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四川卷文综延考卷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292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真题四川卷文综延考卷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真题四川卷文综延考卷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真题四川卷文综延考卷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真题四川卷文综延考卷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真题四川卷文综延考卷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真题四川卷文综延考卷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真题四川卷文综延考卷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真题四川卷文综延考卷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真题四川卷文综延考卷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真题四川卷文综延考卷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真题四川卷文综延考卷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真题四川卷文综延考卷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真题四川卷文综延考卷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真题四川卷文综延考卷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真题四川卷文综延考卷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真题四川卷文综延考卷答案.docx

《高考真题四川卷文综延考卷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真题四川卷文综延考卷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真题四川卷文综延考卷答案.docx

高考真题四川卷文综延考卷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灾区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中的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地区低压的槽线,完成l~2题。

 

1.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低于西南端,则槽线西北和东南的风向分别为

A.西北、东南B.西北、西南

C.东北、东南D.东北、西南

2.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高于西南端,该类槽线夏天出现在我国华北地区时,最可能出现

A暴雨和冰雹天气B.扬沙或者沙尘暴天气

C.连绵的阴雨天气D.干热风(焚风)天气

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总趋势是,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CO2制造O2,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O2。

由此导致静风林区CO2浓度的日变化。

图2示意60°N,80°E附近某静风林区CO2浓度日变化。

完成3~5题。

 

图2

3.日出时,CO2浓度变化趋势为

A.继续上升B.开始下降C.继续下降D.开始上升

4.若图中数据采集于秋季,则图中m、n两点的时间可能是

A.0时、6时B.6时、12时

C.12时、18时D.18时、24时

5.该地所在地区及其森林类型为

A北美、常绿阔叶林B.朝鲜半岛、落叶阔叶林

C.东欧、针阔叶混交林D.西伯利亚、针叶林

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文献记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图3)。

读图3,完成6~8题。

图3

6.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

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至西北干旱区

③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7.与遗骸分布区、文献分布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

A.气候更干旱B.地形更崎岖

C.河网较密集D.热量更充足

8.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因素包括

①草原开垦②过度放牧③大量捕杀④种群退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图4是某地区的卫星云图。

完成9~11题。

 

图4

9.该地区位于

A.南半球高纬度地区B.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C.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D.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10.图示天气系统在该地区的多发月份是

A.1~3月份B.5~7月份

C.6~8月份D.7~10月份

11.此时甲点地面正处于

A.晴好天气B.干冷天气

C.强降雨天气D.霜冻天气

12.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置刺史。

当时刺史是

A州级地方行政官员B.州级地方监察官员

C.具有行政职能的监察官员D.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官员

13.表l所示为清代人口增长的状况,这一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表1清代人口状况

年代

1741

1762

1790

1834

人口

1.43

2.00

3.01

4.01

A.疆域的扩大B.赋税制度的改革

C.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城市的发展

14.下列各项中,关于早期维新派的正确表述是

A.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B.反对“经世致用”的传统

C.主要从事民族工商业活动D.经济思想与洋务派基本一致

15.戊戌变法失败后,立宪派曾参与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B.黄花岗起义C.辛亥革命D.二次革命

16.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为确保金融中心和首都的安全,集中主力与日军展开的会战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17.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位代表人物提出:

“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

A.彼得拉克B.马基雅维利C.达·芬奇D.伊拉斯谟

18.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率先采用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A.纺织业生产技术简单,易于采用机器生产

B.市场对棉织品的需求增势强劲,推动了技术革新

C.棉纺织业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庞大

D.英国从殖民地获得大量财富,生产所需资金充足

19.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在美国西北部,农业机械如果受损,农民用电报告知机械商店受损部件的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新部件,农民自己就能安装。

马歇尔所描绘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18世纪中后期B.19世纪初期

C.19世纪中后期D.20世纪前期

20.20世纪初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一项声明中约定:

“两国政府同意彼此给与外交支持,以便使关于埃及和摩洛哥的本声明能够实现。

”该内容反映的是

A.英法结盟B.法俄结盟C.德奥结盟D.英俄结盟

21.近代以来,人类对国际关系准侧的认识不断深入。

“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的规定出自

A.《国际联盟盟约》B.《联合国家宣言》

C.《联合国宪章》D.《万隆会议宣言》

22.美国小说《愤怒的葡萄》描述了如下内容:

约德一家生活陷入困境,迁往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在农场做农工。

但是那里也并非天堂,他们所得的报酬远低于政府的规定。

农工们进行反抗,竟然遭到警察的镇压。

小说内容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美洲早期移民时期B.西进运动时期

C.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D.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新加坡相比,印度经济发展的不同之处是

A.兴办现代工业企业B.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C.实行市场经济体制D.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24.假设某国去年生产一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其价值等于10元;甲企业生产一件M商品所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2小时。

如果甲企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企业今年销售一件M商品的价格是

A.6元B.8元C.10元D.12元

25.某个体工商户在申报营业税时,只报通过银行转账获得的收入,却将现金收入隐瞒。

这种少报税基(征收数额)的行为属于

A.偷税行为B.欠税行为C.骗税行为D.抗税行为

26.截至2007年年初,全国国有企业共计11.9万户,比2003年减少3.1万户,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实现利润却比2003年增长147.3%,企业资产总额比2003年增长45.7%;3家国有企业进入2007年世界100强企业排行榜。

这说明

A.国有经济的支配地位在逐步加强B.国有经济的质量和竞争力在提高

C.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D.国有经济的管理越来越规范

27.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股市大幅下挫、美元资产缩水、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这表明

①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应与发达国家“脱钩”

②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

③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途径

④实行对外开放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通过分配政策来促进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这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实现共同富裕D.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由病菌引发的疾病曾是人类的致命威胁,抗生素的发现、应用和不断升级对此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但是,抗生素的滥用使一些病菌逐渐适应了环境,导致耐药性越来越强的各种病菌相继出现。

人们一方面努力研制战胜耐药病菌的新一代抗生素,另一方面重新寻找健康和自然的疗法,试图用人类自身免疫来抵御耐药病菌的侵害。

据此回答29—30题。

29.抗生素的不断升级和各种耐药病菌的相继出现,表明

①抗生素与病菌都以对方作为己方存在的前提条件

②抗生素与病菌相互之间具有对抗性而没有依存性

③抗生素与病菌相互利用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发展

④抗生素与病菌之间的斗争并不能解决双方的矛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0.由抗生素的发现、应用和不断升级,到研制新一代抗生素的探索,同时重新寻找健康和自然的疗法,人类为战胜病菌引起的疾病所作的努力表明

①实践为认识创造出崭新的工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②实践不断地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认识发展

③认识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曲折发展过程

④认识的过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上升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31.评价领导干部的业绩时,人们常说:

“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这句话强调的是

①金奖、银奖,并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②获得夸奖和口碑,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④价值选择,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2.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是两种不同的政体。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领导政府各部门的工作

②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

③美国国会行使立法权,同时还掌握最高司法权

④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力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33.2008年初,在国务院各部委、直属局和其他国家机关中任职的副部级以上非中共领导干部20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中有现职非中共副省级干部30人。

全国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干部达3.1万余人。

这说明

①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②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

③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具有法律赋予的民主监督权

④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具有法律赋予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4.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国务院出台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和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说明

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

②农民工应当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③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④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5.自2003年起,八国集团峰会每年都邀请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出席,参与对话协商。

其主要原因是

①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②国家力量是导致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

③八国集团尊重发展中国家的意见和利益

④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初步形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第Ⅱ卷

本卷共4大题,共160分。

36.(36分)阅读资料和图5、图6,完成下列要求。

自1971年9月天津无线电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彩电起,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彩电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为消费类电子工业中较为悠久的传统产业,1988年全国有120家彩电生产企业,产量约为1037万台;1996年有90家彩电生产企业,产量约为2711万台;2004年彩电生产企业减少到40余家;2005年彩电产量约为8283万台。

 

图51988~2005年中国彩电产量前6位省份所占的比重

 

图61997~2005年中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变化

(l)简要说明1988~1996年、1997~2005年我国彩电制造业的发展与空间变化。

(20分)

 

(2)指出我国彩电制造业集聚产生的效益。

(10分)

 

(3)推测未来10年我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布局的变化趋势。

(6分)

 

37.(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关国的政策不大可能对中国的行为产生多少影响,更不用说对它的思想观点了。

