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7574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广东花县有个农家子弟,叫洪火秀,1814年出生。

花县距当时的广州城很近,现在的花县隶属广州市。

洪火秀9岁开始读四书五经,家里其他人都务农,供养他一个人念书,指望他光宗耀祖、改变家境。

他从14岁就参加秀才资格的考试,考不上就再准备,隔几年就再考。

1843年,洪火秀第4次应试又落榜了。

这年他29岁,整整考了15年。

问题1:

连秀才都考不上,打击太大了。

他会怎么想呢?

材料1:

他决心不再看经书,不再考了,要自己将来开科取士,并作诗言志: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过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

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坤乾。

──茅家琦主编《太平天国通史》

问题2:

这些诗句说明他要干什么?

故事2:

对,他要造反了。

聚众造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动员人参加还要把人组织起来。

这时他开始告诉别人,1837年,他第3次应试落榜后做了一个梦,梦见“天母”为他清洗身体,并带他到天庭见到“天父”,天父身穿乌龙袍、留着金色胡须,给了他一柄斩妖宝剑和斩妖印玺;

他还见到一个中年男子“天兄”,天兄教他如何斩灭妖魔。

他还看见孔子向天父忏悔,受到惩罚。

问题3:

现代心理学认为,梦是潜意识和某些被压抑的欲望在睡眠中的释放。

洪火秀为什么能做这样一个梦呢?

故事3:

原来洪火秀第3次到广州赶考时,路遇传教士在街上散发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他得到一本,草草浏览了一遍。

1843年,洪火秀最后一次应试落榜后,回忆起6年前那场奇梦,于是不再悲伤,此后,开始研读《劝世良言》。

他在书中竟然印证了曾经梦到的一切,深信自己是受命于天,这个“天父”就是上帝耶火华。

“天兄”耶稣是他的哥哥,他是上帝的二儿子。

因为上帝叫耶火华,为了避讳,洪火秀去掉了自己名字中的“火”字;

他自认为是“人中之王”,加了一个“全”字,改名叫“洪秀全”。

洪秀全开始宣传“皇上帝”是唯一“真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问题4:

“避讳”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对上帝也要避讳?

故事4:

洪秀全自行洗礼,信奉皇上帝,并发展了他的密友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创立了“拜上帝会”,也叫“拜上帝教”。

洪秀全和冯云山都是村里的塾师(教小孩子认字启蒙的先生),那时村塾中都要供奉孔子的牌位,洪秀全和冯云山砸了孔子的牌位,宣布孔子的言论是一派胡言乱语,儒学是“妖魔作怪之由”。

可是学生家长接受不了,在同乡父老的谴责下,洪秀全等人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广西传教。

广西素来贫瘠,当时又遭受到旱灾,多处地方发生饥荒。

1847年,洪秀全与冯云山来到广西桂平县的紫荆山,进行传教活动。

为了完善拜上帝会的理论,洪秀全返回广东,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读物,又到广州,跟随美国一个传教士学习《圣经》和宗教仪式。

洪秀全要号召人们入会信教,那么──

问题5:

信了上帝有什么好处呢?

材料2:

拜上帝者,无灾无难;

不拜上帝者,蛇虎伤人。

──摘自《李秀成自述》

信了上帝只是“无灾无难”信教的人还不会跟着造反,洪秀全宣布拜上帝会要建立这样一个理想社会:

材料3:

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

天上地下同是神父天国,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

……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开创天国是也。

──洪秀全《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奸邪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洪秀全《原道醒世训》(原自《礼记》)

故事5:

有了理想还要把人组织起来。

冯云山在广西紫荆山的传教过程中,除了宣传崇拜上帝外,还不断神化洪秀全,洪秀全的那个奉上帝之命下凡诛妖的梦迅速在会众中传播开来,信徒与日俱增。

拜上帝会的活动引起官府注意,官府拘捕了冯云山,当拜上帝会群龙无首、面临解体时,拜上帝教中的山民领袖杨秀清稳定了局面。

他用的办法类似民间原始宗教的“神灵附体”,但是把神改换为“天父”,神灵叫“圣神风”,由此震慑了会众,巩固了拜上帝会。

当时人们很迷信,听说“天父”可以直接下凡附体,又有更多的人参加了拜上帝会。

已故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对这件事有一段评论:

材料4:

洪秀全毕竟不是传教士,一方面他的基督教知识主要是自学揣摩出来的,其间不免会有对于本义的误解、臆测和附会。

例如西方人视为天经地义的圣父、圣子、圣灵(那个时候译作“圣神风”)“三位一体”,他从来没有弄明白过,以至于把“圣神风”轻易地作为封号送给了杨秀清。

另一方面,用上帝来聚众,本身又需要上帝适应自己的信仰对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解释:

基督教的解释是圣父是上帝,圣子是耶稣,圣灵是耶稣死后奉上帝差遣感化人的神灵。

三位一体好比冰、水、雾,都是水一样,是上帝的三种形态。

上帝这个词在中国古籍中就有,可以和God对应。

洪秀全把西方的上帝和中国古代传说的上帝合二为一,而且穿上中国的龙袍,把上帝扩大为一个家族,耶稣是老大,他是老二,洪秀全的儿子过继给耶稣,肩挑两房,是上帝的独孙。

承认杨秀清神灵附体时可以代表“圣神风”,那就意味着杨秀清可以代言上帝管教他的二儿子洪秀全。

由此埋下了内讧的祸根。

问题6:

拜上帝会是信仰上帝的基督教会吗?

这个组织有何特点?

故事6:

洪秀全以宗教为旗帜,以拜上帝的名义发动群众,目的是要推翻清政府。

1850年8月,洪秀全认为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向各地会众发布命令,要求在11月到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集合。

那时拜上帝会至少有几千会众了,队伍集中起来声势不小,地方官府上报,清廷拨银30万两为广西军饷,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西主持军务,但林则徐病逝于赴任途中。

清军调集了4千余人进剿,惨败。

1851年1月11日,是洪秀全38岁生日,拜上帝会众在金田村举行了热烈的祝寿庆典和全体拜上帝仪式,宣布起义,国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

洪秀全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明确反清目的。

“奉天”就是奉上帝之命,“讨胡”胡是指满族人。

檄文中说:

材料5:

中国有中国之形象,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兽也。

中国有中国之衣冠,今满洲另置顶戴,胡衣猴冠,坏先代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望其根本也。

──洪秀全《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因此,太平军留长发、扎头巾、穿传统的汉族服装。

洪秀全还颁布了五条军纪:

材料6:

一、尊条命;

二、别男行女行;

三、秋毫莫犯;

四、公心和傩,各尊头目约柬;

五、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

关于太平军的军纪,一位参加过太平军的英国人有这样的记载:

材料7:

太平军的完善组织,较之清军优越得多。

太平军的兵士不是为了饷银而是自愿参军的。

他们严格遵守纪律;

而清军则是雇佣兵,经常哗变。

太平军的兵士如果违反军纪,尤其是虐待村民和吸食鸦片,都立刻得到严惩。

自然,太平军的兵士也有违法乱纪的,但这只是由于新招收的兵士不懂得也不关心太平军的革命宗旨;

大多数兵士全都遵守纪律,这种纪律是清军根本不知道的;

如有违法乱法纪行为,立即严惩不贷。

……以上就是我的亲身体验。

──[英]呤唎《太平天国亲历记》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人永安城后,洪秀全颁布的第一份警戒劝谕诏令是:

材料8:

各军各营重兵将,各宜为公莫为私,总要一条心,对紧天父天兄及朕也。

继自今,其令众兵将,凡一切杀妖取城,所得金宝、绸帛、宝物等项,不得私藏,尽缴天朝圣库,逆者议罪。

材料9:

洪秀全还宣布:

上到小天堂,凡一概同打江山功勋等臣,大则封丞相、检点、指挥、将军、侍卫,至小亦军帅职,累代世袭,龙袍角带在天朝。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

天王诏旨》

太平军攻克广西的一些重要城市后,北上,浩浩荡荡进入两湖地区,贫苦的农民、船工、小生产者和游民如山洪暴发般涌人。

金田起义时太平军只有2万多人,到攻占武汉时已号称50万大军了。

问题7:

讨论:

太平天国起义成功、太平军队伍迅速壮大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材料5认识当时存在的华夷观念,材料中的“中国”指汉民族,当时天地会等组织以反清复明为旗号,太平天国的反清既包含农民阶级的反抗,也包藏着社会矛盾。

30年后,孙中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纲领,自诩为“洪秀全第二”,就是继承了洪秀全的反清思想。

