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6737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

C.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D.整个反应的ΔH=E1-E2

5.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l)∆H=-571.6kJ·

mol-1,

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kJ·

H+(aq)+OH-(aq)=H2O(l)∆H=-57.3kJ·

mol-1。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452kJ·

mol-1

B.2H2(g)+O2(g)=2H2O(g)∆H>

-571.6kJ·

C.CH3COOH(aq)+NaOH(aq)=H2O(l)+CH3COONa(aq)∆H=-57.3kJ·

D.2CH3OH(l)+O2(g)=2CO2(g)+4H2(g)∆H=-880.4kJ·

6.已知4NH3+5O2═4NO+6H2O,反应速率分别用υ(NH3)、υ(O2)、υ(NO)、υ(H2O)表示,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4/5v(O2)=v(NO)B.5/6v(O2)=v(H2O)

C.2/3v(NH3)=v(H2O)D.4/5v(NH3)=v(O2)

7.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15mol•L-1•min-1B.v(B)=0.01mol•L-1•s-1

C.v(C)=0.40mol•L-1•min-1D.v(D)=0.0075mol•L-1•s-1

8.100mL4mol/L稀硫酸与2g锌粒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

A.硫酸钠固体B.硫酸铜固体C.硝酸钾溶液D.氯化钠溶液

9.一定条件下,C(s)+CO2(g)⇌2CO(g)ΔH>

0。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v(正)增大,v(逆)减小B.增大压强,v(正)增大,v(逆)增大

C.恒温恒压,再充入N2,反应速率不变D.增加炭的用量,v(正)增大

10.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现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比为2:

2:

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其中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⑥D.①②④⑤

11.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加入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B.由H2(g)、I2(g)和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变深

C.500℃时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12.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1A和2molB进行如下反应:

3A(g)+2B(g)4C(?

)+2D(?

)。

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C,且反应的前后的压强之比为5:

4(相同的温度下测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35%

C.增加C的量,B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D.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13.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3B(g)

2C(g);

△H<

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铵分解是吸热反应,根据焓判据判断能自发分解

B.物质A三态间的转化如下:

A(g)→A(l)→A(s),则该转化过程中ΔS>

C.反应2Mg(s)+CO2(g)=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

D.室温下水结成冰是自发过程

15.在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当增大压强使容器体积缩小时,化学反

应速率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机会增多

B.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C.活化分子百分数未变,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多D.分子间距离减小,使所有的活化分子间的碰撞都成为有效碰撞

16.反应3Fe(S)+4H2O(g)⇌Fe3O4(S)+H2(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①增加铁的量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④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水蒸汽使体系压强增大.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7.某同学按照课本实验要求,用50mL0.50mol·

L-1的盐酸与50mL0.50mol·

L-1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有一定的热量损失

B.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主要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D.若将盐酸体积改为60mL,理论上所求反应热相等

18.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已知断裂1molN-N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N

N键放出942kJ热量,根据以上

信息和数据,则由N2气体生成1mol气态N4的△H为()

A.+882KJ/molB.+441KJ/mol

C.-882KJ/molD.-441KJ/mol

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度

高二上期期中化学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非选择题(19→22总共46分)

19.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1molSO2(g)氧化为1molSO3(g)的ΔH=-99kJ·

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分别表示、,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

,理由是

(2)图中ΔH=kJ·

mol-1;

(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

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

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

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

(4)已知单质硫的标准燃烧热H=﹣296kJ·

mol-1,计算由S(s)生成3molSO3(g)放出的热量为。

20.

