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1546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日照青山学校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试题

第一卷

(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颇具人文情怀的儒家文化

以“人”为中心,是儒家文化的特点;因为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居于主导地位,所以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可以这样说,儒家文化不是西方的人道主义,却有非常深厚的人道关怀思想;不是西方的人文主义,却有非常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文气质或人文情怀。

儒家文化的人文情怀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肯定人的地位,彰显人的价值。

儒家认为,人是万物中的一员,但又不是与万物平起平坐的一员,而是高于和优于万物的特殊存在。

?

孝经?

引述孔子的话说:

“天地之性人为贵。

”荀子说: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这些论述表达的一个共同的意思是人“为万物之灵”,集天地之精华,五行之秀气。

人的存在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和价值,那么他的生命就应该被尊重。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传统哲学是“人学”,具有浓郁的人文气质。

重视人伦关系,倡导人伦义务。

儒家文化非常重视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人伦关系。

儒家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落入到一张已经织好的人伦网络当中。

没有人伦网络,人是空洞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所以,儒家讲“五伦”:

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

不但有这五种关系,而且对应每种人伦关系,还规定了相应的人伦义务: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儒家认为这些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不可更改,不容置疑,甚至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无可选择的“天伦”。

推崇人的主体性,强调独立人格。

每个人都有其独立意志、独立人格。

这是儒家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

从中国哲学传统上看,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主体内在道德意志自律、道德践行上的主体性。

子曰: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出自内心的自然要求,强调个人的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乃至杀身成仁。

孔子提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提出“舍生取义”,都是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

儒家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有大人格,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缘于这种道德精神的主体性和人格的独立性。

饱含忧患意识,担当历史责任。

儒家从忧患意识出发,探讨的是个人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个人之与整体的义务和责任,强调的是入世与担当,“苟利社稷,生死以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千古文人家国梦,修齐治平济世心。

中国传统哲学以及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寓于他们的政治关怀和社会关怀中。

探索社会理想,追求人生大道。

儒家倡导“德治”,孔子强调仁爱,“仁者爱人”;孟子说要施行仁政,“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这是儒家思想中最进步的内容,最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观念。

儒家文化的最高理念,就是建设大同社会。

这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之地,表现出对社会理想的人性渴求。

儒家文化重视并倡导人际、人与社会、人的身心、人与自然诸方面的协调发展,在中国历代典籍的思想脉络里,不断地阐述和丰富“以人为本”的儒家价值理念。

对于我们今天来说,这是我们新的传统、活的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观念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1.关于文中儒家文化“人文情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人的地位和价值高于其它事物,人的生命理应得到尊重,这是儒家文化具有浓郁人文气质的一种体现。

B.儒家认为,人都存在于人伦网络中,它规定了各种人伦关系,也规定了相应的人伦义务。

这些关系不可更改,是不能选择的“天伦”。

C.儒家文化强调人的道德精神的主体性和人格的独立性,一切道德行为都是出自内心的自然要求,由此培养出的人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D.儒家文化肯定人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也强调人的义务和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种责任的体现。

2.下列观点与论据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肯定人的地位,彰显人的价值———天地之精所有生物者,莫贵于人。

(汉?

?

董仲舒)

B.推崇人的主体性,强调独立人格———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论语?

?

里仁?

C.饱含忧患意识,担当历史责任———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明?

?

杨继盛)

D.探索社会理想,追求人生大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礼记?

?

礼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传统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特点也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以“人”为中心的特点也就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特点。

B.中国传统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学”,具有浓郁的人文气质。

所以,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应该体现在他们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担当上。

C.儒家文化强调“爱人”,主张实行“仁政”,这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大同社会。

这是中华文化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所在。

D.儒家文化重视并倡导人的身心、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诸方面的协调发展,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是现代中国文化最核心的价值观念。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题。

“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生命力曾繁仁

“生生美学”这一概念来自《周易》,所谓“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

“生生”意即“生命的创生”,是我国古代哲思与艺术的核心所在。

长期以来,许多哲学界与美学界的前辈学者就“生生”作了自己的探索。

我国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明确将中国哲学精神概括为“生生”即“生命的创生”,而一切艺术均来源于体贴生命的伟大。