但是,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美国总统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外交政策报告(1970年2月)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初期,党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工作也受到“左”倾思想的严重干扰……在一年多时间里,与我国建交或半建交的四十多个国家中,有近三十个国家同我国发生外交纠纷,其中有些是由于中国方面处理不当而引起的。

这就使我国的国际形象受到损害,外事工作陷于困境……1969年五一劳动节,毛泽东在夭安门城楼上会见一些外国驻华使节,同他们进行友好的谈话,实际上是传达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改善和发展关系的信息。

不久中国就陆续派出一批批驻外使节,对过去主要由于中方的极左行动而损害双边关系的事件,主动进行修复工作。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

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

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周恩来:

《中关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1972年2月)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的美国对华政策。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原因。

(l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中美双方为打开“友好来往的大门”,经过了哪些“共同努力”?

(6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出发点。

(4分)

 

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表22007年l—12月36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成交价格变动情况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成交价格(元/m2)

5029

4988

5163

5254

5381

5537

各月环比增幅

(%)

0.01

-0.62

3.3

1.76

2.42

2.9

月份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成交价格(元/m2)

5609

5693

5790

5900

5959

5977

各月环比增幅

(%)

1.3

1.5

1.7

1.9

1.0

0.3

注:

表32007年中国住房贷款基准利率变化表

日期

3月18

日前

3月18

5月19

7月21

8月22

9月15

商业贷款利率

(%)

6.84

7.11

7.20

7.38

7.56

7.83

优惠利率

(%)

5.81

6.04

6.12

6.27

6.43

6.66

公积金利率

(%)

4.59

4.77

4.86

4.95

5.04

5.22

注:

以上利率均指5年期以上住房贷款利率。

材料二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于2007年9月27日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

通知规定,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此前为30%),利率不得低于央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l倍。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重大进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得到更多实惠,但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居民住房问题即其中之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1)表2、表3分别表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这两种经济现象之间有何联系?

(8分)

 

(2)联系材料一、二,分析国家采取货币政策的依据和政策效果。

(6分)

 

(3)根据政治常识,联系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如此关注民生问题。

(8分)

 

(4)联系材料,分析国家采取抑制房价的措施是如何体现从实际出发的。

(l0分)

39.(60分)阅读分析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于山东垦利县境入海。

其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平方千米。

黄河养育着中华民族,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材料一

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决口、改道最多的河流。

春秋以前,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入海,河道无所约束,漫流改徙无定,时常多股河道并存。

战国时期,黄河下游两岸筑堤,河道逐渐固定。

由于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浊重,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

汉文帝时黄河下游出现大规模决口。

东汉初年,王景治河,随地势高低,截弯取直,修筑堤防,开辟了一条新的河道。

其后,北方游牧民族人居黄河中游,大片土地由耕转牧,水土流失相对减缓。

至唐末,800年间黄河下游河道相对稳定。

北宋初年,随着黄河下游河道逐渐淤高,出现悬河,“高民屋殆逾丈”。

1128年,宋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于李固渡扒开河堤。

黄河决口,东经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为入淮。

此后七百多年间,黄河不再进入河北平原,夺淮入海,多次决口、改道,改变了黄淮平原的原有水系。

水患遍及黄淮平原,洪水吞没大片土地,夺去千百万人的生命和财产。

洪水过后形成的许多沙丘和沙坡,吞噬大量农田、房屋,淤没城市,淤塞运河,阻塞交通。

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

——摘编自邹逸磷《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1)概括指出北宋之前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10分)

 

(2)为什么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

(10分)

 

(3)据《河防一览》记载,黄河平时“沙居其六”,伏汛时“水居其二”,试说明原因。

(8分)

 

(4)自开封以下的黄河河段向东北流入渤海,与南下夺淮入海相比会新增一种水患。

指出该水患的名称并说明其发生的季节与原因。

(l2分)

材料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是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然而,1972年后的26年间黄河有21年出现过断流现象。

断流严重影响了黄河两岸的生态系统和人民的生产生活。

据有关方面研究,黄河断流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气候趋于干旱、中上游过度用水、管理不善等因素有关。

长期以来,黄河管理以防洪治理为主,水资源“自由取用”,优先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而忽视生态系统的需要。

