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149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 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docx

内科总结终极版统考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

2013年内科统考重点总结

一.名解

1.肺炎:

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于入院后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革兰染色阴性菌。

3.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4.干性支气管扩张:

部分支气管扩张患者以反复咳血为唯一症状。

5.Koch现象:

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除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

6.结核结节:

结核病以增生为主的病变的典型表现,由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以及纤维细胞组成。

7.原发综合征:

由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组成。

8.慢性支气管炎:

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

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为不完全可逆性,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主要累积肺部,也可引起肺外器官损害。

10.支气管哮喘:

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出现可逆性气流受限,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11.肺源性心脏病:

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

12.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

是由于上腔静脉被附近肿大的转移性淋巴结压迫或右上肺的原发性肺癌侵犯,以及腔静脉内癌栓阻塞静脉回流引起。

表现为头面部和上半身淤血水肿,颈部肿胀,颈静脉扩张,或者常主诉领口进行性变紧,可在前胸壁见到扩张的静脉侧支循环。

13.Horner综合征:

由于肺尖部肺癌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少汗或无汗。

也常有肿瘤压迫臂丛神经造成以腋下为主,向上肢内侧放射的火灼样疼痛,在夜间尤甚。

14.慢性呼吸衰竭: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15.在海平面大气压下,静息状态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性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后,PaO250mmHg,即为呼吸衰竭。

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性呼吸衰竭,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主要见于肺换气障碍。

16Ⅱ型呼吸衰竭:

高碳酸性呼吸衰竭PaO2<60mmHg伴PaCO2>50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17.肺性脑病:

由于缺氧和CO2潴留导致的神经精神障碍症候群,如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语言不清、精神错乱、扑翼样震颤、嗜睡、昏迷、抽搐和呼吸抑制。

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

19.肺气肿:

是由于污染、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刺激,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

20.气道高反应性(AHR)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

21.开放性肺结核:

是指肺结核进展期与部分好转期患者,其痰中经常有结核菌排出,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必须隔离治疗。

22.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

23.肺血栓栓塞(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

24.肺性脑病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综合征。

胸腔积液:

任何因素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导致液体积聚,即产生胸腔积液。

2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

常出现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增加及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

26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HS):

是在睡眠时多种病因引起反复发作的低通气或呼吸暂停,导致低氧、高碳酸血症、睡眠中断,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27.心力衰竭:

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28.心室重构:

心室重构是指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脏的几何形态、心肌细胞表型及其间质成分发生一系列改变的病理及病理生理现象。

29.心室重塑:

是指在持续心室机械负荷过重、神经-体液调节机制过度激活状态下,心肌组织在结构、功能、代谢、数量及基因表达等方面发生的适应性变化。

30.固有心率IHR:

应用药物完全阻断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的支配后,测定窦房结产生冲动的频率。

31.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SS:

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32.预激综合征WPW:

指心电图呈预激表现,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发作。

33.高血压:

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原发性高血压:

简称高血压,是一种由各种危险因素引起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点导致心、肾、脑、血管及其他器官损伤的临床综合征。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

34.胰岛素抵抗IR:

是指必须以高于正常的胰岛素释放水平来维持正常的糖耐量,表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处理葡萄糖的能力减退。

35.高血压危象:

因紧张、疲劳、寒冷、嗜铬细胞瘤发作、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升高,影响重要脏器血流供应而产生危机症状。

36.高血压脑病:

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

临床表现有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甚至昏迷、局灶性或全身抽搐。

37顽固性高血压:

使用了三种以上合适剂量降压药联合治疗,血压仍未能达到目标水平,称顽固性高血压。

38恶性高血压:

恶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为发病较急剧,多见于中、青年;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130mmHg;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IV级);甚至损害突出,表现为持续的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并可伴肾衰竭;进展迅速,如不给予及时治疗预后不佳,可死于肾衰竭、脑卒中和心力衰竭。

如有上述表现,但眼底无视乳头水肿(视乳头级时)则称急进型高血压。

病理上以肾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为突出特征。

3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表现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

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统称为冠状动脉性疾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居多。

