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8622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冈一标新本Word格式.docx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1400mm,主要集中在3~8月,其中4~6月降雨量占全年的45%。

极端最高气温40.30℃,极端最低气温-12.20℃,平均相对湿度77%,最大风速24m/s,年平均风速为2.7m/s。

1.3.1.3地形地貌

工程区为冲积平原,由漫滩构成。

地势北东高、南西低,地面高程一般16~20m(黄海高程,下同),区内多有渔(沟)塘分布。

1.3.2地质条件

工程区内地形主要为波状平原及少量剥蚀残山或丘陵,地面高程一般15~22m。

区内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基岩零星出露。

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主要为冲积粉质粘土、粉质壤土和中、细砂及含砾粗砂。

堤身高度一般5.0~7.0m,堤顶宽6.0~9.0m,内外堤坡1:

3.0。

堤身填土多为逐年加培而成,且大多就近取土,填土物质不一,以粉质壤土为主,局部为粉质粘土、砂壤土,填土压实程度不均匀,此外还存在一些不易被发现的生物洞穴。

堤基为双层结构和多层结构。

双层结构由上部砂壤土,下部为粘性土组成;

多层结构由粉质壤土、粉质粘土或粘土与砂壤土、粉细砂呈互层状或夹层透镜状组成的复杂结构。

1.3.3交通条件

防渗墙施工段地处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境内,对外交通便利。

大堤外的长江是水运的良好通道,场内可充分利用堤内坡脚公路和堤顶公路,直接与106、318等国道及沪蓉高速公路相通。

1.3.4施工场地和营地条件

工程施工地段沿江分布。

当洪水过后,从施工点至堤脚之间,均有一定外滩,外滩可堆放工程所需的砂、石、水泥及其它原材料,堤顶比较平坦,宽度在6-8m,施工设备及现场办公室、部分材料仓库均分布在堤上。

1.3.5建筑材料

1.3.5.1水泥:

使用黄冈市水泥总厂金塔牌32.5号水泥,满足国家GB200-89的各项指标要求,性能稳定。

1.3.5.2砂石骨料:

采用当地出产的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含泥量<

5%。

1.3.5.3膨润土:

采用湖南澧县宏达化工厂生产的膨润土。

1.4主要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1.4.1主要工程项目

第一标段:

赤东堤A段防渗工程(合同编号:

CJYB/HBHG2001/C-1),包括水泥土及塑性混凝土防渗墙。

1.4.2主要工程量

第一标段由桩号98+434~98+814、104+402~104+996、105+749~107+719、108+845~109+880、110+592~111+915、111+915~113+875、107+719~108+845、109+880~110+592、113+875~114+117等堤段的防渗墙组成,总长9342m。

其中桩号98+434~98+814、104+402~104+996、105+749~107+719、108+845~109+880、110+592~112+026、堤段为水泥土防渗墙,墙厚为30cm,深度为8~15m,面积为73300m2;

107+719~108+845、109+880~110+592、112+026~114+117堤段为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墙厚为30cm,深度为15~21.5m,面积为74223m2。

碎石路面清除5605m3,碎石路面恢复5605m3,高喷灌浆1000m2。

1.5施工组织管理及劳动力计划

1.5.1施工组织机构

根据工程施工需要,成立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长江干堤防渗加固工程项目经理部,经理部在现场全权代表公司行使管理职能及履行合同的权力与义务,确保本工程按期、优质、安全的完成。

经理部下设工程部、经营部、质安部、机电物资部、试验室、财务部、办公室;

下辖项目1队、2队、3队;

每个施工队根据不同的施工项目分若干个作业组,其中项目1队负责施工桩号109+880~110+592、112+026~114+117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项目2队负责施工桩号107+719~108+845,施工项目3队负责施工水泥土防渗墙。

1.5.2劳动力计划表

主要劳动力计划表

工种

人数

01.11

01.12

02.01

02.02

02.03

02.04

1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5

总工程师

生产、技术

10

16

计划调度

4

行政后勤

6

2

钻机工

60

砼工

机修工

7

电工

普工

110

小计

193

243

1.6施工工期及施工总进度计划

本标段合同工期要求:

2002年4月30日完工。

1.6.1计划总工期:

本标段工程定于2001年12月1日开工,2002年4月10日完工,共计130个日历天。

1.6.2施工进度安排

1.6.2.1进场:

01年11月10日。

1.6.2.2临时工程:

01年11月10日~01年11月20日

1.6.2.3先导孔施工:

01年11月20日~01年12月31日;

1.6.2.4碎石路面清除:

02年11月20日~02年12月31日

1.6.2.5水泥土防渗墙工程:

01年12月1日~02年4月10日;

