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759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docx

部编语文79年级文言文中考知识系统复习含答案

七上文言文基础知识

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

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

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 )

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

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 )

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

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 )

8.门外戏( 玩耍 )

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 )

10.下车引之( 拉,牵拉 )

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

12.学而时习之( 按时 )

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

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

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

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

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

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

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 )

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 )

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

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

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 )

26.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

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 )

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 )

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 )

30.将复何及( 来得及 )

31.一狼径去( 径直 )

32.屠暴起( 突然 )

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 )

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 )

35.苫蔽成丘( 覆盖、遮盖 )

36.目似瞑( 闭上眼睛 )

37.狼亦黠矣( 狡猾 )

38.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 )

39.一狼仍从( 跟从 )

40.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 )

41.顾野有麦场( 看,视 )

42.积薪其中( 柴草 )

43.又数刀毙之( 杀死 )

44.一狼洞其中(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

45.止露尻尾( 屁股 )

46.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 )

47.止有剩骨( 仅,只 )

48.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故,原来的 )

49.恐前后受其敌( 这里指攻击 )

50.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

51.有人忧天地崩坠( 倒塌坠落 )

52.天果积气( 果然、果真 )

53.只使坠( 纵使,即使 )

54.充塞四虚( 四方 )

55.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 )

56.国人道之( 讲述 )

二、重点虚词

1.之

2.而

3.盖:

盖以诱敌(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

4.其

5.以

6.乃

三、通假字

1.尊君在不( 同“否”,读fǒu,相当于“吗” )

2.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

4.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 )

四、词类活用

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

2.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

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

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

5.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

6.饭疏食( 名词作动词,吃 )

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

8.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

9.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 )

10.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 )

11.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挖洞 )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

13.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

14.苫蔽成丘( 名词作状语,盖上 )

15.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屠户 )

16.一屠晚归( 名词作状语,傍晚 )

17.弛担持刀( 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 )

五、一词多义

1.日

2.为

3.知

4.学

5.止

6.意

7.敌

8.前

9.积薪

六、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__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__

今义:

__指子女__

2.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__文章的义理__  今义:

__文章的意思__

3.去后乃至

古义:

__离开__ 今义:

__到、往__

4.相委而去

古义:

__舍弃__ 今义:

__委屈、委托__

5.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__回头看__ 今义:

__照顾__

6.与人期行

古义:

__约定__ 今义:

__日期__

7.下车引之

古义:

__拉,牵拉__ 今义:

__引用__

8.不亦君子乎

古义:

__有才德的人__

今义:

__泛指品德高尚的人__

9.可以为师矣

古义:

__可以凭借__  今义:

__可能、许可__

10.饭疏食,饮水

古义:

__粗劣__ 今义:

__疏通、疏散__

11.饭疏食,饮水

古义:

__冷水__

今义:

__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__

12.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

__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__

今义:

__无学识、无智谋的人__

13.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__多次__ 今义:

__数词,三__

14.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

__精力集中__ 今义:

__安静、不嘈杂__

15.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

__轻薄__ 今义:

__危险、不安全__

16.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

__懈怠__ 今义:

__速度缓慢__

17.少时

古义:

__稍微__ 今义:

__数量小__

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

__多少__ 今义:

__几何学的简称__

19.止增笑耳

古义:

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

今义:

__耳朵__

20.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

__大腿__ 今义:

__屁股__

21.身亡所寄

古义:

__依附,依托__ 今义:

__寄托__

22.因往晓之

古义:

__告知,开导__ 今义:

__知道__

七、文言句式

1.省略句。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寒雪日”之前省略了介词“于” )

(2)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 )

(3)投以骨( 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

(4)一狼仍从( 省略了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

(5)场主积薪其中( 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 )

(6)一狼洞其中( 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 )

(7)屠乃奔倚其下( 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 )

(8)顾野有麦场( 省略了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

(9)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省略了主语“屠”,可补充为“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2.倒装句。

(1)白雪纷纷何所似(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所似何”,像什么东西 )

(2)投以骨( “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 )

(3)意暇甚( 正常语序应为“意甚暇” )

(4)身已半入( 正常语序应为“身已入半” )

(5)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正常语序应为“而两狼如故之并驱” )

3.判断句。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即”表示“这就是”,“也”在这里表加强判断语气 )

(2)贤哉,回也!

