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9425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中医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级的方剂,要求学生了解其功用及主治病证。

(二)教学方法

方剂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讲授方剂学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论治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和使用方剂。

1.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重点讲授,前后联系对比。

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和逻辑推理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分析方剂的方法,培养学生组方能力和初步运用能力。

2.结合实际,利用声像教学,使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

对组成或主治相近似的方剂,应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从比较鉴别中掌握其异同点,进而深入理解其配伍关系及其主治要点。

3.每类方剂首先阐明其概念、适应范围、组方配伍原则及其注意事项等。

然后对重点方剂进行系统讲授,特别是对其组成原理、配伍变化及功用、主治要讲深讲透。

4.各章规定的方剂数,主讲教师可在5-10%内自行调整,但一级方剂原则上不宜变动。

规定的学时数,主讲教师可在总学时范围内适当调整。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仍按部颁的统编教学大纲要求执行。

仅根据我校教学时数的具体情况,进行少数调整。

1.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次

内容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一至六

总论

解表剂

泻下剂

和解剂

表里双解

1

十一

清热剂

6

十二

祛暑剂

十三

温里剂

十四

补益剂

8

十五

固涩剂

十六

安神剂

十七

开窍剂

十八

理气剂

十九

理血剂

5

二十

治风剂

二十一

治燥剂

2

二十二

祛湿剂

二十三

祛痰剂

二十四

消食剂

二十五

驱虫剂

结合网络课堂自学

二十六

涌吐剂

64

2.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基本要求

绪言

1.主要内容:

(1)方剂学概念、性质、任务、地位及重要性。

(2)学习方法和要求。

2.重点难点:

重点:

(1)方剂的概念。

难点:

(2)方剂的性质。

3.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0.5学时

4.教学要求:

(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

(1)方剂学的发展概况及历代医家在方剂学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1)《伤寒杂病论》在方剂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1)了解方剂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1)明确方与法的关系,方以法为指导,法以证为依据,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2)八法的涵义、作用、适应范围及其相互关系。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常用治法的基本内容.

理论讲授1学时

(1)掌握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熟悉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各法的涵义、作用、适应范围等)。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介绍“七方”的基本涵义,了解以病证、病因、脏腑、治法(功能)等各种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了解历代有关方剂的分类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掌握君、臣、佐、使的涵义及其在组方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2.掌握方剂运用变化的三种形式(药味加减、药量增减、剂型更换)及其与功用、主治的关系。

(1)方剂组方原则与方剂的运用变化。

(1)反佐的涵义。

(1)掌握组方原则与方剂的运用变化,突出方剂的配伍意义及君、臣、佐、使在组方中的指导作用。

第五章剂型

介绍中医传统剂型——汤、丸、散、膏、丹、酒剂的制作方法、特点与临床意义及浸膏、冲剂、胶囊剂、注射剂、导剂、坐剂等简要内容。

(1)了解常用剂型的种类、制法与临床意义。

第六章方剂的服法

1.煎煮汤剂的用具、用水、火候以及先煎、后下等基本知识。

2.根据病证的部位、性质、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

附录:

古今药量考证

简介历代度量衡的计量方法及其与现代用量的折算概率。

(1)汤剂的服用时间。

(1)掌握汤剂的煎法。

(2)熟悉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

各论

第七章解表剂

1.1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2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的代表方剂。

(1)阐明麻黄汤、三拗汤、麻黄加术汤、麻杏甘石汤的全部内容,重点使学生掌握麻黄与枝枝、麻黄与杏仁、麻黄与白术、麻黄与石膏的配伍意义,特别是麻黄与石膏用量比例的变化,对其功用的影响。

