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1434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7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汉语王力版.docx

古代汉语王力版

古汉语(下)复习

一、选择题。

10题(10分)

二、多项选择。

10题(20分)

三、填空题。

20题(20分)

四、古文今译。

(15分)

五、解答分析。

(30分)

代词

■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

2、第二人称代词

“女(汝)”、“尔”、“若”、“而”、“乃”。

谦称、尊称不是代词。

3、第三人称代词

“其”、“之”、“厥”

代词

■指示代词

1、近指

“是”、“之”、“此”、“斯”、“兹”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注意“是”的指示代词和系词用法的区别:

①语感(汉魏后)。

②前有副词。

③主语是代词,宾语是名词

此必是豫让也。

代词

⏹指示代词

⏹2、远指:

“夫”、“彼”、“其”

⏹3、旁指:

他(“佗”、“它”)

⏹4、然尔

⏹5、焉

⏹6、诸

代词

⏹疑问代词

⏹1、谁、孰

⏹2、何、胡、曷、奚

⏹3、安、恶、焉

⏹无定代词

⏹1、肯定性无定代词“或”

⏹2、否定性无定代词“莫”

代词

⏹特殊代词

⏹1、者

⏹位于动词、形容词,动词性词组或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组成“者”字词组,表示“……的人、……的物、……的”

⏹我未见力不足者。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位于数词后,与数词组成“者”字词组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

代词

⏹特殊代词

⏹2、所

(1)所+动词或动词性词组

⏹民无所依。

⏹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2)所+介+动(词组)(所以)

⏹是吾剑之所从坠。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连词

⏹与

⏹介词“与”和连词“与”的分辨

⏹1、“与”字的前后项互换位置后,影响原意的是介词,没有什么影响的是连词。

⏹2、“与”字前面有修饰成分的,是介词。

⏹3、介于不同词类的词之间的是介词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遂与外人间隔。

⏹夸父与日逐走。

连词

⏹而

⏹用在单句中。

所连接的两项,往往是动词、形容词,或者是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的词组。

⏹1、联合关系。

⏹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

⏹2、偏正关系。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3、主谓关系。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连词

⏹以

(一)用在动词性词组内部,或表承接;或后一动作行为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余折以御。

⏹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

(二)连接两个形容词,并可连接状语和谓语

⏹主严以明,将知以武。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介词“以”和连词“以”的分辨

连词

⏹则

⏹虽然虽然然而然则

介词

⏹于(於)

⏹1、介绍动作发生的时间、处所

⏹于今日雨。

⏹虎兕出於柙,龟玉毁于椟中。

⏹2、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

⏹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

⏹3、介绍比较的对象

⏹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

⏹4、介绍动作的主动者

⏹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

介词

⏹以

⏹1、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用”、“凭”

⏹醒,以戈逐子犯。

⏹余船以次俱进。

⏹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2、介绍动作行为形成的原因,“因为”、“由于”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

⏹文以五月五日生。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介词

⏹为

⏹1、介绍动作行为关联的对象,“给”、“替”、“向”、“对”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2、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原因或目的,因为”、“由于”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3、介绍动作的主动者,“被”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介词

⏹之

(一)加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使前后两项之间形成偏正关系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二)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使前后两项之间形成主谓关系并词组化

⏹甚矣,汝之不惠!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语气词

⏹句尾语气词

⏹也,表达判断语气(用于句中,表达停顿语气)

⏹矣,表达陈述语气

⏹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

⏹乎,表达疑问语气

⏹欤(与)

⏹哉,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

⏹连用的语气词,各自分别表达不同的语气,同时全句语气的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

语气词

⏹句首语气词

⏹夫,表示要发议论(用于句尾,表示感叹语气)

⏹其,表示委婉的语气

⏹唯,用于句首,或表示引出主语或强调时间,或表示祈求、希望;用于句中,帮助判断

⏹词头

⏹有:

名词、单音节形容词或象声词、动词前

⏹其:

用于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前面

⏹言、于、薄:

用于动词前

⏹载:

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前

⏹词尾■然、乎、焉、如、尔、若:

用于形容词

实词与词类活用

⏹名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一)用作一般动词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晋灵公不君。

(二)用作使动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三)用作意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判定

实词与词类活用

⏹形容词用作动词

(一)用作一般动词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二)用作使动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三)用作意动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实词与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1、不及物动词使动

⏹焉用亡郑以陪邻?

