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809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7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docx

第一章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打印

第一章 对古代汉语词汇的

基本认识  P83

 

 在学习第一章到第六章的内容之前,学生应当对古汉语的词汇面貌有一个总括的了解。

对古汉语词汇面貌的整体认识注重于古代汉语同现代汉语的差异方面。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从音节构成看,单音节词在古汉语中(指上古汉语,下同)占优势地位。

从单音词占优势到复音词占优势,这种变化对汉语的词汇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从词汇的构成类别看,古汉语中有几种词汇类型应当引起注意,这就是联绵词、叠音词、通名和专名、成语典故。

 

※学习要点

对古代汉语词汇中单音词占优势地位这一特点要有所认识,在阅读中注意辨识哪些是复音词,哪些是单音词和单音词的组合,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一些双音结构的意思。

一、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优势地位,注意不要把两个单音词的组合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词。

二、汉语词汇的复音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单音化向复音化的发展过程可以看作一个连续统,有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单音节词的优势地位  P83

 

一、阅读古书时,不要把两个单音词的组合误认为一个双音词。

(参见第十一章第二节第四部分P204)例如:

于是:

介词+指示代词,介宾结构,在这个时候

得意:

动词+名词,述宾结构,领会话中的旨趣

妻子:

名词+名词,联合结构,妻子和儿女 

虽然:

转折连词+指示代词,虽然如此

知道:

动词+名词,述宾结构,对道的了解掌握

地方:

名词+名词,主谓结构,土地方圆

其实:

指示代词+名词,偏正结构,它的果实

中间:

方位名词+动词,主谓结构,中间间隔了

自己:

介词+人称代词,介宾结构,由、从自己

甚至:

程度副词+形容词,偏正结构,十分周到

 

补充:

1、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中原地区)

2、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介词“用”,后隐含宾语“之”+动词“作为”)

3、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耳聪目明)

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体词性偏正结构,代词“他的+名词“实质”)

5、两家子弟才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谓词性偏正结构,程度副词“完全、彻底”+动词“知道、了解”)

6、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谓词性联合结构,动词“结交”+动词“交往”)

*古代汉语中的一些由两个词根语素组成的双音结构,在双音词的界定上,有时界限并不明确。

 

二、有一部分双音结构,两个语素的组合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主要表现:

从意义看,可以拆解开来分别训释。

从结构看,前两个语素有时可以倒置。

 

补充练习:

判断带横线的两个字是复音词,还是单音词,并说明其意义:

1、《中山狼传》:

“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

2、《庄子·秋水》: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3、《韩非子·用人》:

“去规矩而妄意夺,奚仲不能成一轮。

4、《荀子·富国》:

“三德者诚乎上,则下应之如影响。

 

 

 

第二节 古代汉语中值得注意的

几种词汇类型 P87

 

一、联绵词

1、联绵词的性质:

联绵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两个音节的单纯词。

注意:

只能将联绵词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不能拆开来解释。

     例如:

望洋-仰视的样子         犹豫-迟疑不决

2、连绵词在语音(古代)上往往有一定的联系。

1)双声(含零声母):

崎岖、踟蹰、鸳鸯、黾(min2)勉、犹豫、缱绻;

参差、仿佛、蒹葭、恍惚、玲珑、慷慨、惆怅、流利、尴尬、澎湃、吩咐、挣扎、褴褛、含混、蒙昧、忐忑、秋千、琵琶、蜘蛛;憔悴、滑稽、缤纷、

2)叠韵:

崔嵬、婵媛、蹉跎、望洋、蟋蟀、逍遥、荒唐、逶迤;

缠绵、蜿蜒、匍匐、囫囵、彷徨、从容、徘徊、怂恿、苍茫、潦草、慌张、糊涂、唠叨、荡漾、蜿蜒、窈窕、叮咛、堂皇、逍遥、哆嗦、烂漫、灿烂、蜻蜓、螳螂、浮屠

补充1:

非双声叠韵:

浩荡、滂沱、妯娌、芙蓉、蜈蚣、蝴蝶、蝙蝠、翱翔、葡萄、苜蓿、罗汉、玻璃、疙瘩

补充2:

联绵词大都用来描绘声色形状。

古书常用“貌”来注解。

此外还有名词性的。

《诗经·周南·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朱熹注:

“参差,长短不齐之貌。

3、构成联绵词的字只是记音符号。

联绵词用字不太稳定,但表示的词还是同一个。

可以转换成常用形式来理解。

例如:

犹豫-游预、由预、优与、由与、容与、犹予

 

