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渗碳和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工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276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的渗碳和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钢的渗碳和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钢的渗碳和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钢的渗碳和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钢的渗碳和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钢的渗碳和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工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的渗碳和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工艺.docx

《钢的渗碳和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的渗碳和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工艺.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钢的渗碳和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工艺.docx

钢的渗碳和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工艺

钢的渗碳和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工艺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工艺规定了渗碳钢的气体渗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处理的工序

准备、工艺规范、操作规程、质量检验和安全环保等方面要求。

2、引用标准

JB3999—85钢的渗碳和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处理

GB85839—87齿轮材料及热处理质量检验一般规定

ZBJ17022—88齿轮碳氮共渗工艺及质量控制

ZBT04001—88汽车渗碳齿轮金相检验

JB/ZQ4038—88重载齿轮渗碳质量检验

GB9450—88钢件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GB15735—1995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

3、工艺准备

3.1工件准备

3.1.1对照图纸了解被处理工件的材料牌号(或化学成份),予处理情况和质量要求,磨削留量,必要时检查齿轮(轴齿轮)的加工精度。

3.1.2工件表面不得有氧化皮、碰伤和裂纹,用清洗剂洗净油污后烘干。

3.1.3工件表面不需要渗碳或碳氮共渗的部位,又无留余量,没安排剥碳层的加工工序,就要用防渗涂料保护,防渗涂料的厚度应大于0.3mm,涂层应致密,防渗涂料应符合ZB451—014的规定。

3.2工装准备

3.3开炉准备选用的工装应具有足够的热处理强度和刚度。

3.3.1检查热处理设备的机械和电气部分是否正常,炉子是否漏气。

检查炉子需润滑油的部位,使其不断润滑。

3.3.2检查测温仪表,热电隅是否正常,要定期进行校验。

3.3.3定期清理气体渗碳炉炉罐中的碳黑和灰烬。

3.4工件的表卡和试样

3.4.1根据工件的形状和要求,选用适当的吊具和夹具。

3.4.2工件间要有5~10mm的间隙。

3.4.3应随炉放置与装炉工件材质和予处理相同和符合GB8539—87“齿轮材料及热处理质量检验的一般规定”规定的样式,并放置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以备炉前操作抽样检查。

4、渗碳和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处理的工艺规范和操作规程

4.1渗碳、碳氮共渗处理

4.1.1装炉

4.1.1.1工件装炉前应把炉温升到渗碳或共渗温度,连续生产时可干上一炉出炉后立即装炉。

4.1.1.2工件应装在炉子的有效加热区内,加热区的炉温不得超过±15℃。

4.1.1.3每炉装载量不大于设备的装载量。

4.1.2气体渗碳工艺规范和操作规程

4.1.2.1气体渗碳工艺规范参照图1,低碳合金渗碳钢的渗碳温度取上限。

 

4.1.2.2排气期

排气期的渗剂滴入量,参照表1,炉子到温后的排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排气程度,应取气进行分析,当CO2和O2的含量低于0.5%时,即可关闭试样孔,转入强渗期。

无气体分析仪时,可观察废气火苗的颜色和状态,当火苗呈杏黄色,上升无力时,排气基本结束。

一般地排气时间为1~1.5小时。

点燃排出的废气

设备

规格

型号

排气期

扩散期

降温期

炉温<850℃

炉温>850℃

到温后

煤油+

异丙醇

甲醇

煤油+

异丙醇

甲醇

煤油+

异丙醇

甲醇

甲醇

煤油+异丙醇

煤油+异丙醇

10

6~10

5~7

10~12

9~10

4~6

4~5

5~6

3~4

滴/min

100

80~100

50~70

100~12090~10040~5040~50

50~60

30~40

注:

a.当炉温>850℃随着炉温的提高,提高煤油+异丙醇的滴量,降低甲醇的滴量。

b.煤油和异丙醇的比例1:

3。

4.1.2.3强渗期,关闭试样孔,点燃排出的废气。

检查炉盖及通风机轴处是否漏气。

调整煤油、异丙醇的滴入量,滴量多少取决于设备大小,装炉工件表面积的大小及炉子密封的情况,表1的滴量供选择时参考。

强渗期炉气成份应控制在表2规定的范围内。

有条件应采用红外线CO2碳位自控仪或露点仪控制炉气或用奥氏体分析仪对炉气进行分析,作为调正滴量的依据。

强渗期的炉压控制在100~300pa。

废气燃烧的火苗高度控制在200~250㎜的长度。

根据工件有效硬化层要求和渗速经验,约达到1/2~2/3渗层深度时,抽验第一根试样,根据第一个试样的渗层确定第二个试样的时间,当有效硬化层深度达到或接近工件的有效硬化深度时,即可进入扩散期。

4.1.2.4扩散期:

扩散期的煤油、异丙醇滴量约为强渗期的0.5倍,为了保证炉压,并同时加滴甲醇,扩散期的时间与工件要求的有效硬化层深度有关,有效硬化层深度愈深,扩散时间要求愈长一些,与工件的碳势(试样的碳势)有关,碳势高要求扩散时间长一些,还与试样渗层深度有关,为了保证工件表面0.85~1.0%的碳浓度和合理的过滤层,扩散时间约为1~3小时。

4.1.2.5降温期:

抽验的第三个试样,如果网状碳化物≥5级为作正火处理,920℃出炉空冷,对20CrMnMo、17Cr2Ni2Mo、20CrNi2Mo等渗碳钢,当工件室冷到300~400℃时要放到回火炉中炉冷,防止在表面和次层在空冷时产生马氏体,形成表面裂纹。

对于17CrNi2Mo、20Cr2NiMo等Cr、Ni渗碳钢即使碳化物不超级也要出炉空冷,空冷的炉温度为860~880℃

对于碳化物不超级的20CrMnTi、20CrMnMo渗碳齿轮,随炉冷到830~840℃,保温0.5~1H后直接淬火。

降温期的滴量可参考表1

4.1.3气体碳氮共渗工艺规范和操作规程。

4.1.3.1气体碳氮共渗操作规程可参照本标准4.1.2条。

4.1.3.2采用煤油加氨氧的气体碳氮共渗工艺曲线参照图2

 

4.1.3.3共渗过程其炉气成分应符合表2规定表2

成份

CO

CO2

O2

H2

ONH2n

ONH2n+2

N2

5~10

<0.5

<0.5

60~90

<0.5

6~10

全量

4.2工件渗碳和碳氮共渗后的淬火、回火处理。

4.2.1工件渗碳后直接淬火。

对本质细晶粒钢工件渗碳后可采用直接淬火的方法,以获得所需要的表层和心部硬度以及有效硬化层深度,如20CrMo、20CrMnMo,以及含硼和稀土的合金钢渗碳件。

直接淬火一般在炉中降温到830~850℃,均温0.5~1H出炉后淬火

工件渗碳后直接淬火另一个条件是渗层金相组织网状碳化物≤4级。

工件要求渗层深,炉中碳势又高的情况,容易造成碳化物超级,而对于模数≤5的20CrMnTi、20CrMnMo齿轮,渗碳深度1.2~1.3㎜(含磨量)碳化物不易超级,可以直接淬火,模数大于5的齿轮视渗层的金相组织中网状碳化物的级别而定,如果网状碳化物小于4级可以直接淬火。

5级以上则要高温正火,消除网状碳化物或降低网状碳化物级别。

4.2.2工件渗碳后空冷后再淬火,按方法有以下几种原因:

a.工件渗碳后需要进行机械加工,如制碳层。

b.容易发生过热的碳钢和非细晶粒合金钢件,以及某些不宜直接淬火的工件(如需要在压床上淬的齿轮)。

c.渗层组织如出现网状碳化物超级

对于a、b两种情况,炉冷到850~860℃空冷,但对20CrMnMo渗件要求在400℃以下缓冷,否则易再次表层出现马氏体组织形成裂纹,对于C种情况,要求在900~930℃出炉直接空冷。

