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采油厂生产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7468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孤岛采油厂生产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孤岛采油厂生产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孤岛采油厂生产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孤岛采油厂生产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孤岛采油厂生产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孤岛采油厂生产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孤岛采油厂生产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孤岛采油厂生产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孤岛采油厂生产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孤岛采油厂生产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孤岛采油厂生产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孤岛采油厂生产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孤岛采油厂生产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孤岛采油厂生产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孤岛采油厂生产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

《孤岛采油厂生产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孤岛采油厂生产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孤岛采油厂生产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

第二部分现场参观

本次孤岛采油厂生产实习第一阶段为现场参观,先后到孤五联合站、孤岛采油厂集输注水大队、孤岛14号注聚站、108金牌采油队、519作业队、钻井队和监测大队进行现场参观和学习,期间,穿插了几次讲座。

一、讲座(7月5日)—孤岛采油厂油田开发情况简介

二、孤五联合站(7月6日上午)

三、孤岛采油厂集输注水大队(7月6日下午)

四、孤岛14号注聚站(7月7日上午)

五、108金牌采油队(7月7日下午)

六、作业519队(7月8日上午)

七、讲座(7月8日下午)

八、钻井队(7月9日上午)

九、监测大队(7月9日下午)

十、讲座(7月12日)—孤岛采油厂采油工艺简介

(一)基本概况

1、概况

孤岛披覆背斜油藏是我国油气勘探在六十年代的重要发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境内,黄河入海口的北侧,海拔高3-4m。

其区域构造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东部,西北为渤南洼陷,东北为五号桩洼陷,南为孤南洼陷所围绕。

孤岛油田为大型整装稠油疏松砂岩披覆背斜构造油气藏。

孤岛油田是胜利油田目前产量最高的油田,是中国十个大油田之一,是我国注水开发的河流相沉积多层砂岩整装稠油油藏中最早的油田。

主要含油层系为上第三系馆陶组,含油面积96.9平方千米,地质储量4.01亿吨。

具有高孔渗、高原油粘度、高饱和压力、强非均质、疏松出砂等特点。

2、开发简历及现状

孤岛油田1969年至1971年10月为试采阶段,1971年11月根据油田开发总体规划,本着先肥后瘦、先易后难的原则,开始有步骤地分区进行投产、产能建设和注水开发。

在开发过程中,针对油田不同开发阶段所暴露出的主要矛盾和油田开发的需求,先后进行了多次的井网层系调整以及坚持不懈的注采调整。

截至目前,孤岛油田在35年的开发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七个开发阶段:

(1)分区投产和产能建设阶段(1971年11月-1975年8月)

(2)注水见效,油井出砂,产量下降阶段(1975年9月-1977年3月)

(3)治砂扶井、注采综合治理,产量稳定阶段(1977年4月-1981年5月)

(4)井网层系综合调整,产量上升阶段(1981年6月-1985年12月)

(5)强化完善注采系统,保持稳产阶段(1986年1月-1990年12月)

(6)局部细分层系,提高低品位储量的动用程度,继续保持高产稳产阶段(1991-1993年)

(7)深化老油田综合治理,推广应用三次采油技术,减缓老油田递减阶段(1994年-至今)

3、油藏地质特征

(1)构造特征

孤岛油田构造基底是由古生界地层组成的古凸起,下第三系地层围绕古凸起边缘超覆沉积,上第三系披覆于凸起之上,形成继承性的发育在古生界潜山之上的大型披覆构造。

构造轴向近北东-南西,长15千米,宽6千米,闭合面积80平方千米。

构造简单,主体部分完整平缓,顶部倾角30′~1°

30′,翼部倾角2~3°

,油藏埋深1120~1350米。

构造上有23条正断层,其中以构造南北两条最大,北翼1号断层倾向北西,南翼2号大断层倾向南东。

顶部为一平台,两翼西陡东缓。

(2)岩性特征

孤岛油田馆陶组地层为一套砂泥岩互层。

馆3-4砂层组岩性较细,以细砂岩为主,部分为粉砂岩,泥岩主要为棕红色及少量灰绿色;

馆5-6砂层组岩性较粗,虽仍以细砂岩为主,但有部分中、粗砂岩;

泥岩几乎全为棕红色。

(3)沉积构造及电性特征

Ng3-4发育槽状交错层理、爬升层理、波纹层理、平行层理等。

Ng5-6沉积构造以平行层理和大型板状、楔状、槽状交错层理为主。

自然电位及微电极曲线,馆3-4砂层组砂岩曲线多呈钟形,下部幅度大,向上减小,有时呈锯齿状,馆5-6砂层组砂岩曲线多呈筒形(或“方头”),上下幅度相近,曲线较平滑,倾角测井资料表明,这两类沉积均具单向水流特点,矢量方向有较好的一致性。