二、叠音词

叠音词:

指由两个相同音节相同汉字构成的双音词。

又称为“重言”。

1、叠音词多为单纯词,也有合成词。

*2、有部分叠音词的用字不固定。

3、叠音词主要用来描摹性状。

4、古代汉语叠音词比现代汉语多。

 

三、偏义复词  

1、偏义复词:

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作陪衬。

注意:

判断偏义复词应当依据语境。

如“观察动静 动静搭配”。

2、偏义复词的构成:

1)连类而及:

两个语素分属不同的类。

例如:

风雨、车马

2)由意义相反相对的两个语素构成:

好歹、休祲、得失、缓急

3、应注意的问题:

1)区别偏义复词与一般复音词。

(见教材例)

2)由意义相对的两个语素构成的偏义复词,一般是表正义的语素放在前面,而整个词的意义多取负义,如休祲、得失、褒贬、甘苦、成败、利害、爱憎。

也有正义在后,取正义的,如祸福。

3)现代汉语中还有偏义复词:

动静、褒贬人、同甘苦、人马齐全、计较得失、不计成败

 

四、通名和专名

1、对事物的细类不加区别的叫通名,加以区别的叫专名。

例如:

“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

”“木豆”的豆是通名,“谓之豆”的豆是专名。

通名和专名是相对而言的,是就同一时代或不同时代(如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词汇比较而言。

2、通名和专名的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属种关系。

通名表示大类,专名表示大类中的小类。

第二种情况:

总分关系(分割关系)。

通名表示整体,专名表示整体中的一部分。

3、如何看待通名和专名:

1)通名和专名是就词在同一个词汇系统中的语义范围讲的。

2)通名和专名是相对的概念,由语言的社会性决定。

3)通名和专名的变化是考察语言词汇变化的一个方面。

3、古籍中区分名称的不同,常用:

“×曰×”。

      “×曰×”的解释方法:

“曰”后是被解释的词。

不仅释义,还区分同义词。

“为、谓之”的用法与“曰”相同。

这三个术语大致相当于“叫做”。

“草曰刈,谷曰获”:

说的是“刈、获”这一组表示收获动作的专名,它们搭配的对象不同。

《楚辞·离骚》:

“各興心而嫉妒。

”王逸注:

“害贤为嫉,害色为妒。

枚乘《上书重谏吴王》:

“譬犹蝇蚋(rui4)之附群牛。

”李善注:

“《说文》曰:

秦谓之蚋,楚谓之蚊。

 

五、典故和成语  

成语:

从词汇的构成看,成语是汉语熟语中最重要的一种。

     从意义上看,成语表示的是一个整体意思。

     从结构上看,成语是固定结构,不能轻易改变。

     从构成上看,汉语成语大多是四个字。

典故:

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或古书中的用语,以使诗文显得典雅含蓄。

成语典故在汉语中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学习成语典故有助于阅读古籍,学习古汉语的语法、词汇,了解语言和文化的作用。

注意:

有的成语的意义后来发生了变化(例见P100)。

要掌握它们最初的意义和现在的意义,要能够正确分析成语结构,准确解释成语。

 

 

 

※考前辅导

简答题

 1.认识古代汉语单音词占优势地位的特点对学习古代汉语有什么意义?

  答:

古代汉语(主要指上古汉语,下同)的单音词占优势地位,而在现代汉语中,复音词特别是双音词占优势地位,我们所以感到古代汉语的词汇面貌与现代汉语有明显的不同,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阅读古书的时候,首先应当注意的是不要把两个单音词的组合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词。

  其次应该知道,汉语词汇的复音化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

在一个长期的过渡时期中,有一部分双音结构,两个语素的组合呈现出一种不大稳定的状态。

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从意义方面看,可以拆解开来分别训释。

  第二,从结构方面看,前两个语素有时可以倒置。

  2.汉语词汇的复音化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双音结构,两个语素的组合呈现出一种不大稳定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汉语词汇的复音化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

在一个长期的过渡时期中,有一部分双音结构,两个语素的组合呈现出一种不大稳定的状态。

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从意义方面看,可以拆解开来分别训释。

如:

《论语·学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郑玄注:

“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第二,从结构方面看,前两个语素有时可以倒置。

如:

《韩非子·五蠹》: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

”又《八奸》:

“为人臣者散公财以说(yuè)民人。

  3.分析联绵词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

关于联绵词,有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联绵词的性质。

从构成词的意义看,可以分为合成词和单纯词两类。

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

单纯词可以是一个音节,也可以是几个音节。

如果不是一个音节,就可能引起误解。

一般地说,构成联绵词的两个音节(书面上看到的是两个字)只是表示读音,分开来没有什么意思,合起来才有意义。

这就是说,联绵词是一种单纯词,遇到这类词,我们不能死抠字面意思强作解释。

所以如果过分注重字形,就会把一个联绵词看作两个词。

  第二,联绵词在语音上(指古代的读音)往往有一定的联系。

有的是声母相同,称作双声(如果两个音节都是零声母,也是双声)。

如崎岖(溪母)、踟蹰(定母)、鸳鸯(影母)。

有的是韵(指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称作叠韵。

如崔嵬(微部)、婵媛(元部)、蹉跎(歌部)。

有一些联绵词,过去有双声或叠韵的关系,到了现在这种关系已经没有了,这是因为语音发生了变化。

  第三,表示联绵词的两个字既然只是表音的,就可以看作一个记音符号。

汉语中的同音字多,所以用字就不十分固定,一个词有时有好几张面孔。

如果一个联绵词有几个书写形式,有的常用,有的不常用,转换成常用的形式就比较容易理解。

  4.什么是重言?

   答:

重言是指两个音节相同的双音词。

又称叠音词。

表现在书写形式上,记录这两个音节的字也往往是相同的。

  5.叠音词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

关于叠音词,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有一部分叠音词是单纯词,两个字只是记音,分开讲没有意义。

对这一部分叠音词,不要硬拆开来讲。

也有一部分叠音词是一个语素重叠以后构成的,也就是说每个字都有意义。

有的字虽说有意义,但并不怎么单用。

从语音上看,叠音词和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关系密切。

当叠音词中的一个音节略有改变时,这个叠音词就可能变成一个联绵词,反过来也一样。

  第二,有一部分叠音词,用字同联绵词一样,也不十分固定,一个词往往有几种书写形式。

  第三,叠音词主要用来描摹性状。

为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要夸张其事,铺陈张扬,就需要多用叠音词。

  6.什么是偏义复词?

  答:

所谓偏义复词,是说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

在“好歹你都要来一趟”这句话中,正反两面的意思都有。

在“万一有个好歹”这句话中,“好歹”指的只是“歹”,没有“好”的意思,“好”。

仅是一个陪衬。

由此可以看出偏义复词和一般并列复合词的区别。

  7.偏义复词和一般并列复合词的区别是什么?

  答:

偏义复词和一般并列复合词的区别是偏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

一般并列复合词两个语素都有意义。

  8.分析偏义复词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对于偏义复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阅读古书时注意将偏义复词与一般的复音词区别开来,以免影响对文意的理解。

  第二,构成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以意义相反相对为多,相对的两个意义一正一负,表示正义的语素有一般放在前,表示负义的语素一般放在后(如“得失、利害”)。

在偏义复词中,多取正义而少取负义。

一般的并列复合词有的时候偏指一义,是由一定的上下文决定的。

  第三,现代汉语中的一些用语也还有偏义复词的用法。

如:

动静(有动无静)、褒贬人(一般有褒无贬)、同甘苦(有甘无苦)、人马齐全(有人无马)、计较得失(偏指失)、不计成败(偏指败)。

  9.什么是“别言”?

什么是“浑言”?

  答:

从器物的形制区别的角度解释的词义的,称为“别言”;不讲区别的,是“浑言”。

“别言”就是今天说的专名,“浑言”就是今天说的通名。

  10.通名和专名的关系有哪几种情况?

  答:

通名和专名包括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大类和小类的关系,通名表示大类,专名表示大类中分出的小类。

第二种情况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通名表示整体,专名表示整体中的一个部分,这种情况也可以称之为总分关系。

  11.如何看待通名和专名?

  答:

第一,一种语言中名称的确立是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分类,专名和通名就是这种分类的结果。

这样的分类构成一个系统,大的系统又一层一层地分成小的系统,每一个名称(也就是词语)都在一个特定的语义范围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或者说空间。

古代汉语的一个语义系统中有很多个词,有很细致的类别划分;到了后来,有些词不再用了,所对应的语义系统的划分就不那么细了,这就构成了通名和专名的对立。

专名和通名是就词在同一个词汇系统中的语义范围讲的。

  第二,专名和通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不同的语言,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词汇系统,就可能构成专名和通名的不同对立。

这是由语言的社会性决定的。

语言的根本特质之一就是它的社会性,这是我们考察专名和通名的出发点。

第三,专名和通名的变化是考察语言词汇变化的一个方面,考察汉语古今词汇的变化,应当重视专名和通名的变化。

 

