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8628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9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7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7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7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7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7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7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7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7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7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7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7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7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7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7页
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习题Word格式.docx

《习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题Word格式.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习题Word格式.docx

(三)B1型题

A.春秋B.秦汉C.隋唐D.宋E.元

11.我国古代最早有小儿医的时期是()

12.我国儿科医案早期记载见于()

A.《五十二病方》B.《备急千金要方》C.《颅囟经》

D.《育婴家秘》E.《医林改错》

13.我国最早记载“婴儿病痫”的名著为()

14.我国最早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名著为()

(四)X型题

15.万全的儿科著作有()

A.《保婴撮要》B.《全幼心鉴》C.《育婴家秘》

D.《幼科发挥》E.《幼科折衷》

16.钱乙创制的方剂有()

A.泻白散B.导赤散C.异功散D.七味白术散 E.六味地黄丸

三、改错题

17.隋唐时期称儿科为小方脉。

四、简答题

18.《幼幼集成》对小儿指纹辨证是如何概括的?

五、问答题

19.关于小儿体质特点,钱乙、万全、吴鞠通分别提出了哪些著名论点?

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

1.小儿体格发育最快的时期是期。

小儿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是期。

 

2.一书提出“十八已上为少,六岁已上为小”。

(一)A1型题 

3.古代医籍对小儿年龄分期最早记载当推()

A.《灵枢·

卫气失常》 B.《颅囟经》 C.《小儿药证直诀》

D.《寿世保元·

儿科总论》 E.《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大小论》

4.孕妇遭受不利因素影响,如物理、药物、感染、劳累、营养缺乏等伤害,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型等,最易发生于孕后( )周内。

A.8  B.12 C.16 D.20 E.24

5.围生期是指()

A.从出生到28天  B.孕期28周到生后7天C.从受孕到分娩 

D.生后28天到1周岁 E.孕期28周到生后28天

6.从生后到28天,称为( )

A.胎儿期 B.围生期  C.新生儿期  

D.婴儿期 E.幼儿期

7.幼儿期是指()

A.从出生到生后28天 B.生后28天到满1周岁C.1~3岁 

D.3~7岁 E.7~12岁

8.学龄前期是指()

A.1~3岁 B.3~7岁 C.5~7岁 D.3~8岁 E.5~9岁

9.学龄期起于( )

A.4周岁 B.5周岁 C.6周岁 D.7周岁 E.14周岁  

10.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龄前期D.学龄期 E.青春期

(二)B1型题

A.从出生到28天 B.出生28天后到满1周岁 C.1~3岁D.3~7岁E.7~12岁

 11.婴儿期是指( )

 12.幼儿期是指( ) 

A.胎儿期 B.围生期C.新生儿期D.婴儿期E.幼儿期

 13.儿童生命活动的开始,起于( )

 14.儿童独立生存的开始,起于( )

(三)X型题 

15.容易发生溺水、烫伤、坠床、错服药物以致中毒等,好发于( )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学龄期

16.幼儿期容易发生( ) 

A.吐泻、疳证B.多种小儿传染病 C.意外事故

D.急性肾炎 E.龋齿

17.从1周岁到4周岁为幼儿期。

18.简述婴儿期的保健重点。

19.青春期生理特点是什么?

第三节小儿生长发育

1.小儿出生体重平均约kg,生后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kg,一周岁后平均每年增长kg。

2.小儿正常血压计算公式: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一)A1型题

3.一周岁小儿的体重应为()kg。

A.8B.9C.10D.11E.12

4.小儿身长的计算公式:

身长(cm)=70+7×

年龄。

其中”70”是表示()

A.半岁时的身长 B.一岁时的身长 C.1.5岁时的身长 

D.2岁时的身长E.公式简化所得数字

5.按公式计算,3岁小儿的身长应为()cm。

A.70B.80C.84D.91E.96

6.前囟关闭的时间为()个月。

A.2~4B.4~6C.6~12D.12~18E.18~24

7.一周岁小儿的头围应为()cm。

A.33B.46C.48D.50E.54

8.儿童上下部量相等,中点恰好在耻骨联合上的年龄大约在()