(2)枝枝汤中桂枝与白芍配伍,组成解表和营法的组方原理,以及服法对该方功用的影响。

进而阐明桂、芍的用量比例变化对其功用的影响。

(3)九味羌活汤以辛温香燥之品发散风寒湿邪,配伍黄芩、生地以清里热,主治风寒夹湿而兼有内热之证。

(4)香薷散以辛温解暑之香薷配伍行气化湿之厚朴,功在祛暑解表,化温利中,主治夏月感寒之暑证。

(5)小青龙汤中麻、桂与芍药的配伍意义,姜、辛、夏与五味子的配伍意义,尤其应阐明白芍、五味子在方中的重要作用。

(6)止嗽散为治疗表邪未尽,肺失和降而致咳嗽的常用方剂。

方中以止咳化痰药配以少量疏风解表之荆芥,具有温润和平,不寒不热的特点,加减得宜,可用于多种咳嗽。

(7)银翘散与桑菊饮皆为辛凉之剂,由于用药与配伍不同,一者偏于透表,一者偏于宣肺,并区别桑菊饮与麻杏石甘汤的主治病证。

(8)败毒散与参苏饮皆为益气解表的常用方。

说明扶正与祛邪的关系,以及二方组成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偏于解表、偏于理肺的区别。

(1)桂枝汤调和营卫的作用.小青龙汤的主治病机。

(2)银翘散的主治病机.

难点:

(1)桂枝汤如何调和营卫.

(2)麻杏石甘汤的配伍关系..

理论讲授4学时

(1)熟悉:

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一级方剂、下同):

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

(3)熟悉(二级方剂、下同):

止嗽散、加减葳蕤汤

(4)了解(三级方剂、下同)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再造散、参苏饮。

第八章泻下剂

1.1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2寒下、温下、润下、攻补兼施、逐水的代表方剂。

(1)通过三承气汤的讲述,明确大黄与芒硝;

大黄与厚朴、枳实;

硝、黄与甘草的配伍关系。

大承气汤泻下与行气并重,其功峻下,适用于痞、满、燥、实具备的阳明腑实证;

小承气汤无芒硝,枳、朴用量亦轻,其功轻下,适用于痞、满、实之证;

调胃承气汤中硝、黄并用,但无枳、朴,且入甘草,其功缓下,适用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三方的煎服法对功用峻缓亦有影响。

并阐明大承气汤的“釜底抽薪”“通因通用”“寒因寒用”具体运用及其适应证候。

(2)通过温脾汤的讲解,阐明组成温下法的原理,明确大黄与附子的配伍关系(包括用量比例关系)。

(3)济川煎以肉苁蓉、当归温肾益精、养血润肠为主,与升麻、枳壳升清降浊相合,此为用通于补之剂,主治肾虚津亏之大便秘结。

(4)黄龙汤中用人参、当归益气养血、而成攻补兼施之剂,主治阳明腑实而兼气血不足者。

(5)十枣汤对使用大枣的意义及重视保护脾胃对治疗水饮的重要意义。

(6)大黄牡丹汤中大黄与桃仁配伍,组成破瘀泻热的方剂,加入利湿排脓的冬瓜子和凉血消肿的牡丹皮,主治湿热血瘀的肠痈。

(7)麻子仁重用麻子仁滋脾润肺,配伍大黄、枳实、厚朴泄热导滞,组成攻润相合之方,主治脾津不足,肠胃燥热之脾约证。

(1)掌握大承气汤的配伍意义.

(2)大黄在不同方剂中的配伍。

(1)三承气汤的比较.

(2)十枣汤的治疗病证。

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

大承气汤、温脾汤、十枣汤、麻子仁丸。

(3)熟悉:

大黄附子汤、黄龙汤。

(4)了解:

大黄牡丹汤、济川煎、五仁丸、增液承气汤。

第九章和解剂

1.1和解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注意事项。

1.2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的代表方剂。

(1)通过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的讲解,阐明柴胡与黄芩合用和解少阳,柴胡与白芍、枳实合用,疏肝解郁的配伍原理。

小柴胡汤用人参以及四逆散治阳郁厥逆的道理;

逍遥散疏肝健脾养血三者的关系及其临证运用。

(2)通过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的分析,阐明疏肝理脾与培土抑木的组方配伍特点。

(3)分析蒿芩清胆汤的组方原理,其功用、主治与小柴胡汤的异同。

(4)阐明半夏泻心汤证的病因病机、组方特点及其证治要点。

(1)掌握小柴胡汤的配伍意义.

