽象的人生感慨上。

与晏殊的富贵闲愁不同,欧阳修的愁是确确实实的,虽然也有虚化的人生感叹,但是这种感情最终是落到实处的,或者是仕途不顺的担忧,或者是与亲友分别的哀愁。

但是欧阳修生性积极乐观,所以他的词往往在婉约中带有豪放,在忧伤中带有明媚,在北宋词人中显得别有特色。

如《采桑子》中“白首相过,莫话衰翁,但斗尊前笑语同”,显得旷达明媚。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欧阳修的这首《浪淘沙》是与友人梅尧臣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有感而作,该词伤别为主题,表现人生聚散无常,从而体现了与友人深厚的情谊。

上阕描写了游赏的情景。

首句出于司空图《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欧阳修添一“共”字,表现出游人和东风一样悠闲的心情。

东风慢慢地吹,不急着赶赴下一个季节,游人也能从容欣赏这春色。

下句描绘景色的同时点明地点,展示了一幅和煦的微风吹拂,碧色的杨柳飞舞,人们在小路上慢慢散步的春日闲步图景。

时间尚早,我们曾经游玩过的地方,今年还要慢慢游赏。

到上阕结尾,整首词都笼罩在一种闲适的氛围中。

下阕开头,词人却笔锋一转,“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这句话直抒胸臆,说本来相聚就难,却又如此匆匆。

这不仅是指词人与梅尧臣相聚匆匆,也是和其他亲友相聚匆匆,人生本就苦短,这种匆匆聚散怎么能不令人怅然。

后三句又由抒情转入写景,但这时的景色不再是悠闲从容,而是充满了离别的遗憾和感伤。

“今年花胜去年红”以乐景写哀情,今年的花开得更好,但是我们却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观赏,花会一年开得比一年更好,但我们却不能年年相聚赏花。

“知与谁同”,知己亲友的聚散都是匆匆,人生无常,未来不可知,明年这个时候,谁知道会怎么样呢。

整首词婉丽隽永,忧伤由浅入深,笔致疏放,以惜花写惜别,清丽而感伤,情深悠悠。

晏殊和欧阳修的婉约词词风都偏于雅致清淡,但是晏殊更精于文字,语言哀而不伤,圆融富丽,欧阳修感情更加深刻真挚,语言清丽明媚。

他们二人都承袭了冯延巳的词风,刘熙载在《艺概》中谈到:

“冯正中词,晏殊得其俊,永叔得其深。

”而与冯延巳时期较近的李煜由于人生更加坎坷欺负,他的词与以上二人相比感情更加深刻苦痛,词风就显得更加细腻敏锐。

也可以说,晏殊和欧阳修的词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李煜的词,但也有开创变革,产生了自己的风格。

参考文献:

[1]邱昌员.简论晏殊、欧阳修的词学观及词作风格.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

[2]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