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10014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515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铜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10014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贵州省铜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10014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贵州省铜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10014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贵州省铜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10014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贵州省铜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10014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贵州省铜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10014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贵州省铜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10014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贵州省铜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10014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贵州省铜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10014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贵州省铜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10014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贵州省铜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10014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贵州省铜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10014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贵州省铜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10014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贵州省铜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10014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铜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100146.docx

《贵州省铜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10014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铜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100146.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铜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100146.docx

贵州省铜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100146

贵州省铜仁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呢?

历来学者对于这个问题可分两派,一派的答案是肯定的,一派的答案是否定的。

依内容派说,文艺是表现情思的,所以文艺的价值要看它的情思内容如何而决定。

第一流文艺作品都必有高深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

这句话本来是不可辩驳的。

但是侧重内容的人往往从这个基本原理抽出两个其他的结论,第一个结论是题材的重要。

所谓题材就是情节。

他们以为有些情节能唤起美丽堂皇的联想,有些情节只能唤起丑陋凡庸的联想。

比如做史诗和悲剧,只应采取英雄为主角,不应采取愚夫愚妇。

第二个结论就是文艺应含有道德的教训。

读者所生的联想既随作品内容为转移,则作者应设法把读者引到正经路上去,不要用淫秽卑鄙的情节摇动他的邪思。

这些学说发源较早,它们的影响到现在还是很大。

这种主张在近代颇受形式派的攻击,形式派的标语是“为艺术而艺术”。

他们说,两个画家同用一个模特儿,所成的画价值有高低;两个文学家同用一个故事,所成的诗文意蕴有深浅。

许多大学问家大道德家都没有成为艺术家,许多艺术家并不是大学问家大道德家。

从此可知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内容而在形式。

如果你不是艺术家,纵有极好的内容,也不能产生好作品出来;反之,如果你是艺术家,极平庸的东西经过灵心妙运点铁成金之后,也可以成为极好的作品。

这一派学说到近代才逐渐占势力。

这一派人是最反对杂联想于美感的。

这两派的学说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我们究竟何去何从呢?

我们否认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分开来讲(这个道理以后还要谈到),不过关于美感与联想这个个问题,我们赞成形式派的主张。

就广义说,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

但是我们通常所谓联想,是指由甲而乙,由乙而丙,展转不止的乱想。

就这个普通的意义说,联想是妨碍美感的。

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联想大半是偶然的。

在美感经验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上面,联想则最易使精神涣散,注意力不专一,使心思由美感的意象旁迁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面去。

在审美时我看到芳草就一心一意的领略芳草的情趣;在联想时我看到芳草就想到罗裙,又想到穿罗裙的美人,既想到穿罗裙的美人,心思就已不复在芳草了。

知道这番道理,我们就可以知道许多通常被认为美感的经验其实并非美感了。

假如你是武昌人,你也许特别欢喜崔颖的《黄鹤楼》诗;假如你是陶渊明的后裔,你也许特别欢喜《陶渊明集》;假如你知道达·芬奇的声名大,你也许特别欢喜他的《蒙娜丽莎》。

这都是自然的倾向,但是这都不是美感,都是持实际人的态度,在艺术本身以外求它的价值。

(摘自朱光潜《美感与联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知道达·芬奇是名人,所以就喜欢《蒙娜丽莎》,这是自然的倾向,但是这不是美感,这源于你的美感经验已经超出了自身的价值。

B、宽泛地说,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但是离开了知觉和想象的艺术是不存在的,所以艺术就不能离开联想。

C、文艺的价值如何,取决于文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容,因为文艺是表现作者情绪和思想的。

这种说法符合内容派的观点。

D、非常平庸的东西经过高超艺术家的灵心妙运点铁成金之后,也可以成为极好的作品。

这种说法符合形式派的主张,因为形式派的观点是“艺术是‘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内容派认为,文艺必须含有道德的教训,所以必须设法把读者往正经路上引导,不能用淫秽卑鄙的情节勾起他的邪思。