(2)四逆散的病机。

(1)半夏泻心汤的主治证.

(2)痛泻要方的配伍。

理论讲授3学时

和解剂的涵义、适应证及分类。

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大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痛泻要方。

达原饮。

第十章表里双解剂

1.1表里双解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注意事项。

1.2解表清里,解表温里,解表攻里的代表方剂。

(1)通过葛根黄芩黄连汤的讲解,理解表里同病的含义。

(2)通过五积散的分析,阐明表里俱寒的组方配伍特点。

(3)大柴胡汤以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白芍,并重用生姜,组成和解少阳兼泻阳明实热之剂,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阐明其组方原理及主治症候。

(4)阐明防风通圣散证的病因病机、组方特点及其证治要点。

(1)掌握五积散的配伍意义.

(2)大柴胡汤的病机及与小柴胡汤的关系。

(1)大柴胡汤的性味配伍用法.

(2)防风通圣散的配伍。

表里双解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注意事项。

葛根黄芩黄连汤、五积散。

防风通圣散、大柴胡汤。

疏凿饮子。

第十一章清热剂

1.1清热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阐明热与火的关系、甘寒清热与苦寒清热的运用原则。

1.2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的代表方剂。

(1)白虎汤重用石膏、知母,配伍粳米、甘草的意义,阐明其适应证与禁忌证。

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二方配伍的异同及其临证运用。

(2)清营汤、犀角地黄汤二方的组方原理及区别运用,阐明“透热转气”的涵义,以及凉血配伍活血的关系。

(3)黄连解毒汤为苦寒直折法的代表方,其适应证为三焦火郁、凉膈散为清上泻下,以下代清之剂,主治中上二焦之郁热,阐明二方用药特点及主治之异同。

(4)普济消毒饮与仙方活命饮皆能清热解毒,治疗肿毒,阐明二者的组方特点及其主治病证。

(5)导赤散与泻白散是儿科常用方,导赤散清心火,又可清小肠,泻白散则专清肺经伏热,阐明二方的组方原理及用药组方要照顾稚阴之体及保护脾胃生发之气的特点。

(6)龙胆泻肝汤为苦寒泻火,利湿清热之剂,主治肝火上攻,湿热下注之证,同时在方剂配伍中要照顾肝之生理特性,故有柴胡之疏肝,生地之养阴,当归之补血、且使之苦寒而不伤阴耗血。

(7)苇茎汤主治热盛于肺,痰瘀交结而成肺痈。

方以苇茎为君药,配合冬瓜仁、薏苡仁、桃仁组合成方。

集清热、排脓、逐瘀于一方,为治内痈成脓之常法。

(8)清胃散与王女煎均治胃火牙痛,一者苦寒泻火,一者清胃滋阴。

阐明其配伍特点及功用、主治之各异。

(9)芍药汤是治疗湿热痢疾常用方,体现清热燥湿,调气活血,通因通用之法则。

方中用官桂,即增强调血之功,又能防止苦寒伤胃。

白头翁汤则以清热解毒凉血见长,为治热毒血痢之主方。

(10)青蒿鳖甲汤治阴虚发热证,用于温病后期,阴津耗伤,邪伏阴分之夜热早凉,热退无汗。

方中青蒿与鳖甲配伍,一者育阴退热,一者清透伏热,二者合用,有先入后出之妙。

(1)掌握白虎汤,犀角地黄汤的配伍意义.

