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8478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

2005年以来,我市已发生各类地质灾害54起,主要涉及地面塌陷(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崩塌、滑坡,由于防范措施得当,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今年汛期我市发生地质灾害两起,分别是苍山县铭源矿业有限公司石膏矿地面塌陷、罗庄高都办事处铁匠村岩溶塌陷,其中成功预报一起。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我市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认真落实省厅要求,始终坚持抓预防重治理、保安全为民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思路,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连续七年保持地质灾害“零伤亡”。

去年8月份,汪民副部长视察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给予肯定,我局被国土资源部表彰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单位”。

今年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电视电话会议上,我局和泰安局做了经验介绍。

(一)、全方位部署,促进地灾防治全民参与

  市委市政府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纳入全市工作重点。

一是统筹安排。

每年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从排查监测、制订预案、应急处置、预警预报等方面提出明确防灾措施。

汛期期间安排5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城区地质灾害防治,储备必要的防灾救险物资,应对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

二是五级联防。

健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市、县区、乡镇、村居、监测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防灾任务,落实防灾责任,明确防灾措施。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

我局进一步健全了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和地质灾害责任追究制度等规章规定,制定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工作守则,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责任要求,使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四是强化引导。

结合“4.22”世界地球日、“5.12”减灾防灾日、“6.25”全国土地日,开展大规模防灾知识宣传;

组织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宣讲团,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广泛宣讲,普及防灾知识。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业务培训,通过党校、远程教育、国土资源学习讲堂,邀请高层次专家授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宣传引导,以及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使地质灾害防治成为社会共识,全民参与的地灾防治大格局已经形成。

(二)、全方位预防,努力把地灾损失降至最低

  预防是减少地质灾害危害的基本手段。

我市按照“防治不留死角,监管不留真空”的原则,努力做到地质灾害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一是联合预防。

国土资源、交通、教育、旅游、公安等部门,对全市各类地质灾害点、矿区、旅游区、中小学校舍区等重点防灾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发现的隐患点全部编号,登记造册,标注信息,实现了地质灾害网格化管理。

二是重点预防。

对确定的14处重点地灾防范区实行领导包片负责,编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汛期期间实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建立巡查台账。

目前我市重点防范区内21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都编制了应急预案,全部落实了防灾责任人和群测群防员。

确保两卡发放及时到位,依据已向灾害易发区群众发放5000多份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三是科技预防。

为各县区配备手持GSP、滑坡监测仪、地裂缝监测仪等技术设备,加强基层地灾监测能力。

安装了14台地下水自动化监测设备,与我市城区岩溶塌陷预警系统相结合,构成地下水监测网络,提高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

我们还在省地环总站的支持下,对全市七处重点防治的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安排了滑坡测斜仪和雨量计,实行了地质灾害远程实时监控。

(三)、全方位治理,确保地灾隐患及时消除

  一是加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

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建设项目一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中做到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三同时”,减少和避免危害。

二是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严格实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审批备案和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收缴制度。

我市累计收缴地质环境保证金超过6000万元,其中市本级收缴地质环境保证金超过4500万元,今年市本级收缴地质环境保证1000万元。

我市所有的新办、延续办证的矿山都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我局还建立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实时监测矿山地质环境状况。

我市有地下采矿的县区都建立了地下采空区自动化实时监测系统,一旦发生险情,报警装置立即启动。

2009年7月,平邑县达玉石膏有限公司东矿区发生采空塌陷,由于报警及时,30分钟内井下30多名矿工安全撤离,避免了一起特大地灾事故。

今年6月19日苍山县铭源矿业有限公司石膏矿地面塌陷也是发现及时,停产撤人避免了一起重大的地质灾害。

三是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

去年以来,我市投入地质环境治理资金5040万元,其中地质灾害防治资金1050万元,开展了8个综合治理项目,有效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

(四)、全方位推进,形成地灾防治强大合力

一是实行群测群防。

群测群防是地质灾害防治最有效的办法。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实行关口前移,以村为主体,聘请村民为群测群防员,筑牢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道关口。

2009年以来我市发生7起地质灾害,其中由基层群测群防员成功预报4起。

二是落实共同责任。

着力构建属地管理、条块结合、部门联动的地质灾害防灾体系,各级政府为第一责任人,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建设、安全、交通、气象、教育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承担行业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管责任。

三是强化部门协作。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与气象、水利、交通、地震等部门密切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和会商机制,发挥各自监测网络优势,及时协调处理地质灾害。

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加强对全市地灾防治的技术指导,一些专家和技术人员受聘成为地灾防治顾问和应急分队成员,在日常监管和突发险情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严格汛期值班。

每年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定期巡查,确保地质灾害险情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应急处理。

(五)夯实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推进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我局十分重视县乡防灾能力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扎实开展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和乡镇国土资源所推行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建设。

我局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通知》和《临沂市乡镇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工作实施方案》,对县级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防灾体系、制度建设、组织机构、经费保证、防灾措施等方面从我市实际出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全市各县区今年汛期结束前必须完成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和乡镇国土资源所要完成“五到位”建设达标活动。

