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2098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docx

推荐精品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3月

 

一、行业分析4

1、金融服务业近三年复合增速17%居民非存款类投资占比约30%4

(1)金融服务市场收入规模近三万亿三年复合增速167%4

(2)居民潜在投资总资产达83万亿低净值总量占比达58%6

(3)非存款类投资有望迎来翻倍成长基金规模长期目标15万亿8

(4)个人投资者长尾蕴含巨大服务商机10

2、理财服务转型“大资管”模式理财产品与渠道丰富多元11

(1)非银行金融机构受益政策松绑产品线不断延伸12

(2)基金与保险销售对第三方渠道需求强烈14

(3)互联网将成为重要的第三方销售渠道16

3、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渠道化->平台化->金融化19

(1)渠道化:

金融产品线上营销、销售与支付将打通20

(2)平台化:

综合理财服务与金融混业经营的载体25

(3)金融化:

以用户数据为核心,开展全面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务27

4、中国互联网企业有望在金融电商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29

二、国内互联网金融服务标杆企业分析:

32

1、公司概述:

从财经资讯门户龙头寻求向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商转型32

2、公司分析:

积累用户资源,志在互联网金融平台36

(1)商业模式:

从财经媒介到一体化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36

(2)核心竞争力:

精准用户、多入口协同、专业品牌与先发优势36

①坚持“用户为王”理念用户规模及粘性遥遥领先36

②“资讯门户+SNS社区+金融终端”多入口协同提供一体化服务37

③扎根垂直服务特质打造专业化品牌形象39

④获首批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建立渠道服务先发优势39

(3)广告业务:

“门户+垂直频道+社区”三大入口牢牢把握用户流量40

(4)金融数据业务:

实施高性价比策略着重用户积累44

(5)基金代销业务:

进军金融电子商务向第三方渠道服务转型48

①受益多入口流量导入模式天天基金网流量优势明显49

②具有垂直服务专业化优势持续用户转化能力强50

③长期而言,基金在线销售有望带来375~15亿收入空间52

(6)发展趋势:

打造“产品销售+理财服务”一体化平台,在第三方理财市场中竞得一席之地54

①一体化金融服务平台面向数万亿市场空间,带来600亿收入增量54

②专注+专业+先机,东方财富不逊于任何互联网平台56

(7)业绩预测57

3、风险提示60

三、国外互联网金融服务市场标杆分析:

60

1、公司概况:

在创新与变革中前进的综合金融服务公司60

2、战略变革路径:

渠道商->平台服务商->互联网化->综合服务商63

(1)佣金折扣经纪商:

进军理财服务长尾市场64

(2)资产集合商:

开创基金超市并引入顾问体系65

(3)在线证券交易商:

全面进行互联网化68

(4)综合金融服务商:

开展服务创新与业务整合71

3、核心竞争力:

细分市场为导向、IT技术为支撑、发展个性化服务73

 

一、行业分析

1、金融服务业近三年复合增速17%居民非存款类投资占比约30%

(1)金融服务市场收入规模近三万亿三年复合增速167%

2010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年产值突破2万亿,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2年我国金融业产值为286万亿,占国内GDP比重的55%。

2008年以来,金融业总产业保持着近20%的持续增长,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12年金融业同比增速有所下降,为146%。

2010年-2012年,我国金融业产值复合增长率为167%。

根据社科院预测,2013年我国GDP增幅达到82%,英国《经济学人》预计未来5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为82%估算,到2015年,我国金融业产值占GDP比重将从2012年的55%上升到71%。

2012年我国金融业资产管理规模首次突破150万亿,相比2010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同比2011年幅达到256%。

预计随着整体收入和财富的提升,居民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将更加强烈。

在所有金融业资产管理业态中,银行业管理的资产占我国金融业管理总资产的最大比重:

2010年资产管理规模为943万亿,2012年达到了131万亿,虽然银行业资产管理规模比重由2010年的883%略有下降为2012年的866%,但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依然占据绝对优势。

从资产管理规模变化来看,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规模增速整体明显高于银行业。

在2012年金融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基金业和信托业逆势上涨,同比增速分别达到67%和56%。

(2)居民潜在投资总资产达83万亿低净值总量占比达58%

我国私人财富增长迅速。

根据国际著名财经媒体《福布斯》与宜信财富于2013年3月28日联合发布的《2013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末我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约831万亿元,同比2011年增加137%。

