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9477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文档格式.docx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文档格式.docx

灵水灵物崇拜

天人合一思想

君子必得思想意识形态因素(对自然的尊敬与喜爱)

神仙思想

二、主要园林实例

1、殷周:

贵族园林——皇家园林前身

殷纣王“沙丘苑台”周文王“灵囿、灵台、灵沼”

2、东周:

台囿结合,以台为重

(1)楚国章花台a又名“章华宫”主体建筑章华台,四台相连,俗称“三休台”b宫苑“高台榭”的典型c山环水抱:

人工开凿大型水体

(2)吴国姑苏台:

a位于阖阊(今苏州)一带b因山成台,联台为宫c内有“海灵馆”、“馆娃阁”、“春宵宫”、“天池”等宫观池馆d观赏太湖e夫差、勾践、西施——响廊裥。

采香经

3、秦封建帝国建立,开始出现真正意义的皇家园林。

主要宫苑建设:

上林苑、宜春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

大咸阳规划——体天象地,天人合一

*上林苑:

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主要建筑群阿房宫(又名阿城,集中美于一身,高台建筑及复道:

二层廊道,上层封闭通行,下层开敞。

甬道多种建筑的组合)

*兰池宫:

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假山,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筑山为蓬莱,开皇园求仙之先河(并未出现一池三山之格局)

4、汉

(1)皇家园林:

汉武帝皇家造园活动达到空前兴盛局面。

西汉代表性宫苑:

上林苑、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

*上林苑: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a秦代上林苑基础b周一百多公里c山水——自然山水及人工开凿相结合,关中八水贯穿,人工湖泊:

昆明池d动植物丰富e苑——即园林,“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36处园中园f宫——12处宫殿群,其中最大为建章宫,宫中“一池三山”g高台h观——汉代对体量比较大的非宫殿建筑的通称,21观i生产基地

&

西汉上林苑综述:

天然山水环境;

建筑密度低,疏朗随宜;

涵盖了几乎全部功能的皇家园林(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生产)

●建章宫:

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一池三山”布局的皇家园林。

太液池一池,蓬莱、方丈、瀛洲三山。

前宫后苑(宫南苑北)

(2)私家园林梁孝王梁园(又名东苑、兔园)

袁广汉园:

“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绵数里”

梁冀苑囿: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私家园林

三、萌芽期总结1、演进变化极其缓慢,始终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2、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3、园林功能的转化——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游憩、观赏为主

4、总体规划粗放宏大,造园活动并未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5、形式的意味——一池三山,以象二崤

6、仙境意象——昆仑、蓬莱

7、自然观——神秘、崇拜、比德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魏晋风流:

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

成为当时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性而风流自赏

*特点:

(1)人性觉醒

(2)清谈(玄学、佛学、老庄)(3)名士风尚——饮酒、服食、猖狂、寄情山水(隐逸)

*代表人物“竹林七贤”——阮籍、稽康、刘伶、向秀、阮成、山涛、王戎

杨衡之《洛阳伽蓝记》

三、园林发展概况

1、皇家园林:

典型代表城市:

(1)北方邺城;

(2)洛阳;

(3)南方建康

(1)战国时魏国重要城池(今河北临漳县西)

代表作品:

铜雀园(铜爵园):

a曹魏时建,毗邻于宫城之西,以初具备大内御苑性质b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三台具备一定的军事战备功能

●华林园(后赵)石虎所建诸园中规模最大

●仙都苑(北齐)北齐后主高伟所建,其象征五岳四海的山水格局,是继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法的发展

(2)代表作品:

苏林园(华林园)北魏洛阳城

(南到北)成熟的中轴线体制:

干道——衙署——宫城——御苑

北魏魏明帝初建,相当于大内御苑

(3)建康即今南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华林园乐游园

2、私家园林

城市私园(宅园、游憩园):

建置在城市里面

(1)北方:

北魏洛阳张伦宅园,人工山水园;