B、形式派认为,许多大学问家大道德家都没有成为艺术家,许多艺术家并不是大学问家大道德家。

从此可以判断,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关键在于形式,而不在内容。

C、朱光潜先生认为,形式派和内容派的观点都是有理有据的,但是他从美感与联想的角度肯定了形式派的说法。

D、如果我们能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如缘的意象上面,就能避免最易使精神涣散,注意力不专一的联想的发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苏东坡这样形容洞箫声,他说: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谷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这个例子可以证明苏轼欣赏洞箫,是欣赏它所唤起的联想。

B、前人所谓的“思无邪”“言之有物”“文以载道”,现在人所说的“宗教艺术”“革命文学”等等,都是侧重于文艺的内容的。

根据内容派的观点可以推知,他们是赞成这些文艺主张的。

C、看到一幅内容是“西湖秋月”的画,就联想到往日同游西湖的美人,从而引起看画者的好感。

体现了朱光潜先生“美学起于直觉”的文艺观。

D、印象派大师莫奈、凡高等人往往在一张椅子或是几间破屋之中表现一个情深意永的世界。

印象派的绘画技巧符合“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观点。

(2)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见证

王族

山脚下只有一户人家,房子是黄泥小屋,栅栏用石头垒就,显得孤独而又宁静。

我坐在离这户人家不远的地方抽烟,突然看见一只鹰从远处盘旋而来,落在了这户人家的屋顶上。

我对同行的几位朋友说:

“这家人的房顶上有鹰!

”但他们因为没有看到刚才的一幕,都不相信鹰会落在房顶上,在他们的观念中,鹰因为高傲,是不会接近人的。

但我不怀疑自己的眼睛,我确实看到一只鹰落到这户人家的屋顶上了。

在这之前,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不相信鹰会接近人,但今天无意间的一次目睹,却修正了我的看法。

然而我又能如何让自己的这次目睹得到认可呢?

大家的观点是从高原存在了多少年的事实中得来的,我说服不了他们。

我感到孤独。

过了一会儿,我们准备离去。

这时候,我看见从那个黄泥小屋里走出一个人,去屋后骑了一匹马向我们这边跑来。

我们坐的是速度很快的越野车,很快便把他甩到了后面。

我从倒车镜中看见他在车后的灰尘中慢慢变成了一个小黑点。

我很想等他骑马近前后问问他,是不是有一只鹰落在了他家屋顶上,但我不敢肯定他要去的地方是否和我们处于同一方向,所以便一直观察着他,看他是否一直尾随在我们身后。

后来,他不见了。

我打消了向他询问的念头。

汽车在一个有平整积雪的大平滩上停下,大家下车赏雪。

积雪很漂亮,将这个大平滩覆盖得像一面光滑的镜子。

我想,大概从第一场雪开始,这里的雪便一直积了下来,以至于一场又一场的积雪,把这个大平滩覆盖得犹如帕米尔高原最具神韵的一面镜子。

这时候,我一扭头又看见了他。

呵,他果然一直尾随在我们车后。

他在大平滩边沿一下子勒住了马,似乎怕马踩脏了积雪似的。

他跳下马向我们使劲挥手,似乎让我们等他。

我按捺不住兴奋,对大家说:

“看,那个人在向我们挥手!

”大家看过去,但因为他已经上马,所以并没有发现他有挥手的迹象。

但大家都看到了,他拨转马头沿大平滩外沿向我们这边跑来了。

我断定他一直在追我们,只是我们的车子一脚油门下去很快就可以开到这里,而他骑马却要费一番工夫。

我们耐心等待他到了跟前。

这是一个五十开外的塔吉克族男人,脸因为长期受高原紫外线照射而呈赤青色,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看人时目光似乎锐利得像刀子一样。

他从马上跳下来,指着一位同行的塔吉克朋友说:

“你,我的朋友嘛!

刚才,我房子门口你都到了,不进去,为啥?

