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六君子所为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5317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核电六君子所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核电六君子所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核电六君子所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核电六君子所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核电六君子所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国核电六君子所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国核电六君子所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国核电六君子所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国核电六君子所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国核电六君子所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国核电六君子所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国核电六君子所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核电六君子所为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核电六君子所为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核电六君子所为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核电六君子所为Word文件下载.docx

多年学徒生涯尝遍了人间的酸涩苦辣,也从中体会、掌握了核电建设必需的质保体系,大亚湾核电厂建成后也较快地转为由中国人执掌运行大权。

学费当然不菲,设备国产化率只有1%,食堂的餐盘都是进口的。

由于核电造价高于火电,我国电力发展方针后来又从“要大力发展核电”转为“本世纪以火电为主,逐步加大水电的比重,核电是一个补充”。

正因为核电被定位只是补充,所以在国家层面上就一直没有人考虑核能发展战略,没有制定过核电发展规划,当然就更谈不上对核电技术研发制定长远战略目标了。

位于各部委之上的国务院核电办公室理应研究这类战略问题并向决策者提供参考建议,但核电办却将主要精力放在协调引进核电项目,而且有些人至今还在重操旧业。

实质问题是在这些人心目中只相信外国技术,对中国人已掌握的技术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

依赖引进而忽视自主技术能力的发展,则成为制约核电发展的主要障碍。

在决定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负责自主设计秦山二期核电项目后,中核总集中了以中国核动力院为主的各下属单位的精兵强将,在自主研发军用核动力建立起的技术基础上,认真消化吸收大亚湾核电厂M310技术和法马通公司提供的咨询设计软件,通过计算与试验相结合,成功地自主开发出CNP60C堆型。

这是一种堆芯由121盒燃料组件组成、机组额定功率650MWe勺双环路压水堆机组,其控制棒驱动机构设计则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实堆运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符合得相当好。

建成后的运行业绩证明,反应堆系统安全可靠,而且在近期世界上已建和在建核电项目中建造成本最低,安全性能达到二代改进型主流技术国际水平。

秦山二期反应堆的成功开发,不仅证明了中国核动力院的技术能力,更证明了真正的技术能力不是引进的直接结果,而是在自主开发基础上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

秦山二期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55%。

显然秦山二期建设对拉动我国机械、电子、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在国内初步形成专门制造核电设备制造产业集群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期间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按照“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针,决定在已开展的AC600研究基础上,开展与西屋公司的合作。

1996年下半年,两公司在成都共同主持召开了“CAP60中国未来核电

的一种候选堆型”研讨会,各方反应相当热烈,许多前任政府高官与制造厂商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双方确定了合作研发的具体领域、课题并完成了文件签页。

最后却竟然因为200万美元的“AP600入门费”无从落实而只好不了了之。

由此也可见有基础的合作研发与无条件全盘引进之间在经济上的极大差别。

同年秋天,有关部委在上海主持召开“核电国产化和技术政策研讨会”。

来自基层的与会人士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产化不应仅限于设备的生产制造,而应是做到“四个自主”,即自主设计、自主(设备)生产、自主建造、自主营运。

四个自主中的龙头是自主设计。

会后计委下发的文件中,将以前的“以我为主,中外合作”方针后面增加了“积极引进,推进国产”。

其后数年,计委有关领导出国四处考察,寻找可引进用于核电国产化“驱动项目”的堆型。

诸如美国ABB/CE的System80+、西屋的AP60Q法国的N4,德国的CONVQI以及日本的大饭4#、ABW等等都遛了一个遍。

有段时间甚至特别垂青第三代沸水堆ABWR终因与国内已有基础相差太远,才不得不忍痛割爱。

一时间外国主要核电供货商也被“驱动”得在国内各设备制造厂中转悠,寻求合作伙伴以跻身中国市场,煞是热闹了一阵。

也是在这段时间计委提供的全国电力供大于求的信息,使得国务院作出了三年不建新电厂的决定。

1999年,刚成立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决定开发新堆型来推动核电自主发展。

在成员研究院所建议的增强型秦山二期(70万千瓦)、CNP1OO0双环路1100MWe4环路1400MWe等堆型方案中挑选了CNP1OO0乍为主打方案。

这是以法国M310堆型为参考,针对其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和安全性上的不足,在CNP600成功经验和其它技术储备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设计反应堆,将堆芯中燃料组件从157盒增加至177盒,以降低堆芯功率密度,可以提供额外15%的运行裕量。