(2)凉膈散的配伍意义及治疗病证。

(3)龙胆泻肝汤的配伍意义及治疗病证。

(1)清营汤的治疗病机。

(2)仙方活命饮的病证病机。

(3)青蒿鳖甲汤的病证病机。

理论讲授6学时

清热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白虎汤、清营汤、竹叶石膏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清胃散。

导赤散、犀角地黄汤、芍药汤、白头翁汤、清暑益气汤、青蒿鳖甲汤、凉膈散、苇茎汤、玉女煎、仙方活命饮。

左金丸、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第十二章祛暑剂

1.祛暑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清热祛暑的代表方剂。

(1)六一散主治暑湿及湿热壅滞之小便不利,方以滑石六倍于甘草,旨在清利,唯虑滑石之沉寒,故少佐甘草以防伤正。

(2)清暑益气汤具有清暑益气养阴之功,方中清热祛暑药与益气生津药配伍,主治暑热证属于气阴两伤者。

清暑益气汤的主治证。

香薷饮的病机。

祛暑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六一散、清暑益气汤。

桂苓甘露饮。

清络饮、香薷散。

第十三章温里剂

1.1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2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的代表方剂。

(1)理中丸与小建中汤皆为温中补虚之剂,理中丸以干姜、人参配伍,温中补虚,治脾胃虚寒,脾失健运之证。

小建中汤为桂枝加芍药汤而重用饴糖为君,组成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方,又是调和阴阳,柔肝理脾之剂。

(2)吴茱萸汤以吴萸、生姜配伍,组成温中降逆之剂,是温胃止呕的代表方。

由于吴萸又有温肝、暖肾之功,故又可用于肝寒犯胃,肾寒上逆之呕吐。

(3)四逆汤为回阳救逆之主方,附子、干姜相伍,回阳散寒之功倍。

但二者辛散燥烈之力较强,防其阳气暴散,而佐以炙甘草之甘缓补中,并制其燥烈之性。

(4)当归四逆汤以当归、芍药配伍桂枝、细辛,组成养血温经散寒之剂,主治血虚寒凝,肢冷脉细之证。

(5)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血痹,方取桂枝汤加黄芪益气温经、和营通痹。

但去甘草之缓,倍生姜之散,意在使微风外出。

(6)阳和汤温阳补血,散结通滞,方中以熟地、鹿胶温阳养血,少佐麻黄,宣通经络,引阳气,开寒结,为消散阴疽之主方。

(1)小建中汤主治的病机.

(2)四逆汤的治疗病证。

(1)吴茱萸汤的配伍意义.

(2)当归四逆汤的治疗病机。

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4)了解:

回阳救急汤。

第十四章补益剂

1.1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说明补气与补血、补阴与补阳的相互关系,结合脏腑生理特点说明补益脏腑的组方原则。

1.2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的代表方剂。

(1)四君子汤以参、术、苓、草组成,为补气健脾的基础方,以此加味而成的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都是临床常用方,阐明其组方原理及功用、主治。

(2)补中益气汤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方中参、芪、术、草配伍,补一身之气,佐以升麻、柴胡具升阳举陷之用。

该方具有“虚者补之”、“陷者升之”、“甘温除热”之功。

为治疗气虚发热、中气下陷的代表方。

(3)生脉散以人参、麦冬、五味子配伍、大有益气补阴之功.不仅为暑伤元气,久咳肺虚之主方,而且是气阴两伤的急救之剂。

(4)玉屏风散功专补气固表止汗,方以黄芪、白术配防风,使固表而不恋邪,祛邪而不伤正。

其与桂枝汤所治之“表虚自汗”应作区别。

(5)四物汤是补血的基础方。

将熟地易生地可用于血分虚热证,将白芍易赤芍可用于血瘀证。

方中药量增损与药味加减,可化裁成治疗各种血分证的诸多方剂。

(6)当归补血汤与归脾汤都是补气生血之剂,当归补血汤黄芪五倍于当归,是使气旺血生,主治血虚发热的代表方,与补中益气汤之治气虚发热有别。

归脾汤方中补气与补血、健脾与养心并用,故为补气生血,健脾养心之方,主治气血不足,心脾两虚以及脾不统血证。

(7)六味地黄丸中三补三泻,而以补为主,三阴并补以补肾为主,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代表方。