据贝恩与招商银行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达到了约50万人的规模,比2009年增长22%;高净值人群持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15万亿元,预计2011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59万人左右,同比增长16%;高净值人群持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到约18万亿元,同比增长18%。

根据以上预测,假设2012年高净值人群增长15%,达到68万人,可投资规模增长17%,达到21万亿。

《福布斯》统计,2010年我国大众富裕群体人数(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万美元至100万美元之间)达到794万人,经过两年的迅速增长在2012年达到了1026万人,人均可投资资产在133万元左右,则潜在投资总资产可达136万亿。

根据以上数据推算,2012年我国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万美元(约62万人民币)以下的人群(偏低净值人群)可投资家庭总资产为485万亿,占比达到58%。

考虑到高净值人群一般是请专业的理财机构进行个人资产管理,对于全体投资人群规模假设至少达到2012年股票账户数14亿计算,除去大众富裕阶层1026万人,则偏低净值的投资者规模可达到13亿,总可投资资产为485万亿,人均可投资资产约为373万。

由此我们认为,包含了大众富裕群体与偏低净值普通投资者均属于个人理财服务的长尾市场,在2012年覆盖了高达62万亿的潜在资产管理规模。

(3)非存款类投资有望迎来翻倍成长基金规模长期目标15万亿

近年来,存款占居民金融资产的份额持续下降,2010年居民非存款类投资占比总体金融资产的296%。

其中证券、证券投资基金和证券客户保证金等金融资产总体占比经过2007年市场波动后维持在15%左右。

2002年的美国居民理财结构中存款性资产仅占208%,股票和债券占比为26%,养老金基金占比96%,保险类占比331%。

我国居民存款性资产占比明显偏高,居民投资股票、债券、保险和基金等产品的比重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用户的投资需求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并推动行业服务产品的不断创新,居民理财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美国居民个人退休账户(IRA)中,银行存款占比从1990年的42%逐步减少至2009年的10%,共同基金占比则从22%上升至46%,占美国居民整体账户的比重超过15%;同时结合美国居民理财结构数据,当地居民投资于基金的资产比重达到30%以上。

参考美国基金规模占资产比重,按照目前150万亿资产管理规模静态预测,保守估计我国基金类投资占比非存款投资比重远景目标能够达到10%,则长期而言未来我国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水平,是2012年36万亿的4倍以上。

(4)个人投资者长尾蕴含巨大服务商机

我国金融市场个人投资者队伍在不断壮大。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统计,截至2012年底,沪深两市共有有效股票账户14亿户,基金投资账户已达4019万户。

预计2013年我国股票账户数与基金账户数呈现良好上升趋势,预计至少恢复到2011年水平,预计2013年我国期末股票账户数和基金账户数分别可达到165亿和4400万,同比增幅为17%和10%。

中国金融市场个人投资者规模大、低净值占比高、人均净值低,具备明显的长尾特征明显。

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得渠道者得天下,只有通过全面、快速的渠道建设及后续服务才能挣得更大市场;但另一方面通过单一渠道垄断用户的难度越来越高,传统店铺式重资产模式在服务速度和投入产出比方面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投资者规模和服务需求快速提升的要求,市场亟需更多低成本、全覆盖、高便利、深服务、快响应的渠道出现以满足投资者需求。

2、理财服务转型“大资管”模式理财产品与渠道丰富多元

我国金融服务市场的交易主体由制定政策与执行监管的管理者,同时扮演金融产品生产商与渠道商角色的金融机构,独立的第三方金融服务提供商以及金融产品消费者构成。

在产业链中金融产品渠道是促进金融市场繁荣、促使资金融通的最重要环节。

传统渠道主要由银行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系金融机构的直销与代销构成,创新性渠道则为第三方金融服务渠道。

其中第三方金融服务渠道可以分为线下第三方金融服务公司,主要提供高净值个人理财服务;以及线上第三方金融服务,主要提供“信息+渠道+理财”的综合金融服务。

(1)非银行金融机构受益政策松绑产品线不断延伸

信托、保险、公募基金是金融服务中的三大资产管理子行业。

从2004-2012年三大资管行业此消彼长,资金规模增长率经过了爆发期和剧烈波动期,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势均力敌的竞争阶段。

随着“开放融合新政”出台,对于单一行业的专属福利逐渐被打破,信托行业过去几年拥有的“制度红利”逐渐被剥夺,竞争加剧迫使各资产管理行业内部业务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更为重要,行业间合作共赢机制进入探索阶段,借助互联网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进行金融创新的试水者逐渐增多。