材料6和材料7充分证明太平军军纪严明,这是克敌制胜的重要保证,也是赢得下层民众支持的原因。

材料8不要说是圣库制度,在此为了说明太平军的物质保证,洪秀全最初并没有提出公产制度,起义中太平军各基地创造了公产制度后,洪秀全等总结推广,根据他的基督教知识命名为圣库。

材料9“小天堂”指南京,封赏显然也有刺激作用,但不是反封建的,它使战争与个人未来享受连接起来,是向封建化的转变。

故事8:

太平军攻占永安后,洪秀全分封诸王:

杨秀清为东王、冯云山为南王、萧朝贵为西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

各王受东王节制。

太平天国形成了天王领导、东王总理朝政、诸王议事决策的行政体制。

同时宣布各王依次为上帝之子。

但是,萧朝贵已娶洪秀全之妹洪宣娇为妻,就不能做上帝的儿子了,于是萧朝贵的身份变成了“帝婿”。

在北上战斗途中,冯云山、萧朝贵分别战死。

问题8:

洪秀全这样封王、排座次,跟哪个故事相仿?

故事9:

太平军攻占武汉后,沿长江顺流东下,水陆两路一起进发,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兵临南京城下。

南京是清朝财赋、漕粮的主要征收地,南京的城池规模号称天堑,有13座城门,但是,清军守城兵勇只有2万余人,其中一半还是临时募集来的。

太平军声势浩大,四面合围南京城,用挖地道爆破和架云梯攻城的办法,从仪风门攻进城内。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了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城市南京。

洪秀全乘坐36人扛抬的大轿入城,太平天国在此建都,改称“天京”。

太平天国的重要文件称作“天条书”,宫殿称作“天朝宫殿”,国库称作“圣库”。

在上帝的名义下,洪秀全试图改天换地,颁布了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其中土地制度的变革方案是:

材料10: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几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每户必须种桑织布,养两头母猪、五只母鸡。

每个基层单位生产的农副产品,各家除留足一年食用外,全部缴归国库,布帛鸡犬银钱等也同样上缴。

各家遇有婚丧嫁娶等事,所需钱、谷由国库按规定支给,鳏寡孤独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都由国库供养。

问题9:

这个方案的特点是什么?

在当时有没有成功推行的可能?

在当时是否推行了要看有没有材料证据。

太平天国占领区实际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因地而异的。

当时南京地区的情况如何?

近年发现的史料汪士铎《乙丙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材料11:

忆寓陈墟桥蔡村(天京南郊,今江宁谷里)时,通村千余家,并官历竞无一本,四书五经殆如天书,古或有之,今亡矣。

夫民皆不识字,而仇恨官长,问“官吏贪乎?

枉法乎?

”日:

“不知。

”问:

“何以恨之?

”则以收钱粮故。

问:

“长毛不收钱粮乎?

“吾交长毛钱粮,不复交田主粮矣。

问题10:

材料中说“交长毛钱粮不复交田主粮”,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太平天国在天京周围仍没有重新分配土地,直接向农民按亩征收一定数量钱粮,但农民也无需再向地主交租了。

有证据说明,太平天国在大部分占领区都实行“照旧交粮纳税”。

故事10:

分配土地的制度实行不了的另一个原因是,定都天京后,战争并没有结束。

清军设立了两个大营威逼天京:

一个驻扎在南京的东郊,称江南大营;

另一个驻扎在扬州城外,称江北大营。

太平天国也没有放弃推翻清朝的目标,太平军号称50万,真正能打仗的队伍约有10万余人,4万余驻守天京,2万多精锐北伐。

北伐军1853年5月出发,北上河南,绕道山西,进入直隶,进抵距天津城20里处的静海。

北京大震,宣布戒严。

清廷调集3万人马围堵,又调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

时至近冬,北伐太平军御寒无衣,粮食困难,孤军奋战,全军覆没。

北伐统帅林凤祥、李开芳被押解到北京凌迟处死。

与北伐同时,太平军西征,西征军与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战,一度失利。

石达开率军增援,在鄱阳湖打败湘军水师,进军江西,迅速占领许多州县。

1856年,太平军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故事11:

在北伐和西征的太平军奋战之时,天京的领袖们却在追求享乐和奢华。

在定都天京之前,洪秀全就颁布了“太平礼制”,规定了一整套严格的尊卑等级和繁琐的礼仪制度。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深居简出,即使东王有事面奏,也须请旨批准日期,而且只有诸王可以见到天王,其他人只能跪在殿外阶下听候传旨。