⏹2、及物动词使动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实词与词类活用

⏹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比喻

⏹豕人立而啼。

⏹2、表示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表示处所方位

⏹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

⏹4、表示方式

⏹遂入见王,涕泣膝行。

⏹5、表示工具、凭借或依据

⏹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短语

⏹动词与宾语的语序——宾语前置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吾谁欺?

欺天乎?

(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莫我知也夫。

⏹(三)宾语提前用代词“是”“之”复指

⏹姜氏何厌之有?

⏹岂不谷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

⏹(四)介词“以”的宾语无条件前置

⏹吾道一以贯之。

短语

⏹双宾语

⏹1、给予、赐予义动词,告知、教示义动词:

⏹公赐之食。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2、古有今无:

指物直宾如是代词“之”,紧接动词。

⏹传之子孙。

⏹3、一般及物动词带双宾,动词和近宾语关系是使动、为动,对远宾语一般支配。

(动词“为”多是为动)

⏹无生民心。

⏹天生民而立之君。

⏹不如早为之所。

短语

⏹主谓之间加“之”的短语

⏹作宾语或主语

⏹未知母之存否。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与?

句子

⏹判断句

⏹制,巌邑也。

⏹鬼非人也。

⏹是谁之过与?

⏹今京不度,非制也。

⏹聿者,所以书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者也。

⏹尧舜者,非生而具者也。

⏹彼,人之所引。

句子

⏹被动句式

⏹1、介词“于”引进主动者

⏹郤克伤于矢。

⏹2、介词“为”引进主动者;“为……所”

⏹不为酒困。

⏹今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

句子

⏹被动句式

⏹3、“见”、“见……于……”。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4、“被”字式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句子

⏹动量句

⏹[数]+动

⏹三过其门而不入。

⏹动+者+数

⏹鲁仲连辞让者三。

句子

⏹疑问句

(一)凝固结构

⏹如何、奈何、若何

⏹孰与

(二)反问句式

音韵

⏹有关声母的概念

⏹字母、五音、七音

⏹中古36字母和上古32声母

⏹关于韵的基本概念

⏹韵、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中古四声:

平、上、去、入

⏹反切的基本原理

诗律

⏹了解诗体特点

⏹掌握近体诗格律(平仄)

 

课件内容之——

代词

v代词:

有称代和指示作用的一类词。

v古汉语中代词使用的特点:

1、数量多;

2、单复数形式一致;

3、有些代词有转指(活用)现象;

4、有的人称代词带感情色彩;

5、许多代词常可兼类。

v古汉代词主要分类:

›疑问代词

›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无定代词“或、莫”

›特殊代词“者、所”

一、人称代词:

(一)第一人称代词(自称):

1、吾

v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v彼以其爵,我以吾义。

v哀南夷之莫吾知兮。

v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v主语

v定语

v前置宾语

v宾语

2、我

v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v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v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v主语

v定语

v宾语

3、予(余)

v居,予语汝!

v余幼好此奇服兮。

v启予足,启予手。

v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

v噫!

天丧予!

v女为惠公来求杀余。

v主语

v定语

v宾语

4、朕

v皋陶曰:

朕言惠,可厎行?

v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v象曰:

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

v帝曰:

咨!

四岳。

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

v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二)第二人称代词(对称):

1、女(汝)、尔、若。

谦称、尊称不是代词。

v今女不求之于本,而索之于末。

v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v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v主语

v宾语

v定语

v尔何知?

v尔无我诈,我无尔虞。

v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

v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v吾语若。

v吾翁即若翁。

v主语

v宾语

v定语

v主语

v宾语

v定语

2、而、乃(迺)

v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

v余嘉乃勋。

v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

v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

v定语

v偶作主语

(三)第三人称代词(他称):

v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归孔子豚。

v上古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不甚发达,借用指示代词“之、其、彼”等表示。

1、之:

作宾语

v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v左右欲兵之。

v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

v使之居于王所。

v吏护之还乡。

v宾语,代人,“他、她”

v宾语,代物,“它”

v兼语

“之”所称代的对象有时虚指,形式上作宾语。

v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v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v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v填然鼓之。

2、其:

作定语,相当于名词+“之”

v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

v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v既克,公问其故。

v其+名词,作定语,“他(她、它)(们)的”

v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v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v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v其+动词,作定语,“他(她、它)(们)”

3、厥:

用法与“其”大致相当;“厥”和“其”是古今关系,在西周金文和《尚书》《诗经》里¡°厥¡±用得较多,春秋以后逐渐被“其”所代替。

v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

v射其元王,中厥目。

v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v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上古汉语里实际没有用作主语的第三人称代词。

现代汉语用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语的地方

二、指示代词:

v起指示和称代作用的词。

v可分为表近指、远指,特指、泛指,旁指,逐指、统指等。

(一)是、此、斯、兹:

近指代词,“这、这些”,可指人、物。

1、是:

和“此”同义

v是必射雕者也。

v是良史也。

v是女子不好。

v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v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v主语

v定语

(一)是、此、斯、兹、之:

近指代词,“这、这些”,可指人、物。

1、是:

和“此”同义

v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v吾尝疑乎是。

v其是之谓乎!

v汤之问棘也是已。

v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v宾语

v前置宾语

v谓语

是:

有时写作“寔、时”。

v秦里其朔,寔为咸阳。

v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2、此

v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v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v非此母不能生此子。

v贤者亦乐此乎?

v…此之谓也。

v主语

v定语

v宾语

v前置宾语

3、斯

v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v子谓子贱:

“君子哉若人!

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v何故至于斯?

v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v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v主语

v宾语

v定语

4、兹

v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厎绥四方。

v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v子畏于匡,曰: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v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v定语

v宾语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注意“是”的指示代词和系词用法的区别:

①语感(汉魏后)。

②前有副词。

③主语是代词,宾语是名词

此必是豫让也。

(二)彼、夫:

远指代词,那、那些,可指人、物。

1、彼:

远指意味重,常与“此”相对使用。

v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

v彼人之心,于何其臻?

v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v主语

v定语

v宾语

2、夫:

指示性较轻

v桓公曰:

¡°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

¡±

v子曰:

¡°贼夫人之子。

¡±

v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

v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v定语

v放在动词和复杂宾语间

(三)之、其:

1、之:

v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v之二虫又何知?

v请京,使居之。

v姜氏欲之,焉辟害?

v定语

v宾语

2、其:

远指、特指,作定语。

v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v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

v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而齐有其地矣。

v子曰: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v一般指代

v特指,“那适当、那相当的”

(四)然、尔、若:

泛指

1、然:

v王曰:

“然。

v万事尽然。

v治乱者何独不然?

v项王然其言。

v于是信然之,从其计,遂渡河。

v单说,应答辞

v多作谓语

v带宾语,意动

3、尔、若:

“尔”常作谓语:

v汝乃我家出,亦敢尔邪?

v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若”常作定语:

v君子哉若人!

尚德哉若人!

v以若所为,求若所缺,犹缘木而求鱼。

旁指代词:

v他日,驴一鸣,虎大骇。

v他邑唯命。

v之死矢靡他。

每、各:

逐指代词

v今也每食不饱。

v盍各言尔志?

三、无(不)定代词:

或、莫

或:

肯定性无定代词,可指人、物,“有人、有的”,只作主语。

1、单用于句首,指称笼统:

v或谓孔子曰:

子奚不爲政?

v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人。

2、“或”前面出现先行词,指称具体:

v左右或欲刃相如。

v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

3、连用两个以上的“或”,前后呼应以示列举,仍是无定代词:

v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v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v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四、特殊代词:

者、所

(一)者

1、者字结构:

v动词或形容词(词组)+“者”,位于动词、形容词,动词性词组或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具有名词性,表示“…的人、…的物、…的”

v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v圣人,与我同类者。

v我未见力不足者。

v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v动词或形容词(词组)+“者”,具有名词性,表示…的人、…的物

v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v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v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v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名词活用如动词时与“者”结合为者字结构

数词+“者”,表示“几种人、物、事”

v“此五者,邦之蠹也。

v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v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2、语气词“者”

(1)主语后表提顿:

v陈胜者,阳城人也。

v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v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常用于¡°有¡±的宾语后:

v有颜回者好学。

v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2)时间词“今”、“昔”、“古”、“始”等后:

v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3)假设分句或结果分句后表停顿:

v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v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二)所:

所字结构,具有名词性。

1、所+动词

v民无所依。

v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

v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所食食者

吃的东西吃东西的人

v所字结构一般指代动作的对象(受事)。

v者字结构表示动作的发出者(施事)。

2、所+动词+者

所食者

v所养者非所用,所用者非所养。

v所爱者,挠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诛灭之。

3、定语+(之)+所字结构

民(之)所食,民(之)所食者

v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v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

v臣之所好者道也。

v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4、(定语+之)+所+动词+(之)+名词

(民)所食之粟

v此韩非之所著书也。

v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

v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

抑亦盗跖之所筑与?

