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1574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docx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doc

第一篇: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

第一章: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

一、1.1信息资源概念:

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1.2信息资源特征简答:

信息资源具有需求性、稀缺性、选择性、共享性、时效性、不可分性、不同一性、驾驭性。

1.2.4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特征:

信息资源的利用不存在“你多我就少”的竞争关系,不同的使用者往往可以同等程度地共享某一份信息资源。

共享性是信息资源的本质特性,是就信息资源地利用不受人为干扰而言。

随着市场和政府作用的不断增强,这种天然的共享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增添了人为色彩。

1.2.6.信息资源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

首先,作为一种资源的信息在生产中是不可分的,信息生产者为一个用户生产一组信息与为许多用户生产同一种信息比起来,两者所花费的努力几乎没什么差别。

其次,作为一种资源的信息在使用中也具有不可分性,即信息资源不能像多少吨煤或多少吨水泥那样任意地计量。

2简答信息资源的类型:

1)记录型信息资源:

包括由传统介质和各种现代介质记录和存储的知识信息。

这是信息资源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信息资源的主体。

2)实物型信息资源:

用实物本身来贮存和表现的知识信息,如产品样本等。

3)智力型信息资源概念:

这类信息主要表现为人脑贮存的知识信息,包括人们掌握的诀窍、技能、经验等,又称为隐形知识。

4)零次信息资源概念:

各种渠道中由人口头传播的信息。

3论述信息资源的功能:

1)经济功能:

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对社会生产力系统的作用功能,可大大提高生产力。

也能直接创造财富,实现经济效益放大功能。

2)管理与协调功能:

借助信息流来控制和管理物质、能源流运动,进行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益。

3)选择与决策功能:

信息资源能优化人类选择与决策行为,发挥预见性的功能。

4)研究与开放功能:

即在人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中,信息具有活化知识,生产新知识的功能。

4.1信息资源管理概念:

指管理者为达到预定目的,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4.2简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国际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明显呈现以下特点:

(1)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飞速地向电子化信息管理过渡,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信息资源管理更趋向工程化、专业化;(3)信息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市场日益拓宽;(4)信息资源日趋国际化。

(5)把技术、经济、人文三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信息资源管理需要研究的中心课题,也将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

5、简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

第一,信息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要从思想上把它提高到一个战略的认识高度。

第二,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必须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第三,国家的信息资源管理,主要是确定目标、进行投资决策,并为各级政府业务部门中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提供条件;

第四,大力推广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水平和利用效果。

第五,确定信息资源管理的保密和保存制度,协调与国际间的信息资源交流关系。

6、简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和手段。

信息资源管理有1)宏观管理:

主要是在宏观层次上通过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管理条例等来组织、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活动。

2)中观管理:

指各地区、各行业信息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制定政策、法规、管理条例来组织、协调本地区、本行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交流等活动。

3)微观管理:

由各级政府部门、信息机构和企业等基层组织实施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

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

1)技术手段:

是指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信息加工方法,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内容。

2)经济手段:

是指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的利益诱导作用,促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从经济利益上关心自己的活动,是一种间接组织和协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手段。

3)法律手段:

是指用以协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各种有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行政手段:

是指凭借国家政权的权威,采取命令、指示等形式来直接控制和管理信息资源及其相关活动。

二、其他问题

1、资源管理的总目标:

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标:

主要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合理组织、规划信息资源的开发,确保相关的潜在的信息资源能及时、经济地转化为现实的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利用的分目标:

主要是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原则,合理组织信息资源的分配,确保信息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

主要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体系。

第二章:

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思考题

1、

1.1信息优化配置概念:

是指为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现实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对现代技术成果与各种投入要素进行的有机组合。

1.2信息资源配置的经济意义:

1)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成本。

2)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3)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防止信息资源污染,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2、

2.1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概念:

是指市场通过价格杠杆自动组织信息的生产和消费。

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对信息生产的自组织过程实现的。

2.2简述市场机制对信息生产组织的作用机理。

1)市场可以减少信息生产的不确定性影响。

2)市场能自动地使企业、个人甘冒创新风险,为信息生产提供动力。

3)市场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信息生产。

4)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创新。

5)市场制度有利于培育创新的主体―――企业家。

3、3.1信息市场失灵表现有三个方面:

1)信息市场本身并不能保证构建一个最有利于信息生产的市场结构。

2)市场不能自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与信息活动有关的法律、政策。

3)市场本身不能界定产权。

3.2信息市场失灵的原因:

1)信息的外部效应:

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既有正的外部效应,也有负的外部效应,容易造成信息资源配置无效。

2)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这一属性使得信息生产者的成本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取得有效的补偿。

3)信息商品的垄断性:

垄断定价,使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导致信息资源配置无效。

4)信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在信息市场中,价格的信号功能被大大削弱,致使信息市场的交易活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妨碍信息交易的有效性。

5)信息活动的非营利性:

信息活动并不是出于商业目的,因而市场机制无法对其进行调节。

4、?