同行的塔吉克朋友一时想不起他,面露窘迫之色。

他的目光更锐利了,紧盯着他说:

“刚才,我看见你这骑马的腿了!

你忘了,十年前,你来这里,骑我的马,掉下来了,摔伤了。

我的马,把你摔伤了,是我的事情嘛!

我,还没有,给你赔不是。

同行的塔吉克朋友一时想起了往事,噢了一声,说:

“没事,我已经好了。

他忙说:

“不,你的腿,好了,是你的事情,我,要是不给你赔不是,那就是我的事情。

”他总爱用“事情”二字来表达他心中想表达的东西,好在我们在新疆已经生活了好些年头,知道他说的好是“事情”,不好也是“事情”。

同行的塔吉克朋友被他还惦记着十年前的事感动了,而他也因为终于找到了十年前被自己的马摔伤的人而释然了。

他和同行的塔吉克朋友握手,临了用手拍了一下他的腿,显得无比亲密。

我想,这些帕米尔高原上的人,实际上在更多的时候就是因为这样的情景而成为朋友的。

我看他们之间的事情说得差不多了,便忍不住问他:

“有一只鹰落在你家屋顶上了,你知道吗?

他一下子用锐利的目光盯住我,问道:

“是吗?

我说:

“我看见了,这些朋友没看见,他们不相信。

他的目光变得更锐利了,而且由于他的个子很高,所以让我觉得有一种被什么从高处刺中的感觉。

他说:

“你,看见了,是你的事情;他们,不相信,是他们的事情。

”他仍用他那好事坏事都是“事情”的理论回答了我,让我一时觉得如坠云雾,不知该如何再和他交流。

他和同行的塔吉克朋友互道祝福,然后骑马走了。

他用了十年时间,终于了却了一桩心事,而我只是在几小时前目睹到了一件意外的事情,时间这么短,我不可能得到答案。

他骑着马渐行渐远,在雪野里又变成了一个小黑点。

他的头顶,似乎又有一只鹰在盘旋飞翔。

(选自《西北军事文学》2012年第5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感慨塔吉克男人用了十年时间,终于了却了一桩心事,而“我”只是在几小时前目睹了一件意外的事情,时间那么短,“我”没有得到答案。

因此,“我”感到失望和难过。

B、文章的结尾很有意境,与前文亦有照应。

“他骑着马渐行渐远,在雪野里又变成了一个小黑点。

他的头顶,似乎又有一只鹰在盘旋飞翔”。

在“我”的心里,逐车的塔吉克男人就是像鹰一样的男人。

没有得到答案,“我”也能坦然且无憾。

C、文中的那句“你,看见了,是你的事情;他们,不相信,是他们的事情。

”这斩钉截铁的语言中似乎有着鹰与汉子之间的某种约定:

鹰与汉子就是最简单的朋友,即使有不被理解的孤独。

D、本文叙述的故事是简单的,一个骑马追赶汽车的人,赶上汽车只是为了向一位朋友赔不是——尽管事情已过去十年,尽管当事人已经忘记,但在塔吉克男人心中是他的事情。

5、文中第二段的末尾说“我感到孤独”,结合全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分)

6、小说中“塔吉克族男人”的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3)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这片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养育1/5世界人口的土地,同时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影响最严重、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

  遥看中国北方那条漫长的沙漠带,从西往东数,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从新疆向东一直延伸到内蒙古东部。

它们就是中国的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从西面、北面、东北三个方向逼近北京。

截至2014年,全国沙化土地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近1/5,有沙化土地分布的县占全国总县数的近1/3,超过4亿人口受到影响。

有谁会忘记2000年那个令人陡生寒意的春天吗?

北京地区遭受12次沙尘暴袭击,黄沙蔽日,殃及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甚至引起周边国家的恐慌。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根治沙害,刻不容缓!

