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四 浙科版选修3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6929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四 浙科版选修3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四 浙科版选修3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四 浙科版选修3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四 浙科版选修3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四 浙科版选修3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四 浙科版选修3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四 浙科版选修3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四 浙科版选修3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四 浙科版选修3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四 浙科版选修3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四 浙科版选修3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四 浙科版选修3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四 浙科版选修3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四 浙科版选修3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四 浙科版选修3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四 浙科版选修3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四 浙科版选修3Word格式.docx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四 浙科版选修3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四 浙科版选修3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四 浙科版选修3Word格式.docx

3.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你认为走下面哪一条路是最佳选择(  )

A.先污染、破坏,后治理

B.边污染、破坏,边治理

C.污染、破坏,不治理

D.少污染、少破坏,及时治理

选D。

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要做到少污染、少破坏,及时治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生态工程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它要解决的问题是(  )

A.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协调问题

B.环境污染和治理问题

C.在不破坏自然界规律的前提下,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D.生态安全问题

生态工程的前提是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然后兼顾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项最为完善合理。

5.如图是某农户设计的生态农业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立该系统遵循的主要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等

B.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农作物,蚕、驴、鱼、鸡、猪等均为消费者

C.将猪粪直接施入农田,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D.塘泥施入农田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土壤中的矿质营养供应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中几乎不存在废弃物,生物种类比一般生态系统中要多,故该生态农业体现出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及生物多样性原理等,故A正确;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仍然是农作物,而蚕、驴、鱼、鸡、猪等均为消费者,故B正确;

将猪粪直接施入农田,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物质,但不能提供能量,故C错;

塘泥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矿物质,故D正确。

6.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不能循环,所以D错。

7.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要避免大自然的惩罚,应具有的观点和正确做法是(  )

①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法制观念

②只有讲究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

③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④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⑤保护并大量发展对人类有利的物种,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⑤D.①②④⑤

选B。

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就会破坏生态平衡而不能进行可持续发展;

不能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要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才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8.在林地果园中散养土鸡,让鸡采食大量的天然饲料,既可替代人工除草,又可替代人工施肥,而且能提高鸡的品质,降低饲养成本。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园养土鸡,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果园的能量利用效率

B.鸡粪可直接为植物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节约用肥,减少污染

C.果园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

D.种养结合降低了成本,获得了高经济效益和高生态效益

鸡粪的主要成分为有机物,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不是直接为植物生长提供能量,植物生长的能量来自太阳能。

9.如图为一庭院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组成和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B.若在果树间间作绿肥类杂草,能导致该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增加,可以有效控制果园中某些害虫的数量,从而减少对果树的危害

C.在庭院中饲养鸡鸭能提高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但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

D.在庭院中建沼气池处理垃圾、粪便和植物枝叶,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从而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轻病虫害;

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效率与食物链的长短无关。

10.“菇—菜”立体栽培(如图)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温度环境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X”可代表CO2,“Y”可代表O2

B.该生态系统中食用菌属于分解者

C.菌渣作为有机肥为蔬菜提供了能量

D.该模式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等生态工程原理

菌渣作为有机肥为蔬菜提供矿质元素,为蔬菜提供能量的是太阳能,蔬菜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11.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列哪一种做法更好(  )

A.选择成本低廉的树种

B.选择单一树种

C.选择速生、抗病的树种

D.选择多种树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植树造林时应充分考虑多样性原则,若树种单一,容易爆发病虫害,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2.如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

C.保护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我们发展中国家就应少走弯路,避免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应提前采取相应措施,对必须建设的污染企业要进行污物处理。

13.对生态农业原理中能量多级利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通过生物防治减少能量损失

B.延长了食物链,所以能量损耗更多

C.主要是将废物资源化,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D.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提高了

生态农业中的能量多级利用,将本来废弃的资源重新再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是,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提高,仍然遵循10%~20%定律。

14.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  )

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

由图可知,该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区域小循环,做到了物质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因此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项整体性原理指生态工程需考虑“社会—经济—自然”,D项协调与平衡原理指的是生物种类与当地环境相适宜,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15.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

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对这些处理方法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回收垃圾如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而且还可以节省资源

B.厨房垃圾如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堆肥处理,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和利用

C.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进行特殊安全处理

D.“白色污染”主要指的是我们日常用的塑料袋,它污染土壤的主要原因是不易被分解,影响正常的物质循环

厨房垃圾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但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而是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然后再被植物吸收利用。

16.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各种生态系统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选A。

在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中,流经某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在该生态系统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和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故A正确;

芦苇是一种植物,不是群落,故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被绿藻、黑藻用于光合作用,绿藻、黑藻本身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身调节能力,但不能说各种生态系统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17.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理解,不合理的是(  )

A.我国“三北防护林”运用物种多样性原理,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B.小流域治理模式应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等

C.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可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恢复其生态功能

