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1614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备考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甚至可以将前者的流行视为后者破茧而生的重要基础,不少国风文化的践行者都曾受到二次元文化的启发,同时中国的发展给传统文化的重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

青年群体能够选择其所喜好的文化内容是时代的进步,二次元文化盛行是青年文化自我选自主地选择、发展和建构的过程。

主流社会应当正视青年亚文化产生的时代性。

充分认识到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获得身份认同和群体认同的重要性。

因而,应当顺势而为,避免过度挤压青少年的存在空间和恶意将他们的娱乐方式标签化,以宽容的心态推动二次元文化双向破壁。

既要把二次元的内容呈现给主流社会,也要把一些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内容以二次元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方面已经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探索。

动漫《领风者》讲述了“千年思想家”卡尔·

马克思一生的传奇故事,在B站获得了100多万次的播放和62万的“追番”。

可见,二次元文化也可以遵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原则。

打造出破壁出圈的文化产品,前提是主流社会的成年人要做到善假于物。

以二次元、国风等文化形态为载体,宣传和弘扬适合青少年的价值理念;

以青年人喜欢的方式,取得青年人对主流价值的高度认可。

(摘编自田丰(以宽容心态推动二次元文化双向破壁》,《光明日报》2021年1月29日)

材料二:

据艾瑞咨询数据,2019年中国内地二次元用户总数达3.8亿人,虽然二次元文化能够发挥社会减压阀和心理稳定器的作用,但它的虚拟性特征和乌托邦色彩、决定了其只能是青少年逃避现实的温柔港湾,而非他们了解现实生活的窗口。

长期沉迷于二次元世界中的青少年,会降低自我警醒、自我保护能力,进而跟现实生活产生更大的隔阂。

比如,动漫中的男主人公一般都具有某种超能力,能够拯救人类于水火之中,女主人公往往拥有完美的身材、姣好的容貌,享受着童话般的爱情生活。

这些内容满足了青少年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下意识地向二次元世界中的人物聚拢看齐,处处以二次元世界中的行为准则为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可虚拟与现实毕竟不同,长期在二次元文化中“放飞自我”的青少年,一旦置身现实社会,很可能会由于价值观的异化导致人际关系僵化,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进而产生孤独感。

影响身心健康,给社会增加不稳定因素。

文化就像一条长河,作为支流的亚文化终将汇入主流。

这样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因此,我们要帮助二次元文化找到与主流文化的连接点,引导二次元文化的支流汇入主流文化的江河。

让二次元文化融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实现二次元文化与新时代主流文化的共生共建,找到双方的共通处和连接点,通过科学谋划、精心设计,尽早修正当下二次元文化中的不良倾向,加快发展向真、向善、向美的二次元文化,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优良文化土壤。

同时,以外来优质文化元素为二次元文化赋予新动能,以美人之美的雅量、兼收并蓄的气度和择善而用的从容,不断为当代中国二次元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切实提升二次元文化的主体性和原创性。

(摘编自刘金祥《引导二次元文化支流汇入主流文化江河》,2021年1月2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次元文化是一种以动漫和游戏为主要形式,被深深隔离在主流文化之外的小众青年亚文化。

B.曾痴迷于二次元文化的90后并没有大面积出现自我封闭的负面心理,反而成为“战疫”中坚。

C.材料一结合“二次元”的发展展开分析,重点论述了“如何才能让主流社会接受并喜欢二次元文化”。

D.两则材料既有对二次元文化虚拟性、娱乐性的审视,又有对其教育性的肯定和导引,富有思辨色彩。

2.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二次元文化双向破壁”的一项是(3分)()

A.《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凭借漫画化的兔子形象,将新中国重大军事与外交事件用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

B.围绕“辛丑生肖牛+圆明园兽首”这两大主题,将“老黄牛”漫画与现代生活和文化娱乐元素相结合。

C.B站为何冰录制演讲视频《后浪》寄语年轻人:

时代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你们将是国家最好看的风景。

D.以熊猫和灯笼为原型的卡通形象“冰墩墩”和“雪容融”,分别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的吉祥物。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二次元文化择其所好,主流社会善假于物,顺势找到连接点,就能实现青少年的身份和群体认同。

B.动漫《领风者》在B站获得1000多万次的播放和62万的“追番”(追剧),证明破壁出圈可行。

C.二次元文化成为中国内地庞大用户群的心理稳定器和社会减压阀,证明其已与主流文化共生共荣。

D.长期受虚拟世界误导的青少年因价值观异化导致人际关系僵化,自闭孤独身心失常最终危及社会。

4.材料二中比喻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请结合材料进行赏析。

(4分)

