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版-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1527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华版-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华版-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华版-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华版-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华版-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精华版-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精华版-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精华版-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华版-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

《精华版-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华版-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华版-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

史坦因:

最早提出行政学概念的学者威尔逊:

《行政学之研究》,行政学学科的开端古德诺: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2、传统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

泰勒:

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

管理过程之父马克思·

韦伯:

组织理论之父

厄威克、古立克:

系统整理古典管理理论

3、成长阶段(20世纪30-60年代):

梅奥:

霍桑试验的新结论巴纳德:

组织理论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西蒙:

决策理论之父

4、科学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

贝塔朗菲:

系统理论 高斯:

最早运用生态观点来研究公共行政现象雷格斯:

生态行政学之集大成者 二)中国:

古代现代当代

(三)行政管理学的未来发展

1、新公共行政学(20世纪70年代)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是政府基本的价值标准之一;

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

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

主张“公共”性质和民主行政

2、新公共管理运动(20世纪80年代)三E运动:

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

3、21世纪发展趋势1)突破传统学科界限2)新的研究主题3)公共管理实践研究

第三节行政环境分析

一、行政环境的涵义行政环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而存在的,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活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

二、行政环境和行政管理的相互作用1、行政环境决定和制约行政管理2、行政管理必须适应行政环境3、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具有能动作用

第二章行政职能

第一节行政职能概述

一、行政职能的含义行政职能是指,政府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所承担的职责和作用。

第二节现代行政职能的演进

一、西方行政职能的演进

(一)现代行政职能问题的由来

(二)经济危机爆发推动行政职能的变革(三)罗斯福新政

二、东亚经济后发展国家(地区)行政职能的转变

(一)日本行政职能模式

(二)韩国行政职能模式(三)新加坡行政职能模式

第三节中国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

一、中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特殊性

(一)滞后性

(二)全球化与市场化的要求(三)政府职能转变依然是改革的热点

二、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方向1、从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2、由封闭政府转变为透明政府3、由权力政府转变为责任政府4、由政企不分转变为中立政府

三、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模式

1、树立新型政府执政观念

(1)服务观念

(2)规则观念(3)法律观念(4)公平观念(5)透明度观念

2、建立政府引导与公共服务相结合的观念

(1)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2)健全现代市场体系(3)突出政府服务职能

第三章 行政组织

第一节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是指为执行一定事务而将从事共同工作的人们通过权责和任务分配结成系统协调的组织机构。

二、特征

三、基本要素1、法规制度、2、组织目标、3、人事调派、4、权责分配、5、财务数量、6、运行机制、7、行为方式、8、价值观念

四、行政组织的分类  

首脑机关:

内阁会议/部长会议职能机关:

卫生部、教育部等辅助机关:

综合办公室咨询机关:

政府咨询组织派出机关:

行政公署、街道办事处监督机关:

监察机构、审计机构信息反馈机关:

信息中心、统计局、资料室

五、行政组织产生与确立的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三节国务院第五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第六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第二节行政组织理论

一、古典组织理论

(一)科层组织理论韦伯:

官僚组织理论

(二)科学管理组织理论泰勒:

职能化原则、例外原则

(三)行政管理组织理论法约尔:

14项基本原则古利克、厄威克:

8条组织原则

二、新古典组织理论梅奥、巴纳德

三、人本主义组织理论马斯洛、赫茨伯格、麦格雷戈

四、现代组织理论1、权变组织理论2、系统组织理论3、组织发展理论

第三节行政体制

一、概念:

行政体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制度。

第四节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

(一)1982-1993年的改革

(二)1998-2003年的改革(三)2008年的改革

第四章行政领导

第一节行政领导概述

一、行政领导的涵义

(一)概念国家行政中主管职能的承担者,通过指挥和说服等途径影响组织内的个体和群体,组织和管理行政事务,以实现管理既定目标的行政活动过程。

(二)行政领导的特点1、时代性2、层级性3、权威性4、服务性5、综合性

二、行政领导体制

(一)涵义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国家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领导制度体系。

(二)类型1、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 2、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委员会制

第二节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及素质要求

一、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

(一)选任制

(二)任命制(三)考任制(四)聘任制

二、行政领导者的素质要求

(一)政治觉悟

(二)人格魅力(三)学习能力(四)决策能力(五)管理能力

第三节行政领导方式

一、按行政领导工作方式分类

1、强制式2、说明式3、激励式4、示范式

二、按行政领导侧重点分类1、以工作任务为取向2、以人员为取向3、人与事并重

三、按行政领导参与者范围分类

1、集权型2、分权型3、放任型

第五章行政决策

第一节行政决策概述

一、

(一)涵义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所做的行政设计和抉择过程,它是公共组织特别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在处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做出的决定。