治沙苦干还需巧干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荒漠化防治工作,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张建龙说,在荒漠化防治中,这些工程对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的集中治理和严格保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沙漠、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区的面积占到全市总面积95%的鄂尔多斯,无疑是“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之一,库布其是鄂尔多斯荒漠化防治的主战场。

  王文彪是土生土长的库布其人,1988年来到杭锦旗盐场当场长。

盐场就在大沙漠里,每卖1吨盐,提取5元用来栽树,一点一点地干起。

  鄂尔多斯市伊旗霍洛林场护林员贾道尔吉记得,1985年国家组织“栽树大会战”,他们在哈拉沙作业区种树,树苗要靠人力背几十里沙路送来。

贾道尔吉一次背六七捆沙柳,60多公斤,每天都累得精疲力竭。

  治沙需要苦干,更需要巧干。

“全国各地在沙区造林中,特别注重科技创新,遵循自然规律,适地适树、以水定林。

”张建龙说。

以库布其为例,在艰苦实践中,人们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治沙方案:

乔灌草和封育、飞播、人工造林相结合,以路划区,分块治理,锁住四周,渗透腹地。

  与28年前比,鄂尔多斯森林覆盖率已从不足3%升到26.7%,植被覆盖率超过80%。

治理区内的沙丘高度平均降低了近50%,年均降雨量由100毫米增至300多毫米,部分区块地表还出现了腐殖质层。

  通过苦干和巧干,过去5年,我国荒漠化、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内蒙古,荒漠化、沙化土地分别净减少了41.69万公顷、34.32万公顷,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则平均每年净减少1980平方公里。

中国一举扭转荒漠化趋势,成为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

  “库布其治沙创造了奇迹,这个成功源于中国政府在改善生态的同时,还帮助沙区人民脱贫致富。

”巴基斯坦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院主席沙法特·卡卡赫尔说。

  我国荒漠化趋势得以成功扭转,正是得益于精准施策、靶向治理。

土地荒漠化既是生态问题,也是贫困问题,治沙与治穷必须紧密结合,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荒漠化。

沙区多是贫困地区,也是精准扶贫的主战场。

全国830个贫困县中,有290个深处沙区。

(选自《经济日报》)

材料三:

草方格沙障被称为“中国魔方”,是最早向世界输出的中国治沙方案。

包兰铁路“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中国治沙奇迹”。

内蒙古赤峰敖汉旗被誉为联合国“全球环保500佳”。

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库布其模式”被巴黎气候大会标举为“中国样本”……

  “世界荒漠化治理看中国”。

中国方案,让越来越多的人从遥遥相望到心手相牵。

在沙特,在蒙古,在澳大利亚,在非洲,在中东,在拉美,中国方案飞跃大江大河,为饱受沙尘肆虐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送去信心,送去福祉。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人沙和谐”;从强调“人定胜天”,到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回归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人用几十年的持续努力,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向世界推广的治沙方案。

(摘自《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虽是文明大国和人口大国,同时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影响最严重、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

B、中国西北干旱区是中国沙漠最为集中的地区,我国最著名的八大沙漠分别是:

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库木塔格沙漠。

C、2000年春季,北方地区尤其是北京沙尘天气出现的时间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是我国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年。

D、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其中新疆、西藏、青海等九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

8、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荒漠化防治工作,在荒漠化防治中,政府开展的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对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的集中治理和严格保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B、因为沙漠、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区的面积占到全市总面积95%,所以鄂尔多斯成为了“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之一。

C、被世界接受的中国成熟的治沙方案:

乔灌草和封育、飞播、人工造林相结合,以路划区,分块治理,锁住四周,渗透腹地。

D、库布其治沙创造了奇迹,这个成功源于中国政府积极改善当地生态,遵循自然规律,所以解决生态问题就能从根本上遏制荒漠化。

E、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艰苦实践中,中国人已经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向世界推广的治沙方案,这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受益。

9、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请概括中国特色的治沙方案有哪些?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郅都者,杨人也。

以郎事孝文帝。

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

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

上目都,都不行。

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

“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

”上还,彘亦去。

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

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

居岁余,郡中不拾遗。

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

常自称曰:

“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面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

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

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

匈奴患之。

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

景帝曰:

“都忠臣。

”欲释之。

窦太后曰:

“临江王独非忠臣邪?

