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6582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教育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教育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教育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教育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教育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教育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教育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教育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教育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教育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Word文档格式.docx

《教育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Word文档格式.docx

∙2.选A。

【解析】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选项A教育的对象不是人,而是动物,故不能称之为教育。

∙3.选A。

【解析】科学的幼儿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的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之一。

故选项A正确。

∙4.选A。

【解析】这是小女孩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想象的,属于经验想象。

故选A。

∙5.选A。

【解析】首先,教师的思想、态度、情感和行为本身就是构成幼儿园环境的要素之一;

其次,由于幼儿园的各种环境都是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精心创设与控制的。

因此,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具备后,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是影响幼儿园环境和质量的决定因素,进而也对幼儿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1.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出自他的著作()

A.《大教学论》B.《母育学校》C.《世界图解》D《教育漫话》

2.在儿童心理过程中,()

A.转折期和危机期是必然出现的

B.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但危机期不是必然出现的

C.危机期是必然出现的,但转折期不是必然出现的

D.转折期和危机期都不是必然出现的

3.幼儿的听觉偏好趋向是什么?

()

A.就人声和物声而言,新生儿趋向物声

B.就母亲声音和陌生人声音而言,新生儿趋向新鲜的陌生人声音

C.就声音音调来讲,新生儿趋向低音调

D.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

4.婴儿最初掌握语音形成阶段是()

A.辨音B.自发C.强化D.模仿

5.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的幼儿园受教育对象的起始年龄是()

A.1周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B.2周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

C.3周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D.4周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

∙1.选D。

【解析】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论,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提出了“白板说”,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起源于经验的。

”这些理念都体现在他的代表著作《教育漫话》中。

∙2.选B。

【解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并非一定出现“危机”,转折期和危机期有所区别,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但“危机”却非必然出现,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危机期是可以避免的,故B选项正确。

∙3.选D。

【解析】新生儿不喜欢听嘈杂的声音。

∙4.选D。

【解析】婴儿首先通过模仿学会语音,故选项D正确。

∙5.选C。

【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幼儿所实施的教育。

”故本题正确选项是C。

1.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定被称作()

A教育方针B教育原则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

2.以下不属于实体化教育的特点是()

A教育主体确定B教育对象相对稳定

C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D学历社会的出现

3.当代社会特别强调“学历”,这种现象反映了哪种教育思想对现今社会的影响。

A前制度化教育思潮B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C学习化社会思潮D制度化教育思潮

4.我国现行学制在()得到了确认。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分为两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层次是()

A中等教育B高等教育C初等教育D幼儿教育

∙1.选D。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2.选D。

【解析】学历社会的出现是制度化教育的特点。

∙3.选D。

【解析】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出现了正规教育,比如我国1995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有了学段分类,就会强调“学历”。

∙4.选A。

【解析】我国现行学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得到了确认。

主要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最高层次是高等教育。

∙5.选A。

【解析】中等教育又分为初级中等和高级中等。

1.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教师工作的主要方式,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A勤于备课B乐教勤业C课后指导D传授知识

2.下列选项中关于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的表达不恰当的是()

A灵活运用教育原则B创造性设计教学方法

C事事与众不同D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3.下列不属于学生本质特点的是()

A依赖的人B完整的人C发展中的人D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4.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受教育权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人身自由权

5.教育史上师范教育最早出现于()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原始社会

【解析】乐教勤业是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

传授知识是教师工作的主要方式,课前以及课后的工作都是为了课上的教学。

∙2.选C。

【解析】教师劳动创造性的表现:

①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②表现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及方法的运用和选择上③表现在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上④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

教育机智就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景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事事与众不同太过绝对,且并不能说明不同就一定具有创造性。

∙3.选A。

【解析】学生的本质属性包括:

(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1.学生是人

(1)学生是能动的主体

(2)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3)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

(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2)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二)学生是教育的对象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所以学生首先是完整的人,其次是发展中的人,最后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立性,因此A项说法错误。

【解析】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5.选C。

【解析】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

法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1.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试行),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A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教科书

2.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特点的是()

A均衡性B综合性C单一性D选择性

3.初中开设《中国历史》课程是一门()

A工具型课程B研究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基础型课程

4.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其基本内容范围主要有()

①研究性学习②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③信息技术教育④劳动技术教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根据教育理论的研究,学校课程表的安排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A整体性、迁移性、生理适宜等原则B稳定性、灵活性、生理适宜等原则

C发展性、灵活性、整体性等原则D迁移性、发展性、稳定性等原则

∙1.选B。

【解析】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本题选B。

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其中,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

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解析】新课程结构特点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解析】基础型课程注重着眼于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

初中开设的《中国历史》是一门必修课程,因此属于基础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多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开设。

∙4.选D。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整合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内容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解析】根据教育理论的研究,学校课程表的安排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整体性、迁移性、生理适宜等原则。

本题选A。

稳定性、发展性不属于安排课程表需要遵循的原则,故排除。

1.与其它的认识过程不同的是,教学过程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了一个“中介因素”——教学过程的什么特点?