4.1政府配置机制概念:

是指政府利用政策、法律、税收工具,或通过直接投资和财政补贴来调整信息产出。

4.2政府对信息资源的配置具体配置工具有:

1)财政工具,通过对教育、科研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投入,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

2)税收工具:

通过对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企业减免税收,鼓励创新活动。

3)产业政策工具。

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5、如何衡量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

衡量信息资源配置效率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的层次来加以考察。

具体从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1)信息生产的有效性。

2)各种信息商品的生产比例的有效性。

3)信息市场与交换的有效性。

6、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应如何配置?

答:

1)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指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坐标上的配置。

需要有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际配置经验相结合。

2)网络信息资源空间矢量配置,指网络信息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部门之间的分布,实质上是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

按空间矢量配置网络信息资源要运用一切市场的、非市场的手段调节和控制网上信息资源在不同国家之间以及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或行业部门之间的分配关系。

3)网络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配置,要考虑信息资源品种类型的多寡和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

7、信息资源配置的机制是什么?

(1)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是指市场通过价格杠杆自动组织信息的生产和消费。

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对信息生产的自组织过程实现的。

(2)信息资源的政府配置机制,是指政府利用政策、法律、税收工具,或通过直接投资和财政补贴来调整信息产出。

(3)信息资源产权配置机制:

通过调整和明晰产权,优化信息资源配置。

(4)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功能:

调集功能、生长功能、辐射功能。

 

8、简答我(国)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模式。

1)垂直型(纵向)共享模式。

是指具有隶属关系的某一系统内的各个图书情报机构,在不同层次之间协作共享信息资源的一种方式,所有下级馆都与中心馆相连接,并利用中心馆的文献信息资源。

这种模式较易于组织,但具有封闭性和成本高等缺陷。

2)水平型(横向)共享模式。

是指一个地区内不同系统、不同专业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模式。

这种模式由于隶属关系不同,较难实现。

3)网络型共享模式。

是指全国所有的图书情报机构之间都可直接相互连接,共享信息资源。

这是一种理想的模式,但实践中操作难度较大。

二、其他问题

1、信息资源配置的原则:

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需求导向原则、公平原则、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原则。

2、信息资源配置的内容:

1)信息资源的横向配置包括信息资源的区域配置和信息资源的行业配置;2)信息资源的纵向配置。

3、信息资源产权配置:

通过调整和明晰产权,优化信息资源配置。

4、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功能:

调集功能、生长功能、辐射功能。

 

第二章:

信息资源组织

一、思考题

1、信息资源组织概念:

是根据信息资源检索的需要,以文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使其成为有序化集合的过程。

2、信息检索工具类型:

(1)按照检索工具的对象和特点,检索工具包括文献目录、索引、机读数据库等。

(2)检索工具按照依据的标识特征,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1)一类是以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为检索依据,提供从资源形式出发进行检索的途径。

对应的检索工具有题名检索工具、责任者检索工具等。

2)另一类则以表达信息资源主题内容的标识为依据,提供从内容角度进行检索的途径。

对应的检索工具有分类检索工具、主题检索工具。

(3)按照采用的形式,检索工具可分为卡片式、书本式、缩微式、电子方式等类型。

(4)按照信息资源对象,检索工具可分为图书、期刊、报纸、专利、标准、档案、图像、会议文献等类型。

3、信息资源组织的基本处理方法是:

1)对信息资源进行描述。

包括著录等,主要是对信息资源外部特征进行记录,用于识别或确认该资源。

2)对信息资源的内容进行浓缩。

包括编写内容提要或文摘,使用户能迅速了解其内容和特点。

3)提供检索点。

主要是确定检索特征及可检信息,以便据此对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化组织。

4、信息资源描述概念:

又称为文献著录,是指根据信息组织和检索的需要,对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

5、信息描述的作用是:

用来确认和识别该资源对象;提供信息资源位置的信息。

通过提供检索点,便利对资源的检索查找。

供用户对资源的价值进行判断,决定是否选用。

6、名称规范档概念:

是一种对描述记录中的名称标目进行规范控制的工具。

7、规范控制的作用是:

1)有利于以统一的方式加以记录。

2)以规范、通用的形式加以记录;3)方便标引和检索。

4)有助于实现国际书目共享。

8、名称规范档通常款目构成1)规范款目:

是对检索工具中使用的规范标目及其有关参照的完整记录,是规范款目的主体。

2)参照款目:

是一种引导用户从非规范标目查检对应的规范标目,或从一规范标目查检另一相关的规范标目的款目。

3)说明款目:

关于规范档编制规范说明等。

三种款目类型组成。

9、文献标引有哪些基本的标引方式?

标引工作一般程序应遵循哪些步骤?

信息资源标引是获取内容检索标识的基本方式,包括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两种。

按照对文献内容的揭示特点,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通常可以分为:

1)整体标引:

指概括揭示文献基本主题内容的标引;2)全面标引,指充分揭示文献论及的所以有检索价值的主题概念的标引;3)对口标引:

指只揭示文献中适合本专业需要的主题内容的标引;4)综合标引:

指以整套丛书、多卷书、论文集、会议录等为单位进行的概括性标引。

5)分析标引:

指根据文献中部分章节或丛书、多卷书中每一种书或每一卷书进行的标引。

标引工作一般包括下列步骤:

查重——主题分析——主题概念转换——确定标识——复核。

10、信息资源分类及其作用是什么?

分类法有哪些基本类型?

信息资源分类,是指根据信息资源的内容属性和其他特征,将各种类型的资源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和揭示的方法。

信息资源分类的作用,主要是文献分类排架和编制分类检索工具。

根据类目之间关系组织起来的,并配有一定标记符号的类分信息资源的工具称为信息资源分类法。

(1)按照其编制方式,通常可分为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列举-组配式三种类型。

等级列举式分类是一种将所有的类目组织成一个等级系统,并且采用尽量列举的方式编制的分类法。

分面组配式分类法,是一种依据分析兼综合的原则编制的分类法类型。

这种分类法在类表中按照范畴列出各种基本概念,并分别配予相应号码,通过类目组配,表达文献主题。

列举-组配式分类法是上述两种编制方式的结合,是一种在详尽类表的基础上,广泛采用各种组配方式的分类法。

(2)根据涉及的学科领域范围不同,可分为综合性分类法、专业分类法。

(3)根据类分文献的规模,分为大型分类法、中小型分类法。

(4)根据其适用的文献类型,分为图书分类法、文献分类法、标准分类法、专利分类法、网络资源分类法等。

11、一部完整的分类法一般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说说类目之间的关系及表现形式。

对分类法的结构组成,国内大致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按照各部分的功能,将分类法分为类目体系、标记符号、说明与注释、类目索引四个方面。

另一种则是按照构成形式,将其分为编制说明、主表、副表、类目索引等四个部分。

类目之间的关系:

1)从属关系,指类目体系中一个类与其直接区分出来的子类之间的关系。

在具有从属关系的类目中,被区分的类称为上位类,亦称母类;区分出来的类称为下位类,亦称子类。

2)并列关系。

指类目体系中同位类之间的构成关系。

同位类是指由同一个上位类区分出来的一组类目。

3)交替关系。

指交替类目与相应使用类目之间形成的关系。

交替类目不直接用来类分文献,是一种供选择使用的类目。

4)相关关系。

指类目之间除从属、并列、交替等方式以外的其他联系。

通常通过类目参照的方式来加以揭示。

12、对分类标记有哪些基本要求?

分类标记的种类、标记制度有哪些?

什么是预留空号法、八分法、双位制、借号法?