2012年三季度以来,包括证监会、保监会在内的各大监管机构针对资产管理市场密集地出台了一系列“新政”,关键词就是“放松管制”和“起点公平”,可以看出监管机构对于促进金融市场竞争与繁荣的意愿十分显著,为“大资管”格局奠定了政策基础,利好金融业加速创新和混业融合。

(2)基金与保险销售对第三方渠道需求强烈

保险拥有保值增值特性,基金则是最主流的理财产品。

我国基金与保险的销售渠道收益政策松绑呈现开放式发展趋势,但整体销售渠道单一,银行垄断特征显著。

2010年,银行占中国基金销售渠道的60%,券商销售占9%,基金直销大客户销售和网上直销占分别占25%和6%。

相比之下,美国的渠道构成呈现多元化的特点,2010年除了企业年金,共同基金的渠道分配是:

证券公司271%、专业咨询机构250%、商业银行146%、基金公司直销167%、基金超市104%、保险经纪63%。

2010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50家,兼业代理机构1899万家,营销员330余万人。

2011年上半年,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704263亿元,占同期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748%。

我国保险营销渠道向高成本的保险营销员渠道与分散化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代销倾斜明显,整体营销渠道效率偏低。

渠道多元化让代销渠道的重要性逐渐提升,同时为了摆脱银行业的渠道垄断与传统营销方式的高成本低效率特征,第三方渠道发展备受期待。

一方面,第三方渠道与金融机构无直接关系,拥有很好的独立性,可提供对称的信息交流通道,更有利于维护投资者利益,赢得投资者信任。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机构跨业经营受限,各金融机构的理财服务只能偏向于某类产品,理财服务存在局限性。

第三方渠道能够提供多样化的理财产品,为客户量身定制理财方案,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在专业化与一体化理财服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3)互联网将成为重要的第三方销售渠道

互联网作为新型金融服务渠道改善了传统金融服务信息交换方式、降低交易成本。

互联网金融可以实现供需双方的及时信息提供与互换,并完成动态信息交流与传递,短时间内形成大量可评估信息序列,从而高效地完成风险评估与定价并实现最终交易。

借助互联网的信息交换力量,金融服务的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被大大降低,同时由于其支付便利、“无物流”的交易特性,资源配臵效率高,“充分交易”成为可能。

销售终端的在线化能够借助互联网的无边界性突破物理局限,其覆盖范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能够快速抵达终端用户,借助营业部缓慢覆盖用户的模式被颠覆;同时在财经资讯互联网产品化的基础上,也使得服务模式向线上转移,服务效率更为高效而成本得以快速降低。

网上银行的发展将银行最主要的存贷业务办理从物理网点转移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证券交易中非现场交易比重持续走高,基本实现了网上交易对网点业务办理的替代;保险业也发力互联网销售渠道,通过自办网站销售,电商合作,第三方保险网购类网站等进行业务渠道拓展。

在基金业方面,进入2012年监管机构进行政策“松绑”,开放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未来互联网行业将逐渐扩大对传统金融业务的渗透和改造。

互联网金融前景广阔,多方参与者积极进入金融渠道互联网化竞争。

参与竞争者主要包括垂直财经门户、金融软件公司、传统大型互联网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

垂直财经门户拥有从财经资讯到理财顾问与产品销售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同时积累了大规模、高粘度且专业化的潜在理财服务用户,而在理财服务能力上提供较为综合和专业的服务水准,并且拥有最多的理财产品数量可供选择,未来最有潜力发展成为第三方综合理财服务商。

3、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渠道化->平台化->金融化

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化已成为行业共识,传统金融服务机构以及纯粹的互联网企业均根据自身特点向互联网金融服务方向积极努力,以迎接数十万亿的新兴市场。

通过对金融服务和互联网产业的研究,我们判断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

互联网金融服务打破地域与时间限制,为用户提供最及时理财产品与咨询服务。

金融服务的基础核心在于信息的快速、全面提供,作为信息高速的互联网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门户网站的财经频道以及垂直财经门户均是通过对各类财经资讯、理财产品和理财分类信息进行全面、及时的整理以满足用户的信息获取需求。

互联网理财依托信息汇聚与整合以及产品化能力,为用户提供最为全面专业的理财服务。

网络理财服务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源广泛、信息聚合能力强、信息比对高效甄别能力强的特点,并通过互联网产品集成高度专业化的理财咨询服务,能够有效打破物理约束和地域限制,将最专业的服务传递给更大范围的理财用户。

