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干法窑主要的工艺操作参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5695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型干法窑主要的工艺操作参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型干法窑主要的工艺操作参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型干法窑主要的工艺操作参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型干法窑主要的工艺操作参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型干法窑主要的工艺操作参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型干法窑主要的工艺操作参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型干法窑主要的工艺操作参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型干法窑主要的工艺操作参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型干法窑主要的工艺操作参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型干法窑主要的工艺操作参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型干法窑主要的工艺操作参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型干法窑主要的工艺操作参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型干法窑主要的工艺操作参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型干法窑主要的工艺操作参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型干法窑主要的工艺操作参数Word文档格式.docx

《型干法窑主要的工艺操作参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型干法窑主要的工艺操作参数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型干法窑主要的工艺操作参数Word文档格式.docx

0.3

4

窑尾喂煤量

3.3±

5

高温风机转数

950-1020

控制系统拉风

6

高温风机入口阀门开度

%

80-90

7

篦冷机篦速

次/min

4-8

控制料厚

8

窑头一次风机转速

830-870

火焰形状和长度控制

火点位置

9

喷煤管内外风阀开度

50:

80

10

喷煤管位置

Cm

0-70

11

三次风阀门开度

40-60

调节系统平衡保证煅烧

需要

12

窑头排风机入口阀门开度

50-85

13

窑尾排风机入口阀门开度

70-85

14

篦冷机冷却风机入口阀门开度

70-90

15

高温风机入口冷风阀门开度

0-80

保护作用

16

窑尾电收尘入口冷风阀门开度

17

第三节正常操作下过程变量的控制

所谓正常操作,是指窑系统已经点火投料挂窑皮后阶段后已达到正常额定投料量,到出现较大故障而必须转入停窑操作这一时期,正常操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风、煤、料及窑速等操作变量的调节,保持合理的热工制度,使下述过程变量基本稳定:

一窑主传动负荷

正常喂料量下,窑主传动符合是衡量窑运行正常与否的主要参数,正常的窑功率曲线应粗细均匀。

无尖峰、毛刺,随窑速度变化而改变,在稳定的煅烧条件下,如投料量和窑速未变而窑负荷曲线变细、变粗,出现尖峰或下划,均表明窑工况有变化,须调整喂煤量或系统风量,如曲线持续下划,则需高度监视窑内来料,必要时需减料减窑速,防止跑生料。

表9-7-21000t/d烧成系统中控室主要过程变量表

窑尾温度

1000±

50

控制窑内煅烧状况

窑主传动负荷

Kw

18-30

窑尾负压

Pa

-200±

100

系统拉风量的适宜程度

窑头罩负压

-25±

预热器出口温度

340±

预热器出口负压

KPa

4.1±

高温风机入口温度

20

高温风机入口O2含量

4-5

高温风机电流

A

66-71

C5出口负压

1200±

C5出口温度

860±

入窑物料分解率高低和分解炉

内煤粉燃烧和CaCO3分解反应

的平衡程度

C5下料温度

850±

分解炉出口温度

880±

分解炉出口负压

900±

入炉三次风温

710±

入炉三次风压

750±

入窑物料分解率

85-95

18

各级预热器锥体负压

反映预热器工作状态

19

一室篦下压力

4500±

500

反映料层厚度指标

二室篦下压力

3600±

21

一、二室篦下温度

<

22

增湿塔入口温度

310±

30

电收尘正常工作指标

23

窑头电收尘入口温度

150±

24

窑尾电收尘入口温度

120±

25

窑胴体温度

250

反映窑皮状况及烧成带位置

26

煤粉仓温度

65

安全指标

二、入窑物料温度及最末级旋风筒出口温度

正常操作中,入窑物料温度一般在820-850℃左右,出最末级旋风筒温度850℃±

5℃。

这两个过程变量反应了入窑物料分解率高低分解炉内煤粉燃烧和CaCO3

分解反应的平衡程度,通常用分解炉出口或最末一级旋风筒出口温度自动调节窑尾喂煤量来实现预热器分解炉系统的稳定。

三、出预热器C1级温度和高温风机出口O2含量

正常操作中出预热器的系统温度因为320-350℃(五级预热器)或350-380℃(四级预热器),高温风机出口O2含量一般在4-5%左右,这两个参数直接反应了系统的拉风量的适宜程度。