诸多滋补肾阴的方剂,如知柏地黄九、杞菊地黄丸、都气九、麦味地黄丸等都是此方加味而成。

(8)左归丸于大队补阴药中加入补阳之品,体现了“阳中求阴”的配伍意义,主治真阴不足,精髓内亏之证。

(9)大补阴丸滋阴降火之主方,方中以熟地、龟板填补真阴,知母、黄柏滋阴除火,具有培本清源,两者兼顾的特点。

(10)炙甘草汤重用生地为君,配以炙甘草、桂枝、麦冬,具有阴阳气血并补之功,为主治脉结代、心动悸之主方。

(11)一贯煎以生地、枸杞滋补肝阴,少佐川楝以疏肝理气,组成滋阴疏肝之方,滋阴而不腻,理气而不燥,为阴虚气滞的代表方。

(12)肾气丸于大量补肾药中,配伍少量附子、桂枝、是于阴中求阳,有“少火生气”之意,为后世补肾阳的代表方。

(13)右归丸是肾气丸减去“三泻”,加入补阳养血之品,减少用“泻”妨补之力,功专于补,主治肾阳不足诸证。

(14)地黄饮子具有阴阳并补,水火既济,化痰开窍之功,主治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痰浊上泛之喑痱证,阐明其用药特点及配伍意义。

(1)掌握甘温除热的意义.

(2)四物汤的配伍关系及其附方。

(3)肾气丸治疗病证。

(1)补中益气汤的配伍意义。

(2)当归补血汤的治疗病机。

(3)六味地黄丸的配伍关系。

理论讲授8学时

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四物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炙甘草汤、一贯煎、肾气丸。

大补阴丸、当归补血汤、左归丸、右归丸、地黄饮子。

八珍汤、大补阴丸、龟鹿二仙胶。

第十五章固涩剂

1.1固涩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2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的代表方。

(1)真人养脏汤重用罂粟壳为主,配伍补脾温中之品,主治脾肾虚寒,久泻久痢,滑脱失禁之证。

(2)四神丸以补骨脂与肉豆蔻配伍,具有温肾涩肠之功,主治五更肾泻。

(3)金锁固精丸与桑螵蛸散均为涩精止遗之方,金锁固精丸专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故方中以一派补肾涩精之品以固其精;

桑螵蛸散主治心肾两虚,水火不交之遗精、遗尿,故方中以桑螵蛸为君,配伍远志、茯神等交通心肾之品,使心肾交养,遗精自止。

缩泉丸亦止遗尿,方以益智温肾固涩为君,配伍乌药疗肾间之冷气,而主治下元虚冷之遗尿及小便频数,应与桑螵蛸散区别运用。

(4)固冲汤重用白术配伍黄芪、山萸与固涩止血之品,能补脾益气,固冲止血,主治脾气虚弱,冲任不固所致之崩漏。

(1)真人养脏汤的配伍意义.

(2)固冲汤的配伍意义.

(1)四神丸的病机.

(2)易黄汤的病机.

固涩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真人养脏汤、四神丸、固冲汤。

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

牡蛎散、九仙散、固经丸、易黄汤。

第十六章安神剂

1.1安神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2重镇安神、补养安神的代表方。

(1)朱砂安神丸以重镇安神的朱砂配伍清心泻火的黄连,佐以滋阴养血的生地、当归,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的心悸、失眠之证。

(2)天王补心丹重用生地为君,配伍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之品,主治心经阴亏血少,心悸、失眠之证。

酸枣仁汤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配伍调气疏肝之川芎,酸收与辛散并用,具有养血调肝之妙,主治肝血不足,虚烦不眠之证。

(1)天王补心丹的主治证.

(1)酸枣仁汤的主治病机.

安神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

酸枣仁汤。

磁朱丸、甘麦大枣汤。

第十七章开窍剂

1.1开窍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2凉开、温开的代表方。

(1)安宫牛黄丸为清热开窍之剂,主治热闭心包之证。

紫雪、至宝丹亦为清热开窍之常用方,但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丹又次之。

且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