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495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6096803/16070903

课程名称:

金融学

英文名称:

Finance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学科基础课

学时:

48

学分:

3

适用对象:

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

考试

先修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

金融学是基于经济学理论上的一门经济类财经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

它从分析金融运作对象——货币、货币资金、金融工具、金融资产入手,阐述货币时间价值原理;介绍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的具体类型及业务,说明其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货币政策及作为其依据的货币理论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熟悉金融学原理体系、分析框架及思维方式,从而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Financeisabasiccorecourseofeconomicsandfinance,whichisbasedoneconomictheory.Theframeworkofthiscoursestartswiththeanalysisoffinancialoperationobjects,suchascurrency,funds,financialtoolsandassets.Alsothecourseexplainstheprinciplesofthecurrencytimevalue,introducestheclassificationandbusinessoffinancialinstrumentsandmarkets,andthenpointsoutitssignificancetothecontemporaryeconomy.Itdiscussesthemonetarypolicyandtheories.Fromthecoursestudentswillgetthebasicconceptsandfundamentalknowledgeoffinance,andbeacquaintedwithfinancialprincipleandanalysismethods.Thosewillhelpthemtoimprovetheirconsequentstudyofspecializedcourse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又是金融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

(二)教学目标

1、专业素养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2、思政育人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让其认识到金融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

让学生理解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关联关系,认识到金融必须脱实向虚、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质属性。

让学生掌握国家在金融方面的政策、方针,增强学生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货币

(一)目的与要求

1、专业学习目标:

掌握货币的基本概念;熟悉理解货币的职能;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及几种货币制度及其各自的特点;掌握货币的层次划分。

2、思政育人目标:

通过让学生了解货币在经济中所发挥的职能和关键性作用,增强学生将来作为一名金融从业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定义和职能

1.主要内容

(1)货币的定义;

(2)货币的四大职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货币;交易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货币的职能。

第二节货币的类型

1.主要内容

(1)货币的形式

(2)不同形式货币的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信用货币的特点。

第三节货币制度

1.主要内容

(1)银本位制的特点

(2)金银复本位制的特点

(3)金本位制的特点

(4)纸币本位制的特点

(5)我国的货币制度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中国的货币制度

第四节货币的度量及层次划分

1.主要内容

(1)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

(2)货币的几个层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M0;M1;M2;货币结构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是怎样划分货币层次的?

(三)思考与实践

比特币属于货币吗?

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怎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金融系统

(一)目的与要求

1、专业学习目标:

了解金融体系的涵义;掌握金融体系的功能;熟悉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熟悉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思政育人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金融运行体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制度。

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金盈余者与短缺者之间的联系机制

1.主要内容

(1)资金盈余者;

(2)资金短缺者;

(3)财政转化机制;

(4)金融转化机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财政转化机制;金融转化机制;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财政转化机制和金融转化机制的优缺点比较

第二节金融体系的功能

1.主要内容

(1)降低交易费用;

(2)时间和空间的转换;

(3)保持流动性与投资的连续性;

(4)风险分摊;

(5)支付与清算;

(6)监督与激励。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交易费用;风险分摊;监督成本;搭便车;用手投票;用脚投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金融体系具有哪些功能。

第三节金融工具

1.主要内容

(1)金融工具的含义;

(2)典型的金融工具;

(3)金融工具的特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原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结构性金融工具;期限性;流动性;

收益性;安全性。

3.问题与应用

了解典型的金融工具。

第四节金融系统中的信息不对称

1.主要内容

(1)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2)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后果;

(3)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信息披露;贷款承诺;合约的正向激励。

3.问题与应用

哪些方法可以克服事前和事后的信息不对称。

(三)思考与实践

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案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货币的时间价值

(一)目的与要求

1、专业学习目标:

1.熟悉货币的时间价值;掌握各种利率的含义及计算;掌握现值和终值的计算;熟悉运用年金进行投融资决策;了解通胀和利息税的影响。

2、思政育人目标:

通过货币时间价值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投资观念,提升自身金融素养。

成为全社会金融消费者“普及金融知识,提升金融素养,防范金融风险,共建和谐金融”的重要一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时间价值及其计量

1.主要内容

(1)货币时间价值的含义;

(2)货币时间价值的衡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货币时间价值;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基准利率。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货币为什么会产生时间价值。

第二节复利和终值的计算

1.主要内容

单利和复利的计算方法和应用,终值的含义和计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单利;复利;现值;终值。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单利和复利的计算;现值和终值的计算。

第三节现值和年金现值

1.主要内容

(1)年金的概念;

(2)年金的种类

(3)年金的计算及其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普通年金;即时年金;年金终值;年金现值。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学会计算年金的现值和终值。

第四节年金现值和终值的结合:

养老保险计划

1.主要内容

养老保险计划中年金现值和年金终值的综合使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养老保险;年金现值;现金终值。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学会利用年金现值和终值分析养老保险计划。

第五节通货膨胀、利息税的影响

1.主要内容

(1)通货膨胀对利率的影响

(2)利息税对利率的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费雪效应;达比效应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学会计算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三)思考与实践

课后作业7,8,9,13,14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练习

第五章资金盈余者的资产选择及风险管理

(一)目的与要求

1、专业学习目标:

了解各种金融资产及特点;熟悉影响资产选择的因素;掌握风险的含义、度量及管理方法。

2、思政育人目标:

通过比较不同金融资产的风险属性,让学生了解各种金融风险,培养学生的金融风险意识,同时让学生了解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合规操守对于防范风险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职业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产的类别及各自的属性

1.主要内容

(1)资产的类别;

(2)各种资产的属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金融资产;货币资产;债券资产;股权资产;实物资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各种资产的特点

第二节资产选择的决定因素

1.主要内容

(1)财富或收入;

(2)资产的预期回报率;

(3)风险;

(4)流动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财富或收入;资产的预期回报率;风险;流动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资产选择?

第三节资产风险及其管理

1.主要内容

(1)风险的含义;

(2)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

(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4)风险管理的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风险;风险偏好;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均值-方差模型;风险

溢价;CAPM;风险规避;风险承担;风险转移;风险控制。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哪些事件属于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

(2)风险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三)思考与实践

你的风险态度是怎样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资金短缺者的融资选择

(一)目的与要求

1、专业学习目标:

熟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了解MM定理、税负效应以及破产成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掌握李嘉图等价定理。

2、思政育人目标: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

1.主要内容

不同的融资方式及其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第二节外源融资

1.主要内容

外源融资的主要融资方式及融资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票据融资;商业信用;融资成本。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第三节企业融资结构

1.主要内容

企业融资的几种典型理论的基本内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MM理论;有税收差异时的企业融资结构与企业价值;破产成本的影响;

优序融资理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第四节政府融资

1.主要内容

政府融资的主要方式及其比较。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增加税收;发行政府债券;李嘉图等价。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三)思考与实践

你认为那种企业融资理论更符合国内的现状?

为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金融机构与市场组织

(一)目的与要求

1、专业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的金融机构;了解国际金融组织。

2、思政育人目标:

使学生了解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对于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合作,促进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了解国家金融方面的大政方针,了解国家在国际金融合作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商业银行

1.主要内容

商业银行的含义;职能与作用;商业银行体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民营银行。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第二节政策性银行

1.主要内容

政策性银行的含义;中国的政策银行体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第三节保险公司

1.主要内容

保险公司及功能;保险业务分类;保险机构体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人身保险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第四节政策与期货市场

1.主要内容

全球性国际金融组织;区域性国际金融组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第五节国际金融组织

1.主要内容

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期货公司;期货交易所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融资融券;资产管理;转融通;转融资;转融券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三)思考与实践

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区域性国际金融组织有哪些?

中国有哪些政策性金融机构,他们分别发挥怎样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第八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

(一)目的与要求

1、专业学习目标:

了解商业银行的业务;熟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掌握流动性管理;熟悉信用风险管理;掌握利率风险管理方法。

2、思政育人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作为银行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科立足岗位的责任担当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商业银行业务

1.主要内容

(1)表内业务;

(2)表外业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表内业务;表外业务;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狭义的表内

业务。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商业银行为什么要积极拓展表外业务?

第二节资产与负债管理

1.主要内容

(1)资产管理;

(2)负债管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资产管理的三性原则;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拨备覆盖率;权益资本;

监管资本;经济资本;资产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原则。

第三节流动性管理

1.主要内容

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主要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比较各种流动性管理方法的特点。

第四节信用风险管理

1.主要内容

(1)信用风险的含义;

(2)信用风险管理战略。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信用风险;贷款专业化;信用配给;补偿余额;首付要求;自偿性贷

款。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比较各种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特点。

第五节利率风险管理

1.主要内容

(1)利率风险的基本含义;

(2)敏感性分析和缺口管理;

(3)持续期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利率风险;敏感性分析;缺口管理;麦考利久期。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学会用持续期分析方法分析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净值的影响。

(三)思考与实践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课后10,11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第九章长期资本市场

(一)目的与要求

1、专业学习目标:

熟悉资本市场工具;了解资本市场工具的发行与交易;掌握其价值评估。

2、思政育人目标:

了解资本市场的运作,认识到资本市场的有序运行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认识到资本市场的乱象对经济发展的破坏作用。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长期资本市场工具

1.主要内容

(1)资本市场的含义;

(2)中长期债券市场;

(3)股票市场;

