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936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 145800.docx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145800

湖北省大冶市一中2010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隽秀(juàn)虔诚(qián)皓首穷经(hào)潜移默化(qián)

B.脊梁(jǐ)感喟(wèi)舐犊情深(shì)义愤填膺(yīng)

C.忖度(cǔn)雇佣(yōng)众擎易举(qíng)戮力同心(lù)

D.股肱(hóng)震慑(shè)信手拈来(niān)怅然若失(chà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祈祷原动力突如其来新婚燕尔

B.希冀螺旋桨藕断丝连雍荣大度

C.告磬电磁波浅尝辄止故步自封

D.狼藉咏叹调一愁莫展摇旗呐喊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表达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

②2010书香中国,以“今天,你读了吗”为口号倡导大众阅读,讲述中国人的阅读故事,通过各个层面中国人今天的阅读风貌。

③中国传统节日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A.致哀展示蕴蓄B.志哀显示蕴蓄

C.致哀显示蕴含D.志哀展示蕴含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网络文学走过十年之路,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B.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C.电视剧《命运》,以恢弘的气势、感人的细节,浓墨重彩地再现了深圳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风雨历程。

D.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

正是深重的灾难,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B.造成高房价的原因主要是土地财政的病灶、腐败枉法的危害、房地产商唯利是图的不良行为和炒房者“搅混水”的混乱等因素引起的。

C.上海世博会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综合类世博会,也是历史上国际参展方最多的。

D.在第41个世界地球日即将来临之际,国土资源部确定我国今年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

何为国学

何为国学?

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

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

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除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外,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

“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

《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

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

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

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

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涵盖了哲学、宗教、政治学、军事学、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一万三千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

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

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料积累的丰富,理论和方法的成熟,国学古为今用的任务可能还会不断有所调整和发展变化,在重建国学的过程中出现认识分歧和“百家争鸣”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把包括古典文献、出土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祖先的丰厚馈赠保护好,保存下来,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与合理利用,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学者建议暂时不要用“国学”的概念,因为它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内涵笼统、模糊而且外延边界不清。

B.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从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的角度界定的,也是多数学者所达成的共识。

C.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上大体相同,即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D.作者认为,国学是个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它是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总和、总称。

7.下列说法不属于“国学内涵丰富”的内容的一项是()

A.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既可以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也可以是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

B.国学内容宏博,仅《四库全书总目》的“子部”就分为十四类,涵盖了哲学、宗教、政治学、军事学、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C.《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了一万三千余种历代中医古籍,因此说国学是“一座山”,没有任何夸张。

D.因为在学术内涵方面,国学和现代学科体系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因此国学与文、史、哲是并列的一级学科。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它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就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

B.“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C.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它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等。

D.对于国学,我们正确的态度是既要心存敬意,又要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与合理利用,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生七岁,有僧奇之曰:

“他日救时宰相也。

”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

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扈跸①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

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

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六年疏言:

“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

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

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

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

”诏行之。

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

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

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

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

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

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及是,三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事。

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

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

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

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

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

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

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

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

及驾陷土木②,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

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

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

谦厉声曰:

“言南迁者,可斩也。

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

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

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

即迁本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扈跸:

护从皇帝出行。

跸:

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②土木:

土木堡,地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剌军俘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按:

巡查

B.责以督率修缮责:

责备

C.诸权贵人不能无望望:

怨恨

D.擅举人自代擅:

擅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手书谦名授吏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请以每岁三月比去,以手阖门

C.而谦每议事京师夜缒而出

D.一动则大事去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于谦正直的一组是()

①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②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③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④太行伏盗皆避匿

⑤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⑥劾谦以久不迁怨望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⑥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小时候,有个和尚认为他奇异不凡,将来长大后可以做救世的宰相。

B.于谦做事有魄力,能为百姓着想,从而得到皇帝赏识,越级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

C.由于于谦不向当时把持朝政的“三杨”行贿,而受到打击陷害,被捕入狱三个月。

D.也先入侵,皇帝被俘,有人主张迁都,于谦果断地阻止了这一行动,安定了民心。

第Ⅱ卷(非选择题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3分)

(2)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

(4分)

(3)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8分)

关河令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上阙是如何表现“凄冷”的?