A.初生时B.1岁C.3岁D.6岁E.12岁

9.最后一颗恒牙长出的时间一般在()岁。

A.6B.8C.12D.12~15E.20~30

10.小儿出齐乳牙的时间在()个月。

A.8~12B.12~18C.18~24D.24~30E.30~36

11.按公式计算,正常4岁小儿的收缩压是()mmHg。

A.88B.95C.100D.105E.110

12.4~7岁小儿每分钟呼吸次数约为()

A.45~40B.40~35C.35~30D.30~25E.25~20

13.新生儿每分钟脉搏次数约为()

A.140~120B.130~110C.120~100D.100~80E.90~70

14.正常小儿多少个月时能听懂自己的名字()

A.3B.4C.5D.8E.12

15.正常小儿多大时能简单的交谈()

A.1岁B.1岁半C.2岁D.5岁E.7岁

16.正常小儿多少个月时能独立行走()

A.10B.12C.18D.24E.36

(二)A2型题

17.患儿,6岁。

刚会与小朋友做游戏。

正常儿童应当几岁后能与小朋友做游戏()

A.1B.2C.3D.4E.5

18.患儿,4岁。

不会穿简单的衣服。

正常儿童应当几岁能穿简单的衣服()

A.1B.2C.3D.4E.5

19.患儿,3岁。

有医生认为在变蒸期。

变蒸的时期应在()日内。

A.32B.64C.128D.320E.576

20.患儿20天。

其呼吸:

脉搏次数比应该是()

A.1:

2B.1:

3C.1:

4D.1:

5E.1:

6

A.42B.46C.48D.50E.54

21.2岁小儿的头围(cm)约为

22.5岁小儿的头围(cm)约为

A.4B.5C.6D.7E.8

23.正常小儿开始会爬的月龄一般是()

24.正常小儿开始会独坐的月龄一般是()

25.前囟大且闭合晚,可见于()

A.佝偻病B.小头畸型C.呆小病D.解颅E.维生素D中毒

26.若为10个月小儿,下列那些项目是不正常的()

A.乳牙20颗B.囟门已闭C.体重9kgD.身长75cmE.头围48cm

27.对于2岁小儿,下列哪些是正常的()

A.乳牙10颗B.体重12kgC.身长84cmD.头围48cmE.胸围32cm

28.若为6岁小儿,下列哪些项目是不正常的()

A.开始换恒牙B.体重20kg C.脉搏126次/分

D.收缩压110mmHgE.舒张压85mmHg

29.正常生长发育情况下,下列哪些叙述不妥()

A.小儿出生后体重前半年较后半年增长慢B.测量身长时,3岁以下采用立位

C.上部量指从头到脐的长度D.后囟应在生后6个月闭合

E.生后10月乳牙20个

30.小儿出生后体重匀速增长。

31.小儿1岁时能简单地交谈。

32.何谓前囟、后囟?

33.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用什么公式推算?

34.7~12个月小儿体重的推算公式?

五、问答题

35.什么叫小儿生长发育?

掌握小儿身长发育规律有什么意义?

36.怎样正确认识变蒸学说?

六、病案分析题

37.患儿,男,2岁。

体重8kg,身长78cm,头围48cm,胸围46cm,后囟及前囟已闭合,牙齿萌出6颗。

分析本例小儿各项生长发育指标是否异常,提出初步印象。

38.患儿,女,7个月。

能独坐片刻,出现换手与捏、敲等动作,能哭能笑,不会发声。

分析本例婴儿的智力发育状况是否正常。

第四节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1.关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说:

“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说:

“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也。

2.张景岳在中说:

“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男妇损伤,积痼痴顽者之比。

3.小儿病理特点可以概括为,;

,。

4.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

A.纯阳无阴B.阳常有余C.阴亏阳亢D.发育迅速E.肝常有余

5.《颅囟经》所说”纯阳”是针对几岁以内小儿而言?