这种阐释形成“生生美学”的雏形。

“生生美学”是一种相异于西方古典认识论美学的中华民族自己的美学形态,独具特色与魅力。

而且,体现这种“生生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戏曲、琴艺与民间艺术至今仍具有无穷生命力,它们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因此这种“生生美学”也是鲜活的。

“生生美学”是一种古典形态的“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

过去,我们认为“天人相和”是前现代的产物,所以没有勇气说这就是中国的生态美学,只说是生态审美智慧。

但事实告诉我们,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以及由此产生的“天人合一”文化形态,决定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在中国具有原生性特点。

这种原生性的生态文化,曾经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学者生态观的形成。

“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不仅仅是一般的生态智慧,而是具有原生性并活在当代的生态理论。

“天人相和”所构成的人与自然亲和的“中和之美”,与古希腊强调科学的、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是不同的。

所谓“天人相和”具有明显的“生命创生”的内涵,天地相交、风调雨顺、万物生长就是一种美的形态。

“生生美学”是一种“阴阳相生”的生命之美。

“生生美学”是一种东方的生命之美。

这种生命之美包含万物化生、宇宙变化等极为丰富的内涵,而且体现出“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存”的理念,是一种古典的生态整体论与生态平等论。

特别可贵的是,《周易》揭示了包括艺术创造在内的万事万物生长演化的规律,即“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不仅是万物生长之道,而且是艺术创造之道。

中国艺术是一种虚实相生的生命艺术,形成特有的艺术生命体。

阴阳之道还概括了艺术创造特有的规律,即凭借阴阳虚实的对比产生一种艺术生命力。

例如,国画就是通过白与黑、浓与淡的对比形成一种艺术生命力。

“生生美学”还是一种“日新其德”的含蓄之美。

“生生美学”作为一种含蓄的美,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无限风光,是一种“言外之意”“象外之象”与“味外之旨”。

诗歌之“意境”、绘画之“气韵”、山水园林之“写意”、书法之“神韵”等,说的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含蓄之美,可以说是意味无穷。

“生生美学”化育于十几亿中国人的生活,蕴含在在让我们流连忘返的无数民间艺术之中,寄托着我们绵绵的乡愁与无尽的情思,需要我们好好体悟、好好研究。

(选自2017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关于“生生美学”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生美学”中的“生生”一词出自《周易》,而“生命的创生”这一具体理解,是由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最先提出的。

B.“一切艺术均来源于体现生命的伟大”,这一观点系统地阐释了“生生美学”的本质思想,直指我国古代艺术的核心。

C.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戏曲、琴艺与民间艺术等,都体现了“生生美学”精神,一直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D.“生生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相和的“中和之美”,形式上虽与古希腊的“和谐之美”有所不同,但在本质上却并无差别。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通过对“天人相和”的认知过程、特点及内涵的分析,说明了“天人相和”的生态观影响了古希腊“和谐之美”生态观的形成。

B.文章第三段论证了“生生美学”呈现出“阴阳相生”的生命之美,既揭示了世间万物生长的规律,也揭示了艺术创造的规律。

C.文章第四段列举例子,论证了“生生美学”具有意味无穷的含蓄之美,这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中有所体现。

D.文章对“生生美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进行了梳理,以此证明其作为原生性的中国美学,始终鲜活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生美学”作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美学形态,彰显生命之美,崇尚人与自然的相亲相和,反对单纯表现自然之美。

B.在“生生美学”理论的构建过程中,我们曾经一度缺乏必要的自信,只能以“审美智慧”来定义,而不敢称其为中国的美学理论。

C.“瑞雪兆丰年”是中国年画中常见的题材,表现的是寒凝大地、雪孕万物的美的形态,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理念。

D.齐白石画虾,寥寥数笔;活泼灵动,对水不着一墨,代之以大片空白,却使整幅画神韵充盈,凭借阴阳虚实对比而使作品获得艺术生命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总有那一片蛙声古清生

①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

许多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

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

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注满整个的草地。

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小小的梦想。

②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

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

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地跳跃,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

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

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

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能让我的思绪飘浮,进入这样一个季节深处。

③但我却没有了南国的那一扇窗子,羁旅北京的日子长长,我的窗前,纵是也有这样一块草地,一簇绿柳,在春天的阳光里,还会有一树杏花装点。

但是北国没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

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那是槐花开放的时节了。

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即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她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的地方。