(4)证券投资基金。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中长期债券:

零息票债券;附息债务;息票累积债券。

股票:

普通股;优先股;A股;B股;H股;存托凭证。

证券投资基金:

开放式基金;封闭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资本市场上各种金融工具的含义及特点。

第二节长期资本市场工具的发行与交易

1.主要内容

(1)资本市场工具发行的市场;

(2)资本市场工具交易的市场;

(3)资本市场价格指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全额报销;余额包销;代销;融资交易;融券

交易;资本市场价格指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和区别和联系。

第三节资本市场债券价值评估

1.主要内容

(1)贴现债券与附息债券;

(2)贴现债券价值的评估;

(3)附息债券价值的评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附息债券价值的评估;贴现债券价值的评估;当期收益率;到期收益

率;平价发行;折价发行;溢价发行。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学会评估债务的价值。

第四节股票价值评估

1.主要内容

(1)市盈率和市净率评估;

(2)股利贴现模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市盈率;市净率;无股利增长时的股利贴现模型;股利稳定增长时的

股利贴现模型;公司盈余用于再投资时的股票价格模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比较股价不同评估方式的优缺点。

第五节市场有效性和市场的过度反应

1.主要内容

(1)市场有效性;

(2)市场的过度反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有效市场假说;强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弱式有效市场;市

场过度反应。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市场有效性的含义及其意义。

(三)思考与实践

什么是融资融券交易?

其对市场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十章短期货币市场

(一)目的与要求

1、专业学习目标:

熟悉货币市场主要工具;掌握主要工具的特征及功能。

2、思政育人目标:

了解货币市场的运作,认识到货币市场的有序运行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认识到货币市场的乱象对经济发展的破坏作用。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同业拆借市场

1.主要内容

(1)同业拆解的基本概念;

(2)同业拆借的特征;

(3)同业拆借的种类;

(4)同业拆借的结算方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同业拆借;隔夜拆借;伦敦同业拆借利率;上海同业拆借利率;实时

总额结算;净额结算。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SHIBOR产生机制。

第二节票据市场

1.主要内容

(1)票据的定义;

(2)票据交易的种类;

(3)票据贴现的性质;

(4)票据市场的功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票据;支票;本票;汇票;票据贴现;票据转贴现;票据再贴现;票

据回购;真实票据;融通票据。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不同的票据交易的含义及功能。

第三节短期债券与债券回购市场

1.主要内容

(1)短期债务市场;

(2)债券回购市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库券;短期融资券;央行票据;回购交易;正回购;拟回购;开放

式回购;封闭式回购;净价交易;总价交易。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债务回购交易的功能。

第四节货币市场基金

1.主要内容

(1)货币市场基金的含义;

(2)货币市场基金的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的五大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区分货币市场基本与证券投资基金。

(三)思考与实践

课后5,6,7题

登录上海同业拆借中心http:

//www.shibor.org/,了解交易品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第十三章货币供给

(一)目的与要求

1、专业学习目标:

熟悉什么是基础货币;掌握商业银行如何创造存款货币;掌握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

2、思政育人目标:

了解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探索各种新金融模式、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各种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正面或负面影响,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础货币与基础货币方程式

1.主要内容

(1)基础货币;

(2)基础货币方程式;

(3)中央银行资产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4)中央银行负债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5)中国基础货币的供给与调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础货币;现金;准备金。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我国央行是如何调控基础货币的。

第二节银行体系派生存款的创造

1.主要内容

(1)无超额准备金与不提通货时派生存款的创造;

(2)存在超额准备金时的货币创造;

(3)现金漏损时的货币创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存款乘数;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现金漏

损。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商业银行如何创造派生存款货币的。

第三节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

1.主要内容

(1)货币乘数模型的推导;

(2)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货币乘数;法定准备金比率;超额准备金比率;现金比率;定期存款

比率;货币存款比率。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各个因素对货币乘数有怎样的影响。

(三)思考与实践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货币乘数可能带来什么影响?

登录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了解我国货币政策工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第十四章货币需求

(一)目的与要求

1、专业学习目标:

掌握各种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各种货币需求理论的政策主张。

2、思政育人目标:

让学生理解不同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政策主张,培养学生利用金融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典货币数量论

1.主要内容

(1)交易方程式;

(2)剑桥方程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交易方程式;剑桥方程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比较两个方程式的含义。

第二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1.主要内容

(1)货币需求动机;

(2)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投机性动机;流动性陷阱。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凯恩斯的需求函数的主要内容及政策主张。

第三节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1.主要内容

(1)交易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2)预防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3)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交易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预防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投机性货

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与凯恩斯的三大货币需求理论进行比较。

第四节现代货币数量论

1.主要内容

(1)弗里德曼关于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观点;

(2)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恒久性收入,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重;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