定都天京之前,太平军仅以黄色或红色的包头巾区别官职的高低。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改换服饰,天王洪秀全衣服上的金纽扣和皇冠有8斤重,圆规式纱帽缀双龙双风,黄缎袍绣9条龙,天王印8寸见方,天王轿用轿夫64人,臣下见天王三呼万岁,天王府内建有东花园、西花园、后林苑,园中水池内有石舫。

问题11:

我们现在还能见到的天王府仅仅是保留下来的一部分,想想看,还处于战争状态时,修建这样的花园、林苑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故事12:

东王杨秀清的帽子就只能用双龙单风,东王印长六寸六、宽三寸三,黄缎袍绣8条龙,东王轿用轿夫48人,臣下遇东王呼九千岁。

连穿的靴子都有定制,天王靴每只绣龙9条,东王每只8条,北王每只5条,其他各王为素黄靴,以下为红靴。

东王出行役使达1千多人,有开路龙灯、各式锦旗、音乐吹鼓、兵马护卫等等,诸王出行依次递减。

还有回避禁律,“凡东王、列王驾出……”卑小之官员兵士,“如不回避或不跪道旁者,斩首不留”。

问题12:

你觉得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做法像什么?

这是洪秀全最初说的理想社会吗?

你觉得这样会出什么问题?

故事13:

太平天国还没有完成推翻清朝呢,洪秀全就躲进深宫,他的儿子、幼天王说:

他有88个母后,可见其意志衰退。

洪秀全不理政务,实权掌握在东王杨秀清手中。

杨秀清假言“天父”发号施令,宣扬“四海之内皆东王”;

借“圣神风”附体半夜三更到天王府,要杖责洪秀全,威逼洪秀全封其为万岁,洪秀全的地位受到威胁。

1856年,定都天京仅仅3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了严重的内讧。

洪秀全密诏在前线的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回京救驾。

韦昌辉杀掉杨秀清,又滥杀东王属下2万人,继而韦昌辉又被处死。

接着,26岁的石达开因受洪秀全猜忌,率精兵负气出走。

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

后来,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陷入清军重围,兵败被杀。

太平天国从此军心涣散,士兵中流传着“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的歌谣。

清方的记载则是: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统,依旧让咸丰。

问题13:

天京变乱可以避免吗?

说说你的理由。

故事14:

我们再看看洪秀全对手的变化。

天京变乱之年,英法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内外交困,围剿太平天国不得不依仗地方“团练”。

在1853年春,清政府曾任命40余名在籍大官僚督办团练,但在地方团练中,只有曾国藩的湘军异军突起。

湘军官兵同曾国藩本人一样来自湖南,所以就有了“湘军”或“湘勇”之名。

“勇”是用来称呼非正规军的。

湘军兵勇以同乡为基础,从老实巴交的农民中招募,不要痞子流氓。

当时为“吃粮”而投军的兵勇视将帅为“衣食父母”,兵勇对官佐效忠;

官佐则效忠于曾国藩。

湖南是太平军冲出广西后占领的第一个省份,但洪秀全并没有想到建立根据地,而曾国藩却把这里变成了湘军的大后方,成为他饷源和兵源的供给地。

湘军的将领大多是有师生之谊的知识分子,曾国藩用人不拘一格,重能力不重学历,重素质不重资质。

在你们的教科书上出现的人物,如李鸿章、左宗棠、刘铭传、薛福成、郭嵩焘、李善兰、华蘅芳、徐寿都曾在他的幕府中做事。

他的儿子曾纪泽是当时清政府中唯一能够用英语写文章的外交人才,在收回新疆伊犁的谈判中立下大功。

曾国藩重视家教,他要求子女一生铭记: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却要求子女饭菜不能过于丰盛,衣服不能过分华丽,出门不许坐轿。

曾国藩治军赏罚分明,李元度是跟随他办湘军起家的爱将,湘军最初与太平军屡战屡败,李元度一直在他身边,但是在祁门之战中,李元度没有服从军令,致使祁门失守,曾国藩还是撤销了李元度的职务。

洪秀全遇到这样一位对手,但他在天京事变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故事15:

天京变乱后,洪秀全宣布“主是朕做,军师亦是朕做”,决心“永不封王”。

他提拔了一批青年将领、如陈玉成、李秀成,让他们指挥军事。

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了清军的江北大营,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胁。

