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7518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y_A1N%g9o0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应从诵读悟义入手,抓住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文中描写游鱼和潭水一段,就极为传神,且能融入内心的感受,传达孤凄悲凉的心境,达到“乐”与“忧”的统一,要注意学习这种技巧。

吉林省教育社区_`+_l_j_S'

B_e_~

W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1、作家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

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

所作论说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

山水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寓言笔锋犀利,尤具特色。

又工诗,风格清峭。

并有《天说》、《天对》等论著,合为《柳河东集》。

柳宗元年轻时才华横溢,踌躇满志。

13岁便能写出好文章。

20岁的考中进土,同时中进土的还有他的好友刘禹锡。

柳宗元29岁调为蓝田尉,两年后又调回长安任见习监察御史,时年31岁,与韩愈同官。

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与好友刘禹锡共同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年轻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打击了当时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利国利民,顺应了历史的发展。

但是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

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

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

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

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

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

怪民"

,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

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

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

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即八一九年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

 

2、作品简介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后的作品,是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典范之作,受到人们的千古传诵。

《永州八记》依次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这组游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一方面,通过作者亲身的敏锐观察和深入体会,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语言,精细准确地把人们忽视和遗忘了的自然景色像图画般地再现出来,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另一方面,作者在描写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色动静的时候,又把自己受迫害的坎坷遭遇和被贬的忧郁心情深深地寄托进去,使自然景色和人的感情契合无间,真正做到情景交融,使读者也能亲切地领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孤独幽深的心情,从而引起共鸣。

《永州八记》中的每一篇都出色地表现了以上两方面的特色。

以《小石潭记》为例:

柳宗元具有敏锐的艺术触觉,在二百多字的短文中,写出了事物动静对比之美。

人迹罕至的小石潭四周环境的幽静与悦耳动听又清亮的水声,相互映对;

清幽的氛围与潭中来来往往、自由自在游动的鱼儿,相得益彰;

而欢乐的鱼儿又与黯然伤神、默默而坐的诗人,相映成趣;

另外写鱼儿时,“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写其静,“俶你远逝,往来翕忽”,言其动,一动一静,小鱼儿之乐之美跃然纸上。

柳宗元贬至永州,“居是州,恒惴粟”,孤独寂寞,悲苦不堪。

他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流连山水,不过是排遣愤惫、抑郁的情感而已。

他笔下的一草一木,一泉一石,一虫一鱼,都彷佛有着特定的个性,特定的遭遇,都像上了作者的个性色彩。

《小石潭记》中,以鱼之乐对托诗人的郁闷,在这里作者似乎是“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了,观鱼儿自得之态,倍感亲切,我即是鱼,鱼即是我,作者的心境豁然开朗,彷佛一束阳光注入他阴郁的心灵。

但整个背景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这正是柳宗元心境的生动写照。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在山水游记中,不是纯客观地描绘自然,而是渗透着自己痛苦的感受和抑郁的情怀,这是山水游记的一大发展,对后代的游记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及文体检测_K_r#A_{_}1G;

@+Sn0

_P%r

z_H$y#H*c0柳宗元字世称、,朝家,本文选自《 

 

》,本文出自《 

》_h_W+?

$M%]_@:

S4W0

(二)课文预习

_HF[#w_~!

`_c*j01、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清liè

( 

)为chí

( 

)为kān( 

)yǐ然( 

) 

chǜ尔( 

xī忽( 

)篁竹( 

参差( 

斗折( 

)差互( 

寂寥( 

悄怆( 

)幽邃(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F_v

J2I_w'

L0

3、尝试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三、课堂探究2YgF_qvo_s_n0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1)一词多义

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清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差参差披拂:

其岸势犬牙差互:

以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为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

(2)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

意动用法:

心乐之

名词作状语: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皆若空游无所依 

(3)重点词语解释

可百许头: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其岸势犬牙差互:

悄怆幽邃:

寂寥无人:

蒙络摇缀:

往来翕忽:

(4)特殊句式

例句:

全石以为底。

(宾语前置)“全石”为宾语,“以全石为底”。

省略句

例句: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影布石上”之前省略了主语“鱼”

(5)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翻译课文,有不懂的标记出来。

2、课文内容理解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5)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四、巩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B%v8e__9S_c0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佁然不动 

(4)不可久居

(5)皆若空游无所依 

(6)影布石上

(7)以其境过清 

(8)乃记之而去

(9)日光下彻 

(10)往来翕忽

(11)其岸势犬牙差互

2、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4)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皆若空游无所依。

3、填空。

(1)最能证明小石潭“水尤清冽”的句子:

(2)说明小石潭的确是一个“石潭”的依据:

(3)既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忧伤、凄苦的心境的一句话是:

(4)描写小石潭中水的声音的句子是:

(5)描写小石潭周围的植物的句子是:

(6)描写小石潭中的鱼游动的句子是:

(7)描写在小石潭游玩时凄凉感受的句子是:

(8)课文的写作顺序是:

发现小石潭——( 

)——小潭源流——( 

)——记录同游者。

(9)小石潭的特点是:

(10)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

4、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⑴.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人名)。

⑵.理解填空。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

“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

“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⑧动静结合。

如写鱼:

“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⑶.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⑷.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

1、留。

在文言文中,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做翻译。

如:

人名、地名、表示时间的词语等。

例如:

陈章侯、祁世培同席。

(和)陈章侯、祁世培坐在一桌。

1、扩。

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翻译时许多词应扩展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

这是以前的事情了,在三江看潮,实际上无潮可看。

3、删。

某些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和部分连词,在句中只起语法或语气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除。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儿童区寄,是郴州地区打柴放牛的孩子。

4、换。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文言文中不少词已被现代汉语中的词代替了。

要准确地进行翻译,就应该进行词语的替换。

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海堤上有人呼叫看潮,我迅速去看,章侯、世培也接踵而至。

比较探究1:

游记小品两篇

学习目标:

1、了解袁宏道、袁中道的有关文学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

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4、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的人生观。

1、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

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

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生性直爽,喜游山水。

万历十六年(1588)乡试中举。

翌年考进士落第,回乡与因公归里的胞兄宗道朝夕切磋学问。

万历二十年中进士。

万历二十三年出任吴县县令,不到两年,"

一县大治"

,"

吴民大悦"

但他厌恶官场陋习,曾七次上书辞职。

宰相申时行赞叹"

二百年来,无此令矣!

"

获准离任后,遍游东南名胜,写下《虎丘记》、《晚游六桥待月记》等名篇。

万历二十六年(1598),再次入京,先后任京兆校官、礼部仪制司主事。

又作《满井游记》、《徐文长传》等名篇。

胞兄袁宗道辞世,他悲痛不已,告假归里建"

柳浪馆"

,栽花种柳、吟诗著文、参禅悟道、闲游山水达6年之久。

万历三十四年(1606),又入京任礼部仪曹主事,两年后调任吏部验封司主事,致力整顿吏治。

著名的《摘发巨奸疏》就作于这时。

万历三十七年,被派往陕西任主考官,次年春天获假南归,同年九月初六因病去世。

其文学主张的核心是"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强调文学要表现个性,道出真情,"

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

,随着时代前进,文学应不断创新。

传世的有诗歌1700多首,游记、书札、序跋、碑记、传状、日记、杂文等近600篇。

成就最大的是山水游记,清新秀俊,自成一家。

后人将其全部诗文编为《袁中郎全集》行世,近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袁宏道集笺校》本。

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

万历进士,官南京吏部郎中。

与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同以公安派著称。

为文崇尚自然,曾游历天下,写下大量纪游诗文,有《珂雪斋集》。

写作背景:

袁中道,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

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

本文写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他与其兄袁宏道一起进京,再次求官不成,本文就写于这个时期。

2、关于高梁桥:

高梁桥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偏北半里左右,是北京西郊历史上一座名桥,是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十九年在和义门(今西直门)外所建石桥。

明清之时,这里古刹林立,水清见底。

当时都城中王公大臣、男女老幼,每至夏季,坐在两岸绿荫下,桥头酒肆、茶馆,游客盈门,为京师郊外一胜景。

古时候,高梁桥一带繁华壮观,在巍峨的西直门城楼上远眺高梁桥,长河似玉带,白桥跨碧水,绿荫藏酒肆,古刹连西山。

近观高梁桥,桥下,柳浪飞燕逐清波;

桥上,行人车马如穿梭。

出城、进城必由此经过,故这里热闹非凡。

侧看高梁桥,则又有小桥、流水、人家之感。

楼、水、桥、人构成了燕山脚下一幅“清明上河图”。

3、高梁桥的得名:

高梁桥位于西直门外,建于辽代。

经清末民国初年改建过的一座单孔石拱桥。

1982年在长河污水截流及整治工程的西直门暗渠工程中,清代高梁桥又做了一次改建。

传说中,高梁桥的得名,是因为当年刘伯温奉命修建京城,把好山好水全部搬到了北京。

因此惹怒了掌管水系的龙神。

龙神在大怒中将全城的水偷走。

刘伯温发现后立即派手下名为高亮的大将追赶。

在擒获返回的途中,龙神挣断绳索逃跑。

临跑前还将装水的水车推入长河。

高亮怕皇帝怪罪,跳入长河。

从此他跳河的那座桥谐他名字之音,称为高梁桥。

(二)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

1、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

(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

鳞鬣() 