随着“生态水”理念的提出,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为主旨的新的分水方案,原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布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

1999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式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变以往的“以需定供”为“以供定需”,根据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优化配置水资源。

2000年以来,在气候条件大体不变的情况下,黄河已经连续8年未断流。

黄河已逐步重现往日奔腾不息的风采。

(5)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政府在解决黄河断流问题上所起的作用。

(6分)

 

(6)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是由不同部分构成的复杂整体,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6分)

 

(7)结合材料,分析黄河水资源利用的实践与观念创新的辩证关系。

(8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Ⅰ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1.B2.C3.B4.B5.D6.A7.A8.A9.C10.A

11.C12.D13.B14.D15.C16.A17.B18.B19.C20.A

21.C22.C23.D24.C25.A26.B27.D28.C29.A30.C

31.D32.D33.C34.B35.A

Ⅱ卷共4大题,共160分。

36.(36分)

(l)1988~1996年彩电产量大幅度增长(由1988年的1037万台增加到1996年的2711万台);生产企业减少;(六省区)集中度提高(由1988年的50%提高到1996年的80%):

广东、四川、江苏增势明显。

1997~2005年彩电产量进一步大幅度增长(2005年达8283万台);省区集中度变动不大;省区间转移明显(广东高速集聚,山东、辽宁不断增加,四川下降幅度较大)。

(2)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3)未来我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布局将更加集聚于沿海地区(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以及辽宁等)。

37.(32分)

(1)敌视新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封锁和军事遏制的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入侵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2)中国:

纠正“文革”初期在外交方面的极左政策;中苏关系严重恶化,苏联陈兵中国北部边境,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扩大和改善国际交往,提高国际战略地位。

美国:

陷于侵越战争泥潭;在美苏全球争霸中处于守势;遏制中国政策失败:

不得不承认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中国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力量。

(3)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4)国家利益。

38.(32分)

(l)表2表明2007年我国新建商品房的价格持续上涨,但增幅在减缓;表3表明2007年以来我国住房贷款基准利率在不断提高。

利率的提高导致房价环比增幅下降。

利率的提高有助于抑制投资性住房需求,稳定房价,避免房价过快上涨。

(2)提高房贷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均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

这些措施旨在进一步抑制投资性住房需求的增长,挤压楼市泡沫,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房价增幅虽然有所放缓,但房价还在上升,为解决房价上涨过快问题,除采用货币政策外,还应采用其他宏观调控手段与之配合。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住有所居是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

作为执政党有责任和义务解决好包括住房在内的一系列民生问题。

(4)材料表明,我国房价持续上涨已经成为影响民生的重要因素,国家从这一实际出发采取了抑制房价的措施。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国家抑制房价主要采取的是经济手段。

从实际出发,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抑制房价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

39.(60分)

(1)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夏、商、周主要活动区域;经济重心;历代政治中心;文化和民族融合的核心区域。

(2)中游过度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下游防治不力,灾害严重;战乱频繁;人工决口导致夺淮入海,水系破坏,环境恶化;农田、城市淤没。

(3)汛期,黄河补给以降雨为主,(此时)降雨的强度大(降雨集中),冲刷(水土流失)强烈,泥沙含量大。

平时(伏汛以外),降雨较少,地下水补给河流比重加大,泥沙量较少。

(4)凌汛(冰凌洪灾)。

季节:

冬初(入冬)与初春(开春);

原因:

河流自南向北流,就是较温暖地区向较冷地区流,冬初下游已冻结,上游未冻:

初春上游己解冻但下游尚冻结。

(此两种情况下)上游的河水(与冰块)望塞河道可导致溃堤(形成危害)。

(5)黄河断流严重影响着两岸的生态系统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我国政府作为人民的政府,承担着发展社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责任。

面对黄河断流现象,政府本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理念,充分发挥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负责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和具体办法,对解决黄河断流问题起了主导作用。

(6)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是一个有机整体。

水的供给与需求,上中游地区用水与下游地区用水,生产用水、生活用水与生态用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部分影响整体,中上游地区生产、生活过度用水是导致黄河断流的重要原因。

整体决定部分,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着眼于整体,寻求最优目标,正确认识和处理水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统筹安排上中下游用水和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实现了连续8年未断流的目标。

(7)实践是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