(4分)

(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组)(6分)

(1)子曰:

“,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2),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后之视今,,悲夫。

(王羲之《兰亭集序》)

(3)青青子衿,。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子衿》)

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五、语言运用(12分)

16.续写下面这段文字的结句。

(4分)

大灾面前有大爱,千万股爱流在央视直播的《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中汇聚,现场募得善款21.75亿元。

现场接听热线的主持人也向观众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捐款故事:

马东说,他接到一位在街上捡废纸壳为生的人打来电话,表示要把当天捡纸壳卖的104元钱捐给灾区;王小丫说,有位80后的女孩说今年大学毕业后要去玉树支教一年;张宏民说,包头市的一位盲人妇女打来电话要捐款50元。

集腋成裘,汇流成海。

17.“寂寞”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写出下列两个人物的寂寞。

要求:

符合人物身份或思想性格;使用比喻或排比手法;不超过30字。

(4分)

示例:

卡夫卡是一只寒鸦,寂寞地在一座找不到入口或出口的“城堡”里飞翔。

(1)孔子;

(2)曹雪芹。

18.根据漫画的寓意,分别写出两条建议。

(4分)

六、选考题(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小小说,完成19~22题。

(18分)

消失的壁画

凌鼎年

确切地说,小佛山的壁画是四十年代中期发现的。

是一位业余摄影家发现的。

这位业余摄影家叫林三锡。

他是因贪拍大漠落日风光,错过了住宿,偏又逢突然间的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大漠中无处藏身躲雨方无意中闯进了小佛山的这个山洞。

进山洞本也很平常,因他衣服湿了,想烧堆火烤烤衣服,这火一点燃,他突然瞥见了洞壁的壁画,他举起火把细看,竟有本生、佛传、经变、供养人和建筑彩画图案等,直把他惊得目瞪口呆,喜得连掐三次大腿,才敢相信这不是梦境。

林三锡不是画家,对佛教也谈不上有多深的研究,但他毕竟是吃文化饭的人,他自然掂出了这些壁画的价值,他决定把这些壁画全拍摄下来,可惜的是胶卷已剩下了没几张,已不可能一一拍个遍。

林三锡以他自己的艺术鉴赏力,认为其中一幅《礼佛图》最为精彩,他借用火把的光亮把这幅画拍了下来。

由于洞内的光线较暗,拍摄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小佛山《礼佛图》壁画照片一发表,依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专家根据壁画的绘画风格、人物的服饰等,初步考证为北魏时的作品,有识之士认为此乃国宝,当好好保护之。

林三锡作为小佛山壁画的发现者,自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有人通过转弯抹角的关系来找他,要他带路再去一趟小佛山。

