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8694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比全省的2.74吨标准煤,高0.24吨标煤;

比赣州市的1.17吨标准煤,高1.81吨标煤;

但比韶关市的5.3吨标准煤,低2.32吨标煤。

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第六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

娄底、湘潭、岳阳、长沙、和益阳,分别下降4.72%、4.7%、4.61%、4.57%和4.45%。

  4、一、二、三产业能源单耗水平全面下降。

2006年,一产业消耗能源36.7万吨标煤,其万元增加值能耗0.43吨标煤,下降1.14%;

二产业消耗能源635.62万吨标煤,其万元增加值能耗2.61吨标煤,下降5.73%;

三产业消耗能源109.47万吨标煤,其万元增加值能耗0.58吨标煤,下降5.54%。

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消耗能源84.02万吨标煤,占全市能源消耗总量的9.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5、多数县(市、区)单位能耗水平下降。

2006年,全市万元GDP能耗除临武县上升2.58%外,其他各县(市、区)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下降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

北湖4.68%、桂东4.45%和资兴4.37%。

  

(二)2007年上半年规模工业能耗基本情况:

  1、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增速低于生产增速,促使单位能耗持续下降。

上半年,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95.1亿元(按2005年可比价计算为75.58亿元),同比增长13.98%;

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235.79万吨标煤,同比增长10.23%。

由于增加值增速快于能耗增速,促使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29%,比一季度多下降2.36个百分点。

  2、从11个县(市、区)看:

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除临武县上升1.23%外,其余10个县(市、区)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下降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

永兴、宜章、资兴、嘉禾、桂东、汝城、北湖等县(市、区)。

  3、从34个大行业看:

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上升的9个,下降的25个,其中降幅在全市平均水平以上的20个。

  4、从32个重点能耗企业看:

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的有19个,上升的有13个。

下降幅度高于全市平均的有17个,XX八达玻璃股份有限公司、XX市华湘化工有限公司、湖南省玉山水泥有限公司和长沙卷烟XX分厂等4个企业,分别下降26.52%、26.48%、25.22%和23.1%。

  二、存在的问题:

  1、节能意识比较淡薄。

由于XX是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能源供需环境比较宽松,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节能降耗意识比较淡薄,企业节能资金投入较少,能源消费过程中管理不够规范,“跑、冒、滴、漏”的损失浪费现象仍然存在。

  2、油、电、气等优质能源和清洁能源比例偏低,能源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

2007年上半年,规模工业生产消耗煤炭314.54万吨,折合标准煤254.82万吨,占规模工业能源消耗量的81%;

而油、电、气等优质能源和清洁能源消耗为49.81万吨标准煤,只占能源消耗量的16.35%,比例偏低。

  3、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高能耗工业发展快。

XX具有矿产资源优势,近年来,毗邻的粤、港、澳地区已进入产业转型期,大量的高耗能工业向内地欠发达而资源优势明显的地区转移。

近几年我市先后引进了华润电力、钻石钨、云湘矿冶、郴北矿业、永星冶炼等不少较大工业企业,这对加快我市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同时也增加了节能降耗的工作压力。

  三、对全年能源消耗趋势判断

  2007年全市节能降耗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节能意识逐渐增强。

随着企业改制的深入和开展全社会节能宣传力度的加大,节能工作已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对节能降耗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是企业对节能降耗进一步重视。

加大了节能技改的投入。

如东江金磊水泥公司干法水泥生产线,华湘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企业的节能技改项目投入运行,节能明显。

四是加大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力度。

这些都有利于取得节能降耗的成效。

  不利因素主要是,我市高能耗企业多,结构没有多大改变。

湖南华润电厂鲤鱼江有限公司(B厂),有一台机组已于6月发电,另一台机组预计9月份投产,根据这两台机组的能力及消耗水平测算,今年规模工业预计要多消耗煤炭110万吨左右,将增加综合能耗70万吨,该企业年内增加值大约不过6亿元,将对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和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产生较大上升拉动作用。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07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上升1%左右,但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可能增长4.0%左右。

  三、节能降耗的对策和建议

  1、要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节能意识,使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观念。

  2、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目前XX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靠高投入、高能耗和高消费自然资源来换取GDP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如何向低消耗、高产出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严格限制高能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项目上马,鼓励企业淘汰技术落后、高能耗、污染严重的产品。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的技术进步。

推进节能降耗技术进步,不仅可以缩小节能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增强企业竞争力,而且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收益。

我们应把资源、能源、环境领域关键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先研究和突破一批制约XX工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建设XX节约型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同时,要鼓励企业推广节能新机制,应用节能新技术,淘汰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落后工艺装备,开展对有害烟气、废渣、尾矿等废物的综合利用工作,促进企业节能降耗。