”于是遂斩郅都。

(节选自《史记•郅都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

B、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

C、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

D、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上林”指上林苑,为汉代宫苑之一。

司马相如有《上林赋》,描绘上林苑的宏大规模及天子率众臣在此狩猎的盛大场面。

B、古代朝廷常设相当于丞相职务的谏官,为皇帝施政拾遗补缺,杜甫就曾任唐肃宗的“左拾遗”,文中的“拾遗”即指这类官职。

C、古代“宗庙”指祭祀祖先的场所,“社稷”是古代诸侯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

它们都可代表封建统治的最高权力,常用来指代国家。

D、先秦时“豕”“彘”指大猪,“猪”“豚”指小猪。

《论语》记载阳货“归孔子豚”,是指他送一头小猪给孔子,想用盛情笼络孔子出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姬上厕所被野猪袭击,皇上向郅都使眼色让他去救,但郅都因害怕不愿去救贾姬,并且还劝皇上也不要去救。

B、济南大族瞷氏强横奸猾,郅都任济南太守后,将瞷氏的头目灭族,瞷氏宗族中其余的人都害怕得发抖。

C、临江王被招来中尉府受审时,郅都不让府吏给他刀笔写信,后来临江王自杀了,窦太后迁怒于郅都。

D、匈奴人曾经做了郅都的木偶像,让骑兵在马上用箭去射,但没人能射中的,他就是这样让人害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

(2)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

 

(2)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创作于开元末年(741年),杜甫早期作品。

②愁胡:

这里指猢狲,—说指胡人。

愁胡:

典出孙楚的《鹰赋》:

“深口蛾眉,状如愁胡。

”③绦镟:

系鹰用的丝绳铜环。

④轩楹:

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首联用惊讶的口气,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着读者,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B、颈联描写画鹰身边的物件,正面描写画中的鹰形态逼真,而“可”、“堪”两字又紧扣“画”字之题。

C、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

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文章,最后两句进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思想。

D、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从而表现了作者希望像雄鹰一样勇猛,表达他渴望建功立业却不得重用的悲愤心情。

E、作为一首“题画诗”,本诗既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这样的写法使鹰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1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想象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说:

“,”这两样东西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宝藏,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享用它们,没有竭尽。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运用虚实结合手法,写诗人不忘报国,梦想回到军营,引出“,,”的追忆。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坚不可摧的家园。

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的形形色色诱惑。

A、顺应B、尽善尽美C、坚不可摧D、形形色色

18、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惩治腐败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和方针,而且惩治腐败的力度逐年加大,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无须讳言的是,腐败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B、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体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到群众体育普及发展,第十三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喜迎党的十九大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C、“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对目前住房的满意率为38.24%。

他们的住房环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D、年轻人对网络游戏的情有独钟,推动了网游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盈利方向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便抓住机会来赚钱。

19、下列标语与所张贴的场所协调一致的一组是(3分)

(1)考场门口:

失败乃成功之母。

(2)卷烟厂门口:

严禁吸烟。

(3)澡堂门口:

谢绝参观。

(4)火葬厂门口:

把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

(5)医院门口:

祝您早日康复。

(6)婚姻介绍所门口:

为爱搭桥。

A、

(2)、(3)、(5)B、

(1)、(4)、(6)

C、

(2)、(5)、(6)D、(3)、(5)、(6)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记者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又称“中国天眼”)首批成果发布会上得知,

,一颗距离地球16000光年,另一颗为4100光年。

这是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开启了中国大科学设备原创发现的时代。

这两颗新脉冲星,一颗距离地球16000光年,另一颗为4100光年。

据悉,脉冲星具有超重、超强磁场等极端性质,

,例如引力波探测和航天器导航。

然而,今年9月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去世,20多年的研究,我终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