()

A.1B.2C.3D.7E.14

6.小儿发生烈性传染病的病邪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

A.风热B.风寒C.湿热D.燥邪E.疫疠

7.小儿为纯阳之体,伤于外邪以热性病证为多,其原因是六气易从()

A.湿化B.寒化C.燥化D.火化E.风化

8.小儿易产生营养失调性病证,原因主要是()

A.肝常有余B.心常有余C.肺常不足D.脾常不足E.肾常虚

9.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

A.脾常不足B.肺脏娇嫩C.肾常虚D.稚阳未充E.稚阴未长

10.小儿易患五迟、五软、解颅、遗尿等病,原因主要是()

A.肺脏娇嫩B.脾常不足C.肾常虚D.稚阴稚阳E.纯阳之体

11.小儿易受惊吓,原因主要是()

A.肺脏娇嫩B.脾常不足C.肾常虚D.心神怯弱E.稚阴未长

12.小儿易发生好动、惊惕、抽风等症,原因主要是()

A.心常有余B.肝气未实C.脾常不足D.稚阳未充E.肾常虚

13.“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见于()

A.《颅囟经·

脉法》B.《宣明方论·

小儿门》C.《医学正传·

小儿科》

D.《幼科要略·

总论》E.《格致余论·

慈幼论》

14.“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见于()

A.《灵枢》 B.《素问》C.《小儿药证直诀》

D.《颅囟经》E.《幼幼新书》

15.小儿缺乏卫生知识,易于误食一些被污染的食物,引发()

A.咳喘B.水肿C.紫癜D.厌食E.吐泻

16.小儿易患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传染病,邪从()

A.口入B.鼻入C.皮毛D.耳入E.眼入

17.小儿易患痢疾、霍乱、肝炎等传染病,邪从()

18.儿科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首推()

A.肺系病证B.心系病证C.肝系病证D.脾系病证E.肾系病证

19.儿科发病率居于第二位的是()

20.患儿,半岁。

骤闻异声后,夜里啼哭2月,每夜发作3~5分钟。

其病因是()

A.感受外邪B.伤乳因素C.惊恐因素D.环境污染E.胎产因素

21.患儿,3岁。

吃瓜子时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其病因是()

A.乳食因素B.先天因素C.情志因素D.意外因素E.其他因素

22.患儿,4岁。

平素喜食生冷瓜果,容易损伤()

A.肝阴B.脾阳C.肺气D.肾气E.肾阴

23.患儿,2岁。

生后至今不能行走与站立,头项歪斜。

其病变脏腑主要在()

A.心肝B.肺脾C.心肺D.心肾E.脾肾

A.《幼科要略》B.《小儿病源方论》C.《颅囟经》D.《小儿药证直诀》

E.《温病条辨·

24.首创小儿”纯阳”理论的著作是()

25.提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学说的著作是()

A.肺常不足B.脾常不足C.心常有余D.肾常虚E.肝常有余

26.小儿易患疳证、泄泻,主要责之于()

27.小儿易患惊风、痫证,主要责之于()

28.小儿的生理特点是()

A.生机蓬勃B.脏腑娇嫩C.脏腑虚弱D.形气未充E.发育迅速

29.小儿五脏六腑之功能皆属不足,其中尤其突出的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30.小儿病因与成人多数相同,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因而对不同病因为病的情况和易感程度与成人不同。

小儿比成人多见的病因有()

A.外感B.情志C.意外D.食伤E.先天

31.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如()

A.肺炎喘嗽B.哮喘C.疳证D.夏季热E.癫痫

32.“肾常虚”主要指小儿元精不足,肾脏素虚。

33.小儿病证易趋康复的主要原因是小儿多外感疾病,且少情志因素的影响。

35.简述小儿发病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36.简述小儿患病为什么易生惊动风?

37.小儿患病后为什么易虚易实?

38.小儿患病后为什么易寒易热?

