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5987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唐朝科举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设明经、进士等科目,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进士

2.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以分科考试、择优录用为基本特征的科举制度的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3.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科目是进士科。

4.唐朝进士科的录取率约为1/60。

5.唐朝进士科考试内容包括儒家经典、诗赋、时务策写作。

6.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走进历史世界》P14)

7.隋文帝为什么要废除九品中正制?

(课本P14)

8.唐代为什么要“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课本P15)

9.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

(答案:

科举制的实施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望,缓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

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相比,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利,开放了仕途之路,选拔了一批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

10.与世袭制、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度有何进步性?

(课本P17).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1.写出下列民族的祖先

(1)藏族吐蕃

(2)彝族、白族六诏(3)维吾尔族回纥。

2.7世纪前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了以逻些为都城的强大政权。

3.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4.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并建立会盟碑,至今屹立于拉萨的大昭寺门前。

5.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唐朝在回纥兵的帮助下,收复了长安和洛阳。

6.唐朝时青藏高原上生活着吐蕃人。

7.吐蕃的首领称赞普。

8.帮助唐朝灭亡东突厥、平定安史之乱的少数民族是回纥。

9.8世纪前期,六诏中发展较快的蒙舍诏统一了各诏,建立了以太和城为中心的南诏政权。

10.举出唐玄宗册封的两位少数民族首领及名称。

(《走进历史世界》〉P19)

11.唐朝通过哪些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课本P22)

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1.唐朝时,日本官方十多次派使节到唐朝访问的目的是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其代表人物有空海、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

2.唐朝时为中日两国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僧人是鉴真,他东渡日本,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

3.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天竺。

唐朝时僧人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

学习佛学,求取佛经,他和他的弟子还把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4.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走进历史世界》P23)

5.为什么说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社会?

(《走进历史世界》P26)

第七学习主题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1.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3.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4.1127年,北宋灭亡。

赵构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建立了南宋政权,他就是宋高宗。

5.1005年宋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

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1141年底南宋与金订立和约。

6.与北宋并存的政权有哪些?

辽、西夏、金)

8各族政权比较表:

名称

都城

民族

建立者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北宋

东京

赵匡胤

960年

1127年

南宋

临安

赵构

1276年

契丹(辽)

上京

契丹

耶律阿保机

916年

1125年

西夏

兴庆

党项

元昊

1038年

1227年

会宁

女真

完颜阿骨打

1115年

1234年

7.被金灭亡的朝代有哪些?

辽、北宋。

9.北宋与南宋有哪些类似之处?

(《走进历史世界》P34)

10.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给各方带来怎样的影响?

(课本P40)

第2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1.南宋时,棉纺业在南方兴起,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行业。

2.著名的瓷都景德镇兴起于北宋景德年间。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叫交子,出现于北宋(朝代)四川地区。

南宋时发行的纸币叫会子。

4.南宋主要的外贸港口是广州和泉州,政府在那里设市舶使进行管理。

5.宋朝时期,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6.宋朝时我国新兴的重要手工业部门是棉纺织业。

7.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南方是在两宋时期。

8.南宋都城临安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商业都市。

9.两宋时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走进历史世界》P37)

9.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10.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

“朝廷在故都,实仰东南财赋。

”请回答:

(1)“故都”指哪里,是今何处?

东京。

今天河南开封)

(2)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

江南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所在,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依托)

第3课宋代的社会生活

1.宋代的主要衣料是麻布。

但随着棉纺织业的兴起,南宋时以棉布作衣料的人逐渐多起来。

2.宋代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饭为主。

3.北方人多以羊肉为肉食,南方人除吃猪肉外,鱼肉已成为桌上的大餐。

4.以前的食用油多是动物油,宋代开始普遍食用植物油5.东京除用柴草作燃料外,还大量使用煤作为燃料。

6.宋代农民的住房多为茅屋,城市平民的住房多为瓦顶平房为主。

7.宋代富人外出经商办事,多乘轿子或马车。

一般百姓以牛车、驴车为交通工具。

8.宋朝商人在海上航行,用指南针导航。

9.东京有专门供人娱乐的场所,叫瓦子,临安供人娱乐的场所叫瓦舍。

10.简述宋代社会生活的基本特点。

(《走进历史世界》P43)

11.结合前课和本课的相关内容,概括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课本P51)

第4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1.1206年,蒙古各部落尊推铁木真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形成。

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第二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3.1279年,元朝统一中国。

4.南宋抗元英雄是文天祥。

5.行省制度建立于元朝。

元朝设宣政院,专门负责对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管理。

设置澎湖巡检司作为管理琉球(今台湾)和澎湖列岛的专门机构。

6.棉布取代麻布开始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始于元朝7.元朝的汉人包括汉族人、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契丹族人和女真人。

8.回族形成于元朝。

9.黄道婆的棉纺织业技术学自黎族。

10.忽必烈统一后实施的管理国家的措施。

(课本P54—55)

11.元朝时为什么会出现民族融合的局面?