第二章 古汉语词汇中词的意义

   

 词的意义是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对象,必须对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词义是属于语言层面的。

义位是古汉语中十分重要的语义单位,认识词义关系和词义变化、研究古汉语的词汇系统,一般的说都要以义位作为基本单位,所以应当予以特别地重视。

义素是对义位作进一步分析后得出的构成成分,可以分为指称义素和区别性义素两部分。

对义位作义素分析有助于更科学更深入地认识词义。

义位的划分和义素分析都是值得继续探索的。

学习时应当注意结合具体例证的分析掌握本章所讲的基本观点和一些重要概念。

 

 

※学习要点

1、了解词义,必须认识它具有不同的层次。

2、语义单位有不同的层级,义位是研究词义特别是古代汉语词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语义单位,深入认识词义关系和词义的变化、研究古代汉语的词汇系统,一般地说都要以义位作为基本单位,所以应当予以特别地重视。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对词义的基本认识 P120

一、什么是词义:

1、词义是词的词汇意义,是用语音形式固定下来并加以体现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和评价。

词的意义是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最基本的内容。

把握词义关系到意义与客观事物、意义与人们认识两方面的关系。

2、词义的性质:

1)理性意义:

又称概念意义,反映人们对客观对象的基本认识,显示人们对不同客观对象的区分,是词义的核心和最稳定的部分。

2)联想意义:

指一个词在长期运用中,由词义的基本特征而产生出对另一些特征的联想,由此而生成的意义。

词的联想意义往往在语境中才能显示出来,因此又称隐含意义。

3)社会意义:

指由于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思想观念、职业阶层等的不同而产生的意义。

4)色彩意义:

主要指词的感情色彩和风格色彩。

对理性意义而言,色彩意义是一种附加意义。

  感情色彩:

显示说话人的好恶,分为褒义和贬义。

  风格色彩:

又叫附加色彩,表现不同场合用词的不同色彩。

例词

理性意义

联想意义

社会意义

色彩意义

感情色彩

风格色彩

女性

柔弱

封建社会:

男人的附属品

中性

 

眷恋

深切的留恋

感情丰富

/

褒义

书面语

3、词义的基本特点:

(参见《语言学纲要》P130)

1)概括性:

把握某类事物的共性。

2)社会性和民族性:

概括的是某个民族的整个社会某一时期的普遍认识。

3)模糊性:

词义所指的对象或所包含的内容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

4、认识、确立词义应注意的关系:

1)词义与概念(逻辑上的概念):

P123

2)词义与所指事物的关系;(P124)

3)词义与语音的关系;

4)词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P134)

5)词义与汉字的关系。

(P102)

 

二、词义与概念的关系 P123

1、要把词义与概念区别开来

例如:

时间、白天、早晨; 空间、天空、蓝天

     人(P124)、亲戚(P142)、姑姑; men、relation、aunt

  古:

奔、走、趋、行; 今:

跑、走

补充: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语词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一个词或一个词组甚至是一句、一段话来表达。

(祖国、社会主义祖国)

2、要把词义和对词的释义区别开来

词义: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认识和评价,显示人们对不同客观对象的区分。

对词的释义: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多种情况,变化大。

3、词义是约定俗成的,具有社会性、全民性和稳定性。

不能因为现在对词的释义更加科学,就认为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深化了。

 

三、词义与所指 P124

1、“所指”的意思:

第一,一个词所指事物本身的实际状况。

例:

车、船;枪、炮;师、生

第二,一个词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实际上指的是什么样的事物、动作或情态性状。

例:

浮云、云烟; 挥剑、挥毫; 白菜、白军

2、区别词义和所指:

二者密切相关,但并不等同。

词义指的是这个词在于其他相关的词构成的对立关系中所处的位置。

1)一个词义在不同上下文中所指的具体对象可以不同。

(如上例)

2)所指的对象相同,而词义不同。

例如:

启明、长庚;暮星、晨星;金星      牛——牲

3、词义和所指的不同就是语言义和言语义的不同:

1)言语义:

指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显示出来的具体意义。

2)语言义:

对言语义的抽象和概括。

例如:

挥:

舞动、摇摆。

“挥剑、挥毫”  

     盘:

环绕。

“龙盘、盘马、雕盘”

释义错误例:

见教材P123“盘”

四、术语义、语文义、文化义

1、术语义:

指科学精确揭示事物本质的意义。

▲2、语文义:

反映一般人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的意义。

是语言社会性的体现。

3、文化义:

显示的是一种特定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或道德标准,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思想文化背景。

是词义性质中社会意义(P122)部分。

各种词的意义的比较

 

特点

表现

对应

例:

革命

言语义

个人的,在语境中显示出

因人而异,因语境而异

所指2:

语境中的指称

“革命也好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的命,……”:

铲除未庄上以举人老爷为首的鸟男女的性命

语言义

抽象概括,约定俗成

全社会、全民一致

词义

根本改革

 

术语义

科学、精确

全社会、全民一致

术语

被压迫的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

语文义

一般性、社会性

词义

根本改革

文化义

强烈的时代色彩

因时代而异

社会意义

文革期间:

造封资修的反

 

 

 

第二节  义   位    P130

多义词:

小人

义位:

1、未成年的人;2、地位低的人;3、人格卑劣的人

语义场

聚合词群

义素

语义表达式

 

词义的变化

年龄

 ↓

大人

指称义素或区别性义素:

年龄+成年+人

变化趋势:

具体→抽象

小人

年龄+未成年+人

引申方式:

连锁型

地位

 ↓

大人

地位+高+人

引申结果:

范围转移

小人

地位+低+人

情感色彩:

中性→贬义

人格

君子

人格+高尚+人

 

小人

人格+卑劣+人

 

实际变化的意义:

语素义“小”

 

 

复习:

字、词、词义

一、什么是义位

1、义位:

指词的每个意义。

义位是词下面的又一级语义单位。

语义单位:

词→▲义位(词义→语素义)→义素(指称义素、区别性义素)

2、一个义位大致相当于词典中列出的一个义项,但并不等同:

1)义位对词而言。

而字典词典对字和词的划分不很严格。

 词典中一个字下面列出的义项并不一定同属于一个词。

例: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播:

1、播种 2、散布 3、分 4、舍弃 5、迁移、流亡

2)字典中列出的义项有词义,也有语素义,二者在与系统中的地位不一样。

例:

《新华字典》“耳”:

1、耳朵,听觉器官:

耳聋、耳熟、耳语。

2、象耳朵的:

木耳、耳房。

3、表示“罢了”的意思,而已:

前言戏之耳。

3、义位是最重要的一级语义单位。

义位划分的有助于了解古汉语词汇系统及其变化。

(涉及第九章词义的发展变化、十章古汉语词与词的意义关系、十一章词汇的发展变化)

 

二、如何归纳义位

第一,将言语义和语言义区别开来。

第二,将义位的划分和实际事物的区分区别开来。

第三,词义转移后,两个意义分属不同的语义场,应当分为两个义位。

第四,个别和一般、具体和抽象分属不同的语义场,应当分为两个义位。

第五,一个意义的稳定性也是义位的衡量标准。

小结:

如何归纳义位(此指义位的确定和义位的数量问题)

看所归纳出的意义:

1、是否为语言义;2、是否为同一意义范围(同一语义场)。

 

 

 

第三节  义   素 P134

▲准备知识:

组合、聚合

组合:

结构问题。

构成整体的各成分之间的搭配关系。

(纵向)

  例:

我写。

(主谓结构) 写我。

(述宾结构)

聚合:

类型问题。

有共同特征,能互相替换的成分自然聚集成群。

(横向)

  例:

主语:

代词、名词。

状语:

副词、形容词。

谓语:

动词、形容词。

宾语:

代词、名词。

 

一、什么是义素:

1、义素:

即义位的语义构成成分,是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

2、义素分析:

把有共同语义特征的一组词(或义位)放在一起,构成一个聚合词群(或聚合义群)。

从若干方面(即义素)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所在。

例如:

1、哭:

[人]+[不带呼号或述说]+[表示悲哀的情绪]+[发声]

        号:

[人]+[带呼号或述说]+[表示悲哀的情绪]+[发声]

     2、刻:

[在木头上]+[用刀具雕]     镂:

[在金属上]+[用刀具雕]    

     3、P156虫:

有足谓之虫。

(语义场)

麟:

[虫]+[精]+[毛]凤:

[虫]+[精]+[羽] 龟:

[虫]+[精]+[甲] 圣人:

[虫]+[精]+[裸]

3、什么样的聚合词群可以进行比较:

同级关系的聚合词群

聚合词群有层级(大类、小类)的不同。

表情→笑、哭       哭→泣、啼、号      哭泣→悲泣、抽泣

4、什么样的义素可以进入一个词的语义表达式:

1)语言义。

义素是语言义,不是言语义。

挥(剑):

[手臂]+[舞动]?

+([幅度大]+[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