( “也”表判断 )

八、重点句子翻译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__不久,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__

2.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__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__

3.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真不是人哪!

与别人相约同行,丢下我走了。

__

4.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孔子说:

“读书不深入思考,就会罔然无所得;只思考而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__

5.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孔子说:

“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__

6.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__

7.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孔子说: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__

8.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__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__

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__

10.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__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__

1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骨头已经扔光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__

1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__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__

1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的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__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想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部。

__

1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__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__

16.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__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

__

17.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__日月星辰,也是聚集的气体中发光的东西。

__

九、问题探究

1.《咏雪》在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__作者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__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在使用上有何不同?

__“尊君”指别人的父亲,是敬辞;“家君”指自己的父亲,是谦辞。

__

3.通过《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可知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__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

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__

4.“贤哉,回也”一则中表现出了颜回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__颜回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这体现出颜回贫贱不能移的安贫乐道的精神。

__

5.《〈论语〉十二章》在内容上、文字上有什么特色?

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这十二章语录不仅内容丰富,文字上也别具特色。

比如第一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连用三个反问句,把学习的乐趣和所达到的境界层层展开,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这十二章语录对学子的勤奋自励、谦虚进取,学习方法的机敏灵活,品德修养的自律豁达,论述得言简意深,富有哲理。

它像一个路标,给每位求学之子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6.《诫子书》中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

__观点:

修身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分别从治学须静正面论证、修身忌躁反面论证。

__

解析:

弄清楚了中心论点和论证内容也就基本疏通了课文,而这一切都是学生依据课文讨论、探究的结果。

设计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教师已经列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和脉络。

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一定要紧贴文本,思考并组织运用语言来回答的过程,就是锻炼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的过程。

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和讨论探究相结合。

7.“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__原因:

传播者没有调查事实,道听途说。

启示:

凡事要调查研究,面对纷繁的信息不能轻信,要实事求是。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

一、一词多义

1、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蒙乃始就学  (接近,靠近)

    还来就菊花   (接近,靠近)

 

2、当 但当涉猎  (应当)

    当求之于上流   (应当)

    木兰当户织  (对,对着)

    当窗理云鬓   (对,对着)

    卿今当涂掌事   (担当,承当)

 

3、可 可以调素琴 (可以)

    可爱者甚蕃   (值得)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

    可据理臆断欤  (可以)

    不可不学    (可以)

    三军可夺帅也   (可以)

 

4、以 以观沧海   (来)

    以为顺流下矣   (认为)

    蒙辞以军中多务   (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

    以刀劈狼首    (用)

    盖以诱敌     (用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来)

    非学无以广才   (用来)

    以我酌油知之  (凭)

    以钱覆其口   (用)

 

5、见 昨夜见军帖  (看见)

    见往事耳    (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了解)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看见)

 

6、大 公大笑乐  (大声)

    可汗大点兵   (大规模)

    自以为大有所益  (非常,十分)

    大惊曰    (非常,十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年长)

    屠大窘    (非常,十分)

 

7、市 愿为市鞍马  (购买)

    东市买骏马   (市场)

 

8、尔 尔辈不能究物理 (你们)

    但手熟尔        (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

  (你)

 

9、射 尝射于家圃    (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   (射技)

    尔安敢轻吾射   (射技)

 

10、而 出淤泥而不染       (表转折,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转折,却)

    相委而去         (表顺承,而后)

    学而时习之       (表顺承,而后)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而后)

五十而知天命     (表顺承,而后)

温故而知新      (表顺承,而后)

思而不学则殆     (表转折,却)

择其善者而从之   (表顺承,而后)

结友而别         (表顺承,而后)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表转折但是)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表转折但是)

久而不去   (表修饰,不译)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表修饰,不译)

     康肃笑而遣之    (表修饰,不译)

 

11、远 香远益清  (远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在远处)

     缀行甚远           (距离远)

     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大目标)

 

12、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可以为师矣      (成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众服为确论     (认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

    愿为市鞍马     (为此)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成为)

 

13、清 濯清涟而不妖  (清澈)

香远益清       (清香) 

 

 

二、通假字练习

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贴上

 

2、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

 

3、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尔”通“耳”,罢了

 

4、徐以杓酌油沥之.

“杓”通“勺”,勺子

 

5、不亦颠乎

【颠】通“癫”,疯狂.