为了减轻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人们开始探索利用NO和CO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E和F的方法(已知该反应△H<

0).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NO和CO,当

温度分别在T1和T2时,测得各物质平衡时物质的量如下表:

NO

CO

E

F

初始

0.100

T1

0.020

0.080

0.040

T2

0.010

0.090

0.045

(1)请结合上表数据,写出NO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温度T1和T2的关系是(填序号)。

A.T1>

T2B.T1<

T2C.T1=T2D.无法比较

(3)已知:

4NH3(g)+3O2(g)=2N2(g)+6H2O(g)ΔH=-1266.8kJ/mol,

N2(g)+O2(g)=2NO(g)ΔH=+180.5kJ/mol,则氨催化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500℃下,在A、B两个容器中均发生合成氨的反应。

隔板Ⅰ固定不动,活塞Ⅱ可自由移动。

当合成氨在容器B中达平衡时,测得其中含有1.0molN2,0.4molH2,0.4molNH3,此时容积为2.0L。

则此条件下的平衡常数为;

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向此容器中通入0.36molN2,平衡将(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21.

反应Fe(s)+CO2(g)?

FeO(s)+CO(g)△H1,平衡常数为K1

反应Fe(s)+H2O(g)?

FeO(s)+H2(g)△H2,平衡常数为K2;

在不同温度时K1、K2的值如表:

(1)反应CO2(g)+H2(g)?

CO(g)+H2O(g)的反应热为△H,平衡常数为K,则△H=(用△H1和△H2表示),K=(用K1和K2表示),且由上述计算可知,反应CO2(g)+H2(g)?

CO(g)+H2O(g)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现有反应:

mA(g)+nB(g)?

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

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

①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且m+np(填“>

"

“=或“<

”)

②减压使容器容积增大时,A的质量分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③若容积不变加入B,则A的转化率,B的转化率

④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

22.CO2和甲烷催化合成CO和H2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主要反应如下:

Ⅰ:

CH4(g)+CO2(g)

2CO(g)+2H2(g) ΔH=+247kJ/mol

(1)已知CH4(g)+H2O(g)

CO(g)+3H2(g) ΔH=+206kJ/mol

写出CH4和水蒸气反应生成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Ⅰ,下列选项能够说明反应Ⅰ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变

C.CH4、CO2、CO、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2

D.3v正(H2)=v逆(CH4)

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3)催化合成的温度通常维持在550~750℃之间,从反应速率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4)将CH4与CO2各1mol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Ⅰ。

100kPa时,反应Ⅰ到达平衡时CO2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①图中A、B、C三点表示不同温度、压强下达到平衡时CO2的体积分数,

则    点对应的平衡常数最小,判断依据是        ;

    点对应的压强最大。

②300℃、100kPa下,该容器中反应Ⅰ经过40min达到平衡,计算反应在0~4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    mol/min(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该温度下的压强平衡常数Kp=    。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

物质的量分数) 

高二上期期中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3*18=54分)

A

D

B

A

C

二、非选择题(19-22总分46分)

19、(总13分)

(1)反应物能量(1分)生成物能量(1分)(或2molSO2和1molO2气体总能量2molSO3气体总能量)没有影响(1分)降低(1分)

因为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使活化能E降低(2分)

(2)-198

(1)

(3)SO2+V2O5====SO3+2VO2(2分)4VO2+O2====2V2O5(2分)

(4)1185kJ(2分)

20、(总2*5=10分)

(1).2CO+2NON2+2CO2

(2).A

(3).4NH3(g)+5O2(g)=4NO(g)+6H2O(g)ΔH=-905.8kJ/mol

(4).10(L/mol)2;

正向

21、(总11分)

(1)ΔH1-ΔH2(2分);

K1/K2(2分);

吸热(1分)

(2)①放热(1分);

>

(1分)②增大(1分)③增大(1分);

减小(1分)④不变(1分)

22、(总12分)

(1)CH4(g)+2H2O(g)

CO2(g)+4H2(g)ΔH=+165kJ/mol(2分)

(2)BE(2分)

(3)在该温度范围内,催化剂的活性较高,反应速率较快(合理即给分)(2分)

(4)①A(1分) 反应Ⅰ吸热,温度越低,平衡常数越小(2分) C(1分)

②2.8×

10-3(1分) 6.25(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