分类法中用于标识类目的代号,称为分类号。

分类标记应具备的要求包括:

简明性、表达性、容纳性、助记性。

按照号码的组成成分,分类标记可分为:

1)单纯号码:

指由一种具有固定次序的符号系统构成的号码,常用的有数字和字母两种。

2)混合号码:

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固定次序的符号系统构成的号码,通常由数字、字母结合使用。

按照号码的组成方式,分类标记一般可以分为:

顺序标记制、层累标记制、顺序――层累标记制、分面标记制等基本类型。

预留空号法:

指根据学科发展情况和类目设置的可能,在配号时,预先留下一些空号,供类目增补时使用。

八分法:

亦称扩九法,即在采用层累数字标记的情况下,当同位类超过10个,不足18个时,前9位以0~8表示,8后面的标记用两位数字表示一次划分,用于解决同位类的号码配置问题。

双位制:

亦称集团标记法,即在采用层累数字标记的情况下,当同位类超过18个时,直接以两位数字表示一次划分,以解决号码的扩充问题。

借号法:

在采用层累数字标记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灵活借用上、下位类号码的配号方法。

13、主题法概念:

是指直接以表达主题内容的语词作检索标识、以字顺为主要检索途径的标引和检索信息的方法。

14、主题法的特点:

1)直接以语词作为检索标识。

2)以字顺作为主要检索途径。

3)以特定的事务、问题、现象,即主题为中心集中信息资源。

4)通过参照系统等方式揭示主题词之间的关系。

15、主题法基本类型:

(1)按照选词方式,主题法可以分为标题法、元词法、叙词法、关键词法。

(2)按照其使用时组配的先后,可以分为先组式主题语言和后组式主题语言。

(3)按照其使用时是否进行控制,可以分为受控语言和自然语言。

标题法:

是一种以标题词作为主题标识,以词表预先确定的组配方式标引和检索的主题法。

元词法:

是以元词作为主题标识,通过字面组配的方式表达信息资源主题的主题法。

叙词法:

是以从自然语言中精选出来的、经过严格处理的语词作为文献主题标识,通过概念组配方式表达文献主题的主题法类型。

关键词法:

是直接以自然语言中未经控制或只作少量控制的语词为文献主题标识,通过对关键词轮排等方式揭示文献主题的主题法。

先组式检索语言是指复杂主题的标识,在检索前已经在检索系统中组配好了的检索语言。

后组式检索语言是指读者检索前,检索系统中的检索标识是单立的,读者实施检索后,才根据检索需要进行组配的检索语言。

受控语言:

是指依据特定词表或类表揭示文献主题信息的整序方法。

自然语言检索系统:

是一种直接应用文献或用户使用的自然语言语词进行检索的方法。

16、叙词表一般由哪些部分(宏观结构)组成?

叙词表组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叙词表,国内又称主题词表,是一种将标引人员或用户使用的自然语言转换成规范化的系统语言的术语控制工具;是一种概括特定知识领域并由词义相关、语义相关的术语组成的可以不断补充的规范化词典。

每部叙词表不必包括宏观结构中的所有组成部分,但一部完整的叙词表,至少应当包括字顺显示、系统显示两大部分。

字顺显示部分包括:

字顺表、专有叙词表、轮排索引、双语种索引、字顺索引和入口词表。

系统显示部分包括:

范畴索引、词族索引、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图形显示。

17、概要说明范畴索引、词族索引、轮排索引的作用和编制方法?

范畴索引:

是一种按照词汇所属学科或专业范畴编制的概略分类系统,是从分类角度查找叙词的辅助工具。

其作用为:

便于从分类角度查找与某一范畴有关的叙词。

可以作为概略分类的依据。

是编表选词、处理词间关系的工具。

编制方法:

类目设置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类目排列有按类目层次和内容关系组织和按分类字顺方式组织两种。

编号制度采用层累方式等。

范畴索引通常收入字顺表的全部叙词和非叙词,如一词具有多个从属关系,可以同时分入不同的类。

词族索引:

是一种以词族为款目单元,按照款目词的字顺排列,可以从等级关系的角度查找叙词的索引。

其作用为:

可以从词族出发查词,可在计算机检索系统中,自动进行上位词登录。

编制方法:

编制时只收入词表中按属分关系处理的叙词;以族首词为标目,按词族等级展开。

允许对具有多种从属关系的叙词重复反映。

轮排索引:

亦称轮排表,是将词表中的叙词按词素的字顺排列,使含有同一词素的叙词集中显示于一处的词汇表。

其作用:

可以从词素角度出发查找叙词:

利用按词素集中叙词的特点,帮助使用者选择合适的叙词;依据其字面成族的特点,进行词间关系处理。

编制方法:

通常同时收入表中全部叙词和非叙词。

叙词按照构成词素,确定轮排条目数量。

有词外轮排和词内轮排两种显示方式。

18、主题标引时标题确定一般应注意哪些问题?