40.高血压急症:

是指短时间内血压重度升高,舒张压>130mmHg和或收缩压>200mmHg,伴有重要器官组织如心脏、脑、肾脏、眼底、大动脉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性损害。

41.急性冠脉综合征:

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性斑块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造成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能会有冠状动脉狭窄加重和冠状动脉痉挛。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和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42无症状型冠心病:

是指患者无症状,但静息或负荷试验后有ST段下降,T波低平等心肌缺血样改变。

43.心肌梗死:

是心肌缺血性坏死。

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44.急性心肌梗死(AMI):

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部分的心肌因严重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

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心肌酶增高及进行性ECG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45无症状心肌缺血:

是无临床症状,但客观检查有心肌缺血表现的冠心病,亦称隐匿性冠心病。

或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或患者痛阈较高因而无疼痛症状。

其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可见于静息时,在增加心脏负荷时,或仅在24小时的动态观察中间断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

46.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出现于AMI后数周至数月内,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

或肺炎,有发热、胸痛、WBC增高、ESR增快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

47.肥厚型心肌病HCM:

是以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为特征,常为不对称肥厚并累及室间隔,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综合症。

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48.扩张型心肌病DCM:

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衰。

49.奇脉:

是指大量积液患者在触诊时桡动脉搏动呈吸气时显著减弱或消失,呼气时复原的现象。

50.Austin—Flint杂音:

指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常在心尖区听到舒张中晚期短促隆隆样杂音,其产生机制为严重的主动脉瓣反流使左心室舒张压快速升高,导致二尖瓣处于半关闭状态,形成相对二尖瓣狭窄所致。

51.心脏瓣膜病:

是由于炎症、粘液样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口狭窄及关闭不全。

52.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着生物形成。

53心包积液Ewart征:

在有大量积液时,可在肩胛骨下出现浊音及左肺受压迫所引起的支气管呼吸音。

54.Kussmaul综合征:

心包缩窄使心室舒张期扩张受阻,心室舒张期充盈减少,使心搏量下降。

吸气时周围静脉回流增多而已缩窄的心包使心室失去适应性扩张的能力,致静脉压增高,吸气时颈静脉明显扩张。

55.胃炎:

是指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称为胃炎。

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56.急性胃炎:

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如急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临床上急性发病,常表现为上腹部症状。

内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可伴有浅表溃疡)等一过性病变,表现为胃黏膜固有层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若主要的病损是糜烂和出血,则称为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因这类炎症多由药物、急性应激造成,故亦称急性胃黏膜损害。

57.慢性胃炎:

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本病为常见病,其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主,表现为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58.应激性胃粘膜损伤:

各种炎症疾病引起的应激状态下产生的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乃至溃疡形成,可发生出血,大出血以溃疡形成时多见。

59.应激性溃疡:

系指机体在应激状态下,胃肠道黏膜发生糜烂性出血和(或)急性浅表溃疡的病变。

见于大面积烧伤、颅脑创伤、休克、大手术后、败血症及严重器官功能衰竭等。

常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

60.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有关,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

61.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不典型,GU多位于胃体上部甚至胃底部、溃疡常较大,易误诊为胃癌。

62.巨大溃疡:

指直径大于2cm的溃疡。

对药物治疗反应差、愈合时间慢,易发生慢性穿透或穿孔。

胃的巨大溃疡应注意与恶性溃疡相鉴别。

63.炎症性肠病:

专指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64.溃疡性结肠炎UC:

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

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

65.克罗恩病(Crohn病、CD):

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

病变多见于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但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

临床上以腹痛、腹泻、体重下降、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等全身表现以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等肠外损害。

本病有终生复发倾向,重症患者迁延不愈,预后不良,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

66.肝硬化:

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病理上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临床上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常出现多种并发症。

67.肝肾综合征:

肝肾综合征多发生于有大量腹水的失代偿期肝硬化,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及肾内血流重新分布而发生。

其特征是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低钠血症和低尿钠症,但是其肾功能损害为可逆性,故又叫功能性肾衰竭。

68.肝肺综合症:

HPS严重肝病基础上的低氧血症,主要与肺内血管扩张相关,过去无心肺疾病基础。

临床特征为严重肝病、肺内血管扩张、低氧血症/肺泡-动脉氧梯度增加三联征。

HPS的诊断依据为:

立位呼吸室内空气时动脉氧分压<70mmHg或肺泡-动脉氧梯度>20mmHg,特殊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气泡造影、肺扫描及肺血管造影)提示肺内血管扩张。

本病无有效治疗,预后差。

69.原发性肝癌:

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70.肝性脑病:

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71.Grey-Turner征:

重症急性胰腺炎少数患者因胰酶、坏死组织及出血沿腹膜间隙与肌层渗入腹壁下,致两侧胁腹部皮肤呈灰蓝色,称为Grey-Turner征。

72.上消化道出血:

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

血尿:

尿液内含有一定量红细胞称血尿。

1L尿液中1ml血为肉眼血尿,离心沉淀镜检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平均〉3个为镜下血尿。

73.蛋白尿:

每日尿蛋白持续超过150mg或尿蛋白/肌酐比率(PCR)>200mg/g。

功能性蛋白尿是一轻度、暂时性蛋白尿,常伴发热、运动或充血性心衰。

74.肾炎综合征:

是指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症状群。

75.慢性肾小球肾炎:

简称慢性肾炎,是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76.IgA肾病:

是我国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以反复发作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系膜IgA沉积或以IgA沉积为主的一类肾脏疾病。

77.尿路感染:

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病。

78.急性肾衰竭ARF:

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几小时至几周)突然下降而出现的氮质废物滞留和尿量减少综合征。

ARF主要表现为氮质废物血肌酐和尿素氮呈进行性升高,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系统并发症。

常伴有少尿(<400ml/d)或无尿。

但也有尿量不减少者,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

79.尿毒症面容面部皮肤较深且萎黄,有轻度浮肿感,是由于贫血、尿色素沉着于皮肤、再加上面部有些浮肿而形成。

80.造血干细胞(hemapoieticstemcell,HSC):

是一种多能干细胞,是各种血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起始细胞,主要保留在骨髓中。

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前体细胞,最终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81.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

通常以外周血中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RBC)计数和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的最低值。

82缺铁性贫血IDA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ID),继之以红细胞内铁缺乏(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DA)。

缺铁性贫血指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相关的缺铁异常,是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的一种。

83恶性贫血即巨幼细胞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某些药物影响核苷酸代谢导致细胞核脱氧核糖核苷酸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

84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病因不明。

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和症,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85.MDS:

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并以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出现病态造血为特点。

86.绿色瘤:

粒细胞白血病形成的绿色瘤常累及骨膜、,以眼眶部位最常见,可引起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

8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是一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

以广泛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

88.Evans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称为Evans综合征

席汉综合征:

由于产后大出血,尤其是伴有长时间的失血性休克,使垂体前叶组织缺氧、变性坏死,继而纤维化,最终导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综合征,

89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凝血及纤溶系统被激活,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90甲状腺毒症是指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91甲亢是指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

92Graves病是一种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甲状腺毒症、弥漫性甲状腺肿大、眼征、胫前黏液性水肿。

93.Cushing综合征:

是指各种病冈造成的肾上腺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所致疾病的总称。

94.Cushing病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亢进所引起的临床类型。

希恩(Sheehan)综合征妊娠期垂体增生肥大,血供丰富,围生期因某种原因引起大出血、休克、血栓形成,使腺垂体大部分缺血坏死和纤维化,临床称希恩(Sheehan)综合征。

95.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

96I型糖尿病:

指因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缺乏所致的糖代谢障碍而出现的糖尿病。

97胰岛素抵抗: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即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从而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98糖耐量异常(IGT)OGTT2h≥7.8—<11.1mmol/L

99.Somogyi效应即在夜间曾有低血糖,在睡眠中未被察觉,但导致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继而发生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

100黎明现象即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于黎明短时间内出现高血糖,可能由于清晨皮质醇、生长激素等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所致。