④我固执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够积成一个洼子,这样一个清浅的弥漫着槐花芬芳的水洼子,有一轮皎月把水映得银银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们围着月儿唱歌,那该是多么的好啊。

我常常在雨后的北京的夜里出走,我以为我是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个痴情展卷的学子,甚至水边,还留着孩童戏水的赤足的脚印。

可是,我的出走,却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

⑤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时光。

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情至深处,会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声,是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初是浅浅低低的几声,孤独而悠远,渐渐地汇合起蛙的合唱,且愈来愈临近我的窗,仿佛就在那一簇柳下。

此时人便恍惚地进入以往的时光,一颗羁旅中的心,忽然地一热,为之深深地感动。

但待我有心凝神细细地聆听,却发现窗外是一片寂静,静得月的清辉飘落到柳叶儿上发生的细小的沙沙声都能够听到,只是没有了蛙声。

哦,此时的我,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来那一片蛙声,它源于我的梦里,或者说,是那永远也拂不去的幻听了。

⑥春天的今夜,便又是这样,我打开了电脑,轻轻地敲出一段怀想的文字,不觉间窗外就有了一片蛙声,是如许的亲切,如许的温馨,它拂动着春夜的暖风,沿了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

然我猛然地觉醒,却分明是,寂夜无边!

人不由地发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也就化成两滴浸冷的泪珠,冰凌般地挂在两腮。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南国窗前的草地、水洼和蛙声,突出了自己对南国温馨亲切的独特感受,从而表达出自己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与怀念。

B.小蛙“欢快地跌跌地跳跃”运用拟人修辞,写出了月下小蛙快乐嬉戏的情景,富有动感和情趣,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愉悦之情。

C.作者羁旅北京,找不到一洼水,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听不到蛙声,表达了作者的深深遗憾和对都市生活的厌倦之情。

D.本文综合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将南国与北国、梦境与现实进行对比,使文章主题突出集中,耐人寻味。

8.文章第⑤段中,作者“深深地感动”和“深深的失落”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分)

 

9、结合全文,说说“蛙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2题。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

“老妇恃辇而行。

”曰:

“日食饮得无衰乎?

”曰:

“恃粥耳。

”曰: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

”太后曰:

“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

”太后曰:

“敬诺。

年几何矣?

”对曰:

“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对曰:

“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

“妇人异甚。

”对曰: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

“君过矣!

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

‘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太后曰:

“然。

左师公曰:

“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曰:

“无有。

曰: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曰:

“老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

“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况人臣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D.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用事,行事、办事的意思,这里指当权执政。

B.贱息,这里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

C.填沟壑,古代普通人死的婉辞,这里指儿子的死。

D.山陵崩,古代用来比喻君王或王后的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急攻赵,赵向齐求救,而齐却提出苛刻条件,让长安君到齐做人质。

赵太后坚决拒绝,大臣们竭力劝谏,太后暴怒。

这里表现了赵太后溺爱儿子,缺乏政治远见。

B.触龙选择了老年人共同关心的日常生活话题,谈到太后的饮食起居,让赵太后愤怒的情绪稍稍平息,紧张的气氛得到缓和,谈话有了良好的开端。

C.触龙请求太后安排孩子的工作,进而谈到了关心孩子的问题,无形之中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进而自然地谈到了为长安君作长远打算的事。

D.触龙之所以能够让赵太后欣然信服,同意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是因为他能够动之以情,更能晓之以理:

爱孩子就要为孩子长远考虑,就要让孩子在磨难中增长才干。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寇)俊字祖俊,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

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利得绢一匹。

俊于后知之,乃曰:

“得财关行,吾所不取。

”访主还之。

大乘贼起,燕,赵扰乱,俊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数骑侍郎。

累迁司空府主簿。

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俊典之。

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

寺成,又极壮丽。

吴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人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

长史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

俊曰:

“史底穷人,杨公横夺其地。

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遂以地还史底。

孝庄帝后知之,嘉俊守正不挠,拜司马,其附椿者咸责焉。

二年,出为梁州刺史。

人俗荒犷,多为盗贼。

俊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

数年之中,风俗顿革。

大统三年,东魏授洛州刺史,俊因此乃谋归阙。

五年,将家及亲属四百余口入关,拜秘书监。

时军国草创,坟典散逸,俊始选置令史,抄集经籍,四部群书,稍得周备。

十七年,加散骑常侍,遂称笃疾,不复朝觐。

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

帝与之谈论,不觉屡为之前膝。

及俊辞还,帝亲执其手,曰:

“公年德俱尊,朕所钦尚。

乞言之事,所望于公。

宜数相见,以慰虚想。

”以御舆令于帝前乘出。

顾谓左右曰:

“如此事,唯积善者可以致之。

何止见重于今,亦将传之万古。

”时人应以为荣。

卒年八十二。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十五》)

13.下列对文中画该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

B.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

C.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

D.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本意指移动、搬换、转变,后来指变动官职,“迁”“左迁”“擢”“除”等。

一般都指升官,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B.庠序,指古代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古代设庠序以化于邑,《孟子·滕文公上》中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C.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

传说中,《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指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

D.四部,是古代图书分类的名称,一般将群书分为甲、乙、丙、丁或经、史、子、集四类。

清代乾隆年间编写的《四库全书》是按经、史、子、集的方式编排的。

15.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寇发品格高尚,不重财利。

家人卖给别人东西,从中留下了一匹绢,寇俊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就设法找到买主,将绢归还给了他。

B.冠俊忠于职守。

他主管建造永宁佛寺,对花费的财物清清楚楚,主管的官员都不敢欺瞒他,等到佛寺建成后,他得到了灵太后的赞赏。

C.寇俊治政有方,梁州民风野蛮,很多人做了盗贼,他担任制史后,下令兴建学校,教化百姓,勉励农业,在几年之内,风俗全部革除。

D.冠俊不媚权贵。

百姓史底和司徒杨椿争讼田地,一些官员说杨椿有理,但寇俊却把地判给了史底,这让那些依附杨椿的官员内心自责不已。

16.把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

(5分)

(2)如此事,唯积善者可以致之。

何止见重于今,亦将传之万古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7~18题。

迢迢牵牛星

?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迢迢”两句从牵牛和织女两处落笔,“迢迢”使人联想到远方的游子,“皎皎”使人联想到女子的柔美。

B.“河汉”两句运用了反问的手法,写二人虽相去不远,却不得相见,表现了二人心灵上的阻隔。

C.本诗有六句使用了叠音词,如“迢迢”“皎皎”等,韵律和谐,语言质朴又不失灵动,情趣盎然。

D.本诗以凡人的视角写天上牵牛与织女的故事,借景抒情,塑造了一个饱含离愁的女子形象。

18.诗歌是如何塑造织女形象的?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五、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8分)

(1)、《陈情表》用“---------,---------。

”两句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2)、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 , 。

”《屈原列传》

六、语言文字运用(24分)

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大片的雪花不断地下着,凛冽的西北风不断地刮着,他在寒冷的街头已茕茕孑立了三个多小时,心中蓄满着“家在何处”的凄伤。

②两年前,钢价不如白菜价,钢铁行业进入“冰河期”,2017年,终于否极泰来,利润大幅回升,迎来了腾飞之年。

③近段时间,有关拾荒老人几十年如一日资助贫困留守儿童的报道连篇累牍,网友普遍对这位老人充满了崇敬之情。

④陈国韬的手与枪高度契合,电光火石般出枪,一套完整的动作,竟然只有0.6秒,速度比眨眼还快,展示了“枪王”的风采。

⑤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⑥西南联大以刚毅坚卓为校训,在极端艰难困苦中弦歌不辍,大师辈出,延续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3分)

A.这个镇今年新建了10处卫生室,就医条件和医疗水平大大提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级卫生室的高标准化,让老百姓享受到了优质医疗服务。

B.中央气象台发布霾黄色预警,今明两天山东和河北的大部分地区有中度霾,局部地区有重度霾,提醒民众在出行时做好健康防护。

C.以“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凝聚着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共识。

D.“文化营销”把商品作为文化的载体,其核心是理解人、尊重人、以人为本,切忌不要只顾追求经济,让文化成为营销的一种噱头。

22.下列各句中,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