简单说说主题标引中的查词规则。

在通过多个主题词的组配表达文献主题的情况下,标题的确定应注意的问题:

1)做好主标题的选择:

选择具有独立检索意义,能表达文献研究的对象、问题或现象的中心叙词作主标题。

2)对叙词的引用次序做出规定。

3)规定轮排模式。

查词规则:

1)用来标引主题概念的叙词必须是叙词表中的正式叙词,非叙词不得用来直接标引。

2)注意选用词表中与文献主题概念相对应的最专指的叙词进行标引。

3)如词表中没有相应专指叙词,则选择最直接关联的叙词进行组配标引。

4)无专指叙词和直接关联叙词,可选用上位类叙词进行标引。

5)不得已时,可采用含义相近叙词进行标引。

6)未收入词表的词,如有较大研究价值和检索意义时,可进行增词标引。

二、其它问题

1、概念检索点:

即标目,是描述记录中用来作为检索依据的资源特征。

2、参照法,是指引读者从目录中的一个标目或款目去查找另一个标目或款目的方法,分为单纯参照、相关参照和一般参照。

3、主题分析:

是指根据文献标引和检索的需要,对文献内容特征进行分析,提炼主题概念的过程。

4、机读编目格式,简称MARC格式,是根据文献特点和文献机构之间信息交换的需要建立的标准化的计算机可读形式。

MARC格式的组成分为:

记录头标区、地址目次区、数据字段区、记录分隔符。

5、集中编目:

是由某一中心编目机构进行编目,向其他机构提供编目数据的编目方法。

共享编目:

指两或多个编目机构共同进行编目活动,通过各个参加机构通力协作,使编目结果为各参加机构共享的编目形式。

在版编目:

指通过在文献出版过程中进行编目,使编目数据得以与文献一起提供,方便文献机构使用。

6、类目体系中主表的构成:

(类目体系是按照类目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类目集合,亦称类目表。

)主表由基本部类、基本大类、简表、详表组成。

7、复分表的作用:

由共性子目构成,供主表有关类目共同使用的表,称为复分表。

其作用为:

缩小类表的篇幅,加强类表的伸缩性,增强类表的规律性。

8、复分表使用注意事项:

1)一般必须结合主表类目使用。

2)是否使用复分表,应按表中有关规定进行;3)复分表的使用应一致,不得随意变动。

4)使用时应注意标记配置方面的有关规定。

9、类目索引,亦称分类表索引,是一种按主题字顺方式,从主题名称指向分类号,帮助分类人员利用类目表的工具。

分为直接索引、相关索引、主题词索引三种类型。

10、确定使用本:

根据检索系统的标引需要,对选定的文献分类法进行调整的工作,称为确定使用本。

包括确定详略程度、局部扩充、逐部集中、增加新类、调整说明与注释。

11、分类标引规则:

1)信息资源的分类应根据信息资源的性质,按照其各自的特点进行。

2)信息资源的分类必须能体现分类法的逻辑性、等级性、次第性。

3)信息资源必须归入最切合其内容的类。

4)类分的文献必须归入用途最大的类。

5)不能单凭题名、篇名的意义归类。

6)应注意标引的思想性。

12、主题法叙词语言词汇控制包括:

(1)同义控制:

同义词之间控制、准同义词之间控制。

(2)词义控制:

加限义词、加注释。

(3)词间关系控制:

等同关系、属分关系、相关关系。

第二章信息存储与检索

1.什么是信息检索?

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广义上,指将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能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其中相关信息的过程。

狭义上,信息检索只包括信息获取的过程。

按照检索对象不同,传统的信息检索分为文献检索、事实检索、数据检索三种类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检索类型包括:

文本检索、数值检索、音频与视频检索。

2.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可以抽象概况为:

对信息集合与需求集合的匹配与选择。

信息检索实际上是提供一种“匹配”机制,这种机制能够快速地把需求集合与信息集合依据某种相似性标准进行比较与判断,进而选择出符号用户需要的信息。

3.信息检索主要经历了哪些不同发展阶段?

各阶段有何特点?

1)手工检索阶段(1830年-20世纪70年代初期)

这一阶段主要特点为:

以印刷文献为主要检索对象,以各类文摘、题录和目录性工具为可利用的主要检索工具,以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部门为开展信息检索服务的中心机构。

2)计算机化检索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

这一阶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