同时加大了压力容器的尺寸,以减少其内壁所受中子辐照注量,达到设计寿命60年。

此外还有18项较大技术改进。

所有这些改进都将有助于电厂安全性的提高,国家核安全当局对CNP100(设计的反应堆系统的初步审评,认为可以应用于工程实践。

中核集团还自筹经费逾千万,安排核动力院开展两大重要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

中核集团将CNP1OO0乍为百万千瓦级压水堆自主化品牌向外推介,但是中广核集团不想改变M310堆芯与压力容器,只同意其他18项修改仍由由中国核动力院负责完成。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未能及时协调好双方的争执。

等到两个集团发现已经好几年未批核电项目了,遂正式向计委表态愿意搁置争议、统一堆型,希望赶快批准立项,但为时已晚。

全盘引进的倡导者们已以统一技术路线为由,启动了中国巨大规模的全盘引进。

3、忽悠与糊弄

新世纪之初,“六君子”提出全盘引进的建议,其主要内容是:

现在我国已掌握的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落后、不安全,在严重事故预防、缓解措施等方面与国际上新的核安全标准还存在差距,不能再建。

需要通过国际招标,依靠比以前更彻底的全套引进国外“成熟的先进第三代核电技术”,由外国核电供应商负责为我国建造头两台第三代机组,再在外国供应商的支持下建设后续的另两台机组。

在2010年之前开始实行这种引进机型的批量建设,并于2020年达到4000万千瓦的目标。

今后中国的核电机组必须全部采用这种技术,从而实现“一步跨越”统一堆型。

在组织上依靠行政权力成立一个新公司(亦即现在的国核技)来实施全盘引进。

当这个建议被采纳后,六君子便成为国核技筹备组成员(现在又成了国核技专家委员会专家),在筹备组长和后来的公司董事长以及个别其他人的领导下紧锣密鼓地展开全盘引进。

2006年12月,历时两年有余的中国第三代核电厂核岛供货国际招标终于尘埃落地,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成为最后的赢家。

同月,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了技术转让的谅解备忘录,双方企业签署了项目合作备忘录,并继续就商务合同进行谈判。

2007年3月,国核技(筹)与西屋联合体在北京签署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核岛采购及技术转让框架合同,选定在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建设四台AP1000机组。

同年5月,国核技正式成立。

同年7月24日,国核技与西屋在北京签署了技术引进协议,“一步跨越”正式付诸实践。

但全盘引进从招标起就不能自圆其说,经不住推敲。

下面简单剖析一下全盘引进鼓吹者们的忽悠与糊弄招数,示于世人。

(1)危言耸听、夸大其词:

二代改进型技术安全性到底如何?

全盘引进的鼓吹者们指责我国现已掌握的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技术落后、不安全,不能再建。

事实真是如此吗?

人们最关心的所谓严种事故是指:

核反应堆堆芯严重损坏,并有可能破坏安全壳的完整性,从而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及人身伤亡,产生巨大损失的事故。

这种事故影响严重,但发生的概率极低。

众所周知,世界核电发展50多年的历史上仅发生过两起严重事故,对美国和全世界的核电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一起是1979年发生在美国三里岛核电厂。

事故是由于设备故障及操纵员失察、误判断和误操作,导致2/3堆芯熔化或严重损坏,有50%的气态裂变产物从燃料中释放出来进入安全壳。

但由于安全壳的良好屏障作用,事故中没有人员伤亡,对公众未造成任何辐射伤害,对环境的影响微不足道。

该事故某种程度上反证了压水堆的安全性。

只要确保安全壳这最后一道屏障的完整性,就不会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另一起1986年发生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石墨沸水堆4号机组。

瞬发超临界事故导致反应堆及其厂房完全被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放射性物质逸散到环境,对当地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极其恶劣的影响。

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这种堆型本身的设计缺陷(主要是:

反应性正汽泡系数,控制棒设计下落速度过慢引入正反应性,无安全壳等)与运行人员违章操作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为另外一种堆型的压水堆根本不存在这些设计缺陷。

事故后苏联采取了多种整改措施,使得同类事故不可能再度发生。

然而由于缺少安全壳这道最后的安全屏障,今后这种石墨沸水堆全世界不会再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核电运行研究院(INPO牵头,在提高二代核电厂运行安全可靠性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突出表现在:

推动核电厂全体员工普遍建立与提高的安全文化意识、质量保证体系的健全与改进、人员培训与再培训条件的改进,有组织、规范化的运行经验反馈、水化学与设备材质的控制、无损检测技术的研发、先进计算机技术、高燃耗燃料组件、PSA技术、新材料(Incnel690、Zr-4合金等)的运用、一揽子设备可靠性管理等。

通过INPO和各电力公司的共同努力,美国投运核电厂的运行安全可靠性有了长足的进步,运行性能指标总体良好。

不仅如此,现役核电机组申请延长20年使用寿命在美国蔚然成风,而且已有近半数的机组获得了美国核管会(USNRC的批准。

事实上现在世界上正在运行的二代核电机组通过二十年左右持续不断在停堆换料中安排的整改,可以说都已经进化为二代改进型技术,只是改进程度上有所差别。

我国核电起步较晚,国外在设备与系统设计、材料选择等方面的改进均已充分吸纳,所有投运核电机组的运行业绩良好,维持在世界运行中值或以上的水平,没有发生过一起国际2级及以上的核事故,放射性排出物剂量水平远低于国家标准。

国际上业内人士的共识是:

二代改进型压水堆的安全性是可以接受的。

截止到2008年底,全世界投运核电机组439台,二代轻、重水堆占到80%,三代先进沸水堆才有几台,三代压水堆一台还没有。

难不成各国政府和核电界都不重视安全,拿公众生命和社会环境当儿戏吗?

答案只能是:

这全是全盘引进的鼓吹者们在有意危言耸听、夸大其词地忽悠。

“六君子”喋喋不休地宣传第二代改进型核电厂不安全的另一

个“理论依据”是概率安全分析(PSA数据。

他们还煞有介事地写文章说,“第二代核电厂的堆芯熔化几率在10-4/堆年左右,如果发展到100个核电反应堆,每年发生堆芯熔化严重事故的几率将达到

1%,这是‘百有一失'

,而不是‘万无一失'

,是不能接受的“。

这种说法有很大的误导作用。

照此推理,如果达到1万个堆年或1000个反应堆运行10年,就会发生1次堆芯损坏事故。

青年学者刘长欣看不下去了。

他发表了一篇文章,用概率论知识进行计算。

他写道:

“1万个堆年发生堆芯损坏(至少一次)的概率约为0.63。

这个结果至少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此处的堆芯损坏概率是0.63,而不是1或100%;

第二,此概率具有先验性质,需要大量重复,或者说要出现n个1万个堆年时,才有规律性可言。

这就是说,该值仍是可能性问题,而不是确定性问题”。

一个概率性数值与一个确定的数之乘积依然还是一个概率性数值。

作为科技工作者还是要尊重科学,自觉维护科学严谨性,切不可不懂装懂,以“权威”自居,以势压人。

(2)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AP1OO0有多成熟?

AP1000采用全非能动安全技术,理念先进、系统简单,应该说

是一种基于成熟技术的新堆型设计。

我们在工作中也曾推动过类似研发。

但是许多实例证明基于成熟技术的新集成未必就肯定成熟,可能在集成改进过程中的耦合匹配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例如西屋公

司还从来没有制造过AP1000需要的那么大流量、大功率且带惰转飞轮的屏蔽泵。

按照AP1000设计,一条环路上两台并联主泵的任一台发生故障停运,则会因故障泵的旁路作用迫使该条环路停运,甚至可能被迫停堆(如果不允许较长时间偏环运行的话)。

西屋公司自诩其屏蔽泵从不需要检修。

那么又根据什么标准,能从这第一台样机区区几百小时的试转推断出设计寿命可达60年呢?