随后,他们在安徽大败湘军精锐,稳定了太平天国的局势。

1859年,洪秀全的族弟洪玕从香港辗转来到天京,洪秀全喜出望外,封洪仁玕为干王,晋职军师,总理朝政。

洪仁玕无功封王,战功卓著的将领心里不服。

洪秀全也觉得有愧,于是他加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同时又封自己的哥哥洪仁发、洪仁达为安王、福王,还将自己的女婿、已故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的儿子等等一批人为王。

这些亲贵,尤其是他的两个哥哥,无才无德,只知道聚敛钱财,以至于卖官鬻爵。

洪仁玕与冯云山是洪秀全最早发展的两个信徒,洪仁玕没有去广西,在广东传教,因此可以算是老干部。

金田起义时他赶来参加,但太平军已经转移,后来他到了香港。

来到天京后未满半个月封王,他的压力也很大,一再提出辞职。

洪秀全为了给他树立威信,传令天京城内文武百官齐集教堂,宣布“京内不决之事,问于干王;

京外不决之事,问于英王”。

这样登台受印,盛典空前。

洪仁玕非常清楚太平天国颓势,他立足于改革,试图争取转机。

他认为根本的治国之道必须效仿西方,因此向洪秀全提交了《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改后作为文书正式颁行。

《资政新篇》扼要介绍了英国、德国、法国、俄国、日本的发展和特点,还列举了土耳其、马来西亚、印度等国不知变革的落后。

提出的改革建议除教材涉及的,还有美国的选举制度、国会制度,私人办报以监督国家行政;

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

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同时用竞争抵制其经济扩张。

问题14:

近代中国假如按照这个方案发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个方案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吗?

在当时有没有实施的可能?

故事16:

当时太平天国的内外形势都不可能实行《资政新篇》。

天国后期享乐腐败之风泛滥。

李秀成占领苏州后的第三个月就开始修建王府,三年还没有完工,这就是我们现在还能见到的苏州拙政园,忠王府的大部分建筑都保存至今。

其工程之大,用费之巨,在今天也不是个小数字。

后期太平天国的官场上送礼成风,当时有人记载:

材料12:

贼中送礼,以桌面多寡为隆杀。

物必陈于桌,两人肩之,大而牛羊,细而针线,贵而金玉,贱而菜蔬,无不一物一桌。

甚至献使女于王宫,亦缚如牛羊以进。

──《太平天国史料专辑》

送礼是公开的,腐败是要亡国的,何况当时太平天国的对手除了湘军、淮军外,还有“洋鬼子”。

李鸿章编练的淮军,用的是先进的洋枪、洋炮。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决定“借师助剿”,开始同侵略者联合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在上海、江苏和浙江战场,洋枪队成为太平军的劲敌。

1864年1月,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指挥湘军合围天京,太平军断粮。

4月,洪秀全病逝。

5月,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继位,为幼天王。

7月,天京城墙被炸药轰塌20多丈,湘军攻入城内,此时天京城内仅剩3万余人,能战者不过三、四千人。

太平军同湘军展开激烈的血战,死伤几尽。

曾国荃放纵湘军屠城,并纵火灭迹。

此后,南京城30年还没有恢复过来。

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以天京沦陷而告终。

课后讨论:

你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三、实施前的思考

1.一节课讲完太平天国,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的选择。

2009年7月31日的“文汇读书报”,用4个整版刊登了哈尔滨师范大学隋丽娟教授在上海电视台“文化中国”栏的讲演稿:

晚清重臣曾国藩。

我刻意选择了其中曾国藩的用人与家教,与洪秀全形成对比。

我想这样学生能够理解人物,产生自己的思考,但不知他们会想些什么。

2.如果时间控制好了,我相信上述内容能够完成。

洪秀全、曾国藩、洪仁玕是我想重点介绍的人物。

以往教学中,曾国藩都是作为反面、反动分子出现的,现在不可以这样讲。

历史唯物主义承认矛盾的复杂性,对曾国藩不能做简单的判断。

在以往的教学中,洪仁玕及其《资政新篇》多用教材的“二手”材料,看了茅家琦主编的《太平天国通史》,我才知道洪仁开是想效仿诸葛亮成就大业。

他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亮点人物。

3.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说要给他们多少讨论的时间。

我认为,课堂教学不应在乎表面的热闹,而应注重学生深层次的思维。

只要他们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