 

 

三、古今异义练习

请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含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

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

一种学位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古:

指历史.     今:

过去的事

 

3、阿爷无大儿

 古:

父亲    今:

爷爷

 

4、双兔傍地走

古:

跑   今:

行走

 

5、爷娘闻女来

古:

听见   今:

用鼻子嗅

 

6、安能辨我是雄雌?

古:

怎么   今:

安定,平安

 

7、可以调素琴

古义(调弄)     今义(调动) 

 

8、阅十余岁

古义:

经历.    今义:

阅读

.

9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

指物理学,一门学科.

 

10、渐沉渐深耳

古义:

罢了.    今义:

耳朵.

 

11、是非木沛

古义:

这不是.(是:

这;非:

不是.)

今义:

对错.

 

12、求之下流

古义:

河的下游.     今义:

卑鄙,龌龊.

 

 

四、词类活用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不蔓不枝 

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生枝杈.

 

2、香远益清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 显得清幽

 

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4、无丝竹之乱耳 

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5、棹数小舟

本义“船桨”;这里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划船”

 

6、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本义“急涨”.这里为动词活用为名词,“洪水”.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 

 

1.重点实词虚词。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至于夏水襄陵( 升到高处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飞奔的马;快 )

(3)素湍绿潭( 急流 )

(4)回清倒影( 回旋的清波 )

(5)清荣峻茂( 茂盛 )

(6)良多趣味( 甚,很 )

(7)属引凄异( 接连不断 )

(8)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 )

(9)晓雾将歇( 消散 )

(10)夕日欲颓( 坠落 )

(11)沉鳞竞跃( 指水中潜游的鱼 )

(12)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

(13)庭下如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

(14)安居而天下熄( 熄灭,这里指停息 )

(15)以顺为正者( 准则,标准 )

(16)富贵不能淫( 惑乱,迷惑 )

(17)贫贱不能移( 改变,动摇 )

(18)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选拔、任用 )

(19)人恒过( 常常犯错误 )

(20)而后作( 奋起,指有所作为 )

(21)征于色( 征验、表现 )

(22)而后喻( 了解、明白 )

(23)或王命急宣( 有时 )

(24)至于夏水襄陵( 到了 )

(25)虽乘奔御风( 即使 )

(26)猿鸣三声泪沾裳( 下衣 )

(27)四时俱备( 季节 )

(2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清闲的人 )

(29)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 )

(30)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这 )

 

2.通假字。

(1)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

(2)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

(3)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

(4)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

(5)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

(6)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 )

(7)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同“弼”,辅佐 )

(8)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

(9)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

(10)军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 )

(11)改容式车( “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

(12)学诗谩有惊人句( “谩”同“漫”,空,徒然 )

3.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

(2)每至晴初霜旦( 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

(3)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动词用作名词,回声 )

(4)回清倒影(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

(5)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

(6)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用作动词,散步 )

(7)威武不能屈( 动词使动用法,使……屈服 )

(8)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使……贫困 )

(9)所以动心忍性(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震动,使……坚忍 )

(10)人恒过( 名词活用作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

(1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动词作状语,在国内,在国外 )

4.一词多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悬泉瀑布在山峰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__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__

(3)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__富贵不能使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__

(5)曾益其所不能。

__增加他人不具备的才能。

__

(6)甚矣,汝之不惠!

__你也太不聪明了!

__

6.阅读理解。

(1)阅读《三峡》,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__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__

(2)《答谢中书书》中,“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__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

__

(3)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__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

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__

(4) 如何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__这既是民族传统也应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特别是作为领导者,更应做到如此,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为重,不为一己私利而有损前者的利益,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大丈夫。

__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阐明了什么道理?

请你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__这篇文章阐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沉湎于舒适安宁的生活之中,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振作精神,奋发有为,否则,就有家亡国破的危险。

__

(6)《与朱元思书》中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

__这两句话表现出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__

(7)《与朱元思书》中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细读课文,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__写山的“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写水的“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

(8)《愚公移山》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异同?

__相同点:

“妻”和“智叟”在“力量弱小”和“土石的处置”上提出了相同的质疑。

不同点:

“妻”的质疑中有担心和关心,“智叟”的质疑和阻拦中只有嘲笑和轻视。

__

(9)你怎么看待《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

__示例: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生活中某些普遍真理的反映,本文要说明的是人力可以战胜自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