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城市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0918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城市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大城市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大城市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电大城市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电大城市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电大城市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电大城市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电大城市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电大城市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电大城市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电大城市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电大城市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城市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

《电大城市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城市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城市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

我国市政职能的改革趋向为:

(1)实行市政职能的分解。

(2)加强市政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

(3)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

(4)加强市政职能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训练。

(5)转变市政管理手段

我国市政管理职能如何进行改革。

我国经济体制方面的转轨性改革,要求市政职能要有相应的巨大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经过了由直接向间接、由微观向宏观、由计划向市场的职能转变之后,进一步地把间接管理具体化,宏观职能与微观职能相结合,市场规制职能与城市服务职能相融合,仍然是市政管理的重要任务。

过去我们注重管制职能而忽视服务职能,现在应当重视服务职能而较少地运用管制职能。

具体的转变任务和步骤主要是:

1、实行市政职能的分解,就是对原有市政职能进行具体分解,划分出哪些职能是应取消的,哪些需要继续保留,哪些是要下放或转移的,哪些是需要充实加强的。

通过职能分解,确定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工作程序、行政运行机制以及任职资格和条件,将职能具体化,理顺内部和外部的工作关系,从而为落实人员与编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这是实现市政职能转变的第一步。

2、加强市政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市政管理是法治管理,各种市政决策都要依据法律。

为此,必须首先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

包括对机构的设立、机构编制都要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在依法的基础上,做到政务公开,提高管理的透明度,使各种违法事件都能受到法律制裁。

逐渐形成以法治政、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市政职能运行状态。

3、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在对市政管理职能进行分解的基础上,要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

(1)同一类业务由一个部门集中管理,减少中间交叉扯皮的情况,提高办事效率;

(2)必须由几个部门共同管理的业务要分清主辅关系,明确业务接口;

(3)进行综合管理,对一些长期扯皮、难以划清的业务归并到一个部门,以减少部门之间的摩擦,从而提高市政管理的效率性。

4、加强市政职能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训练,市政职能岗位人员必须符合市政工作要求。

市政管理人事部门要经常考核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对不合格者及时撤换,以保证市政工作的效率性,优良地实现市政公共服务的各项基本职能。

5、转变市政管理手段,市政管理手段要从过去单纯的计划手段、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特别是重视公共政策的使用。

在法律前提下,使用稳健和灵活的公共政策,往往会取得比较理想的管理效果。

因此,加强公共政策的设计工作和其实施的管理艺术,是现代市政管理手段建设和我国市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城市管理学】形考作业二:

以“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为题撰写一篇不低于2000字的论文。

本题主要考核同学们的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能力。

主要在同学们学习完第三章之后完成。

首先,同学们要认真审题。

本题就是要同学们写一篇论文,字数在2000字左右。

论文的主题可以是和“科学发展观与城市管理”有关的内容。

由于科学发展观包含的内容很多,城市管理的内容也很多;

因此,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写作。

其次,弄清楚论文的文章结构。

论文应包含三个部分:

1.论点:

即你该篇论文要论述的问题。

2.论据:

即选用的证明你的论点的事实、数据等证据。

3.论证:

即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再次,这篇小论文在写作中要注意:

1.内容是和“科学发展观与城市管理”有关的,深入分析;

切忌浮于表面。

2.既要结合实际,又要运用本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

3.要谈出自己的看法,最好是新颖的;

但是一定要有理有据地进行论证。

4.题目自拟;

最好不用“科学发展观与城市管理”这个题目,因为太大。

除了教材中的内容以外,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些补充的知识点:

一、发展观的变迁

1.发展的涵义及其演变。

所谓发展,其目标是使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和公民权利的需要与欲望方面得到持续提高。

经济增长所强调的主要是物质生产方面的问题,而发展则是从更大的视野角度研究人类的社会、经济、科技、环境的变迁、进化(或进步)状况。

发展所要求的是“康乐,是人的潜力的充分发挥”,发展的涵义不仅在于“物质财富所带来的幸福,更在于给人提供选择的自由”,即人的个性的创造性的公平、全面发展的自由。

发展是个历史范畴,是随着历史进程而变化的,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们对发展的理解是走向工业化社会或技术社会的过程,也就是强调经济增长的过程,这一时期从工业革命延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前。

第二阶段到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工业化进程,人们将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和整个社会的变革的统一,即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文化法律变革的经济增长过程。

第三阶段,在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以来,人们将发展看作是追求和社会要素(政治、经济、文化、人)和谐平衡的过程,注重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四阶段,80年代后期以来,人们将发展看作是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发展和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以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和在全球取得共识为标志。

2.发展与增长的关系。

经济学有时把“发展”和“增长”作为同义词使用。

现代发展理论认为,发展是社会、经济、政治三者相互联系的进步过程。

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对发展的定义是:

“发展就是经济和社会循序前进的变革。

”狭义理解,“发展”与“进化”又是同义词。

“增长”主要是指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是以产出的量的增加作为目标和衡量尺度的。

发展比之增长具有更广泛的涵义,既包括增长所强调的产出的扩大和增加,同时也包括生产和分配的结构与机制的变革,社会和政治的变迁,人与自然的联系,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发展的自由选择和机会公平,等等。

发展强调的是经济、社会、政治的“质”的变迁或进化。

增长要求回答“有多少”,发展则既要回答“有多少”,还要回答“有多好”。

发展与增长存在逻辑上的联系与统一。

没有“质”的“进化”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同样,没有量的增长的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

对发展说,增长是最基本的,但是过份重视增长或过份强调发展都会导致发展的不平衡,妨碍未来进步。

3.新旧发展观。

传统的关于发展的观点是线性的。

它假设只有一条单一的轨道供所有的国家循其发展。

那些在这一轨道上落后的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要赶上其它国家,于是最便利的发展方法就是仿效那些走在前面的国家。

资金和技术的转化就是达到这一目的手段。

传统的发展观鼓励发展中国家摒弃他们的传统。

新的发展观注重多样性:

即有可能存在许多并行的发展轨道。

在很多层次上,即使有共同的长期的发展目标,不同的国家很可能会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不同路线。

这就促使对创新能力而非效仿能力加以鼓励。

传统并不是一种依靠而是一种财富。

新的发展观还将人的能动作用放在中心位置,重视人类的自身发展、教育以及建立使协同工作更加有效的体制。

发展所依赖的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资本,而非物质资本。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让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说: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20多年改革开放启示我们:

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不仅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利于全面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要求,实现社会和谐与全面进步。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鲜明提出了“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城乡发展,是从全局出发看“三农”,抓住了要害和关键,必将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统筹区域发展,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是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关注和解决诸如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课题。

“五个统筹”的思想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观,丰富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总结起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正如曾培炎同志所概括的,它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

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详见浙江绿谷网/网上党校相关栏目文章)。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实践

科学发展观虽然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正式提出的,但其精神内核却早已贯穿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行动中。

一年多来,新—届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统筹安排国内外各项工作,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表现出亲民务实的良好作风,赢得了国际国内的普遍认同。

(1)2003年初,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保障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文件,针对部分单位和一部分雇主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在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的歧视性做法,作出了明确要改正的指示。

年底,又掀起了规模浩大的清欠行动。

此举得到了数千万农民工的普遍欢迎。

(2)2003年4月,孙志刚事件发生后,国务院专门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废止收容遣送条例,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服务,社会各界反应热烈。

(3)“非典”疫情,是2003年发生的一次特殊而重大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

痛定思痛,其中的教训也为社会各界所关注。

其中之一是从一个侧面论证了党的十六大指出的:

经过20多年的奋斗,我们实现的总体小康目标,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很不平衡的。

尤其是在社会事务领域,管理意识落后、管理水平不高已经是多年的事实。

因此,抗击“非典”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不久,中央就提出要贯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

(4)2003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决定》提出,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总起来说,就是要树立新的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改进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

今后各省、区、市要统一使用人口统计中的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并对历史数据做同口径调整;

过去采用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的地区,作为过渡性措施,可在两年内同时计算两种口径的人均GDP,两年后取消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

(6)2003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科学发展观必须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前提,才能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7)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推进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的九条意见,首次明确指出。

要保护投资者特别是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重视资本市场的投资回报。

要采取切实措施,改变部分上市公司重上市、轻转制,重筹资、轻回报的状况,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为投资者提供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增加财富的机会。

(8)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发布。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首次发布有关农民增收的一号文件,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

即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

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

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

一号文件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从上面简单的回顾可以看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工作一年多来取得的最重大成就之一,就是提出和实践新的发展观。

2004年必须在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五个统筹工作做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开好局。

参考论文:

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

作为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应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做到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法为民,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利益观。

在城市管理中,要从洪湖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来综合管理城市,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入手,改革管理体制,拓宽管理模式,在硬件上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资,全面促进洪湖形象实现质的飞跃。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导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城市管理的工作产生根本性、全面性的影响。

因此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城市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和本质

以人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五个统筹”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城市管理的全部内容,在城市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严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做到立党为公、执法为民,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

要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尊重劳动者的生活和生存权利,保障他们享有的自由。

作为执法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权利观,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不能置群众的生存发展而不顾,不考虑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乱收费、乱罚款。

城管部门面对着社会的各个阶层,特别是一大批失业下岗人员,当前洪湖经济落后,工矿企业破产倒闭,为了谋生计,有的占道为市,有的流动经营,严重影响洪湖的市容环境卫生,影响了洪湖招商形象,面对这柄双刃剑,城管部门一方面坚持文明执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规范法律程序,实行柔情操作。

对极少数家庭特别困难的,帮助其办理最低生活保障,为其解决后顾之忧;