101体重指数(BMI)测量身体肥胖程度,BMI=体重(kg)/[身长(m)]2BMI是诊断肥胖症最重要的指标。

102类风湿结节:

是类风湿关节炎常见的关节外表现。

出现在20%—30%的患者,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如前臂伸面,肘鹰嘴突附近,大小不一,对称,无痛,质硬,提示本病活动。

103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特点为滑膜炎,以及由此造成的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

104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主的多种自身抗体,以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为特点,好发于20~40岁的育龄女性。

105雷诺现象是指因受寒冷或紧张的刺激后,肢端细动脉痉挛,使手指(足趾)皮肤突然出现苍白,相继出现皮肤变紫、变红,伴局部发冷、感觉异常和疼痛等短暂的临床现象。

106中毒有毒物质进入人体,达到中毒量而产生损害的全身性疾病叫做中毒。

107阿托品化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应用阿托品直至出现阿托品化指征:

瞳孔较前扩大、口干、皮肤干燥、颜面潮红、心率增快、肺部罗音消失、意识障碍减轻到苏醒。

108迟发性多发神经病急性重度和中度OPI中毒患者症状消失后2—3周出现迟发性神经损害,表现感觉、运动型多发性神经病变,主要累及肢体末端,发生下肢瘫痪、四肢肌肉萎缩等。

109中间型综合征在重度OPI中毒后24—96小时发生的一种以肌肉麻痹为主的综合症,发病时间是胆碱危象消失后,在出现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之前。

突然出现屈颈肌和四肢近端肌无力,第Ⅲ、Ⅶ、Ⅸ、Ⅹ对颅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

110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三.简答

1简述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其意义?

答:

近年来根据肺部感染的场所不同将肺炎主要分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院内获得性肺炎(HAP)两大类。

大多数细菌感染的潜伏期不超过48小时,故住院48小时后发生的肺炎应诊断为医院获得性肺炎。

处于潜伏期时入院,住院后发病的肺炎仍应属社区获得性肺炎,这种分类方法基本上反映了两者在发病环境、感染来源、病原体组成、发病人群和治疗方法上的不同。

此分类简单易行,临床实用,但不能替代病原性分类。

2.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依据。

①新近出现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②发热。

③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④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⑤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除外非感染性疾病可作出诊断。

3.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依据。

①发热超过38度。

②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

③脓性气道分泌物。

④X线检查出现新的或进展的肺部浸润影。

4.根据感染途径,肺脓肿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

吸入性肺脓肿、继发性肺脓肿、血源性肺脓肿

5.肺脓肿手术治疗适应症

①肺脓肿病程超过3个月,经内科治疗脓腔不缩小,或脓腔扩大(5cm以上)估计不易闭合者。

②大咯血经内科治疗无效或危机生命。

③伴有支气管胸膜瘘或脓胸经抽吸、引流和冲洗效果不佳者。

④支气管阻塞限制了气道引流,如肺癌。

6.重症肺炎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①需要有创机械通气;②感染性休克需血管收编剂治疗。

次要标准:

①呼吸频率≥30次/分;②氧合指数(PaO2/FiO2)≤250;③多肺叶浸润;④意识障碍/定向障碍;⑤氧质血症(BUN≥20mg/dL);⑥白细胞减少(WBC<4.0×10*9/L);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10.0×10*9/L);⑧低体温(T<36*C);⑨低血压,需强有力的体液复苏。

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以上者可诊断重症肺炎。

7.肺炎链球菌性肺炎诊断治疗:

急骤起病,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胸痛为特征。

X线胸片呈肺段或肺叶急性炎性实变。

抗菌治疗(青霉素G);支持疗法(卧床休息,补充足够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并发症处理

8.支气管扩张治疗

①治疗基础疾病②控制感染③改善气流受限④清除气道分泌物⑤外科治疗

9.肺结核诊断程序分型?

答:

(1)可疑症状患者的筛选

(2)是否肺结核(3)有无活动性(4)是否排菌

10.结核的分型及治疗原则?

答:

分型:

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结核球,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干酪样肺炎)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菌阴肺结核。

治疗原则:

早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