5.材料一分析了二次元文化广泛流行的前提条件,请分条陈述。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床单上的天空和草地

肖复兴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介绍二战期间一位美术老师和她学生的一桩往事。

这位老师和她的学生都是犹太人,当时在布拉格,德军入侵后,将他们一起带到集中营关押,每人携带的行李有重量限制。

可是,这位老师宁肯取出自己的一些衣物,也不忘把一个厚厚的床单塞进行李箱。

而且,她把床单染成了浓浓的绿色。

即使被关押进集中营,她还要坚持为孩子们上课;

课余,她还要像以往一样教孩子们排戏演戏。

这个染成绿色的床单,就是戏中的布景,是戏中的天空或草地,孩子们就在这绿色的床单前扮演各种可爱的角色。

这则真实的故事,让我难忘。

想起我的儿时,孩子们天生都是爱演戏的吧,在我居住的大院里,我们一群孩子也曾经在放假的时候乐不可支地排戏演戏,我们也曾经拥有过戏中出现的床单。

只不过,我们是把床单挂在两株高大的丁香树之间,当作演出舞台上的幕布。

我,包括所有的孩子,即使那些比我年纪大的大哥哥大姐姐,没有一个人,将床单想象成戏中出现的天空和草地。

床单,都是我们从家里偷偷拿出来的,各家的床单上的图案不尽相同,但没有一个床单上印有天空和草地,即使真的印上了天空和草地,以我们那时的认知水平,也不会想象得到,会是戏中的天空和草地,我们只是把床单当作虚拟舞台上的幕布。

现在看来,虚拟和想象,是有距离的。

这距离,到底在哪里呢?

读完那则真实的故事,我常会惭愧儿时的见识浅陋,当时只是觉得演戏好玩,不会往深里想。

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其实,那只是指在岁月静好日子里长大的孩子而已。

在战争期间,那些从布拉格被驱赶进集中营的孩子,绝对不是一样的心理和生存状态。

同样演戏,我们是在和平的年代,四周没有刺刀和炮火;

他们却时时刻刻都有被送进奥斯维辛的焚尸炉里的危险呀!

(事实上,这其中很多孩子和他们的这位老师,是被送进了奥斯维辛死亡的)同样是演戏,我们是觉得好玩;

而他们却是通过演戏,在生命危急时刻燃起最后一点希望。

这一点,正是这位可敬的女老师的心愿。

在那些个日日煎熬时时有被送进奥斯维辛的危险之际,正是这位女老师这样单纯美好而坚定的心愿,才会每晚带着这些孩子爬到楼顶的阁楼上排戏演戏。

她会和孩子们一起把那个染成绿色的床单挂起来,或铺在地上。

床单就是天空和草地了,缀满星星,开满鲜花。

黑暗中的绿色,燃烧起绿色的火苗,让孩子对这个残破的世界,对渺茫的未来,还抱有一线希望。

这位女老师,还带着孩子们在那里画画,然后,趴在窗前,看窗外的夜空和远方——那可不是我们现在说得泛滥而时髦的“诗和远方”,是在战争的苦难中升腾起的对未来并未泯灭的最后一点希望。

每一次想到这里的时候,我都会为这位女老师和这些孩子们而感动。

我也曾经是一个老师,我会想,如果我面临这位女老师的处境,在被关进集中营之前的匆忙之中,我会想起把家里的床单染成绿色,让床单成为天空和草地,塞进行李箱里吗?

在凛凛的刺刀之下,在狰狞的炮火之中,在沉重的压力面前,在临行的慌乱之中,我还能有这样一份到那里之后要带孩子们排戏演戏的心思吗?

真的,很惭愧,我恐怕做不到。

在读罗兰·

巴特的《文之悦》一书时,读到其中“梦”的一节,看到他写道;

“梦是一个未开化的轶事,由完全开化的感觉构织而成。

”不知为什么,我再一次想到这位女老师和她的学生们。

我忽然想到,那个被染绿色的床单,其实就是他们的梦啊,这位女老师在心中先有了这样一个“完全开化的感觉”,先织就了这个梦,然后再把这个梦传递给她的学生们,让这个梦在孩子们的心里一起升腾起来,让这样的梦不仅成了一则轶事,更成为感动我们的一个传奇。

包括她和孩子一起排戏演戏在内的一切艺术,其实,都是人类之梦。

这个梦,即使再单薄,再弱小,再缥缈,却可以帮助我们抗争世界的战争等一切灾难,平衡生活的不公等一切痛苦,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对我们的生活,抱有可以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所以,他们可以将床单变成了天空和草地。