第五节儿科诊法概要

1.五部与五脏的关系,最早见于一书,即:

左腮为肝,为肺,

为心,为脾,为肾。

(一)A1型

2.面呈红色,多为()

A.热证B.实证C.寒证D.瘀证E.虚证

3.诊断小儿疾病,尤为重要的是()

A.按诊B.脉诊C.问诊D.望诊E.闻诊

4.望诊方法中有五色主病,其中五色是指()

A.红、黄、青、白、黑B.红、黄、灰、白、黑C.红、紫、灰、白、黑

D.红、紫、黄、白、黑E.红、紫、黄、白、青

5.腹部膨大,肢体瘦弱,发稀,额上青筋显现,多为()

A.积滞B.泄泻C.疳积D.厌食E.五迟

6.小儿重舌,多属()

A.心气不足B.热盛伤津C.心经有热D.心脾火炽E.气血两虚

7.舌苔厚腻垢浊不化,状如霉酱,伴便秘腹胀者,常为()

A.宿食内积B.寒湿内停C.湿热内蕴D.脾虚失运E.心脾火炽

8.猩红热的舌象为()

A.地图舌B.红绛舌C.霉酱苔D.镜面舌E.草莓舌

9.看指纹的适用年龄为()

A.1岁以内B.3岁以内C.1~3岁D.1~6岁E.3~6岁

10.察鼻时,肺闭的特点是()

A.鼻塞流涕B.鼻孔出血C.鼻孔干燥D.鼻涕浊臭E.鼻翼煽动

11.百日咳咳嗽的特点为()

A.咳声清扬,伴流清涕B.咳嗽阵作,并有回声C.咳声重浊,痰稠色黄

D.咳声嘶哑,如犬吠样E.干咳无痰,口鼻干燥

12.嗅气味中,血证可有()

A.口气臭秽B.口气腥臭C.口气臭腐D.口气酸腐E.口气酸腐而臭

13.舌红无苔,在下述哪种情况下为正常()

A.新生儿舌象B.乳婴儿舌象C.幼儿舌象D.啼哭后舌象E.进食后舌象

14.小儿脉象平和,较成人()

A.浮而稍数B.弦而稍数C.浮而稍缓D.软而稍数E.浮而稍弦

15.干咳无痰,多为()

A.外感风寒B.肺蕴痰热C.外感风热D.肺脾气虚E.燥邪犯肺

16.腹部胀满,叩之有液体波动感,多为()

A.气滞B.疳证C.虫积D.臌胀E.食积

17.时时用舌舔口唇,以致口唇四周灰暗或有脱屑、作痒,称舔舌,多因()

A.宿食积滞B.脾经伏热C.肝肾阴虚D.痰热内扰E.感受外邪

18.患儿,5岁。

舌苔花剥,经久不愈,状如“地图”。

病机多为()

A.脾之气阳虚弱B.肺脾气阴亏虚C.乳食积滞内停

D.胃之气阴不足E.寒湿生冷内停

19.患儿,5岁。

发热1~2天,两颊黏膜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

其诊断是()

A.口疮B.麻疹C.鹅口疮D.痄腮E.发颐

20.患儿,1岁。

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吵。

A.痢疾B.食积C.肠炎D.虫积E.肠套叠

21.患儿,10个月。

指纹淡紫。

其证候是()

A.气血不足B.邪热郁结C.体虚有寒D.寒湿阻滞E.体虚有热

A.面色萎黄无华B.面目色黄而鲜C.面目黄而晦暗D.面黄无华伴有白斑

E.面色淡黄,口唇淡白

22.湿热内蕴可见()

23.寒湿阻滞可见()

A.乳食内积B.盘肠吊痛C.痰饮内伏D.久病体虚E.胸胁疼痛

24.小儿喜伏卧者,多为()

25.小儿翻滚不安,呼叫哭吵,两手捧腹,多为()

26.望诊时,面呈青色,多为()

A.寒证B.疼痛C.瘀证D.惊痫E.水饮证

27.小儿舌苔黄腻,常主()

A.寒湿B.湿热C.瘀血D.积食E.痰饮

28.小儿舌体,由于心脾有热可导致()

A.木舌B.连舌C.重舌D.弄舌E.吐舌

29.指纹色紫,推之滞涩,复盈缓慢,主()

A.虚热B.瘀热C.痰湿D.积滞E.血虚

30.肝开窍于目,所以小儿睡时露睛,当属肝虚。

31.“三关”在“一指定三关”、“三关测轻重”中的意义是一致的,即指风、气、命三关。

32.简述小儿面部望诊的五色主病特点。

33.简述小儿望诊中,审苗窍与脏腑的关系。

34.如何运用小儿指纹来诊察疾病?