写意写实结合——造园艺术的飞跃;

山石大假山——井冈山

(2)南方:

南齐文惠太子“玄圃”(建康)a名称——昆仑神话b园址较高;

南梁“湘东苑”a各种建筑类型b石洞堆叠(二百余步)

庄园、别墅建置在野外风景优美地带

(1)北方:

西晋石崇“金谷园”,石崇的豪华宅第(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具有代表性的地主庄园和游赏性园林相结合。

当时又称“河阳别业”自然山水之美——临河,地形略有起伏

汉代遗风的建筑——高层阁楼

后世以其喻贵族园林生产和经济功能比重较大

金谷晏集——曲水流觞

(2)南方:

会稽“谢家庄园”(谢灵运)《山居赋》

选址——“十宅项地,堪舆风水”

分“南北两居”——北山二园,南方三苑

浓郁的文人宅园风格,较多生产、经济成分

私家园林特征:

规模由大到小造园手法精致化

创造方法从单纯写实到写实、写意相结合

具备了丰富内涵——老庄、佛道、绘画、诗文

私家园林率先逐出了转折时期第一步

3、寺观园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

(1)城市寺观园林:

不仅举行宗教活动,也是居民公共活动中心

洛阳:

宝光寺、睛明寺、冲觉寺

建康:

同泰寺

(2)郊野寺观园林:

佛家及道家的山中修行促使寺观大都于山水风景优美地带选址,促进了风景名胜区(尤山岳型)的开发

东林禅寺——庐山第一佛寺,东晋高僧慧远

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南京)

4、其他园林:

公共园林性质的园林始见于记载

亭汉代为驿站建筑,西晋时演变成风景建筑,逐渐为公共园林代称兰亭

小结:

(1)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由单纯摹仿进而至于概括、提炼、抽象化。

开始在如何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方面有所探索。

(2)园林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3)私家园林集中反映了这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4)皇家园林纳入都城的总体规划中。

大内御苑居于都城的中轴线上,寺观园林出现,中国古典园林形成了私家、皇家、寺观三种类型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一、社会文化1、诗歌:

李白、杜甫、王维

2绘画:

(1)山水花鸟世俗画出现,分花鸟、人物、山水、鞍马、神佛独立画科

(2)山水画有了工笔、写意之分(工:

李思训,写:

吴道子)

(3)山水画创作准则:

外师造化,内法心源

(4)诗画互渗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

3建筑木结构→成熟,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

4栽培观赏植物栽培专业化

二、园林实例

(一)、皇家园林隋唐长安城唐长安(隋大兴)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一百多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繁荣都城

A宫城、皇城、大城b坊里制c水利工程d宇文恺(祖籍鲜卑)规划设计

坊里:

居住区坊里制:

居住区与产业区隔离

隋唐洛阳城A两京制B水网密布

1、大内御苑:

毗邻皇宫或建置在宫城之内,即皇帝的宅园,供皇帝日常游憩娱乐

唐长安城三大内:

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李至)、南内兴庆宫(李隆基)。

唐城大内三苑:

禁苑、东内苑、西内苑(禁苑三苑)

2、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的近郊、远郊的风景地带,前者供皇帝游憩或短期驻足之用,后者则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长安代表实例:

华清宫、九成宫、玉华宫、仙游宫、翠微

洛阳代表实例:

隋西苑、上阳宫

西苑标志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时期的到来,其规划设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造园创作是我国宫苑演变为山水宫苑的转折点。

华清宫A与长安城类似——会昌城、宫廷区、苑林区B宫城布局方整,呈前宫后苑之格局C宫廷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行政、寝宫、寺观;

南部为温泉汤池区,有8处汤池供帝、后、妃嫔淋浴

唐玄宗时期的一出最为重要的离宫,以长安为蓝本,会昌城为长安外廓城,宫廷区为长安皇城,园林区相当于禁苑,只是方向相反。

九成宫因山就势,建筑顺应自然地形。

宇文恺设计,规划设计能和谐于自然风景,又不失宫廷的皇家气派。

(二)私家园林风格:

豪华绮丽,清新雅致

士流园林——官僚士大夫经营的园林(中隐)

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更侧重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为隐逸者。

广义上乃是“文人化”的园林,而不单单为文人经营或者文人所特有之园林。

类型:

1、城市私园:

宅园:

规模不大,依附于邸宅建筑,作为园主日常游憩、宴乐、会友、读书的场所。

游憩园:

不依附于邸宅,单独建置的城市私家园林。

✿长安居住坊里的宅园或游憩园,唐代人称之为山池院、山亭院多为皇亲和大官僚所建

洛阳履到坊宅园

长安新昌坊宅园白居易的四处园林

庐山草堂

渭水之滨的一处别墅园

履到坊宅园:

整个宅园的布置以水景和竹景为主,并采用划分景区和借景手法,创作园景

2郊野别墅园

别墅园:

建在郊外山林风景地带的私家园林,供园主人避暑、休养或短期居住之用。

唐代称别业、山庄、庄,规模较小的也称为山亭、水亭、田居、草堂等。

(1)单独建筑在城市近郊风景优美地带

(2)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

(3)依附于庄园建置

●平泉庄洛阳城南三十里,园主人李德裕,园中以怪石奇水取胜

●浣花溪草堂成都城西,著名诗人杜甫,今称杜甫草堂

●庐山草堂白居易《草堂记》

选址佳——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的庐山

巧于因借,就地取材;

简朴而书卷气浓;

养生之道

●王维辋川别业(天然的山地园)

20处景点:

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宫槐陌、临湖亭、南坨、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坨、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

《辋川集》《辋川图》

(四)寺观园林及其他园林

1、寺观园林

(1)寺观越来越多的接纳世俗活动,成为公共交往的中心

(2)寺观的建筑制度已趋于完善,包括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部分功能区。

(3)寺观园林肃穆与愉悦更多的融合

著名寺院:

慈恩寺:

寺内大雁塔是西安现存最著名的古塔

唐代著名僧人玄奘——第一任主持方丈

塔高七层雁塔题名

以牡丹、荷花盛名

普救寺:

《西厢记》中两人见面地方

2其他

(1)衙署园林

坊内的岗阜——原,如乐游园

(2)公共园林水渠转折处的两岸(以水景为中心)如曲江池

街道的绿化

1皇家园林“皇家气派”的回归及三个类别的形式

2私家园林,文人园林的兴起,隐与仕的巧妙结合,诗画入园已见端倪

3寺观园林进一步世俗化:

城市寺观——公共交往场所

4公共园林已更多的见于文献记载

园林的成熟期——宋

一、社会文化:

承上启下,

1、宗教哲学,儒——宋理学;

佛教——禅宗;

道教——士大夫道教。

2、文学宋代诗词繁荣发展,相比汉唐时代,宋代文学气度虽减,却更加细腻,题材也更加生活化

3、绘画绘画在五代、两宋时期达到高峰境地,山水画尤其的得到重视。

4、绢绣

5、建筑李明仲《营造法式》

建筑个体及群体的多样化,出现了叠山技工“山匠”、“山园子”

6、栽培

二、园林的发展概况

城:

宫城、内城、外城城与市双重并

市:

《清明上河图》商铺、夜市、娱乐和服务——勾栏、瓦肆举,城市概念

坊里制——商业街——商业城市——商业兼政治中心根本变化

*南宋临安(杭州)倒骑龙的宫衙布置

西湖十景:

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院风荷、南屏晚钟、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双峰插云、柳浪闻莺、花港观鱼

(一)皇家园林

集中在东京与临安,其规模与气势远不如隋唐,但精致程度超过之,少皇家园林之气派,更多的接近于私家园林。

北宋东京

1、大内御苑:

后苑、延福宫、艮岳

2、行宫御苑:

景华宫、琼林苑、宜春苑、玉律园、金明池、牧苑等。

3、东京四苑:

琼林苑、玉律园、金明池、宜春苑。

艮苑:

(1)又名华阳宫、寿山艮岳

(2)文人园的高峰(3)选址:

开封东北隅,洼地

(4)建园由宋徽宗亲自参与,宦官梁师成主持修建工程

(5)园建成之后,宋徽宗撰写《艮岳记》,僧人祖秀写《华阳宫记》

(6)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花石纲”“应奉局”

1筑山——主宾分明,远近呼应,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

A主——万寿山宾——寿山侧——万松岭余——芙蓉城

B土石兼用:

太湖石灵璧石

C体现画论“势”

2理水——完整的水系,对大自然的多种水形的摹写

3置石——太湖石的特置,花石纲

A单块石特置b专门区域c命名:

神运峰、盘固候

4植物配置a品种繁多b南方驯化品种c多样化种植

5建筑——发挥了观景及点景作用

A从造景的需要出发——点景,观景b各种建筑形式,除台、榭、楼、阁,还有观、寺庙、书馆、村居、酒家

6艮岳是宋代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是在平地上以大型人工假山来仿制中华大地山川的优美范例。

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组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而较少皇家气魄的人工山水园。

它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

金明池:

五代时演习水军,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水嬉

浓郁的公共娱乐性质,建筑不多;

池形方整

巨型拱桥——仙桥“骆驼虹”水心殿

南宋临安

大内御苑——后苑行宫御苑——德寿宫(秦桧)

(二)私家园林

集中在中原和江南;

文人园成为主流(全面文人化)——影响皇家、寺观园林

1中原洛阳为私园汇聚之地

宋人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记述他亲历的19处园林(包括私家园林18处)

(1)富郑公园、环溪、湖园、大字寺园、独乐园、董氏西园东园

富郑公园:

南北两区,宰相富弼之园

北区:

大土山(腹洞)、竹林、明渠

南区:

大水池、池北主体建筑“四景堂”,池南“卧云堂”;

土山上筑台、种竹梅,总体开朗。

(2)环溪:

a溪池为主b中间大洲——主要建筑c松、梅为主要绿化d建筑“洛中无可逾者”

(3)湖园:

a原唐代宰相裴度的宅园b开朗运用水景为主题c动观、静观因时而变d四并堂出于谢灵运“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李格非“洛人云,园圃之胜不能相兼者六,务宏大者,少幽邃;

人力胜者,少苍古;

多水泉者,难眺望,兼此六者,唯湖园而已”

(4)独乐园a司马光的游憩园,在洛阳诸园中最为简朴自撰《独乐园记》b竹子构成多种形式的“绿色建筑”c园内建筑的命名意境深化已十分明显d“独乐”的深远影响,“所以为人欣羡者不在于园”——人品、诗文

司马光《独乐园七题》释景名

读书堂——董仲舒钓鱼庵——严子陵见山台——陶渊明种竹斋——王子猷

采药圃——韩柏林(韩康)浇花亭——白居易(白乐天)

弄水轩——杜牧之(有《池州弄水亭》诗)

2江南私园以临安为代表

吴兴即今湖州,南宋周密《吴兴园林记》

临安私园集中在西湖一带:

南园、水乐洞园、后乐园、水竹院落、裴园

平江即今苏州,代表园林沧浪亭、乐圃等

润州梦溪园

(1)沧浪亭平江城南,是江南现存历史最久的古园林之一。

北宋诗人苏舜钦丢官流寓苏州,花了四万钱买下了这座名园。

在水旁筑亭,自号沧浪翁。

(2)沈园绍兴市,此园与宋代大诗人陆游有关,离婚十余年后,见于沈园。

陆游《钗头凤》

(三)文人园林的兴盛

文人园林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宋代仕流园林的主导地位

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

1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2疏朗景物数量不求多,空间开朗,虚处大于实处

3雅致托物言志,以物寄情竹文化石文化

4天然天然之趣表现在:

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

另外,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宋代文人园林的美学观点:

须弥芥子壶天

1寺观园林临安禅宗五山灵隐寺

2其他园林西湖

楠溪江中游村落园林:

a唐末移民b天人感应c耕读思想d选址、布局、入口,开放空间e苍坡村——文房四宝布局f芙蓉村——七星八斗格局g岩头村h枫林村——新月带星格局I花坦村

辽金园林

金西苑大宁宫玉泉山行宫

大宁宫(万宁宫):

a以艮岳为蓝本b琼华岛,广塞殿c一池三山d太湖石来自艮岳——折浪石

中都八苑:

芳园、南园、北园、东园、同乐园、广乐园、熙春园、琼林苑

全章宗“燕京八景”:

居庸叠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风、琼岛春萌、西山晴雪、卢沟晓月、金台夕照、荆门飞雨

小结

1私家园林为造园主流,士流园林全面的“文人化”。

文人园林的兴盛是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重要标志

2皇家园林、寺观园林愈加接近私家园林,公共园林较上代更为活跃,普遍。

3造园技艺高度升华,建筑作为造园四要素之一,其景观功能被显著提升

4园林受写意画、禅宗哲理及诗词文化的影响而进一步画化、诗化、禅化、写意山水园于宋代最终形成。

园林成熟期

(二)——元、明、清初

一、元代

元四家——倪云林、黄公望、吴镇、王蒙

色目人蒙古人汉人南人

1元代皇家园林:

元4年,以金代大宁宫为中心建新都城,“大都”。

这里是北京前身。

金琼华岛及周围的湖泊再加开拓后命名为“太液池”

《周礼考工记》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2元代私家园林:

狮子林、万柳堂(廉园):

宰相廉希宪之园、汝南王雪香园、倪云林的清閟阁

二、明、清初

(一)政治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因素成长

文化:

《花镜》是中国最早刊行的一部花卉园艺著作

吴门四家:

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二)都城规划:

明清北京城,宫城即大内,又称紫禁城

前朝后寝的格局。

御花园在最北端

(三)明代皇家园林:

主要为大内御苑的建设,共6处大内御苑

1、西苑:

元代太液池旧址,大内御苑中规模最大

奠定北、中、南三海格局,水面占全园的一半以上。

既有琼阁仙境又富水乡田园野趣。

2、御花园(后苑):

前宫后苑规整布局

坤宁宫之后,紫禁城中轴线的尽端,建筑二十余处,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格局

3、东苑(南内):

位于皇城东南角

4、慈宁宫花园:

原仁寿宫基址,浓厚佛教气氛,紫禁城内第二处大内御苑。

5、兔园:

兔儿山

6、万岁山:

位于紫禁城之北,大内之“镇山”

行宫御苑南苑古称南海子

上林苑采育上林苑

(四)清初皇家园林(清初——雍正)

西苑清初对其进行两次大规模改建

2、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群:

西区:

香山为体,包括附近山系和东麓的平地

中区:

玉泉山、翁山、西湖为中心的河湖平原

东区:

明代私家园林的汇聚之地,海淀镇以北的沼泽地

主要园林实例离宫:

畅春园、圆明园、避暑山庄

行宫:

香山行宫、静明园

畅春园:

以水为底,康熙皇帝首次引进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

康熙北巡,政治活动

三个景区:

山岳区、平原区、湖泊区

康熙题四字景名36处,即为康熙三十六景《御制避暑山庄记》

(五)明、清初的私家园林

1、江南扬州:

明末郑氏兄弟的四座园林——影园、休园、嘉树园、五亩之园

扬州八大名园:

王洗马园、卞园、员园、贺园、冶春园、南园、郑御史园、筱园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