窈窕() 

几席() 

缙绅()趺坐() 

痴禅者() 

筵中人() 

烟霾() 

喧嚣怒诟()

了不相属() 

岚() 

侑()茗() 

羸马() 

微泮() 

飚风() 

舛() 

邸() 

砾砾()

噫 

() 

貂帽 

餬()着重裘()

2、感情朗读,初步感知。

三、课堂探究

1、重点字词:

1)春盛:

春意正浓。

2)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

在坐席间望见的西山,早晚色彩变幻让人赏心悦目。

3)士大夫:

就是指官吏或郊游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4)以为戏具:

当作演出(观赏)。

5)临:

面对。

6)夫(fu):

发语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7)然则:

这样……那么,此处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2、需掌握的虚词:

乃 

乃急归(于是,就) 

百苦乃得至邸(才)

朝夕设色以娱游人(连词,表目的的连接)

茗饮以为酒(介词,以为此处“以之为”译“把…当作”)

浪纹树影以为侑(同上)

以 

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同上)

皆相视以为笑(连词,而)

着重裘以敌之(用来)

予以问予(因此)

鱼之沉水者(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西山之在几席者(同上)

与鸟之飞沉(助词,的)

人物之往来(同上)

忽而下,与之语(代词,代人)

之 

中目塞口,嚼之有声(代词,代指人)

何京师之苦之此(助词,的)

着重裘以敌之(代词,代指寒冷)

舍水石花鸟之乐(助词,的)

而奔走烟霾沙尘之乡(同上)

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同上)

京师最盛之地也(句末语气词,表说明)

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同上)

于乐何有也(语气词,表确认)

也 

吾见其舛也(语气词,表说明)

为官职也(同上)

然则是游也宜书(表示同样)

颠倒而无计算也(表语气)

而西山之在几席者(连词,转折)

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连词,顺承连接)

着重裘以敌之,而犹不能堪(连词,表转折)

而飚风自北来(连词,表转折)

且贵夫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连词,修饰连接)

而 

游客山人所以不得已而至是者(同上)

屡求而不获(连词,表转折)

而家有产业可以餬口(连词,转折)

而奔走烟霾沙尘之乡(连词,表转折)

流急而清(并列连词)

呼而下(连词,修饰连接)

3、参考译文,逐字逐句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4、文章主旨:

第一篇:

作者仕途顺畅,心情愉快,对京师盛景玩得很开心,写得很详细,最后怀着留恋之情游完“极乐寺”而返。

(侧重写景)

第二篇:

作者屡次求官未果,心情郁闷,对京师盛景没写上几笔,竭力强调北京春日的杀风景,春天比冬天还要让人扫兴。

作者在苦苦挣扎中想到了江南的春天的美景。

(侧重议论)

9、写法归纳:

第一篇:

1)采取白描的手法。

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积,而是极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

2)语句精炼,用词贴切。

第二篇:

借景抒情。

参考译文1: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是京城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两条河夹着堤岸,垂杨柳蜿蜒了十余里,水流又急又清,鱼沉到了水底,鱼鳞和鱼鳍都看得清楚。

佛寺星罗棋布,红楼朱塔,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

而从西山为游人所设下的坐席上看到的景致早晚都不一样,仿佛是故意用来娱乐游人的一样。

当春意正浓时,城里的达官贵人,只要不是特别的没空都会来这里游览一番。

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

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色雾霭冥蒙,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断。

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

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

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

过了一会儿,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黄炜,叫他下来,与他交谈了一会儿,步行到极乐寺观赏了梅花,接着就回家了。

参考译文2:

  高粱桥原有一条清澄的袋子般的河水,柳色绵延几十里,刚好天气比较晴好和暖。

中郎拉我和王漳浦一道前去游览。

那是市民都在疏通渠道的淤泥,淤泥堆积在路上,瘦弱的马无法行走,我们步行来到西直门外。

  这时已是三月中旬,柳树还没有发芽,冰刚刚融化,我坐在靠近水边的枯柳树下喝酒。

交谈的刚刚畅快的时候,暴风就从北而来,灰尘遮天,就连对面的人都看不到。

沙石击中眼睛,堵塞口鼻,嚼一嚼就能发出响声。

冻住的树枝被吹落,古树呜呜号叫,乱世击打。

十分寒冷,一起带上貂皮帽,穿上厚皮袄用来抵挡暴风然而仍不能忍受,于是就急忙回家。

到黄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