4.2.312CrNi3、12Cr2Ni4、17CrNi2Mo、20CrNi4、20Cr2Ni4、20Cr2Ni4MoA、20Cr2Ni4WA等高强合金渗碳件,渗碳炉冷到920℃出炉空冷(用于制作大模数齿轮),400以下缓冷,并增加一次至二次650~680℃,5~6H的高温回火。

这种高温回火称为催化或促变处理,它不仅能改善机械加工性能,更主要它是获得良好淬火组织的条件和保证。

必须严格执行。

 

4.2.4碳氮共渗的工件一般都从共渗温度或低于共渗温度出炉直接淬火。

4.2.5经过渗碳淬火或碳氮共渗淬的工件,通常采用180℃±10℃的低温回火。

4.2.5.1碳氮共渗齿轮回火的温度为180℃±10℃,回火时间3H。

4.2.5.2模数1~3的齿轴渗碳淬火后温度200~210℃,时间3H,模数1~3的齿轮渗碳淬火后的回温度220℃±10℃,时间3H

4.2.5.3模数3~5的齿轴、齿轮渗碳淬火后进行二次回火。

第一次回火温度230℃,时间4H;第二次齿轴的回火温度230℃,回火时间3H。

 

4.2.5.4模数≥6的齿轮、齿轴,渗碳后直接淬火的工件,需要进行三次回火。

第一次回火温度230℃,回火时间3H;第二次回火,齿轴的回火温度230℃,时间3H,齿轮的回火温度240℃,时间3H;第三次回火,齿轴的回火温度220℃,时间3H,齿轮的回火温度240℃,时间3H。

4.2.5.5模数≥6的齿轮齿轴渗碳后空冷,后加热淬火。

进行二次回火。

第一次回火温度230℃,时间4H;第二次回火,齿轴的回火温度220℃,时间4H,齿轮的回火温度240℃,时间4H。

 

4.2.5.6前一次回火后,工件空冷到室温或≤50℃,才能进行下一次回火。

4.2.5.7工件回火必须放在回火炉的有效加热区内(渗碳淬火的齿轮部分需量出回火炉底部300㎜)。

4.3渗碳和碳氮共渗淬火回火件的最后处理。

4.3.1清理:

进行喷砂,以清除赤面的油污和氧化模。

4.3.2校直和矫正:

用偏摆仪检查齿轴的变形,当超过允许变形时,应对其校直和矫正。

随后进行去应力回火。

条件允许(淬火工件量少时)应在淬火后马上进行校直,然后再回火。

5、质量检验

5.1外观:

不得有裂纹和碰伤。

5.2表面硬度

5.2.1硬度检验的方法,按GB230—83《金属洛氏硬试验法》或其它硬度试验法进行。

5.2.2表面硬度的偏差范围,表面硬度不得超过表3的规定。

表3表面硬度偏差(HRC)

渗碳零件种类

单件

同批

重要件

3

5

一般件

4

7

5.3硬化层深度

5.3.1有效硬化层检验方法,按GB《钢的渗碳硬化层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验》中的规定执行。

5.3.2有效硬化层深度偏差不得超过表4规定。

表4有效硬化层深度偏差(㎜)

硬化层深度

单件

同批

<0.5

0.5~1.5

1.5~2.5

>2.5

0.1

0.2

0.3

0.5

0.2

0.3

0.4

0.5

5.4金相组织

根据零件的要求,按有关标准进行检定。

5.5变形:

零件的变形应符合技术要求。

6、安全与环保

6.1操作者要穿戴好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

6.2执行所用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6.3气体渗碳或碳氮共渗出炉淬火时,同时淬火的工件量大时,应先检查油温,当油温>100℃时,应先降油温后淬火,以防止油槽着火。

着火时需用灭火器,石棉被灭火,严禁用水灭火。

6.4要防止渗碳炉滴注器渗漏,以免引起炉盖着火,烧毁电机或造成渗剂失火。

6.5其它方面按GB15735—1995,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4年1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