  4、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节能重点项目和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的支持。

利用国家国债资金投向节能重点项目的机会,积极组织我市重点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得到国家和省节能专项资金的支持。

  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使用和可循环。

以沼气建设作为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加快发展“猪(鸡)—沼—果(菜、鱼)”等一体化的现代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

推进工业产品的综合利用,如煤—焦—电,废渣—水泥,废气(水)—热能等等,变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模式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业开发和加工秩序,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

 

【报告主题】现状/趋势/策略/对策/管理/投资/营销

【报告形式】动态研究报告(现成报告内容+客户指定内容+现时内容)

【报告作者】节能减排研究课题组

【报告提示】从能源消耗情况看,过去20年,我国万元GDP对应的能耗有了大幅度降低。

1985年,万元GDP的标煤能耗为8.48吨,1990年下降到4.56吨,1995年是1.94吨,2000年进一步下降到1.52吨。

到2006年,这一数字已降低为1.16吨,预计2007年可降低到1.04吨。

如果2010年降低到0.95吨的水平,已低于国家预期的1.0的指标。

那么,到2010年,我国标煤能耗大约需要36亿吨。

即2008~2010年的4年,需要增长40%。

从煤炭消耗情况看,1985年,万元GDP消耗煤炭9吨,2005年下降到1.2吨。

如果2010年下降到0.92吨,则届时我国年产煤炭要达到35亿吨,比2006年要增加12亿吨。

5年增速接近50%。

从钢材生产情况看,与能源和煤炭的情况不同,1985年,万元GDP消耗钢材0.4吨,1997年和1998年降低到0.129吨。

1999年后,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启动和我国重型机械的加速发展,钢材消耗迅速增大,到2006年,万元GDP需要的钢材上升到0.226吨,升幅是惊人的。

尤其是2001年之后,钢材生产增速都比经济名义增长率要快10个百分点。

假设钢材需求在2010年下降到0.158吨的水平,则届时我国钢材年需求量将达到6亿吨,比2007年的实际水平要高出1亿吨。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未来3年,我国钢材产量似乎都不可能满足市场急剧膨胀的需求。

特别是,如果钢材消耗占比不下降,比如说达到0.2的水平,则届时年钢材消费将超过7亿吨。

水泥的情况要更特殊一些。

1985年,万元GDP消费水泥1.61吨,1995年迅速下降到0.7吨。

此后12年,这个数字一直稳定在0.6吨左右。

但水泥的产量却快速上升了。

1985年,我国水泥产量1.45亿吨,2007年预计达到15亿吨。

如果2010年水泥消耗系数下降到0.52吨,则届时需要水泥20亿吨,比2007年还要多5亿吨产能释放。

电力供应显然早已达到极限。

1985年,万元GDP消耗电力0.45度,1995年下降到0.149度,首次低于0.15度的水平。

但此后12年,这个数字只是缓慢下降到如今的0.135度。

显然,电力消费系数不可能再大幅度下降。

假设2010年该系数下降到0.105,则年发电量需要达到4万亿度,相当于比2007年再增加30%。

按照此前的数据,我国年耗电煤已经达到8亿吨,2010年的电煤消耗将达到11亿吨。

想一想,现在的供应都这么紧张,2010年,我们的煤炭从哪里来?

未来3年,我国的煤炭供应能增加10亿吨吗?

由此可以推断,在可以预见的3年里,我国的煤炭、水泥、钢材、电力的供应紧张局面很难得到缓解,除非在这3年中实现经济硬着陆,将通胀指数压低到1%~2%左右,同时将经济名义增长率降低到11%以下。

否则,在2008~2010年的这3年,很可能由于上述产品的供不应求而引发持续的涨价,最终产生高通胀而导致经济急刹车。

本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组织课题组编辑而成。

本报告是高层次、权威性,深度研究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材料与冶金学院赴辽宁省四市一县

暑期社会实践团成果总结

——未来沈阳经济区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与技术调研报告

摘要:

分为风能产业篇、光伏产业篇、生物质能(固体颗粒燃料)产业篇三大部分详细论述了国内该三个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该三产业存在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此次社会实践,科学合理地提出对未来沈阳经济区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的相关建议和部分发展方法、方式。

并对未来沈阳经济区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清洁能源产业、现存问题、沈阳经济区、发展建议

一、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国际大背景

能源短缺和地球生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

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产生大量的CO2、SO2等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酸雨等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无数的麻烦,寻找新能源以替代化石燃料成为了未来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与化石能源不同,清洁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海潮能等,这些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

世界自然基金会曾表示,清洁能源技术产业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1.6万亿欧元,成为仅次于汽车业和电子业的世界第三大产业。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已成为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