(课本P55)

12.元朝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课本P56)

第八学习主题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1.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建立了明朝,年号为洪武。

2.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被朱元璋(人名)废除。

3.明成祖时,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设立了内阁。

4.明朝的“厂卫”制度是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合称,职权很大。

5.明朝统治者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有:

(1)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2)明成祖时,设立内阁;

(3)利用厂卫制度;

(4)实行八股取士;

(5)大兴文字狱。

6.建立后今的统治者是努尔哈赤;

改国号为清,改女真族名为满洲的统治者是皇太极。

7.清军入关的时间为1644年。

8.明清两代,曾作为政府的中枢机构是内阁。

9.明太祖废丞相,撤中书省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10.清初,使皇权受到限制的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

11.清朝皇帝为什么要建立军机处?

(课本P62)

12.八股文的内容和形式有何特点?

(课本P62—63)

13.文字狱的危害有哪些?

(课本P63)

14.阅读系列顾炎武抨击八股取士的材料:

“八股之害等于(秦朝)焚书坑儒,而败坏人才有甚于(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材料中的“焚书”“咸阳之郊所坑”指的是什么?

焚书坑儒)

(2)你认为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抨击是否正确?

为什么?

正确。

课本P63)

第2课明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1.1405年,郑和率领船队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境内)出发,第一次出使西洋。

2.郑和先后七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早在唐朝时,我国就有人到南洋谋生。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

5.试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

《走》P62(为什么说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

第3课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1.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2.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基本扫清了浙江沿海倭寇。

3.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

以雅克萨、尼布楚为据点,建立城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4.1685—1686年,清军在雅克萨两次大败沙俄侵略军。

5.戚继光为什么要抗击倭寇?

(《走进历史世界》P64)

6.抗倭斗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7.《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8.明朝中期,政府派到浙东进行抗倭的将领是戚继光。

9.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的目的是为了保卫中国边疆不受侵犯。

10.决定武力驱逐沙俄侵略者的清朝皇帝是康熙。

11.郑成功收复台湾前,盘踞台湾的殖民者是荷兰。

12.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尼布楚条约》。

13,《尼布楚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P75

第4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1.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2.清初,顺治帝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为五世达赖。

3.清政府通过金奔巴瓶制度确定达赖、班禅的继承人。

4.清初,决定武力统一台湾的皇帝是康熙。

5.1684年(康熙年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6.为加强对北部和西北边疆的统治,清政府先后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起了重要作用。

7.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是清朝皇帝是康熙。

8.我国辽阔的版图最终奠定,是在清朝前期。

9.被清政府称为“回部”的,是指我国新疆天山南麓的维吾尔族居住的地方。

10.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抵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达外兴安岭及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至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等,南到南海诸岛,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11.驻藏大臣的职权有哪些?

(课本P77)

第5课封建帝国的危机

1.康熙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2.清朝初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商民出海。

3.乾隆年间,面对西方国家的贪欲,清政府只准广州一地同外国贸易。

4.强大的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在乾隆中期以后。

5.清朝丝织业生产超过苏州、杭州,成为新兴丝织业中心的城市是南京。

6.从唐至清,长期作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广州。

7.闭关政策所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8.什么是“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繁荣表现有哪些?

康乾盛世出现原因是什么?

(课本P82—83)

9.清朝由康乾盛世走向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课本P84)

10.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闭关锁国政策有哪些表现?

有什么危害性?

(课本P84—85)

11.阅读下列材料: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所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有用资。

——————————————1793年乾隆帝致英国皇帝书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材料中的“天朝”是指哪一朝?