1.6.2.6塑性土防渗墙工程:

1.6.2.7高喷灌浆:

02年4月01日~01年4月20日;

1.6.2.8碎石路面恢复:

02年03月10日~02年04月20日

1.6.2.9施工完建期:

02年04月20日~02年04月30日;

考虑到开工日期的不稳定性,我们已对此作了充分的准备,并承诺按合同工期2002年04月30日前完成全部工程任务。

1.7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安排20天的时间。

主要工作从2001年11月10日进行:

1.7.12001年11月2日进场,在湖北蕲春县蕲州镇王宣村租用二层楼作为施工项目经理部,同时一方面进行项目部室布置,另一方面加强与外围的协调工作。

1.7.2租用生活用房,搭建现场办公室及材料仓库,修建施工便道。

1.7.3及时与业主代表、监理沟通,确定对施工的各项要求。

1.7.4主要施工人员,部分施工设备进场,组建实验室,作好试验的前期工作。

1.7.5进行全标段控制测量及主要拐顶拐点定位,提交测量成果报告。

1.7.6进行先导孔施工计划,施工质量技术要求及先导孔施工布置工作,每50米进行先导孔施工,确定施工场地的实际地层条件,提交先导孔施工报告,为正式防渗墙施工做好准备。

1.7.7确定水泥、碎石、澎润土、砂等主要建筑材料的来源地,加强质量控制,进行塑性砼配比、水泥物检,砂石骨料分析等试验。

1.7.8完成塑性砼、水泥土防渗墙的工艺性能试验,确定合适的施工参数;

1.7.9与当地供电部门联系,架设电力线路,充分准备好供电设备.

1.8施工主要材料计划表

主要材料需要量计划

序号

材料

名称

需要用量

备注

2001.12

2002.01

2002.02

2002.03

2002.04

水泥

425#

T

2200

750

膨润土

400

70

3

4000

1400

3600

1200

1.9附图表

1.9.1项目部组织结构网图

1.9.2主要管理人员简历表(资格证等)

1.9.3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1.9.4施工计划总进度计划网络图

1.9.5施工主要设备

1.9.6施工平面布置图

 

第二章临时工程及施工布置

本标段按就近、方便、节省和保证质量的原则沿施工轴线进行施工布置。

临时工程及生活设施包括为实施和完成本合同工程及其缺陷修复过程中所必需的各项临时公用设施,如供水、供电、通讯、防洪、医疗、急救等;

维持正常交通和施工运输的临时道路的修建和养护;

施工项目经理部;

施工地的办公、生活、生产房屋、场地的建设;

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支撑、临时排水或其他临时设施。

施工项目经理部利用租用的民房设在王宣(雨湖)村,包括生活用房,并下设三个施工分队,也利用雇用的民房作为办公、生活、生产房屋。

因施工线路长,现场办公室及材料用房设在施工堤顶上,随着施工的推进,也向前推进。

2.1场地占用及平整

射水造墙在施工中要进行泥浆循环及排渣,需占用靠江一侧外滩10-20m范围的用地,所排钻渣经泥浆水沉淀,在堤角形成压台,同时占用靠江一侧3m左右的堤顶作为施工场地。

个别堤段需30m2左右的临时材料堆放地。

使用的所有区域都进行平整,并满足场地排水要求,在整个区域内采取有效的排水系统,场地平整范围满足公共设施的规模和各种布置的需要。

2.2施工营地及临时生产设施

本标段因施工线路长,工期紧,为加快进度,采用分区作业方式,根据堤段分布,大堤堤顶为施工平台,沿堤布置防渗墙施工生产附属设施,按桩号将整个施工段分为3个堤段施工,具体桩号为:

a、112+026~114+117、109+880~110+592;

b、107+719~108+845;

c、98+434~98+814、104+402~104+996、105+749~107+719、108+845~109+880、110+592~112+026。

在桩号119+900附近堤顶外側场地王宣(雨湖)村设置施工项目部。

考虑本标段施工总工期短,施工线路长,部分职工住房、办公室用房设施分段租赁。

2.3施工项目部及临时生产设施占地面积:

2.3.1施工项目经理部办公用房150m2,租赁王宣(雨湖)村的二层楼房。

2.3.2临时生活用房1450m2,租赁当地民房。

2.3.3水泥、材料仓库500m2,采用砖木结构,上铺石棉板挡雨,底铺厚度30CM的C10混凝土地面,有的地方用帐篷搭设。

2.3.4试验室40m2,在施工项目经理部旁边租赁当地民房。

2.3.5现场值班室分6处设置,占地面积100m2;