即当今世界将从网络信息化时代走向清洁能源产业的时代。

围绕清洁能源所形成的产业群有可能成为下一轮经济周期繁荣的支撑点:

第一,清洁能源产业具备改变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功能,并能带动相关的其它产业,成为其它相关产业新的发展增长点。

第二,传统化石能源(石油、煤炭)的稀缺性越来越明显。

高油价很有可能将在未来经济中持续不变,发展清洁能源将强化国家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博弈能力。

在目前的清洁能源产业中,除核能利用外,风电、光伏和生物质能三个分支产业已经在清洁能源产业中占据了主流地位,其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良好的推动作用,也为人民生活带来了无数便利。

下面报告将分为风能产业篇、光伏产业篇、生物质能(固体颗粒燃料)产业篇三大部分进行详细论述:

二、未来沈阳经济区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与技术的建言之

——风能产业篇

(一)国内风能产业概况:

1、资源状况:

我国具有丰富的风力资源,风电产业的发展有良好的资源基础。

我国的风能资源分布广泛,风能资源划分为陆上资源与海上资源,陆上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海上风能资源主要分布于沿海及其岛屿地区,包括山东、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市。

我国首次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

2009年,中国气象局公布我国首次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陆上离地面50米高度达到3级以上风能资源的潜在开发量约23.8亿千瓦;

我国5—25米水深线以内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

我国风能开发潜力逾25亿千瓦。

(现象解释:

现今风机高度提高,由过去的几十米达到一般百米以上。

随着产业及技术的发展,以前调查得出的数据和信息已不符合实际情况。

2、国内风能产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装机容量不断增加

在2007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34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04万千瓦,超过丹麦,成为世界第五风电大国,且当年装机仅次于美国和西班牙,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风电市场之一,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2)风电制造业发展迅速

2005年之前,国内只有少数几家风电制造商,并且规模较小、技术相对落后,风电场的建设主要依赖进口。

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有效地调动了市场、投资商的积极性,华锐风电(原大连重工集团)、维斯塔斯、西门子等一批国内外大型制造业企业和投资商纷纷进入中国风电制造业市场,还有一批中小型制造企业正在成长。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国内风电行业初步形成了风电设备制造、配套零部件生产的产业链。

(3)风电产业相关政策逐渐成熟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加速风电产业发展,先后出台、实施了如风电特许权招标等政策,促进了风电的规模化发展,加速了风电国产化的进程。

同时,我国政府还在进出口关税、增值税等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等方面,对风电发展给予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2006年,我国开始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确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地位,将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优先发展的领域,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强制上网、费用分摊等基本制度,为完善可再生能源政策奠定了法律基础。

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贯彻实施,必将对包括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3、国内风能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1)技术差距明显,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我国风电技术总体水平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目前,中国风电机组制造以引进和2次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为主,缺乏自主创新和专业人才,自主研发力量不足。

由于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起步较晚,缺乏技术研发能力,设备制造能力弱,仍未能掌握风电机组总体设计的核心技术,更多地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在国产设备方面,包括制造水平、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国产化设备的质量、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风电并网困难

风能电力的并网问题将成为今后几年风力发电的瓶颈。

风能由于风速、不定时有风等不可控因素导致其电力为低质量电力。

国内已有的电网建设总体较为薄弱,中西部地区尤为薄弱,如果不采用合理的技术,不稳定风力发电的电能上网时对电网的冲击很可能导致电网的破坏。

同时,现实状况中,相比突飞猛进的风电发展,我国电网规划与建设滞后。

智能电网的发展可能解决风力发电上网的难题,但智能电网的建设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3)没有形成支撑风电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专业人才不足

现今国内依然未形成支撑风电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

我国风电产业专业人才奇缺,全国数量有限的科技人员从事风能发电,技术研发、风电厂规划设计的人才更少。

同时,开发中的测试、试验标准与规范不健全,技术标准、产品认证工作滞后。

尽快完善风电制造业的国家级产品检测和认证制度,将成为我国健全风电产业技术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

(4)风电成本偏高,电价相对成本而言较低

我国当前风电成本偏高。

由于我国风电的发展有限,依赖从发达国家购买设备和技术,承受了昂贵的风电开发成本,这也是造成我国风电上网成本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阻碍了风电的发展。

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张,风电成本有所下降,但目前风电与火电相比在成本上仍处于劣势,上网电价每度仍要五、六角,几乎是火电的两倍。

相对较高的成本和较低的电价是风电投资很难盈利,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二)沈阳经济区风电现状

1、沈阳经济区风电资源状况

辽宁省是我国重工业地区,能源消耗量比较大,且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煤炭大量消耗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每年将排放大量的SO2、烟尘等污染物。