互联网理财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用户提供深度定制的个性化服务。

利用大数据处理、数据挖掘等技术深度挖掘并分析用户的个性特征、行为模式、社交关系等,自动评估用户的风险偏好、信用额度、投资类型与模式偏好,对用户进行个性化理财服务推送。

同时,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进行高效的服务经验积累和服务精准度改进,可以不断的提高用户理财服务满意度,让理财在互联网上成为用户的一项服务享受。

(1)渠道化:

金融产品线上营销、销售与支付将打通

互联网推动金融产品对目标客户实现更加广泛的覆盖和更为精准的传播,传统金融服务的线上化是最基本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方式。

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获取用户的最直接方式是对线下用户进行线上转移,或直接开拓线上用户,以迅速打开线上金融服务市场。

CNNIC数据统计,2012年我国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分别达到56亿和42亿。

根据艾瑞统计,2012年12月,我国金融服务月度覆盖人数达到365亿。

据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品牌研究所调查,我国金融核心人群对于财经网站访问量明显高于总体水平,并且在各类社会化媒体上也极为活跃。

互联网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专业财经信息渠道进行垂直营销,并辅以社交化交叉营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打开用户流量入口。

互联网金融服务垂直提供商利用专业特性与用户规模优势,开辟网上理财产品销售的专业化渠道,成为金融产品的在线第三方销售机构。

网络金融服务最初以财经媒体的形式出现并发展,以提供金融信息服务为主;随着政策的放开,第三方基金支付和销售牌照相继发放,基金销售和交易的在线化得以实现。

第三方基金服务在互联网的支撑下信息提供更加海量丰富、操作更加便捷迅速,同时具备强互动性和社交性,能够极大的推动公募基金低净值个人投资新用户的拓展。

东方财富为代表的垂直网络财经网站更有希望在第三方销售突围。

一方面是基金abamc@ab-理财等第三方支付牌照已经发放,销售平台只需要直接和支付平台对接即可开展业务;另一方面,各网络财经平台已经聚集庞大用户群,马太效应下发展新用户成本低,而且中国电子商务消费习惯已经养成。

截止2013年2月我们统计情况,证监会先后向11家第三方机构发放了基金销售牌照。

正是由于看重互联网财经企业日益建立起来的强大人气、品牌优势和专业服务能力,互联网第三方金融产品销售代替传统物理网点、官方网站销售以及线下财富管理中心成为了又一理财产品销售专业渠道。

从艾瑞统计的2013年2月我国垂直财经网站日均覆盖人数排名,前三名分别为东方财富、和讯网和同花顺均是在财经信息服务、金融数据终端领域深耕多年的专业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三家分别在第一、第三和第二次第三方基金牌照发放批次中获得审批。

可见对于获得牌照的第三方销售机构的进入门槛高,资质要求严格,则很大程度上反应了获发牌照机构的品牌价值和专业服务能力。

电商网站利用支付渠道便利与用户交易习惯养成,与线下金融机构形成合作共赢。

电商网站本身作为网络媒体平台、网上购物平台与支付平台具有高度的用户聚集能力。

网民对于网络购物与网上电子化资金结算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习惯,而第三方网络支付渠道的逐渐发展为网上交易合作铺平了道路。

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达242亿,渗透率429%;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221亿,渗透率为391%。

从第三方支付细分行业来看,网络购物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占比达到了415%。

电商网站利用其强大的购物平台开展新的金融产品与理财服务频道拥有很好的用户与渠道先天优势。

(2)平台化:

综合理财服务与金融混业经营的载体

在金融服务通过互联网渠道向线上转移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用户将习惯于足不出户就能够享受各类金融服务,这也反向推动金融产品与服务提供商更加重视网上业务开发与渠道拓展。

在此良性循环下,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更加全面并覆盖更为广泛的目标人群,互联网金融渠道逐渐成为聚集金融核心人群与金融服务产品的金融服务平台。

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构建“信息分发+产品销售+用户个性化服务”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提供全面开放的供应商服务登记接口和高效率的标准化服务流程设计;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进行长期的服务改善和创新,持续聚集大量的线下金融服务供应商资源、中小金融服务机构资源、小微企业资源、个人理财用户资源,积累用户资源、信用资源、信息资源,提升渠道的平台价值。

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可开展多种业务模式,全面联通服务提供商与投融资个人和企业。

第一,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作为传统金融机构进行互联网金融创新服务的实践平台。