采用帐篷搭设。

2.3.6另设3个移动式灰浆制浆站。

2.4临时工程的管理

2.4.1控制排水

2.4.1.1避免和防止排水系统与垃圾等对供水系统的水源造成污染。

2.4.1.2所有引出与泵出的水,都在不致使水再进入本工程的地点的地面上排出。

排水的方式,不致给当地所有者以及现场以内或邻近的个人带来冲刷、污染或公害。

2.4.1.3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将含有污染物质或可见漂浮物的水,排入河流、水道或现有的灌溉或排水系统中。

2.4.1.4没有监理单位的事先书面同意,不干扰河流、水道现有灌溉或排水系统的自然流动。

2.4.2控制扬尘

2.4.2.1采取一切合理措施,包括当监理单位认为有必要时进行的洒水,以使施工作业产生的灰尘公害减至最低程度。

2.4.2.2易于引起尘害的细料堆,予以遮盖或适当洒水。

2.4.3其它

采取一切措施,在交通、泥浆、弃土、噪音等管理符合有关的规定。

2.5通讯

为满足施工现场各部位、各施工队之间与施工指挥部以及与业主、监理通讯联系的需要,在生活营地安装程控电话,并配备十八部手机电话,现场配14台无线高频对讲机进行通讯联络。

2.6供电设备

施工用电通过供电单位将加固地段用的高压电源网引接到堤角处,并配备两台套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

2.7照明设施

为确保工程顺利安全施工,各种作业区的单位面积照明设备容量或单位长度照明设备容量按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常用照明方式配置。

2.8供水系统

2.8.1生产用水可在长江或堤边水塘取水,砼搅拌用水采用长江水净化处理,达到砼搅拌用水要求。

2.8.2生活用水采用IS单级离心泵从长江抽取江水经沉淀过滤后使用或利用附近居民的抽水井。

2.8.3铺设、安装的管道、管件、阀件符合相应的焊接、安装质量要求。

2.9场地排水及废渣处理

2.9.1按施工图纸或监理单位的指示尽早开挖截水沟、排水沟以外,根据需要设置必要的临时排水与截水设施。

2.9.2有充足的排水设备及备用设备,部分设备发生故障时仍能排水。

2.9.3保证施工区自开工至完工验收或监理单位指定的时间内的正常排水。

2.10污水和垃圾处理

2.10.1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建设、管理、维护施工工地生产及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

2.10.2适当选择污水处理系统的位置、容量,污水经过处理符合排放标准。

2.10.3进行工作的每一块地区,备有临时的污水汇集设施。

2.10.4搜集和处理住房、办公室、驻地及其他房屋的一切垃圾,包括工程所有人员进行工作的区域的垃圾。

2.10.5污水、垃圾处理标准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2.11取暖与降温

考虑冬季施工特点,按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对所有驻地的办公室与宿舍提供必须的取暖装置和设施,对现场作业提供防寒设施。

2.12防火

安排专职人员在现场采取有效的防火与消防措施,在现场的油库、器材库、车间等处及施工机械车辆上配备适当数量的手持灭火器。

2.13防洪

在施工时应保护当地防汛设施与防汛器材的安全,保障防汛道路的畅通,服从地方防汛指挥部门的汛前检查及清障要求、防汛抢险的调遣。

2.14急救及医疗服务

在施工营地设立1个医务室,配备必要数量的、在医疗急救方面有一定经验的医护人员为其职工(包括发包人、监理单位)提供服务,同时备有必需的医疗器械和适当数量的药品。

2.15施工道路

由于沿线均有简易公路与堤顶相通,沿江口岸有卸装码头,加上土堤约6m-8m宽,故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形成设备及施工材料进出通道。

交通工具(包括水上交通工具和陆上交通工具)进出工区按工区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必备的证件,并服从交通管制。

保证施工期间交通或临时交通的畅通,且不因施工道路的修建而使跨越路线的工区供电、通信、供水和排水等受到影响。

做好路基和路面排水,采取合理措施将路面维护得使监理满意,包括当监理单位认为必要时进行洒水,以使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公害减至最低程度。

2.16临时设施的建造

2.16.1本工程各施工段附近均有民房,故项目部办公用房及职工住房租用民房。

2.16.2材料仓库、贮料场采取现场搭设的方法建造。

规模和数量应为贮存设备、材料、备件及其它物件提供足够的空间,且在容量上能保证本工程的进展不致中断。

仓库和贮料场应保持整洁,不同材料应加设标志,并按有关安全、贮存规定分类分别堆放,并应防止有害物质与其它物质的污染和混杂。

第三章水泥土防渗墙施工

3.1工程概况

3.1.1工程地质概况

工程区内地形主要为波状平原及少量剥蚀残山或丘陵,地面高程一般15~22m。

堤身高度一般5.0~7.0m,堤顶宽6.0~9.0m,内外堤坡1:

3.1.2工程量

水泥土防渗墙共计约73300m2。

3.2施工设备

根据本标段地质情况,对墙厚30cm水泥土防渗墙采用4台套PH-5F(G)及SJ4-500型多头深层搅拌桩机(其中一台套备用)。

施工工期为2001年12月1日-2002年4月10日。

表3-1主要施工设备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性能

厂牌及出厂时间

数量

新旧程度%

多头搅拌桩机

PH-5F(G)及SJ4-500

98.06

90

每台套多头深层搅拌桩机由深层搅拌钻机、400L灰浆拌制机、0.4m3集料斗、1500kpa灰浆泵及输浆管路五部分组成。

配备流量计、压力表、配电装置和压力胶管、压力胶管快速接头设备及水、浆的自动记录仪及转速、提升速度自动记录仪。

PH-5F(SJ4-500)型多头深层搅拌桩机及配套机械技术参数如下:

提升度速:

0.94-1.23(0.5~1.44)m/min

生产能力:

约200m2/台班

搅拌叶片外径:

500mm

钻头数量:

3(4)个

最大加固深度:

18m

3.3施工组织及进度计划

3.3.1施工组织

水泥土防渗墙工程由深层搅拌作业组承担施工任务。

人员安排见表3-2。

表3-2人员安排表

岗位名称

主要工作内容

定员

施工作业队队长

负责本单项工程的全部事务

施工作业队副队长

负责本单项工程的现场施工安排

单项工程技术负责

负责本单项工程的技术、质量事务

质检员

负责本单项工程的质量检查

钻工

负责钻机操作

机长

负责施工生产安排

8

搅浆工

负责搅浆、送浆

25

安全员

负责工地的安全、保卫工作

机电维修

负责工地的机械、电器维修

杂工

负责工地的各种零星工作

合计

75

3.3.2施工进度安排

施工时间:

2001年12月1日~2002年4月10日;

详见总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3.4施工准备情况

3.4.1施工准备

3.4.1.1平整场地、清除地面地下障碍。

当场地低洼时,回填满足回填土技术要求的粘性土料;

当地表过软时,采取沙袋堆压防止机械失稳。

按设计图纸文件或(和)监理人员的指示,形成施工平台,施工平台高程误差应控制在±

15cm的范围内。

3.4.1.2布置开挖排水沟和集水井,经常清除井内沉积物,保持排水沟畅通,施工场地整洁。

3.4.1.3按设计要求,进行现场测量放线,定出每个成墙桩桩位,钉上小木桩,确保造孔孔位的精度,确保相邻桩位对中总偏差不大于50mm。

施工布置参照下图

防渗墙中心线

图1深层搅拌法施工平面布置图

3.4.2机械组装和试运转

3.4.2.1桩机安装

桩机具就位;

安装水泥浆制备系统;

管线连接:

用压力胶管连接灰浆泵出口与深层搅拌桩机的输浆管进口。

3.4.2.2试运转。

3.4.2.3柴油机自发电,电压应保持在额定工作电压,电机工作电流不得超过额定电值。

3.4.2.4调整搅拌轴旋转速度,不得超过设计规定值的10%。

3.4.2.5输送浆液管路和供水水路通畅。

3.4.2.6各种仪表应正确显示、检测数据准确。

3.4.2.7各种施工原材料到位。

深层搅拌水泥截渗墙施工工艺如下图所示:

(1)

(2)(3)(4)(5)(6)

(1)定位下沉;

(2)沉达底部;

(3)喷浆搅拌上升;

(4)重复搅拌下沉;

(5)重复搅拌上升;

(6)施工完毕。

图2:

深层搅拌水泥截渗墙施工工艺

3.5注浆材料及配比

3.5.1根据工程地质勘探资料、现场试验及设计要求,选择最佳配合比,确定搅拌工艺参数(包括水泥掺入量、水灰比等)。

3.5.2深层搅拌压浆用的浆液主要材料为水泥,选用普硅32.5号水泥,水泥使用前应作质量鉴定。

3.5.3深层搅拌压浆用的浆液,可根据工程需要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及掺合料构成复合浆液。

所用外加剂和掺合料数量,通过试验确定。

3.5.4深层搅拌压浆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平均掺入比15%(重量比)。

3.5.5施工所用水泥浆水灰比控制为0.5-1.0。

3.6深层搅拌墙体厚度控制

采用PH-5F(SJ4-500)型多头深层搅拌桩机,钻头直径500mm,搭接100mm,桩间距400mm,有效墙厚30cm。

3.7深层搅拌施工

3.7.1按施工图纸文件放样定位,孔位偏差±

5cm。

采用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