林三锡已感觉到想去小佛山的,有真正爱好壁画的,也有心术不正做着发财梦的。

林三锡谢绝了某些所谓好心人的赞助,他决定倾其家财,再去一趟小佛山,好好拍一拍,争取回来出本壁画集。

谁知林三锡一切准备妥当,行将上路时,抗日战争爆发了。

日本人的炸弹一响,就此炸毁了林三锡雄心勃勃的计划。

解放后,林三锡从一篇报道中得知,小佛山的《礼佛图》被美国人约翰根盗走了……

林三锡的心顿时如堕入冰窟窿中一般,他甚至生出了如果自己当年不发表那照片的话,说不定这小佛山壁画依旧养在深闺人不识,《礼佛图》也不会因此而被盗出国。

一种内疚的感觉在林三锡心头挥之不去。

林三锡写了一篇言辞激烈的声讨约翰根的文章,痛斥他为无耻的文化盗贼,诅咒他子子孙孙将良心不安……

不知是否《礼佛图》被盗一事刺激了林三锡,他决计把儿子培养成画家,让儿子有朝一日也画幅传世的《礼佛图》。

儿子林清晖没有按照他父亲林三锡为他设计好的路走,林清晖迷上了艺术评论。

这林清晖很新潮很前卫,他的评论里那些张力、语言的弹性、话语权、语态、膨胀系数、思辨的穿透功效等等,常令他老子林三锡脑子发胀发晕。

这也罢了,更让林三锡伤透脑筋的是林清晖时常会发表些离经叛道的怪论文章。

最最让他伤心的是林清晖在一篇《艺术无国界》的文章中谈到要对斯坦因、伯希和、华尔纳等英美文化盗贼的行为一分为二,说他们有破坏中国敦煌文物的一面,也有保护的一面。

他还举例说像小佛山的《礼佛图》,因了约翰根的盗卖,现仍在美国的博物馆保存得好好的,我们通过英特网就能近距离欣赏,真正成了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如果不是约翰根的话,说不定这美轮美奂的《礼佛图》在历史的变迁中也就毁去了……

——这是什么话?

简直是一派胡言乱语,林三锡气得直想揍儿子几下。

怎么生了这样一个混帐儿子,说出这样混帐的话来。

可惜自己年岁大了,腿脚不便了,要不然无论如何要再去趟小佛山,再去看一眼小佛山,去拍一些照片,也好了却自己压在心底的一桩心事。

最近,林三锡偶然翻读一位作家的游记散文集,内中有一篇《痛哉小佛山》,读了这篇散文林三锡才知道,小佛山的壁画因画有帝王、妃子、以及胡人等,在文革破四旧时被造反派用红漆、墨汁等涂得面目全非,后来因没人管理,任其荒败。

近年,文物值钱了,有些文物贩子、文物盗贼就打起了小佛山壁画的主意,仅一两年功夫,小佛山壁画已荡然无存,仅空留一个洞窟而已……

林三锡读到此,气愤而伤心地猛一拍桌子,那玻璃台板也给他拍碎了,这一拍,林三锡想说的话还没说出,头向后一仰,带着无限遗憾,去了。

去时,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

林清晖合了几次也没能把父亲林三锡的眼睛合上。

(选自《时代文学》)

19.联系全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4分)

(1)文中说林三锡想再去趟小佛山“了却自己压在心底的一桩心事”,他要了却的是什么“心事”?

(2)小说倒数第二段写道:

“林三锡想说的话还没说出,头向后一仰,带着无限遗憾,去了。

”林三锡想说什么话呢?

20.简要分析林三锡的形象特点。

(4分)

2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消失的壁画”的理解。

(5分)

22.小说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深化了小说的悲剧主题。

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

(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19~22题。

(18分)

港人的骄傲祖国的英雄

——香港义工黄福荣玉树地震灾区舍己救人纪实

“香港英雄”、“港人之光”、“香港人的骄傲”、“伟大的志愿者”……连日来,随着青海地震的消息牵动港人,香港货车司机黄福荣舍己救人的事迹更让港人感动和自豪。

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正在当地一间“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志愿服务的黄福荣带着孩子们从摇晃的建筑物中跑出,没有受伤。

但是,废墟下还掩埋着3个孩子和3个老师,阿福和其他人立即冲回废墟营救他们。

大约10点多钟,刚刚救出3个孩子和1个老师,还在救援另两位老师时,6.3级的余震突然发生,阿福不幸被废墟掩埋。

人们将阿福和两位老师救出来,两位老师安全获救,但阿福却身受重伤,当地医生现场急救亦回天乏术,半小时后,阿福去世了。

大约下午2点,“西部爱心公益”在网上发布信息悼念阿福,将阿福遇难的消息公布开来。

黄福荣是一个普通香港人,曾与朋友合伙开过运输公司,后来转行做货车司机,4月8日刚刚抵达玉树,到当地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工作;他长期患有糖尿病,需要定时服药,却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时,为灾区运送赈灾物资来回多次,又在灾后重建时奋战汶川震区三个月,并获当地颁授志愿者荣誉证书;他曾徒步穿越中国大江南北为中华骨髓库募捐……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阿福。