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开发利用风能等新能源、改善环境应是我省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

我省位于亚洲东部大陆中高纬度地区,辽东半岛在黄、渤海中间是明显的季风气候区,常年多风,集中在春冬两季。

沈阳市周边的法库县、康平县均拥有着丰富的风能资源,从资源角度讲很适于风电产业发展。

2、沈阳经济区风电产业状况

在风电产业方面,近年来沈阳及其周边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风电建设项目不断推出,风电场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并网容量快速增加,吸引到国内多家大型电力企业的重要投资。

同时,在风电建设的拉动及积极影响下,也涌现出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

(1)康平县

康平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具有风向稳定、风能密度高的特点,具备建设大型风力发电厂的天然条件。

目前,装机容量5万千瓦的富饶山风电场和装机容量2.5万千瓦的金山风电场已并网发电。

康平县已规划建设康平西关风电场等项目。

辽宁康平金山风力发电场由辽宁康平金山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

该风电场从丹麦及西班牙引进了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风力发电机组,于2006年5月完成二期扩建工程建设,二期引进了西班牙Gamesa公司生产的变桨、调频、调速风电机组。

(2)法库县

2006年,法库县成立了新能源产业办公室,引进了国电集团龙源电力集团公司、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

经过3年多努力,法库县风电产业迅速发展,截止到2009年末,已开工建设50万千瓦,并网发电35万千瓦。

在2009中国新能源产业经济发展年会上,法库县被评为“2009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排名第九。

(三)建议未来沈阳经济区风能产业发展方向、内容:

1、逐步发展智能电网产业

(1)现有电网基础不足以满足风电并网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在法库县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沈阳工程学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均了解到,风力发电站、光伏电站发所发出的电能均为不稳定的电力资源,该不稳定性将对电网产生较大影响。

这一技术问题对风能发电、光伏发电的顺利并网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风能电力的并网问题将成为今后几年风力发电的瓶颈。

以风力发电为例:

风能由于风速、风量的不可控因素导致其电力为低质量电力。

如果不采用合理的技术,不稳定风力发电的电能上网时对电网的冲击很可能导致整体电网的破坏,现有的电网状况不足以承担未来风能发电不稳定性对其的影响。

(2)智能电网介绍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把发展智能电网作为抢占低碳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措施。

基于此,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已将发展智能电网上升到战略层面。

由于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可调度性低的特点,大规模接入后对电网运行会产生较大影响。

我国相对薄弱的电网发展基础以及新能源产业迅速的发展势头,对电网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这些,建智能电网可以保证未来包阔新能源电力的稳定供应,这也是保证新能源产业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3)智能电网产业

由于智能电网建设是一项涉及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将成为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综合应用平台,拉动相关产业需求。

面对此种发展趋势和难得的发展机遇,沈阳经济区拥有深厚的工业基础,装备制造业尤其突出,应抓住这次机遇,引导国有制造业企业、民营资本逐步加入、发展未来智能电网建设所需的相关设备制造、研发,加强该领域科学研究。

此举措将为沈阳经济区相关电力、材料、机械等行业带来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

2、寻求在高耗能企业应用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系统

沈阳经济区中不乏鞍山钢铁、本溪钢铁、抚顺铝厂等部分大型重工业企业,这些企业在为地方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由于其产业性质决定了其为高耗能企业,对电力、煤炭需求量极大。

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改进、优化高耗能企业的能源结构,将成为未来重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系统

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系统是指风电系统的终端负荷不是传统的单一电网,而是将风电直接应用于一系列能适应风电特性的高耗能产业及其它特殊领域。

目前,风电并网是世界上大规模风电场的唯一应用方式,但由于风的高度不稳定性,风电在电网中的贡献率难以超过1/10。

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直接应用的基本思路是,即大规模风电不并入电网,直接应用于一系列能适应风电特性的终端用户。

在非并网风电系统中风能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大幅度降低风电成本。

同时,为高耗能企业用电节约了较大能源成本。

(2)鞍钢(鲅鱼圈基地)风电模式

2008年,鞍钢集团鲅鱼圈基地实施了风力发电利用项目。

2008年11月,一期3台风力发电机组在鞍钢鲅鱼圈基地的海岸线上建成。

一期风电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厂区提供照明,目前发电量已达1000万千瓦时,年降低标准煤消耗3270吨,实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150吨。

在一期风电利用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鞍钢对新工艺和新技术进行进一步探索,研究利用风能来满足钢材轧制线上各个机组的用电需求。

(3)寻求非并网系统应用

首先,非并网风电技术仍在研究阶段,实际应用较少,非并网风电系统对于已建成的、运营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