两者偏高或偏低可预示系统拉风偏大或偏小,需调整高温风机阀门开度或转速。

四、入炉三次风温与冷却机一室篦下压力

正常条件下入分解炉三次风温一般在700℃以上,窑规模愈大,入炉三次风温愈高,篦冷机一室压力一般在4.2-4.5Kpa(对富勒型厚料层冷却机),一般通过调整篦床速度来稳定冷却机料层厚度,提高入窑二次风温和入炉三次风温。

五、窑头罩负压

正常条件下窑头呈微负压,一般在-25±

15Pa如其增大或减小,则需调整窑头收尘风机阀门开度,如其波动增大,曲线变宽,则需综合窑功率及窑头喂煤情况加以调整。

实际上在窑正常操作条件下,诸参数均以基本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操作人员要多看参数记录曲线,看其发展趋势和波动范围,只有这样才能提前发现故障隐患。

一般条件下应优先考虑调整喂煤量和用风量,每次调整在1-2%之间,以保持热工制度的动平衡。

具体如何调控各项操作变量,因各厂设备、工艺及其他条件不同,不可一概而论,许多厂的操作员在总结操作经验时均提出过各种口诀或原则条款,在次不再赘述。

第二节非正常条件下的操作及故障处理

一、点火投料

新型干法窑的点火投料是中控操作的重要阶段,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系统检查。

在点火前按操作规程顺序,检查系统的密闭情况,并进行空栽联动试车,确认系统各部位处于正常状态。

(2)控制升温速度。

升温阶段一般根据窑尾温度控制系统的点火升温速率小于2℃/min,对换砖的窑应按烘干曲线烘干衬料后再按正常速率升温。

(3)投料时要注意风、煤、料的平衡:

一般情况下,投料时系统拉风应为正常风量70-80%,投料以70%开始,窑尾加煤量根据C5出口温度控制,窑头煤量则根据窑尾温度控制,密切注意预热器系统负压变化,加强吹扫,防止堵塞,待入窑温度及窑功率曲线开始上升时,即可加料。

每次加料为额定料量的3-5%,同时要注意窑速与投料量的对应关系。

先提窑速再加料。

一般投料后,40-50分钟料入冷却机,在其后的8小时内逐步加料至额定投料量,系统拉风则应控制在出C

1出口温度380-420℃之间,且宜大不宜小。

(4)强化篦冷机操作,尽快提高二次风温和入炉三次风温。

通过调整篦速和各室风机风量延长物料在冷却机内的滞留时间,提高热回收率,快速提高燃烧空气温度,尽快稳定窑的煅烧状况。

二、故障停车

故障停车有二类,机电故障停车和工艺故障停车,但二者又不能截然分开,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有可能连起连锁反应,波及整个系统。

无论各种故障引起停车,中控室都应及时与现场联系查明原因,首先保证人身及机电设备安全,并及时止料、止煤,根据事故的类型及排除故障所需的时间确定下一步操作步骤。

三、几种常见工艺故障的判断和处理

下面将几种工艺常见故障的判断和处理列出,供大家参考。

1、预热器分解炉堵塞

(1)现象:

1锥体压力突然显示为零;

2同时入口与下一级出口温度急升;

3如C5堵塞,烟室、分解炉及C5出口温度急升。

(2)原因判断:

1煅烧温度过高造成结皮;

2内部结皮塌料高温无料来不及排出而堵塞在缩口处;

3拉风量不足,排风不流畅或拉风变化引起平台积料塌落;

4预热器内部耐火材料或内茼脱落掉卡在锥体部位;

5翻板阀失灵;

6漏风严重引起结块;

7煤粉燃烧不好,C5内仍有煤粉继续燃烧;

8生料喂料波动过大。

(3)处理措施

在发现锥体压力逐渐变小时,就应及时进行吹扫和加强捅堵,同时减料和调整操作参数。

当锥体压力为零时,应立刻止料停窑处理。

2、烟室结皮

(1)现象

1顶部缩口部位结皮:

烟室负压降低,三次风分解炉出口负压增大,且负压波动很大。

2低部结皮:

三次风、分解炉出口及烟室负压同时增大。

窑尾密封圈外部伴随有正压出现。

(2)原因判断

1温度过高;

2窑内通风不良;

3火焰长,火点后移;

4煤质差,硫含量高,煤粉燃烧不好;

5生料成分波动大,KH忽高忽低;

6生料中有害成分(硫、碱)高;

7烟室斜坡耐火材料磨损不平整,造成拉料;

8窑尾密封不严,掺入冷风;

1窑运转时,要定时清理烟室结皮,可用空气炮清除,效果较为理想,如果结皮严重,空气炮难以起作用时,从壁孔人工清除,特别严重时,只能停窑处理。

2在操作中应严格执行要求的操作参数,三班统一操作,稳定热工制度,防止还原气氛出现,确保煤粉完全燃烧。

当生料和煤粉波动较大时,更要特别注意必要时,可适当降低产量。

3、窑内结大蛋

1窑尾温度降低,负压增高且波动过大;

2三次风、分解炉出口负压增大;

3窑功率高,且波动幅度大;

4C5和分解炉出口温度低;

5在茼体外边可听到有振动声响;

6窑内通风不良,窑头火焰粗短,窑头时有正压。

1配料不当,SM低IM低,液相量大,液相粘度低;

2生料均化不理想,入窑生料化学成分波动大,导致用煤量不易稳定,热工制度不稳,此时易造成窑皮粘结与脱落,烧成带窑皮不易保持平整牢固,均易造成结大蛋;

3喂料量不足;

4煤粉燃烧不完全,煤粉到窑后烧,煤灰不均匀掺入物料;

5火焰过长,火头后移,窑后局部高温;

6分解炉温度过高,使入窑物料提前出现液相;

7煤灰份高,细度粗;

原料中有害成分(碱、氯)高;

1发现窑内有蛋后,应适当增加窑内拉风,顺畅火焰,保证煤粉燃烧完成,并减料慢窑,让大蛋“爬”上窑皮进入烧成带,用短时大火把大蛋烧散或烧小,以免进入篦冷机发生堵塞,同时要注意大蛋碰坏喷煤管;

2若已进入篦冷机,应及时止料,停窑,将大蛋停在低温区,人工打扫。

4、窑后结圈

1火焰短粗,窑前温度升高,火焰伸不进窑内;

2窑尾温度降低,三次风和窑尾负压明显上升;

3窑头负压降低,并频繁出现正压;

4要功率增加,波动大;

5来料波动大,一般烧成带料减少;

6严重时窑尾密封圈漏料;

1生料化学成分影响;

a.生料中N偏低,使煅烧中液相量增多粘度大而富集在窑尾;

b.入窑生料化学均匀性差,造成窑热工制度容易波动,引起后结圈;

c.煅烧过程中,生料中有害挥发性组分在系统中循环富集,从而使液相温度出现温度降低,同时也使液相量增加,造成结圈;

2煤的影响:

a.煤灰中Ai2O3较高,当煤灰集中沉落到烧成带末端的物料上会使液相出现温度大大降低,液相增加,液相发粘,往往易结圈。

b.煤灰降落量主要与煤灰中灰份含量和煤粉细度有关,煤灰份大、煤粉粗,煤灰沉降量就大。

当煤粉粗、灰份高、水分大时,燃烧速度变慢,火焰拉长,高温带后移,窑皮拉长易结后圈。

3操作和热工制度的影响:

a.用煤过多,产生还原气氛,物料中三价铁还原为二价亚铁,易形成低熔点矿物,使液相早出现易结圈;

b.一、二次风配合不当,火焰过长,使物料预烧很好,液相出现早,也易结圈;

c.喂煤量过多,操作参数不合理导致热工制度不稳定,窑速波动大,也易结圈;

d.喷煤管长时间不前后移动,后部窑皮生长快,也易结圈;

1冷烧法:

适当降低二次风量或加大煤管内风开度,使火焰回缩,同时减料,在不影响快转下保持操作不动,直到圈烧掉。

2热烧法:

适当增大二次风量或减小煤管内风开度,拉长火焰,适当加大窑头喂煤量,在低窑速下烧4h仍不掉,则改用冷烧。

3冷热交替法:

先减料或止料(视圈程度),移动煤管,提高结圈处温度,烧4-6h,在移动煤管,降低结圈处温度,再烧4-6h,反复处理。

同时加大排风,适当减少用煤,如结圈严重,则要降低窑速,甚至停窑烧圈。

4在结圈出现初期,每个班在0-700mm范围内进出喷煤管各一次。

5、跑生料

1看火电视中显示窑头起砂、昏暗,甚至无图象;

2三次风温急剧升高;

3窑系统阻力增大,负压升高;

4篦冷机篦下压力下降;

5窑功率急剧下降;

6窑头煤粉有“爆燃”现象;

1生料的KH、N高,难烧;

2窑头出现瞬间断煤;

3窑有后结圈;

4喂料量过大;

5分解率偏低,预烧不好;

6煤不完全燃烧。

1起砂时应及时减料降窑速,慢慢烧起;

2提高入窑分解率,同时加强窑内通风;

3跑生严重时应止料停窑,但不止窑头煤,每3-5分钟翻窑1/2,直至重新投料。

6、红窑

胴体扫描仪显示温度偏高,夜间可发现胴体出现暗红或深红,白天则发现红窑处胴体有“爆皮”现象,用扫把扫该处可燃烧。

一般是窑衬太薄或脱落,火焰形状不正常,跨窑皮等原因造成。

红窑应分为两中情况区别对待:

①是窑筒体所出现的红斑为暗红,并出现在有窑皮的区域时,这种情况一般为窑皮跨落所致,这种情况,不需停窑,但必须做一些调整,如改变火焰的形状,避免温度过高点位于红窑区域,适当加快窑速,并将窑胴体冷却风机集中对准红窑位置吹,使要胴体温度尽快降低,如窑内温度较高,还应适当减少喂煤量,降低煅烧温度。

总之,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将窑皮补挂好,使窑胴体的红斑消除。

②是红斑为亮红,或红斑出现在没有窑皮的区域,这种红窑一般是因为窑衬脱落引起。

这种情况必须停窑。

但如果立即将窑主传动停止,将会使红斑保持较长的时间,因此,正确的停窑方法是先止煤停烧,并让窑主传动慢转一定时间,同时将窑胴体冷却机集中对准红窑位置吹,使要胴体温度尽快下降。

待红斑有亮红转为暗红时,再转有辅助传动翻窑,并做好红窑位置的标记,为窑检修做好准备。

3红窑,可以通过红外扫描温度曲线观察到并能准确判断它的位置,具体的红窑程度还需到现场去观察和落实。

一般来说,窑胴体红外扫描的温度和位置的曲线的峰值大于350℃时,应多加注意。

尽量控制胴体温度在350℃以下。

防止红窑,关键在于保护窑皮,保护窑皮从操作的角度说,要掌握合理的操作参数,稳定热工制度,加强煅烧控制,避免烧大火、烧顶火,严禁烧流及跑生料。

入窑生料成分从难烧料到易烧料转变时,当煤粉因为转堆原因热值由低变高时,要及时调整有关参数,适当减少喂煤量,避免窑内温度过高,保证热工制度的稳定过度,另外要尽量减少开停窑的次数,因开停窑对窑皮和衬料的损伤很大,保证窑长期稳定地运转,这将回使窑耐火材料的寿命大大提高。

7、篦冷机堆雪人

1一室篦下压力增大;

2出篦冷机熟料温度升高,甚至出现“红河”现象;

3窑口及系统负压增大。

1窑头火焰集中,出窑熟料温度高,有过烧现象;

2生料的KH、N偏低,液相量偏多。

1在篦冷机下前部加装空气炮,定时放炮清扫;

2尽量控制细长火焰煅烧,避免窑头火焰集中,形成急烧;

3将煤管移至窑内,降低出窑熟料温度。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