黄福荣参加义工活动,源自自己对人的热诚关爱。

据香港货柜车主联会负责人称,黄福荣20岁前入行,为人热心公益,在1991年华东水灾期间,香港货柜业发起筹款,黄福荣知道后义不容辞,宁愿放下工作,四处向司机筹款。

后来,黄福荣受一本书触动,开始亲身到内地参与义工活动。

2001年,38岁的黄福荣在书店买到一本名为《挑战死亡──白血红心走天涯》的书,作者是原解放军广州通信学院教官隋继国。

这个患有白血病的军人从北京天安门骑自行车出发,走遍全国,为无偿捐献骨髓作宣传,两人通过编辑部结识后在湖南会面,成了莫逆之交,黄福荣说,正是隋继国的举动感动了他,“过去我常讲做善事,但是都只是口头上的,这次我要把它变成行动”。

2002年1月,黄福荣接过隋继国的旗帜,从香港徒步行至北京,全程2800多公里,历时3个月,继续为中华骨髓库的扩容,为挽救更多的白血病患者不辞辛苦地募款。

湖北一对受助于黄福荣善行的谢氏兄弟,在致谢信中表示:

“你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奉献’!

命运弄人,隋继国病逝后,黄福荣也患上了肺结核和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但是他没有消沉。

今年4月,他到青海玉树的孤儿院做义工,这家孤儿院有1名院长、1名义工,4位老师和22个孩子,他帮助孤儿院运送物资。

没料到,这成了阿福最后的行善之旅,抵达玉树县不足一周便遇上地震。

黄福荣生活在香港一个幸福和睦的大家庭,父亲与癌症缠斗了半年之后去世,老母亲现已年逾八旬。

父亲往日的教导和其在朋辈及邻里之间尽心助人的榜样,自小在五姐弟心中植下了根。

姐姐在丝绸之路、云南及四川等地多次背囊旅行也影响到他的志趣。

黄福荣有着丰富的义工经历,屡次前往西部青海、西藏、四川的偏远落后地区。

他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对当地人热诚关爱。

阿福做事低调,脚踏实地。

兰州义工李义是阿福的好友,在4月1日接待了远道而来的阿福,“‘他们怎么样,他们怎么样,我不要紧’是阿福常说的一句,他总是关心别人,一向少说话多做事,只会用实际行动去表达自己。

46岁的黄福荣至今单身,有好友爆料阿福曾经“自嘲”地说:

“我估计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很难找到一个愿意嫁给我的人,这样也好,我去一个地方做事情就没有牵挂了。

(选自2010年4月19日人民网,记者李海元刘韬)

19.文章第一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各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回答。

(4分)

20.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一下黄福荣做过哪些义举?

(4分)

21.你认为黄福荣“甘于奉献”的可贵品德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5分)

22.文中多处引用了他人对阿福的评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给你哪些启发?

(5分)

 

七、(任选一题,60分)

23.根据要求作文。

(1)请以“撑起一片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那一墙蓬勃的爬山虎,那一架紫红的葡萄,田垄上那一株挺立的白杨,藕池里那一茎纯净的白莲,那玉米地,那红高粱,甚至老屋前的榆槐,门扉上褪色的对联……或许会引起你的一串故事,一阵遐想,一种深味与思考。

请以“我与”为题作文,空白处填写一种植物或客观物件。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A项“隽”应读jùn;B项“喟”应读kuì;D项“肱”应读gōng。

建议:

注意课本注释的词语复习,包含文言文。

2.A(“燕尔”同“宴尔”。

B项应是“雍容大度”;C项应是“告罄”;D项应是“一筹莫展”)

(复习策略:

字音字形的复习重在积累、不断强化记忆。

一是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