清朝)

(2)据上述材料指出乾隆帝对外国通商的认识,并作简要评价。

(《走进历史世界》P76)

第九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下)

第1课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

1.隋唐时,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世界现存最早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

唐朝时刻印的《金刚经》。

2.北宋中期,平民毕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不久传到日本、朝鲜,元朝时传到欧洲。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

400多年后,欧洲才有活字印刷术。

3.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指南工具是司南。

北宋时,指南针发明,并开始用于航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吧指南针用于航海的国家。

12世纪指南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4.唐朝时,炼丹家发明火药,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

宋元时期,火器运用已很广泛。

13至14世纪,火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5.唐朝末年,成为雕版印刷中心的城市是成都。

6.雕版印刷的全盛时期是宋朝。

7.我国古代发明的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硫磺、木炭和硝石。

8.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和传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

《走》P78

9.阅读下列记载北宋船队出使高丽(朝鲜)的材料:

洋中不可往,惟观星斗前迈。

若晦暝(天气昏暗),则用指浮针以揆南北。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以上材料说明北宋船队在海洋中是怎样确定航向的?

天气晴朗时观星斗,天气昏暗时用指南针)

2.材料中所说的“指浮针”是指什么?

指南针)它的发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它的发明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特别是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第2课建筑奇观

1.隋朝时,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2.隋炀帝时修建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起余,北达涿郡。

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全长2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明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蒙古族和女真族的防御,重修长城。

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6000多千米。

明长城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

4.明朝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大部分构成。

宫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北京城的核心。

5.“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这是对赵州桥的赞美。

6.明清皇帝登基、颁布重要诏书等重大庆典仪式的地方在太和殿。

7.明朝北京的的紫金城是指宫城。

8.元朝统一全国后,又开凿了从今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从通州到大都的

通惠河,缩短了江南到大都的距离。

9.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加强了南北的交流,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10.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杰出成就。

11.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罪在当代(时),功在千秋”。

你认为这样评价正确吗?

(课本P101,《走进历史世界》P84)

第3课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

1.《本草纲目》是明末医学家李时珍遍著的一部药物学巨著。

2.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

《天工开物》一书。

3.《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学巨著。

它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4.填写下面表格:

著作名称

作者

朝代

主要内容

成就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明朝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

为人类药物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天工开物》

宋应星

记载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概况

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北宋

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为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材料

5.李时珍遍著的《本草纲目》至今仍被西方誉为“中药宝库”“东方医学巨典”。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理由。

(课本P102—103)

第4课唐诗与宋词

1.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颠峰。

李白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称为诗圣。

白居易的诗特点是语言通俗、平易近人、寓意深刻,达到了通俗的最高境界。

2.宋词的主要两个流派:

一是婉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

二是豪放派,其主要代表人是苏轼、辛弃疾。

3.苏轼(人名)对宋词的发展贡献最大。

体裁

代表人物

作品风格

唐诗

李白

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杜甫

气势雄浑,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凝重。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

白居易

语言通俗,平易近人,寓意深刻

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达到通俗的最高境界。

宋词

李清照

富于真情实感,风格清新、婉约,后期词风伤感

宋代婉约词人的代表

苏轼

运笔挥洒自如,豪放飘逸,雄风千里

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使词摆脱乐曲的附庸地位,成为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辛弃疾

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意境雄奇阔大,词调沉郁悲凉,气势飞舞

把豪放词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与苏轼并称“苏辛”

第5课明清小说

1.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文学体裁在明代繁荣起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并称明代“三大奇书”。

2.《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史书《三国志》和民间传说的基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

3.《水浒传》是施耐庵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写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4.《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创作的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5.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

全书以贾府的盛衰为主线,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核心。

揭示了封建省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6.被外国学者赞扬可以与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和陀斯耶夫斯基的作品相提并论的是《西游记》。

7.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是:

《红楼梦》。

8.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转引他人的话说:

街巷中,人们听三国故事,听到刘备败了,大家就不断地皱眉头,有的还流出眼泪。

回答:

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具有一种什么倾向?

这对《三国演义》的创作有何影响?

(课本P115)

第6课石窟艺术宝库

1.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东南鸣沙山的断崖上。

至今保留着约500个洞窟,其中大部分是唐朝时开凿的。

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石窟之一。

2.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魏迁都洛阳时开始建造的,现存的大部分是唐朝时开凿的。

3,“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中的“洛都”指今天的洛阳。

第7课书法与绘画

1.唐朝书法家张旭、怀素擅长草书;

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讲究形式,严格规范,成为千年楷模、书法正统。

宋代的著名书法家有苏轼

黄廷坚等。

元朝书法家赵孟综合了前代的书法特征,创造了赵体。

2.人物画在唐代进入黄金时期,著名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

山水画在宋元时期达到高峰;

风俗画以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为代表;

花鸟画在明代变得充实、成熟而完美。

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把中国传统绘画推到直逼近代的新阶段。

注:

材料解析和问答详见《走进历史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