市局为此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今年汛期多次到各县区对这两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全力推动这两项建设。

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有蒙阴、沂水、苍山三个县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第一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三名基层群测群防员被国土资源部表彰为全国优秀群测群防员。

二、中央财政两权地质环境项目开展基本情况

我市自2004年以来,共争取中央财政两权地质环境项目13个,共申请中央财政两权资金5890万元,其中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项目8个,申请资金2970万元;

地质遗迹保护项目5个,申请资金2920万元。

我局对这些项目管理严格按照部《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97号)文件和省厅任务书的要求,切实加强对项目的监管,严格实行项目招投标管理,严把项目设计关、监理关、质量关和资金关,每一个国家级项目在实施前都有省厅任务书上指定的有地质灾害设计、监理资格的地质单位来承担项目的设计、监理工作,设计方案严格落实专家负责制,经省厅认可后方可实施。

为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在项目招投标前,由市财政局评审中心组织专家对项目投资预算进行评审核定,确定招投标底价。

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市财政局委派具备工程造价、审计资质的事务所对整个工程进行投资控制和最终审计,从严控制资金支出。

市局多次联合市财政局对国家级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督促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整改。

到目前为止我市2008年以前的6个中央两权地环境治理项目都已经完成,其中2005年度中央资金200万元的罗庄区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2006年度中央资金300万元的罗庄区册山办事处沙旦子采煤塌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已全部竣工并通过省厅验收;

2004年度中央资金280万元的山东沂南金矿尾矿综合利用研究及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已全部完成并通过县局初验;

2005年度中央资金200万元的山东省沂南县龙头汪金矿地质环境治理与尾矿利用研究项目和2006年度中央资金500万元的山东省平邑县岐山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已完工,目前已进入审计阶段,近期市局将组织初验;

总投资103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3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300万元,市级财政资金430万元)的京泸高速公路南竺院段损毁山体治理工程第一期南竺院片2区治理已全部完成并通过市局初验,第二期山体雕刻已接近尾声,将在九月份全部竣工。

2008年以后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两个,其中2008年度中央资金350万元的罗庄区汤庄办事处煤矿塌陷区治理项目已完成招标工作,项目正在实施当中;

2009年度中央资金840万元的平邑归来庄金矿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正在设计当中,该矿山已于今年5月份成功申报第二批国家矿山公园。

我市地质遗迹保护项目5个,其中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共申请资金1420万元,其中2005年度中央资金120万元,已实施完成;

2006年度中央资金140万元,设计已经省厅评审通过,项目已基本实施完成;

2008年度中央资金200万元设计已通过省厅评审,项目已基本实施完成;

2009年度中央财政资金960万元,现正在进行项目设计。

三、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整改情况

山东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土资源部2005年批准的第四批国家级地质公园之一。

公园在获得批准后,经过两年的建设,于2007年9月11日在平邑县龟蒙主园区揭碑开园。

2009年7月,省厅对我市地质公园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并下发了整改通知书。

我局党委高度重视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工作,在收到省厅整改通知书后,积极协调市蒙山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并向市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

针对省厅指出的问题,我市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措施,落实了整改责任。

一是委托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对《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建立完善了地质遗迹数据库,制定了地质遗迹保护规划。

二是结合沂蒙山国家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实施,针对性了开展了重要地质遗迹点的保护工作,完成了平邑老寿星雕刻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

三是进一步完善地质公园标示系统,委托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设计了九大园区介绍牌、地质遗迹导游牌、导游地图,近期将在平邑龟蒙主园区进行安装,有效促进各园区间协调、共同发展,四是在平邑龟蒙园区启动了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建设完成后将对博物馆布展重新进行设计,突出地质公园的地学科普和教育意义。

五是会同市蒙山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和市旅游局制定了导游人员的培训计划,重新编制了地质公园导游词,使地学科普真正融入到游客的旅游过程中。

四、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围绕省厅讯期地质灾害防治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和徐厅长讲话精神,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和乡镇国土资源所推行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建设为抓手,全面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构建社会化防灾体系,全面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全力推进两项建设,健全群测群防体系。

有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区和国土资源所今年汛期结束前必须完成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和乡镇国土资源所推行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建设。

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加强部门联动,提高群测群防员防灾避险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汛期要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矿山的巡查,确保不留死角。

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编制应急预案,落实防灾措施。

(三)进一步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手册、明白卡和举办培训班等各种手段,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灾自救能力。

在有条件的县区要开展必要的避险演习。

(四)进一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小分队成员的业务能力。

对已编制的预案要加强宣讲,让群众知道预案的预警信号、避让路线、避灾地点等内容,使群众遇到险情能够按预案有序避灾。

健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五)进一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严格督促矿山企业履行矿山环境治理任务,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多方融资,不断加大对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力度,尽早消除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无小事。

临沂市将以省国土资源厅这次检查为契机,不断查漏补缺,健全防灾长效机制,扎实开展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不断增强汛期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