(4)粒度特征

馆5-6砂层组以渐变悬浮及滚动搬运为主,缺少均匀悬浮搬运;

馆3-4砂层组以渐变悬浮和均匀悬浮搬运为主,缺少滚动搬运。

(5)沉积亚相和微相划分

四个亚相:

河道(CH)、堤岸、河漫、废弃河道。

河道亚相包括滞留沉积(CHL)、边滩(LA)、心滩(DA)三个微相;

堤岸亚相包括天然堤(LV)、决口水道(CR)、决口扇(CS)三个微相。

(6)相模式

孤岛油田馆陶组地层为一套河流相沉积的砂泥岩互层。

从馆下段到馆上段5-6砂层组为一套辫状河沉积,Ng3-4砂层组逐渐过渡到曲流河沉积,Ng1+2储层为河流相废弃河道和河漫滩沉积的粉细砂岩。

(7)储层特征

孤岛油田Ng3-6砂层组为粉细砂岩和细砂岩组成的正韵律油层。

储层主要胶结类型为接触式、孔隙--接触式和接触--孔隙式,胶结疏松。

具有高渗透、高原油粘度、高饱和压力、出砂严重的特点。

4、深化油藏精细研究,不断挖掘老油田潜力

(二)基础井网及早期注水

(三)井网调整的主要做法

1、中高含水期开始的针对非主力层,实施了以解决层间矛盾为主的层系细分井网调整。

2、高含水期开始的,针对提液需要,以强化注水系统为主的加密调整和完善注采井网。

3、特高含水期开始的,针对油砂体,搞好局部补充完善调整。

(四)开发效果评价

(五)认识与结论

孤岛采油厂集输注水大队成立于2007年2月6日,全大队现有职工662名,其中干部75名、党员126名、下设7座联合站(孤一联、孤二联、孤三联、孤四联、孤五联、孤六联、垦西联),离心泵站9座(孤一注、孤二注、孤三注、孤四注、孤五注、孤六注、孤七注、垦西注和孤南注),6座集配气站(1号、2号、3号、4号、5号、6号配气站),年处理总液量5200×

104t,年处理天然气量7200×

104m3。

运行能力20.4×

104m3/d,实际平均负荷12.6×

104m3/d。

资产总值67258.67万元,净值19898.86万元(不含管道资产)。

大队成立以来,以油气处理和外输为中心,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目标,以生产运行为重点,在油藏经营管理模式下实行专业化管理。

集输注水大队的业务职责与范围:

1.负责采油厂油气集输污水处理、回注系统的生产管理工作,以求安全、正点、优质、高效。

2.根据上级有关安全生产、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令和法规,制定、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措施、管理制度、生产经营计划,并对所属单位进行监督考核。

3、根据上级要求,组织制定本单位中、长远规划,拟定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上报采油厂有关部门并组织实施。

4、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做好落实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条例,大力推行HSE管理模式,抓好安全教育,做到本质化安全生产。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落实好动火措施,并与有关单位一起进行现场监护,确保安全。

5、定期召开生产经营分析会,及时解决和处理制约生产经营健康发展的问题;

严格控制成本,部署全年成本的分配,严格各项费用的支出、监督和审核,积极组织实施好节约挖潜工作。

6、根据生产需要编制上报地面集输注水系统工程的更新改造规划和维修计划,提出和编制油气、污水处理系统的改造方案和措施。

7、随时掌握外输原油含水和污水含油情况,对工艺生产出现波动及时进行协调处理,确保原油含水和污水水质两项指标在采油厂规定范围之内。

8、做好基层建设和职工培训及队伍的管理工作。

9、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认真做好技术管理,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积极引进和推广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提高本单位的经济效益。

10、负责联合站、配气站的天然气集输工作,努力完成外供气任务,确保居民生活用气。

11、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定期开展能源监测和挖潜创效活动,提高注水系统效率和集输系统效率,不断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12、加强管理和监管力度,确保采油厂天然气交气指标;

确保外输原油含水率控制在采油厂下达的指标内;

确保注水水质综合符合率控制在采油厂指标以上。

孤岛14号注聚站是一个有着多项荣誉的优秀集体,其团队精神是:

同心同德同努力,求实求精求发展;

其管理理念是:

以制度建班,以文化育人;

其站训是:

今天注聚重质量,明天原油上产量;

其管理的核心内容是:

一条主线、三个到位、两项工程,力求达到一个目标。

1、以“关键点控制”管理法为主线:

关键设施:

溶解装置、喂入装置、自动化系统

关键时段:

凌晨、正午、生产异常、极端天气

关键环节:

母液配制、药剂调配、单井调配

2、重点做到了“三个到位”:

一是日常管理到位。

即水量勤调整、防止配比超;

下粉勤检查、防止杂物卡;

雷雨天勤检查、防止电跳闸;

润滑勤检查、防止干摩擦。

二是工作方法到位。

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对装置造成的威胁程度分成一、二、三级监护设备的“三级管理机制”。

三是检查落实到位。

即检查+落实、抽查+落实、再检查+再落实。

3、抓好两项工程:

一是抓好基础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规范操作现场、狠抓技术培训和强化计量和检测工作,打造细胞工程。

二是抓小家建设,通过倡导好的安全意识、好的纪律意识、好的大局意识、好的荣誉意识、好的团队意识的“五好意识”和施行尊重职工每一项提议,理解职工每一种需求,激活职工每一份潜力,助推职工每一次进步的“四个一”管理法,创和谐工程。

4、实现“一降二稳一达标”的一个工作目标:

“一降”是指聚合物粘度剪切下降。

“二稳”是指母液配置浓度和单井注入浓度保持稳定。

“一达标”是指在规定范围浓度内,确保单井井口粘度要达标。

作业质量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效益之源。

一直以来,作业519队不断探求提高作业质量、提高作业一次成功率、提高工序一次成功率、延长油水井免修期的措施和办法,把“为油井负责一辈子”作为永恒的追求,作业质量始终高水平运行,因此获得了“油井大夫”美誉。

建队以来,作业519队坚持“为油井负责一辈子”的团队精神不动摇,坚持“油井大夫”的身份定位不改变,始终将作业质量的提高、油水井免修期的延长作为树立品牌形象、拓展作业市场、实现效益最大的重点途径。

为更好地提高修井质量、提高工序一次成功率,他们编纂了《油井大夫工作手册》,将其作为职工培训、作业指导、规范施工的技术材料。

主要监测项目

(一)孤岛采油工艺的发展历程

孤岛油田为河流相沉积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上第三系Ng3~6砂层组,动用地质储量40596万吨,具有高孔隙、高渗透、高粘度、油层非均质程度强、出砂严重等特点。

(二)采油工艺现状

1、防砂工艺技术

(1)油井出砂原因

(2)防砂方法及其特点

油、气井防砂方法很多,根据防砂原理,大致可以分为化学防砂、机械防砂、复合防砂及其它防砂方法。

(3)热采井砾石充填防砂特点

(4)防砂新工艺

2、油层改造技术

(1)堵水调剖工艺技术

(2)酸化解堵工艺技术

3、机械采油工艺

(1)注聚区油井举升配套技术

(2)稠油举升配套技术

(3)提高系统效率技术

4、注水工艺

(1)孤岛分注管柱现状

(2)专项治理工作及效果

(三)技术发展方向

1、防砂技术发展方向

(1)无机胶凝体系防砂堵水一体化技术研究

(2)热采防砂降本增效技术

(3)推广水平井砾石充填防砂技术和筛管完井先期防砂技术

2、堵水调剖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

(1)“2+3”提高采收率技术突破堵剂的机理限度

(2)突破堵剂使用的数量限度向大剂量深部调剖发展

(3)实施范围向特高含水期注水、三采区块中大孔道挺进

(4)堵调技术与注采调整、周期注水相结合综合治理

(5)水平井找、堵水及调剖工艺技术

3、注水工艺的发展方向

(1)空芯分层注水管柱

(2)强密闭可试压分层注水管柱

(3)细分一体化分注工艺技术

4、探索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1)聚合物驱后二元复合驱采油技术

(2)微生物采油技术

(3)活性高分子驱油技术

5、稠油开采工艺

(1)开展热采蒸汽驱试验,提高稠油油藏热采开发效果

(2)热采井热裂解降粘工艺

(3)水溶性处扩散降粘体系降粘开采

第三部分岗位实习

本次孤岛采油厂生产实习第二阶段为岗位实习,根据安排,062071班和061071班分为三拨分别到地质研究所、工艺所和中心检验站轮番实习。

一、地质研究所(7月13~21日)

二、中心检验站(7月22~23日)

三、工艺所(7月26~30日)

(一)地质所概况

孤岛地质研究所成立于1989年,其前身为孤岛地质队。

目前,在岗职工87人,女职工43人;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3人,有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31人,初级职称33人;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60人(其中博士3人,研究生6人);