此外,与60年设计寿命息息相关的主泵主轴和轴承,西屋公司说是外购件,由相关材料厂根据西屋的图纸加工,所以不在技术转让之列。

这就是说,中国要是还不能生产这种原材料,美国又不卖给你,你的主泵就造不好。

这再一次证明:

核心技术是买不到的。

另一个问题是关于三代核电技术最得意的严重事故预防与缓解

措施。

国核技的一位核安全专家撰文介绍了AP1000采用的“压力容

器内滞留”(IVR)技术:

当万一反应堆发生堆芯熔化严重事故时,把熔融物滞留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用水淹没压力容器外的堆腔,从压力容器外提供冷却来避免下封头被过热熔穿。

这种情况下发生热熔穿的机理是沸腾危机。

它发生在下封头热通量超过该处的临界热通量时,泡核沸腾突然转为膜态沸腾,很低的传热系数造成壁温大大升高造成熔穿。

所以容器壁的热通量一定要小于临界热通量。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于1994年启动了3年的RASPLA诚验计划,由俄罗斯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院牵头,包括美、法在内的14个国家参加研究。

试验使用真正的原型堆芯材料。

此外,爱达荷国家工程和环境实验室(INEEL)的“,在该处的临界热通量为1890kV"

m2前者与后者之比为0.91,表明在这种假设的保守极限情况仍有裕度”。

换种说法,烧毁比(临界热通量与最大热通量之比)为1.1。

大学本科生都学过,反应堆热工设计计算规定最小烧毁比不得低于1.3。

这里裕度到底够不够,该位核安全专家对此未作评价。

但事实是:

牵头研究的俄国VVER91用于我国田湾核电厂)没有采用IVR,而法国AREVA公司更撰文指出:

“围绕IVR设想所涉及的主要物理现象展开的论证仍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个解决方案在最初是不予考虑的。

这个决策的主要理由是在最大热通量和临界热通量之间只有很小的裕量,它涉及反应堆压力容器失效的危险。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将需要考虑严重的燃料一冷却剂相互作用(FCI)引起早期安全壳破损的可能性。

因此,EPR堆芯熔融物滞留原理是基于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外部滞留。

通过提供干式的堆腔和干式的扩展隔间防止在压力容器破损期间在压力容器外发生燃料—冷却剂相互作用的危险”。

一家公司公开说另一家公司的技术有问题,这是非常罕见的现象。

据知情人士透露,全盘引进的鼓吹者们向国务院领导汇报“成熟的”AP1000技术时,一位副总理问道,你说它成熟,怎么世界上一台都没有呢?

弄得鼓吹者无言以对。

关于技术成熟性,知名专家温鸿钧总结的技术成熟性“三层次说”很有见地:

第一层次是研发设计的成熟,第二层次是首堆工程的成熟,第三层次是市场验证后的成熟。

不言而喻,AP1000现有的成熟性仅属第一层次。

显然美国同行比我们精明得多,AP1000/AP600在美国推销了这么多年,就是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出头吃第一只螃蟹。

眼见AP1000首堆工程就将由中国的商用核电项目来承担其技术风险。

不但省了美国政府对首堆工程的资助,中国人反而还要支付巨额的技术转让使用费(注意:

不是产权转让费)

还有一个值得中国核安全监管当局特别关注的新情况:

2006年1

月27日美国NRC发出了AP1000的最终设计认证证书(DCR。

但仅时隔一个半月的3月8日,NuStart公司和西屋联合向NRC提交建设贝尔福特两台AP1000的建造和运行许可证申请时,NRC就要求报送

AP1000设计资料,再次审查。

一年后的2007年5月26日西屋公司才又报送出设计资料。

NRC勺责任心来了,计划要审查近三年,即到2010年3月才能完成审查。

对此NRC解释,最初批准的最终设计认证只是基于基本设计的认证,设计深度不够;

新设计又有关于核燃料、核安全和重要设备的重大修改,所以要复审。

审查通过后要颁发修正的最终设计认证。

一位资深核专家指出,NRC就没有审批上述的IVR

设计。

看来当年关于“NRC草草向AP1000发证是为了使AP1000能满足中国要求的投标条件”的传言似乎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由于一些重大试验验证、分析论工作尚未完成,验收标准尚未制订。

西屋公司向NRC提出,这些资料只有在工程完成以后才能提供,建议将这些条目的审核,变通推迟到工程建成后关闭或按承诺处理。

NRC对此尚未

作出最终决定,因为如果接受西屋的要求,工程建设中一旦出现因与未做试验验证有关的严重问题,NRC各要承担法律责任。

人们不禁又产生出这样的疑问:

AP1000在第一层次上又有多成熟呢?