而我们童年的床单,只是演戏时的幕布。

在回忆中,我们的床单,还是床单;

而他们的床单,已经成为一种梦境。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虚拟和想象,是有距离的”这句话表现了“我”和女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女教师的赞美之情。

B.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将“我们”童年时的床单和女教师的床单进行了对比,引起读者的思考,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C.“我们的床单,还是床单”包含着“我”深深的遗憾和无奈,“我”和伙伴们身处和平时代,无须在演戏上寄寓更多的期待。

D.女教师和孩子们将床单变成天空和草地,他们热爱艺术,艺术之梦可以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敢于面对残酷的现实。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紧扣标题展开叙事,讲述了女教师和绿色床单的故事,其中“宁肯”和“也不忘”两词表现了女教师在艰难的环境中带绿色床单的坚决态度。

B.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绿色床单带来的美好——“缀满星星,开满鲜花”;

同时又将床单比作绿色的火苗,形象地表现了床单给人带来希望。

C.文中第五段画线部分,运用了排比修辞,渲染了女教师在二战时所面临的艰难处境;

同时运用设问修辞,质疑自己,强调了“我”的惭愧与怯懦。

D.作者认为女教师领着孩子们所看到的“夜空和远方”同当今人们所说的“诗和远方”内涵有所不同,前者蕴含着苦难中对光明、和平的渴望。

8.请简要分析文章为什么多次提及“我”儿时和小朋友们排戏演戏时用的床单。

9.本文为什么以“床单上的天空和草地”为标题?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黄道周,福建人。

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

天启间入翰林。

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①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

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已而,文龙卒无成。

魏忠贤②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

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

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

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

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

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

"

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

上疏救之。

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

道周不挫,复疏言;

养兵多年,物力已殚。

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膊士气,而伤大体。

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

上益怒,竞削籍。

然龙锡亦竟减死。

九年擢右中允。

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青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

而上以为能,益信之。

道周上言;

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

体仁衔之。

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

是时杨嗣昌夺情③,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嗣昌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

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縗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

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十七年,北都陷。

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渍被执至南京死焉

(选自《黄道周传》)

【注】①关:

指山海关。

②魏忠贤:

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

③夺情:

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B.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C.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D.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翰林,常指我国古代官名,皇帝的文学侍从官,文中指翰林院。

B.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氏,意即革职。

籍,指的是做官名册。

C.首辅,我国明朝时首席大学士和清代领班军机大臣的习惯称呼。

D.丁艰,指人口凋零,古代指家中子孙后代中男子人口数量极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道周极为孝顺,勇于表达看法。

他家庭贫穷,因孝顺父母而闻名;

做官后,对于生活闲散养尊处优的官员,他敢于直言指责,得到同僚敬重。

B.黄道周不附权贵,拥有救人之心。

在魏忠贤掌握权力之后,他毅然离开了官场;

在听说内阁大臣钱龙锡被判处死罪时,他呈上奏疏拯救钱龙锡。

C.黄道周不畏挫折,敢于仗义执言。

在因为拯救钱龙锡而惹怒了皇上后,他并没有气馁,而是重新上书;

事情发展到最后,钱龙锡终被免了死罪。

D.黄道周深明治道,得罪当朝宠臣。

他认为法律诉状不能用来压制天下人民,他认为难以与龌龊小人共谋大计,他的这些观点使温体仁怀恨在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

(2)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

14.黄道周在解救钱龙锡的第二封奏章中表达了几层意思?

请简要概括。

(3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

宿淮浦忆司空文明①

李端

愁心一倍长离忧,夜思千重恋旧游。

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

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

别恨转深何处写,前程唯有一登楼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③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大历末年,李端由校书郎出为杭州司马,司空曙(字文明)等友人仍留在长安,这首诗大约作于李端到杭州赴任途中。

②《登楼赋》是东汉文学家王粲的赋作,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的怀国之精和怀才不遇之忧。

③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十年后,循例被召至京师,因有人梗阻,柳宗元又被贬谪为柳州刺史。

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

此诗为诗人初到柳州所作。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两首诗的首联都开门见山,直写出“愁心”与“愁思”,且一“愁”字贯始终,情真意切。

B.李诗颔联写夜思的具体情境,虚实结合,想象故人居京师长安,与孤舟中自己的落魄鲜明对照。

C.柳诗尾联写与友人“共来百越”地,虽同伤谪宦,但易于相见,“音书滞一乡”也算些许安慰。

D.这两首诗言之有物,绘景细腻,有近景,有远景,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有比,不见痕迹。