有胜利油田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油田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人。

有中共党员33人,设有3个党支部,5个基层室:

所办、开发室、生产管理室、滚动勘探室、综合室。

地质研究所主要担负孤岛地区的油气勘探、油田开发、油田管理、新井井位、油水井措施的制定,同时负责全厂新区产能、老油田综合调整、技术改造方案、油水井作业、注水等各类地质方案的编制,钻井工程质量监督、勘探开发数据库建设等科研工作。

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发挥着“参谋部”和“智囊团”的作用。

在近40年的勘探开发历程中,先后探明孤岛、垦利、垦西、孤南、河滩、等5个油田,探明地质储量49051万吨,累积生产原油1.54亿吨,创造了原油产量自1983年以来连续24年保持在400万吨以上的辉煌业绩,主力孤岛油田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高效开发油田”。

地质研究所也多次荣获局、厂文明单位、思想政治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讲座

1、测井技术的应用(7月14日下午)

(1)测井概述

测井技术的发展:

20年代末模拟测井,60年代数字测井,80年代数控测井,90年代成像测井,21世纪信息测井。

常规测井技术

现代测井新技术

单一探头

阵列或扫描探头

分辨率低

分辨率高

测量平均物理量

各向异性成像

非定向测量

定向测量

定性—半定量资料

定量—可视化图像资料

间接性

直接性

适用于均质地层

适用于非均质地层

解决简单油气藏含油气评价

解决复杂油气藏综合描述

(2)常用测井方法

a、自然电位测井:

划分渗透性地层;

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

计算泥质含量;

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判断水淹层;

沉积相研究。

b、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

底部梯度电阻率测井具有探测深度深、性能稳定,受环境因素影响小等特点。

主要用于定性划分油、气、水层及地层对比。

c、微电极测井(ML):

划分渗透层;

确定储层界面;

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

地层对比。

d、高分辨率感应-数字聚焦测井:

应用方面与常规感应基本相同,适用于低到偏高电阻率地层。

与常规感应的主要区别:

①纵向分辨率高,且三条电阻率曲线的纵向分辨率一致(0.61米)②探测深度大,有效减小泥浆等测井环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③线性范围宽,高阻不失真。

e、双侧向-微球形聚焦测井:

属于聚焦测井,适用于盐水钻井液、中高电阻率砂泥岩剖面、碳酸盐岩剖面以及复杂岩性地层。

f、高频等参数感应测井:

划分薄层;

提供地层电阻率、侵入带电阻率及侵入半径曲线;

划分油、气、水层;

定量计算储层含油饱和度,可动油、残余油气体积;

评价储集层径向非均质性,进而研究储集层内可动油的分布。

g、双感应-八侧向测井:

用于原状地层、侵入带、冲洗带电阻率的测量,适用于淡水钻井液条件下中低电阻率砂泥岩剖面地层。

(可在油基泥浆情况下使用)

h、井径测井:

指示井眼环境;

计算固井水泥量;

提供钻井工程所需数据。

i、井斜测井:

提供井眼的井斜角和方位角;

为测井资料的垂直深度校正提供依据;

提供井眼轨迹图和参数;

检查钻井工程质量。

j、自然伽马测井:

k、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划分岩性;

地层对比;

研究沉积环境;

研究生油层;

确定粘土矿物类型。

l、声波时差测井:

计算地层孔隙度;

判断浅气层;

计算矿物含量;

判断岩性。

m、补偿中子测井(CNL):

与密度、声波组合计算矿物成分含量;

ΦD—ΦN曲线重叠判断岩性;

判断气层。

n、补偿密度测井(DEN,g/cm3):

识别岩性;

确定岩层的孔隙度;

对比分析储层内流体性质。

o、岩性密度测井:

确定岩性;

其它应用同补偿密度。

(3)测井系列

测井系列是指在给定的地区地质条件下,为完成预定的地质勘探开发或工程任务而选用的一套经济实用的综合测井方法。

合理选择测井系列是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测井项目选择适当,既能利用测井资料解决当时的地质、工程问题,又能在后期的油藏工程中发挥作用。

测井系列的选择应考虑区块地质条件、井筒环境、测井仪器的技术参数和可操作性,应具有可行性、有效性、经济性、先进性、稳定性。

(4)测井资料解释

利用测井资料分析地层的岩性,判断油、气、水层,计算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地质参数,评价油气层的质量等。

2、油田战略规划(7月16日下午)

3、油田生产运行(7月19日上午)

4、科技创新,挑战极限,和谐发展,岗位建功(7月19日下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