35.儿科在具体应用四诊时有何特点?

36.患儿,3.5岁。

因“咳喘伴发热2天”为主诉就诊。

患儿2天来咳嗽频作,喉中痰鸣,发热。

T38.5℃,呼吸急促,面青唇紫,鼻翼煽动,胁肋凹陷如坑。

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睡眠不实,二便正常。

试就本例患儿望、闻、问、切四诊,作出证候分析。

第六节儿科治法概要

1.疏风解表法中风寒外感治用的方药,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葱鼓汤等;

治用辛凉解表的方药,如银翘散、等。

2.止咳平喘法主要适用于,所致的咳喘。

寒痰内伏可用温肺散寒、的方药,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

热痰内蕴可用、宣肺平喘的方药,如、麻杏石甘汤等。

3.清热解毒法可分为、、苦泄降热、等。

4.血证常由血热妄行、血不循经引起,但、脾不统血、等其他原因也可引起出血,可与补气、、养阴等药配合应用。

5.蛔虫病变化多端,可合并、蛔虫性肠梗阻等,发生这些情况,此时当先为主,待后,再予驱虫。

6.捏脊疗法通过对督脉与膀胱经捏拿,达到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

常用于治疗()

A.疳证、婴儿泄泻B.咳嗽、哮喘C.五迟、五软

D.心悸、怔忡E.遗尿、尿频

7.刺四缝疗法,常用于治疗()

A.婴儿泄泻B.呕吐C.腹痛D.疳证E.积滞

8.治疗阴水的常用方剂包括()

A.五皮饮B五苓散C.越婢加术汤D.实脾饮E.麻黄汤

9.治疗阳水的常用方剂包括()

A.防己黄芪汤B.实脾饮C.五皮饮D.真武汤E.肾气丸

10.小儿用药量相对较大的原因是()

A.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大B.用药后见效较慢C.多急性重病

D.用药时间较短,服药常有浪费E.小儿脾常不足,药物难以吸收

11.“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影,转救转剧,转去转远。

”这段归纳小儿用药特点的论述见于()

A.《活幼心书》B.《证治准绳·

幼科》C.《幼科发挥》

D.《育婴家秘》E.《温病条辨》

12.小儿中药用量,新生儿应为成人量的()

A.1/6B.1/3C.1/2D.2/3E.等量

13.小儿中药用量,乳婴儿应为成人量的()

A.1/6B.1/3~1/2C.1/2D.1/2~2/3E.等量

14.小儿中药用量,幼儿及幼童应为成人量的()

A.1/6B.1/3C.1/2D.2/3或等量E.3/2

15.培元补肾法常用于治疗()

A.五迟五软B.肺炎喘嗽C.幼儿急疹D.手足口病E.脐血脐突

16.夏日高热无汗,可用哪味中药煎汤熏洗躯体()

A.麻黄B.香薷C.浮萍D.西河柳E.香樟木

17.治疗滞颐,可用下列哪味中药研粉敷于涌泉穴()

A.麻黄B.附子C.车前子D.西河柳E.吴茱萸

18.消食导滞法中应用山楂主要是()

A.消肉食油腻B.化谷食积滞C.消麦面之积D.消化乳积E.理气化积

19.小儿元阳衰脱之危重证候,临床可见()

A.神疲肢软B.冷汗淋漓C.气急喘促D.脉象细数E.舌苔淡白

20.肺炎喘嗽伴口唇青紫,可加用的治法是()

A.活血化瘀B.补肺健脾C.培元补肾D.健脾益气E.回阳救逆

21.治疗痄腮,宜选用以下哪味药捣烂外敷腮部()

A.马齿苋B.延胡索C.白芥子D.吴茱萸E.芫荽子

22.患儿,9岁。

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一天,双下肢为多,大小不等,斑色鲜红,压之不褪色。

伴鼻衄,发热,心烦口渴,大便秘结,舌质苔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