二是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兴办市场,并以最低的市价让经营户入场,这样既盘活了经济,减少了占道经营,同时减少了城管工作的矛盾,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达到了共赢的效果。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更是城管工作坚持的根本原则。

二、加强城市管理,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的人文工程,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加速器和助力剂,它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在当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不断丰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基础条件下,坚持城市管理科学发展就是坚持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之路,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004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解决多头执法和乱罚款问题。

2002年,国务院就如何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出台了国发2002<

17>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它为城市管理明确了科学的发展观。

它的范围主要包括: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和设施;

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处罚权;

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部分行政处罚权;

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照商贩的行政处罚权;

公安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城市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随后2003年2月日,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联合下发了中编办发2003<

4>

号文件《关于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目前全国已有许多县、市、区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这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步伐。

城市管理要跟进,洪湖经济要发展,必须走综合执法之路,这样才能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收费,才能彻底改善洪湖经济环境

三、加强城市管理,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统筹兼顾。

经济社会是物质基础,是上层建筑,城市管理是建立在经济社会的基础上,城市管理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影响着城市管理的进程,两者如何做到有机结合,予认为必须在城市管理工作上一是不能贪大求远,要密切结合洪湖市经济的实际情况,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建城区格局、行政区划分、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需要来综合平衡,不能凭一时长官意识,脱离当前实际,乱审批、乱规划、滥圈地,造成城市配套不合理,城市建设无规模;

二是要尽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功能的利用率,对破损路实行完全修复,整修断头路,完善主路、主干道的路坎、路坡、路肩建设,对示范街实行分段的彩板铺装,对园林花草树木实行整枝修剪,以共同达到整齐划一,对主干道花带进行拆除,对人行道实行重新均匀划分,解决人行道东高西低,南宽北窄的问题。

城市管理是一门科学,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我们实际的工作,从

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不断掌握城管工作的精髓和实质,才能实现城管工作质的飞跃。

【城市管理学】形考作业三:

结合所学城市管理学某一方面的理论,写一篇字数不低于1500字的课程学习总结。

题目如下:

1、突发事件管理理论学习体会。

2、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学习体会。

3、城乡一体化理论学习体会。

4、城市社区自治化理论学习体会。

5、城市环境管理理论学习体会。

6、城市成长理论学习体会。

7、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理论学习体会。

8、循环经济理论学习体会。

本题是一道综合考察题。

同学们要认真审题。

本题要求同学们写一篇课程学习总结,字数在1500字左右。

参考总结:

体会一:

城市社区自治理论学习体会

《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一书,从社会学和行政学,管理学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一下城市社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使我了解到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通过对我国社区发展现状的分析和社区改革经验的总结,从理论上对社区管理的实践进行系统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区自治管理,确实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

社区发展对于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国家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管理水平,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民主化进程,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也必须要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

同时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社区管理理论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发挥社区建设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步伐也不断加快。

从而,要搞好城市管理,就必须搞好社区建设和管理,让社区在城市管理方面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

再次,在我国城市管理中,传统的“街道模式”正在逐步向现代“社区模式”转变。

尤其是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影响社会稳定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而要及时有效地将这些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也必须增强社区的功能和责任,强化社区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对于中国城市社区的管理,我认为要转变观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扶持方法,推动社区管理向实体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社区管理体制,促进社区管理的社会化和网络化。

要加强社区管理的建设,促进社区管理的合理化和专业化,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管理体系,促进社区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要建章立制,健全法规,促进社区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总之,搞好城市社区自治管理,既需要领导重视,加强宣传引导,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扩大服务队伍,更需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强法制建设。

体会二:

循环经济理论学习体会

学习《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我收益良多,其中的循环经济理论一章对我的启发最大。

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

我觉得,要搞好市政建设,必须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立足于整个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大生态、大循环理念,精心构筑形成“三个循环经济圈”,探索出了一条市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企业生产“减量化”形成小循环圈。

减量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环节,是企业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在经济发展中,我县引导企业树立“资源有限、节能无限”的观念,要求企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在企业内部形成资源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小循环经济圈。

具体做法是:

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模具、文具、汽车配件、灯具、五金机械、电子电器六大特色行业,在重点行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切实提升产业层次,减少企业生产对资源的需求,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利益。

园区产业“组合化”形成中循环圈。

产业组合化是促进循环经济最终实现的有效形式,园区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组合”的理想载体。

在现有产业结构与园区产业定位的基础上,市要按照生态学的原理,针对产业链缺损部分,积极引进关键“补链”项目,延长生产链条,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完善循环产业链条。

我们以国华铜鼓电厂为龙头,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

国华电厂从立项起就运用循环经济理念,环保投入经费,运用了封闭式罐存储、高效除尘、烟气脱硫、脱硝等国内最先进的环保技术,成为全国生态环保项目的样板。

发挥电厂的优势,在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积极引进水泥、新型墙材、石膏板等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