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

抑亦盗跖之所树与?

作为辅助性代词,“所”的语法功能同“者”互补。

“所”的结合能力比“者”宽,不仅可以和谓词性成分结合,还可以和介词结合。

5、所+介词(由、从、为、与、以)+动词:

名词性词组,表示处所、工具和方法、原因、与行为有关的人等。

v是吾剑之所从坠。

v是乱之所由作也。

v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

v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上古汉语的“所”可以直接用在动词或动宾词组前面,指代与行为有关的各个方面。

(P368)

后来介词的运用日益普遍,出现了“所从、所以”等。

所以:

1、表示工具、方法。

v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

v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v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v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所以:

2、表示原因。

v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也。

v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

v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所+形容词性短语:

名词性词组,指代描述的对象。

v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7、有所、无所、何所:

有所、无所:

所字结构作动词¡°有、无¡±的宾语

v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v…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v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v东郭子问于庄子曰:

“所谓道,恶乎在?

”庄子曰:

“无所不在。

何所:

“所字结构+何”的倒装

v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

v子何所不逞欲?

v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何所不”、“无所不”语义一致,具有周遍性。

 

课件内容之——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关于声母的概念

1、声母简称声,又叫纽,或合称声纽。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

唐末和尚守温首先归纳出三十字母。

v如“端”母、“影”母。

2、五音和七音

v五音:

按发音部位把声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

v七音:

在五音的基础上再分出半舌音、半齿音两类。

v后来又将唇音分为重唇、轻唇;舌音分为舌头、舌上;齿音分为齿头、正齿

v唐宋36字母:

上古三十二声母:

(P544)

在唐宋三十六字母的基础上进行合并和分化

关于韵母的概念

1、韵母和韵

①韵母由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组成。

②韵指韵腹和韵尾,不包括韵头。

同韵字不一定是同韵母的字。

根据韵尾的分类:

v阴声韵:

指无韵尾或以元音[-u][-i]收尾的韵。

之[ə]

v阳声韵:

以鼻音[-n][-ŋ][-m]收尾的韵。

蒸[əŋ]

v入声韵:

以塞音[-p][-t][-k]收尾的韵。

职[ək]

v据发音时韵尾声音的长短缓急,阴声韵、阳声韵归舒声韵,入声韵归促声韵。

四声:

v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v中古四声分平、上、去、入。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反切

v产生于东汉末。

v反切的原则:

上字定声,下字定韵调。

v“X,AB反/切”,其中A为反切上字,简称切上字;B为反切下字,简称切下字;X为被切字。

田:

徒年切       布:

博故切       

海:

呼改切怪:

古坏切

都:

当孤切冬:

都宗切

乌:

哀都切      卢:

落胡切

 

课件内容之——

诗律

一、诗体

v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

v汉魏六朝至唐代的诗歌,根据其有无格律,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

(一)古诗

v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

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一时期的文人诗作。

v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束缚,不讲究平仄、对仗。

v五言诗、七言诗是汉朝产生的诗体。

v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最早的成熟的五言诗是东汉末的《古诗十九首》。

v七言古诗简称七古,最早的七言诗是汉代《柏梁台诗》。

v杂言古诗有三七杂言、五七杂言、三五七杂言等句式,三五七言兼用者也算七古。

v

(二)近体诗

v南朝齐梁时代,随着四声的发现,诗歌创作开始讲究平仄,当时“永明体”的特点就是讲究声韵格律。

南北朝时期,骈体文讲究对仗。

这些都对近体诗格律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v近体诗萌芽于南朝齐梁时期,形成于初唐,成熟于中唐。

v近体诗或称今体诗、格律诗。

v(三)古体诗

v近体诗产生以后,唐代及后世诗人按照古诗写法创作的诗歌叫古体诗,又叫古风。

v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别:

近体诗在句数、句式、平仄、押韵、对仗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古体诗既无句数的限制,也无固定的句式,更无平仄、韵律、对仗的严格约束。

v二、诗律

v

(一)字句有定

v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形式。

v绝句:

四句一首。

v五言绝句(五绝):

每句五字(古绝)。

v七言绝句(七绝):

每句七字。

v分律绝和古绝。

二、诗律

(一)字句有定

v律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