(3)南辕北辙、自相矛盾:

不可能统一的堆型全盘引进倡导者们确定的主要目标是“统一技术路线”,但国核技与西屋在北京签署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核岛采购及技术转让框架合同的次日,国家有关部委的一位副主任就由中广核董事长陪同去了法国,不久,中广核购买法国两台第三代EPR核电机组的申请就被批准了。

由国家出面组织、历时两年多的、最后只有两家投标商的正式国际招投标活动,就这样很轻易地被一个“企业行为”所粉碎,“花开两朵,各摘一支”,成为国际笑谈。

折腾两年木已成舟后,全盘引进的倡导者们掰指头才发现:

根本不可能指望在第一批AP1000机组建成并证明能够安全运行后,靠批量建设AP1000机组来实现到2020年建成4000万千瓦核电机组的规划目标,更不用提其它了。

于是不得不临时改变初衷,为国内能设计的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发放路条。

假如中国没有自主掌握二代改进核电技术,中国第一个核电发展规划刚出台就要泡汤。

现在中国核电机型非但未统一,反而又多了两种,技术路线统一到了原本1983年就统一了的压水堆路线上。

(4)漫天胡要价,就地难还钱:

不平等的商务谈判老太太上自由市场都知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道理。

谈拢就买,谈不拢就算了。

但在AP1000商务谈判中,电厂业主的地位赶不上老太太。

在与西屋的商务谈判中,国核技将业主排除在决策之外,自己组织起一帮人马来谈判,业主只有掏钱的份儿。

AP1000素以非

能动、系统简化、模块化设计著称,也听说过电缆、泵阀、管道等减少了多少多少。

其比投资最初游说时宣传不超过1500$/kW,虽高于

电力公司要求文件(URD对AP1000这类第三代革新型压水堆核电机组经济性的要求,尚可以接受,真正到了商务谈判桌上完全变了。

虽然技术问题以后才能讲清楚,价格却高的离谱不说,态度特别恶劣,一点道理不讲。

价钱高那就“交钥匙”吧,西屋公司知道分量,执意不干。

谈不下去了,西屋公司不着急。

他们看准反正中国买定了,迟早“上面”会出来催促让步换进度、甚至取而代之拍板定案的。

为了好批,国核技压低上报的价格,据路风教授透露是1800-1900$/kW,这已比西屋的宣传价高了300—400$/kW。

而业主上报有关部委的建成价还要再高出很大一块,这还不算另外的技术转让费。

国核技有人说,现在贵,将来批量化就好了。

现在的基价如此高,批量化后的价格又凭什么比批量化的二代改进型机组价格低呢?

(5)挟天子令诸侯:

压制不同声音

整个引进谈判过程中,许多业内有识之士一直想通过各种渠道反映意见,包括在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上直接向国家领导人慷慨陈辞。

有关部委领导也曾受命和与会代表沟通。

但是全盘引进倡导者们依然故我,一意孤行。

争论的焦点不在是引进AP1000还是EPR而是针对全盘引进本身。

广大科技人员认为,通过长期自主研发以及对当年引进的二代法国压水堆技术的消化吸收,我国核电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掌握了百万千瓦级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厂的设计能力。

只要在某些专题,特别是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或者进行专项技术引进,就一定能够较快地研制出中国的第三代压水堆品牌,完全用不着全盘引进。

但是国核技筹备组等一行人用前文已经批驳过的谬论忽悠通了主管领导和更高层,然后将自己的意图以国家绝密文件方式上报,糊弄批准后就成了他们压制不同意见的尚方宝剑,动辄对与他们不同的意见斥之为“不讲政治”、“不听招呼”、“不保持一致”等等。

他们知道,国家领导人日理万机,不可能事事都检查决策的实施情况和后果,所以也不害怕被问责。

(6)图小利,忘大义:

新的小集体私有制

全盘引进进入实施阶段,国核技以受让、消化吸收第三代核电技术和再创新的主体自居,垄断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和国拨资金,再将其“小集体私有化”,营造自己的小天地,成为又一个行政垄断企业,弄得中国已经够复杂的核电生产关系更加混乱。

国核技垄断了西屋公司转让的技术资料,滴水不漏,谁也别想碰,美其名曰等我先消化。

过去还可能找西屋公司稍微要点资料,现在反而搞不到了,人家说已经给你们中国了。

国核技抓住让其牵头负责大型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重大专项之机,把具有几十年研发经验积累的中国核动力院排除在外,只是因为该院隶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宁可另开门户搞重复建设,也不想利用中国核动力院已有的、让外国同行啧啧称羡的试验台架群,临走还要泼上一盆“落后不适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