第二,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作为全面沟通个人与企业的投融资需求的开放通道,包括实现个人理财与小微企业信贷的沟通,企业募集资金与个人及企业投资的意愿达成。

第三,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与积累的专业能力与创新服务能力开展多样化的第三方金融服务,包括信用评估、理财产品销售、理财服务咨询、投资者社区、财经咨询与财经媒介服务等。

互联网金融服务将在未来金融混业融合趋势中长期受益。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与自由化不断推进,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国际金融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包括美国、欧洲、日本在内的世界多个国家实行混业经营的大环境下,金融业混业融合也将成为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业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金融服务具有创新性高、灵活性强、技术优势明显等特点,而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深入发展将不断积累金融市场各类交易主体资源,丰富并完善各类业务模式。

随着政策监管的逐渐松绑,平台型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有望成为我国互联网金融混业经营的试水者和强力竞争者。

(3)金融化:

以用户数据为核心,开展全面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务

网络经济最重要的特点是以用户为载体创造价值,其最大的财富是用户规模和行为数据的积累。

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金融平台将积累海量用户数据,通过用户数据的挖掘能够有效掌握用户特点和需求特征,并据此开展全面与个性化的互联网金融服务,这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长期持续发展的可循之路。

用户是互联网服务的核心用户规模与粘性是互联网企业品牌价值与媒体价值风向标。

互联网服务与内容皆是以用户为核心进行组织和创造的。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用户的规模与用户的黏性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源,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品牌价值与媒体价值。

互联网金融服务差异化竞争在于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用户大数据挖掘与服务创新。

互联网行业本质上是技术驱动的知识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永远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互联网金融绝不仅仅是传统金融“由线下搬到网上”,互联网可能在多方面对金融服务产生根本性的颠覆性影响。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大数据挖掘通过集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甚至是物联网的巨型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计算机技术,可以对于金融服务提供商进行产品设计与优化,对个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理财服务,以及为小微企业客户的小额信贷融资提供信用评估。

未来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挖掘潜力巨大,基于大数据的服务创新有很大想象空间。

具有高质量用户资源的互联网企业潜在服务挖掘能力与发展空间值得看好。

用户数据质量是大数据挖掘与金融服务创新的关键,创造高质量用户数据的必要条件是数据规模与数据有效性,对应在互联网网站用户的规模和用户行为的实施监测上。

具有高质量用户的互联网企业不但能够利用用户数据改进金融服务质量,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同时随着随着用户数据的积累,可挖掘的潜力也随之提升,数据挖掘经验与能力也将成为公司最重要的财富。

4、中国互联网企业有望在金融电商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网络零售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其跨越式的发展引人瞩目:

2003~2011年中国网络零售业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20%,于2011年超越日本、英国、德国等成为全球第二大网络零售市场,并在2012年接近于全球最大规模的美国(约14万亿),达到约13万亿的规模并依然保持20%以上的成长速度——这将推动中国网络零售业在经历15年的发展后,于2013年超越美国跃居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一方面,中国在线零售的消费已经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除却服装、娱乐/教育、家居产品等常规消费外,医疗保健/个人用品、建材装修等居住用品的网络消费能力也相当强劲——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奢侈品在线交易规模已经破百亿,并依然保持30%以上的增长;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这一现象不仅限于一线城市,在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对网络消费的使用诉求反而更高。

这一切均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大众消费的主要渠道之一,在宽带及3G普及推动下,该渠道的重要性及价值将持续快速提升。

我们认为这种跨越性的发展极有可能延续至金融电商领域。

美国电商金融发展之初,其金融业已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各项业务基本成熟,因此诸如嘉信理财、美林证券等均是在传统经纪、资产集合等业务发展成熟之后进行互联网化,此后也出现诸如Etrade这样的纯粹互联网公司。

中国目前金融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互联网产业基本与现代金融业处于同一起跑线,催生出东财、和讯等一大批拥有规模化用户的垂直财经服务网站,这些网站在金融行业开始触网的同时也已经开展金融电商化的各项准备,其在互联网产品设计、运营等方面的优势在和金融企业的专业能力优势面前毫不逊色。

从长期来看,渠道、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中将更为强大,互联网企业如若能够顺利解决政策限制、信用背书等问题,未来很有可能成为金融电商产业的截杀者,在与传统金融企业的竞争中分得不俗的市场份额。

二、国内互联网金融服务标杆企业分析:

东方财富

1、公司概述:

从财经资讯门户龙头寻求向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商转型

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网络财经信息平台,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