16.这两首诗同为抒发对朋友旧僚的思念,请结合诗句比较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何异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引证《齐谐》这部书的记载,对大鹏的形象极力渲染,同时又指出大鹏能够凭大风高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感受。

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达了这种感受。

(3)周敦颐在黑暗官场中,不同流合污,数洗冤狱,为民作主;

晚年定居庐山,著书明道,洁身自爱。

《爱莲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是他一生的写照。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天鹅并不是体形最大的鸟,不是毛色最绚丽的,不是歌喉最悦耳的……①,我们所谓的无瑕,仅是在一个()局部达到的自我满足,其实它只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关系,实现了优点对缺点的最大比值,表现出美对丑的顽强克服愿望――说到底,只是把缺点放置到观察者的盲区上。

绝对意义的美是非真的,正如高大辉煌的王鸟凤凰,是幻想中的杰作。

如果天鹅拥有引人()的体形,那么它也许会像鸵鸟一样失去飞行能力。

世间的美好不是并行不悖的,有时一个优点竟会成为另一个优点发展的阻碍。

原来,删减技巧的运用有时要大于增叠,正是众多的舍弃成就了天鹅。

它在飞行高度上(),可以在八九千米的高空连续飞行十余个小时,而普通的鸟只能达到四五十米的高度。

有时候,谦虚并不取决于品德,②。

如果你所看到的范围足够宽广,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理由骄傲。

高远的视线使它明白,骄傲仅是鼓励自信的方式,而非对比别人的自得——我由是理解天鹅的谦和。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狭小协调瞩目无出其右

B.狭小谐调注目独占鳌头

C.狭隘协调注目独占鳌头

D.狭隘谐调瞩目无出其右

19.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什么使用第二人称“你”,而不使用第一人称“我们”?

试作分析。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贝努是一颗罕见的“活跃小行星”——轨道特征和小行星一样,但又会偶尔或长期表现出喷射粒子、产生尾迹之类与彗星相似的活跃特征。

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才让原本看起来老老实实的小行星“不安分”了起来呢?

,冥王号项目组进行了一系列考查和论证。

通过分析冥王号拍摄照片中粒子的轨迹,可以回溯这三次大喷发的粒子可能的喷发点。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后两次大喷发时有更充足的观测数据,科学家可以有更精准的回溯结果。

显然,贝努是一颗很小的小行星,质量只有约7800万吨,平均直径不足500米,也就相当于4.5个土星五号摞起来那么高吧。

,自然引力就越小,这也就意味着:

贝努上喷出的颗粒物,速度稍快一些的,可以轻轻松松摆脱贝努的引力,进入太空。

而速度不够快的粒子们在短暂地环绕贝努飞行数周后,屈服于引力这双"

看不见的手"

,最终重新落回贝努表面。

虽然贝努表面没发现水冰,但有其他形式的水!

光谱观测表明,贝努表面富含一种叫作层状硅酸盐的含水矿物,这种矿物就可能在贝努目前的温度条件下释放出“锁住”的水,产生气压,带动尘埃和砂粒的喷发。

天文学家认为,导致近地小行星“法厄同”喷发尘埃,就是含水矿物的分解。

贝努也同样有这种可能。

被流星体不断撞击,是太阳系里每颗星球绝对不可能避免的日常。

自然,撞击挖掘和溅射出的物质也完全可能成为贝努喷射沙尘和砾石的来源——据推算,一颗质量2.5微克的星际尘埃以15.5公里/秒的速度撞上贝努,就能带来300毫焦能量,产生一次大规模的喷发事件。

在这样频繁的冷热交替之下,贝努上的岩石很容易逐渐破碎,有些碎屑可能会在贝努上温度较高的时候被弹射离地表。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请分别用一个问句给第二、三两段各加上一个小标题。

每个小标题不超过2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湖南耒阳女孩钟芳蓉不到1岁就成了“留守儿童”,因经济原因,钟芳蓉父母外出打工,钟芳蓉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今年高考,钟芳蓉考取了676分的好成绩,并毅然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有人不解,有人盛赞,有人不屑,有人宠之,震动了大半个考古界。

女孩崇拜的考古界权威樊锦诗教授专门写信鼓励她“静心读书”,希望社会不要再打扰她。

有人质疑她为什么选了考古这样一个没“钱图”的专业,也有人支持她坚定走自己的路……

对钟芳蓉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一事,你有怎样的思考?

假如你是小钟,请你就网友热议的问题写一封回信。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新教材)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备考金卷

语文答案

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

C.材料一并没有围绕“二次元”的发展而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