A交往性B教育性C指导性D间接性

2.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指的是测量的()

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

3.目前,中小学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A班级授课制B个别授课制C分组授课制D单元授课制

4.形成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发现问题B分班、分组C调控教学D阶段性总结分析

5.()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论》

∙1.选C。

【解析】学生的个体认识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形成学生(主体)-课程与教材(客体)-教师(领导)相互作用的特殊的“三体结构”。

学生的认识实际上走的是人类认识的捷径。

∙2.选B。

【解析】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测验的效度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测验的难度,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过难或过易都不能准确测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

测验的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解析】目前,中小学采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我国在1862年,京师同文馆首次采用了班级授课制。

个别教学制的产生是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的。

在古代的东方和西方,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个别教学形式。

分组教学出现在19世纪末。

由于工业生产迅猛发展和资产阶级自由竞争的需要,不仅要求教育培养大批人才,而且要求教育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于是出现了按能力、按成绩分组的教学形式,但分组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并未被普遍采用。

∙4.选C。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教学评价。

它是按照教学目标的规定开展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如一个单元的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为了检查前一段时间的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下一段教学的目标、进度和方法等,而进行的一种“事中评价”或“中途评价”。

【解析】捷克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大教学论》对学年制、班级授课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判断题:

1.教育是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是无条件的。

3.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向的任务可形象的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

4.课外活动应有教师来组织。

5.师生关系是一种知识授受关系。

6.综合课程就是对多门学科的相加。

7.教学就是教师教的活动。

8.教学一般指上课。

9.学生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主的。

10.教学评价仅仅是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11.德育就是政治教育。

12.在集体教育思想方面,苏霍姆林斯基与马卡连柯是完全一致的。

13.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14.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15.环境决定论虽然否定遗传生物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仍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受处于儿童主观控制之外的某种因果关系所制约,说到底还是一种决定论。

∙1.对【解析】首先,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知识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人类不断积累,继承和创造的结果,而科学技术的积累和继承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其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和发明,新的科学技术发挥其扩大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比较集中,对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做出特别的贡献。

∙2.错【解析】学校对个体发展特殊功能的发挥,不是没有条件的,他要求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保证自身良好外,还要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影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此外还需要儿童自身发育的正常性,教育才能发挥作用。

∙3.对【解析】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初中教育在个体发展阶段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教育必须对人生似懂非懂,渴求自主,力求摆脱成人的少年打交道,如果没有正确的少年观,没有高度的教育艺术,与机智,要出色的完成教育任务是困难的,总的来说,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是给少年独立的要求和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4.错【解析】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教师指导帮助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愿选择参加,由学生自己制定并安排活动计划,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由学生自己来进行活动的组织管理,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起指导辅导作用,更充分体现了学的独立自主性。

∙5.错【解析】从教育内容的教学这一角度来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二者皆成了授受关系,但在人格上,两者又是平等的关系,现在师生关系是以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的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的,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6.错【解析】综合课程打破传统的从一门科学中选取特定内容构成课程的做法,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相近的几门学科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互相融合,构成课程,综合课程并不是简单得奖几门学科拚凑到一起,若不能真正体现融合,就会变成凑合,就不能体现综合课程的优势。

∙7.错【解析】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失去了其中的任何一方,教学活动就不存在的。

∙8.错【解析】教学,作为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具有课内,课外,班级小组,个别化等多种形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课前准备,上课,作业练习,辅导评定等都属于教学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学既可以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各种直接交往,活动进行,也可以通过印刷物、广播,电视,录音音像等远距离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作为一种活动,一种过程,是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9.错【解析】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首先在学习内容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是经过系统选择的,精心加工的,简化和典型化的人类文明经验的精华,其次,在认识方式上是同样表现出间接性,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读书和接受现成的知识,然后再去应用和证明,这是一条认识的捷径,可以避免人类曾经经历过的曲折和失败,是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大量的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认识客观世界,继续开拓新的知识领域。

∙10.错【解析】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从学生学习的结果的评价看,即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即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即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因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多的是直接由课堂教学质量来决定的。

∙11.错【解析】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因此,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

∙12.错【解析】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的集体教育体系简单说就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

他认为集体应有共同的目的、组织机构、自觉纪律、正确舆论、优良传统和作风。

它分析了儿童集体形成的阶段,提出了前景教育原则和平行教育原则,苏霍姆林斯基和马卡连柯一样,非常重视集体教育,所不同的是,它主张集体和个人的和谐统一,在集体中也要进行个别教育和个别对待。

∙13.对【解析】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14.错【解析】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15.错【解析】教育学中个体身心发展因素主要包括:

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所以,环境决定论属于一种决定论。

1.在学业成功与失败归因中,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程度B.能力高低C.运气好坏D.任务难易

2.体现了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

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学习

B、“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等概念的学习

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到在校外的行为表现。

3.在我国教育法律关系中,国家作为有权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主体主要指(  )

A.国家立法机关    B.国家司法机关

C.各级政府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年义务教育制度。

A.九B.十C.十一D.十二

5.()是师德的灵魂。

A.关爱学生B.严谨治学C.依法执教D.廉洁从教

∙1.选A。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这六大因素都具有以上三个维度的属性。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考的就是能力高低,努力程度。

能力高低是稳定的、内在的、不可控的因素,而努力程度是不稳定的、内在的、可控的因素。

【解析】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人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一种水平迁移。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3.选C。

【解析】在教育法律关系中,国家作为一种重要的主体形式,与通常我们对国家的理解不同,意义有所特指。

这里的国家主要是指能够代表国家意志的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各级政府(国务院及其所属的各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乡人民政府及其附属的教育行政机构),不包括国家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与司法机关(公安机关、检查机关、法院)。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解析】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1.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叁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2.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凡年满()周岁的儿童均可进入小学学习。

A.4B.5C.6D.7

3.“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

A.气质B.性格

C.能力D.动机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5.认为知识在头脑中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的简化过程是一种积极的遗忘的心理学家是()。

A.加里培林B.艾宾浩斯

C.弗洛伊德D.奥苏伯尔

【解析】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解析】在我国,小学和初中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均可进入小学学习。

∙3.选B。

【解析】性格是个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由题可知B项正确。

【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而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所以教育不会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5.选D。

【解析】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知识在头脑中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的简化过程是一种积极的遗忘,故选D项。

1.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正是()的表现。

A.转移B.补偿

C.投射D.退化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能注意讲授内容又能观察学生,维持课堂纪律,这属于教师注意力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