(二)特征1、决策主体的确定性2、决策执行的强制性3、决策内容的广泛性4、决策活动的整体性5、行政决策对象的复杂性6、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营利性

二、行政决策的类型1、国家决策、地方决策和基层决策2、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

3、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4、常规性决策和非常规性决策

5、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6、定量决策和定性决策7、初始决策和反馈决策

三、行政决策的构成要素1、决策主体2、决策客体3、行政信息4、决策方法5、决策效果

四、行政决策模式

(一)理性决策模式

(二)渐进决策模式(三)团体决策模式

第二节行政决策的原则与方法

一、行政决策的原则

目标原则系统原则

信息原则合法原则

预测原则集团决策原则

可行原则动态原则

择优原则时效原则

二、行政决策的方法

(一)常用的决策方法1、定性决策方法2、定量决策方法

(二)其他决策方法1、头脑风暴法2、民意测验法3、特尔斐法

第三节行政决策的程序

一、调查研究,提出问题

二、系统分析,确定目标

三、收集资料,拟定方案

四、评估方案,总体权衡

五、审慎抉择,优选方案

六、执行决策,追踪反馈

第七章行政执行

第一节行政执行概述

一、行政执行的概念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共行政组织的全部执行活动和行政活动过程的统称。

二、行政执行的任务和原则

(一)任务贯彻国家政策、法律、法令,上级指示、决定、决议等,有效地实现国家和政府的决策目标。

(二)原则1、主体原则2、法治原则3、灵活原则4、准确原则5、系统原则6、果断原则

第二节行政执行偏差的分析

一、行政执行偏差的形式

(一)替代式执行偏差

(二)粘附式执行偏差

(三)选择式执行偏差

(四)象征式执行偏差

(五)观潮式执行偏差

(六)照搬式执行偏差

(七)行政执行失范与失序

行政执行失范、失序的概念行政执行失范,是指政府的行政执行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出现各种执行偏差、乃至暴力执行、贪污腐败等偏离公共行政目的。

行政执行失序,是指当行政执行出现失范,遭遇执法客体的暴力抗法、行贿等情况下,导致行政执行秩序混乱。

二、行政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二)客观原因

第二节行政执行的手段与过程

一、行政执行的手段

(一)行政干预

(二)经济手段(三)法律手段(四)奖惩手段(五)行政引导

二、行政执行的过程

(一)行政执行的准备阶段

(二)行政执行的实施阶段(三)行政执行的评估阶段

三、纠正方法

(一)完善管理体制

(二)提高人员素质(三)科学诊断问题(四)及时跟踪评估

第八章行政权力

第一节行政权力概述

一、行政权力的概念

二、关于行政权力的各种学说

1、早期分权学说:

亚里士多德:

开分权学说之先河,认为国家权力应分为:

议事、执行和审判

2、三权分立学说:

洛克:

立法权、行政权、对外权;

孟德斯鸠: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3、政治与行政两分法

4、五权宪法孙中山: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

5、议行合一学说

三、行政权力的结构

1、静态结构:

科层制、部门结构

2、动态结构:

矢量、层次性、时间、结果

第二节行政权力的分配

一、行政权力分配的方式

1、纵向层级结构性分配2、横向平行职能性分配

二、行政权力分配的途径 

1、逐级授权;

2、权力下放;

3、地方自治;

4、权力外放

第三节行政权力的行使

一、行政权力的基础

报酬性权力强制性权力

制度性权力人格性权力

知识性权力关系性权力

二、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负效应

1、权力异化,盲目追求理想社会

2、角色错位,公仆变成主人

3、权力角逐,手段变成目的

4、传统惯性,导致权力滥用

金砖之国

上世纪80年代起,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一批新兴经济体开始崛起。

中国(China)、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巴西(Brazil)、南非(Southfrica)五个国家——“金砖之国”(“BRICS”)

第九章人事行政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人事行政是指,人事行政机关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对国家行政人员进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管理。

二、人事行政管理机关

1、部外制:

人事行政管理机构设立于政府组织系统之外。

例如,美国和日本。

2、部内制:

人事行政管理机构隶属于政府组织系统之内。

例如,法国、联邦德国等。

3、折衷制:

人事行政管理机构既有独立于政府系统的部分,也有隶属于政府机关之内的部分。

例如,英国

三、我国人事行政管理机关的演变

(一)政务院人事局:

协助中组部管理干部

(二)中央人事部:

五家机构合并,政府人事管理全相对集中,权限范围较大

(三)国务院人事局:

业务范围缩小

(四)内务部政府机关人事局:

(五)中央组织部:

政府人事工作交由中组部

(六)民政部政府机关人事局

(七)国家人事局

(八)劳动人事部:

业务范围扩大

(九)国家人事部: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第二节国家公务员

一、公务员概念在各级政府机关中担任政府公职代表国家行使行政职权、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二、各国公务员的范畴

1、英国公务员非经选举产生和非经政治任命的,不与内阁共进退,经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没有过失可以长期任职的文职人员。

2、美国公务员除军事人员以外的所有政府雇员。

3、日本公务员日本公务员概念十分宽泛,凡是由公共财政支付工资的人员都是公务员。

4、法国公务员:

以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军警和医务人员三类为主。

5、中国公务员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三、国家公务员制度

(一)、概念

(二)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

1、特征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功绩考核制

政治中立

法律保障

统一管理

2、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确立标志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

(1)条件、义务与权利

(2)职务与级别(3)录用(4)考核(5)职务任免(6)职务升降(7)奖励(8)惩戒(9)培训(10)交流与回避(11)工资福利待遇(12)辞职辞退(13)退休(14)申诉控告(15)职位聘任(16)法律责任

第三节职位分类制度

一、概念把公务员的职位按照工作性质、业务内容、简繁难易、责任轻重和所需资格条件等区分为若干规范化的种类,以此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依据。

二、职位分类的基本范畴

1、职系:

如,办事员职系、机械工程师职系

2、职组:

办事员职系、速记员职系、打字员职系集合到一起构成文书职组

3、职类/职门:

由若干职组构成职类

综合管理、行政执法、专业技术三大职类

4、职级:

如,速录员、速录师、高级速录师

5、职等:

如,三级护士与一级内科医生属于同一职等

三、职位分类的基本程序1、职位调查2、职系区分3、职位评价4、制定职级5、职位归类

四、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

五、我国的职位分类制度:

综合管理类 专业技术类 行政执法类

(2)职务

领导职务:

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非领导职务:

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1、国务院总理

2、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

3、部正职、省正职

4、部副职、省副职

5、司正职、厅正职、巡视员

6、司副职、厅副职、副巡视员

7、处正职、县正职、调研员

8、处副职、县副职、副调研员

9、科正职、乡正职、主任科员

10、科副职、乡副职、副主任科员

11、科员

12、办事员

第十章行政发展

第一节行政发展概述

一、行政发展的概念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创造、维持和加强行政能力,健全行政体系,改善行政活动方式和行政关系

二、行政发展的原因

(一)外界环境的变化

(二)政府发展战略的要求(三)组织长久竞争力的保证

第二节行政发展动力与阻力

一、行政发展的动力

(一)外部动力1、政治环境动力2、经济发展动力3、文化环境动力4、社会变革动力

(二)内部动力1、行政目标和行政价值观2、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3、专家和专家群体4、管理思想和方式的变革5、行政组织成员社会变革意愿

二、行政发展的阻力

(一)外部阻力1、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性的制约2、社会经济发展配套程度的制约

(二)内部阻力

1、组织成员对发展的抵制态度2、政府及其公务员对发展的抵制3、政府官员行政价值观念的制约4、组织结构或制度的阻力

三、行政发展的途径

(一)创造有利的组织文化,为行政发展营造有利的氛围。

(二)做好宣传,让组织成员广泛参与行政发展的决策与实施。

(三)建立有利于行政发展的制度和规范。

(四)运用科学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减少阻力。

第三节西方行政改革及启示

一、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破解政府困境的需要

(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三)公众对政府期望的提高

二、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行政职能市场化

(二)行政管理分散化(三)公共服务社会化(四)政府理念企业化

三、西方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一)重新界定和明晰政府应具备的职能

1、宏观调控职能

2、市场监管职能

3、社会服务职能

4、协调职能

5、监督职能

(二)加强政府行为的法律化、规范化、自律化

(三)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1、建设服务型政府

2、健全行政运行机制

3、健全政府职责体系

4、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