D.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和布局时,要进行城市生态分区

我国“三北防护林”物种单一,没有运用物种多样性原理。

18.材料1:

实施沼气工程,是我国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推广的一种生态工程。

材料2:

地衣中的真菌和蓝藻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都不能正常生长。

材料3:

居住在林区的农民,“靠山吃山”是他们生活的根本。

当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考虑林区农民的生活问题,使改善生态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造林护林。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

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②物种多样性原理;

③协调与平衡原理;

④整体性原理。

上述材料所依据的生态工程主要原理依次是(  )

A.①④③B.②④③

C.③④①D.①③④

熟记、理解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内容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前提。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单独存在时,两种生物都不能很好地生活,但是在一起的时候就出现了一种1+1>

2的效果,体现了整体性原理。

所谓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是指人类所处的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构成的巨大复合系统,三者相互影响而形成统一整体。

19.为了维持生物圈的稳态,下列思路或做法不可取的是(  )

A.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全民开展节能减排,实现能源清洁生产,努力开发新能源

C.对于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问题,可以灵活多样,在合理利用的同时加强保护

D.建立“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实现物质循环利用

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原料,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20.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桑基鱼塘模式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它遵循的是系统学中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这种原理的突出特点是(  )

A.优化结构,改善系统的功能

B.重视调整系统内各组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C.为农作物和牲畜营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D.设计成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桑基鱼塘模式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1.(11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某县积极发展畜禽养殖和栽桑养蚕两大支柱产业。

在生产总量不断提高的同时,该县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程之路。

请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2种)。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图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

(3)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更能净化环境,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为何能提高经济效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该县地处水乡这一资源优势,请你就该生态系统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1)该生态工程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开始的,即桑、油菜,消费者是蚕、禽、畜;

(3)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废物再利用及无害化处理,因此更能净化环境;

(4)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5)该生态系统中,蚕沙碎屑未被利用,可利用蚕沙碎屑养鱼,鱼塘的塘泥还可作肥料。

答案: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2)桑、油菜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蚕、畜、禽

(3)粪便等“废弃物”被及时利用

(4)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成本投入)

(5)蚕沙碎屑用来养鱼,鱼塘塘泥用来肥田

22.(12分)如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生态农业的结构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

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

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稻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用猪鸭粪、沼渣肥田,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与蛋肉类。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鸭与害虫、杂草的关系是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产的大米无公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了农业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

(1)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应该是生产者,在该系统中应该是水稻、杂草,鸭为杂食动物,捕食害虫和杂草。

(2)该图示的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

(3)无公害大米指生产过程中化肥施用量少、农药残留少的大米,这样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水稻的污染。

(1)水稻、杂草 捕食

(2)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3)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水稻的污染

23.(13分)四川在线报道,攀枝花市仁和区裕仁工贸养鸡场地处沙沟村,占地面积120亩,现每年存栏鸡50000只,其中产蛋鸡30000只,日产鸡粪0.5吨左右。

从前,养鸡场里没有粪便处理及排污设施,数万只鸡产生的粪便随意堆放在露天的空地上,浓重的臭味招来大批蚊蝇。

遇上下雨,大部分鸡粪被冲到下水管道中,流入周围的鱼塘。

“再这样下去,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引起周围村民的不满,我们的经济效益也无法保证。

”鸡粪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并未被消化,因此,可添加其他饲料养猪。

如图所示为某地区农民采用的笼养蝇蛆法形成的食物网。

请据图完成有关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蝇蛆以粪便等有机物为食,在该生态系统中,它属于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有__________个营养级。

(2)该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学的什么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生态系统生产的有机物保持在生态系统内部,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

但此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必须经常输入大量的物质,如____________等,此外还可能消耗一定的____________等能源。

(4)此生态系统的维持,除了取决于物质和能量的供应外,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的作用。

为了使该系统进一步向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应该再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①人的作用非常突出,②物质循环过程不能自给自足。

所以从总体上可以看出人们在向这个生态系统索取产品的同时,应不断地输入原料和能源;

要结合所学知识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和能量的流动方向,满足人们的需要。

(1)农作物 分解者 3 

(2)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

(3)肥料、种子 石油、电能

(4)人 合理设计食物链,使物质和能量被多层次多级利用,增加种植和养殖的生物类型,以便能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

24.(14分)下面是某村生态工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这一生态工程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蓝绿萍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________。

(3)如图是某科研工作者为该村设计的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此方案中①②过程需每一位居民的参与,参与的行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④⑤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④⑤途径比③途径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1)该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

同时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蓝绿萍的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属于生产者。

(3)过程①②是对垃圾的分类处理;

过程④⑤是利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处理有机废弃物,此过程既充分利用了废弃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了因燃烧带来的污染。

(1)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自养需氧型 生产者

(3)①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②分解者 ③除利用了有机垃圾中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分层次地多级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并且减少了因燃烧带来的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