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1544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理生理学缺氧Word文件下载.docx

D.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E.血氧含量正常

C.血氧饱和度降低

[答案]A

[题解]此类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主要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氧容量降低,从而导致血氧含量减少。

8.缺氧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内2,3-DPG浓度升高 

D.血液温度升高

B.血液H+浓度升高 

E.以上都不是

C.血液CO2分压升高

[题解]A、B、C、D四项变化均可导致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减弱.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红细胞内2,3-DPG浓度升高。

机制为:

2,3-DPG和脱氧血红蛋白结合,可稳定脱氧血红蛋白的空间构型,降低与O2的亲和力;

2,3-DPG是一种不能透出红细胞的有机酸,其浓度升高使红细胞内pH值下降,通过Bohr效应,而使红细胞结合氧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氧离曲线右移。

9.有关血氧指标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血氧容量决定于血液中Hb的浓度及Hb和O2的结合力

B.血氧饱和度的高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无关

C.动脉血氧分压取决于吸入气中氧分压的高低

D.血氧含量是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O2的毫升数

E.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约为5ml/dl

[题解]上述五项均系常用表示血氧变化的指标,但C项表示不完整,血氧分压是指溶解在血浆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取决于吸入气体氧分压和肺的呼吸功能。

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溶解氧量)/氧容量×

100%,溶解量很小,实质上是血氧含量与氧容量的比值,故与血红蛋白量无关,SO2主要取决于氧分压与PO2之间呈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关系。

12.低张性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其动脉血氧分压须低于

A.12.0kPa(90mmHg) 

D.8.0kPa(60mmHg)

B.10.7kPa(80mmHg) 

E.6.7kPa(50mmHg)

C.9.3kPa(70mmHg)

[答案]D

[题解]组织是否缺氧,在组织血流和利用氧均无异常的情况下,决定于动脉血的实际供氧水平,即动脉血氧含量。

氧分压在8.0kPa(60mmHg)以上时,氧离曲线近似水平,氧分压的升降对氧饱和度的影响很小,至氧分压低于8.0kPa(60mmHg)时,曲线坡度才转向陡直,随着氧分压的进一步下降,氧饱和度显著降低,氧含量明显减少,而致组织缺氧。

13.下列关于低张性低氧血症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血氧容量正常 

D.静脉血分流入动脉是病因之一 

B.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降低 

E.可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C.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 

[题解]低张性低氧血症的发生原因主要有:

①吸入气体中的氧分压过低;

②外呼吸功能障碍;

③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血氧变化特点为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低于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可接近正常,当动脉血氧含量明显降低时,动静脉氧差可减小。

由于动脉血过低的氧分压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肺通气过度,排出二氧化碳过多,可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14.某患者的血氧检查结果,血氧容量20ml%,动脉血氧含量15ml%,动脉血氧分压6.7kPa(50mmHg),动静脉氧差4ml%,其缺氧类型为

A.低张性缺氧 

D.组织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E.混合性缺氧

C.循环性缺氧

[题解]正常成人血氧容量为20ml%(血红蛋白约150g/L,每克血红蛋白结合1.34~1.36ml氧),动脉血氧含约为19ml%,血氧饱和度为93%~98%,血氧分压为10.7~14.6KPa(80-110mmHg),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约5ml%,故该患者血氧容量正常,而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氧饱和度(按血氧饱和度为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的百分比值计算,为75%),动-静血氧含量差均下降,符合低张性缺氧的血氧变化。

15.大叶性肺炎患者引起低张性缺氧时血氧改变是(0.23,0.164,03临床)

A.血氧容量下降 

D.静脉血氧含量升高

B.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E.动静脉氧差增大

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答案]B

[题解]低张性缺氧的血氧改变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氧含量降低,氧饱和度下降,静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也降低,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偏低或接近正常,血氧容量一般正常。

16.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发生缺氧的始动因素是

A.吸入气的氧分压过低 

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B.肺泡气的氧分压降低 

E.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题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通常是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以呼吸道阻塞和气流通过支气管时发生障碍为基本特征的疾病。

虽病因与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但呼吸道阻塞导致肺泡通气不足是其共同的特点。

因此,缺氧的始动因素是肺泡气的氧分压过低。

17.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标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D.血氧容量降低

B.动脉血氧含量正常 

E.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加

C.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

[题解]血液性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因血氧容量降低以致动脉血氧含量降低,对组织供氧减少而引起。

其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可正常,动静脉氧含量差可减少,但此与其他类型的缺氧无鉴别意义。

18.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叙述,下列哪一项项不适宜?

(0.267,0.177,03临床)

A.CO和Hb结合生成的碳氧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

B.CO抑制RBC内糖酵解,使2,3-DPG减少,氧离曲线左移

C.吸入气中CO浓度为0.1%时,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难以恢复的损伤

D.呼吸加深变快,肺通气量增加

E.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题解]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碳氧血红蛋白(HbCO)血症形成。

血红蛋白与CO结合后,不能再与O2结合,而失去携氧的能力。

对尚未形成HbCO的红细胞,CO还能抑制其糖酵解,使2,3-DPG减少,氧离曲线左移,HbO2解离速度减慢,释氧减少,加重组织缺氧。

CO与Hb的亲和力比O2大210倍,故吸入气体中CO浓度为0.1%,血中Hb-CO已增至50%,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难逆性损伤。

Hb-CO为樱桃红色,因此,病人的皮肤和粘膜也显此色泽。

由于CO中毒时,动脉血氧分压正常,外周化学感受器对CO又不敏感,所以不出现呼吸加深加快现象。

19.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缺氧的主要原因

A.O2与脱氧(还原)Hb结合速率变慢 

D.CO使RBC内2,3-DPG增多

B.HbO2解离速度减慢 

C.HbCO无携O2能力

[题解]一氧化碳中毒时,血中HbCO大量形成,其不能携带O2是造成缺氧的主要原因。

此外,CO使RBC内2,3-DPG减少,氧离曲线左移,HbO2解离速度减慢,亦加重组织缺氧。

20.引起肠源性发绀的原因是

A. 

一氧化碳中毒 

D.肠系膜血管痉挛

B. 

亚硝酸盐中毒 

E.肠道淤血水肿

C.氰化物中毒 

[题解]亚硝酸盐能将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HbFe3+OH)而丧失携氧能力,导致缺氧。

此常因大量食用腌菜或变质残剩菜后,肠道细菌将其中所含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而引起。

高铁血红蛋白呈咖啡色或青石板色,故患者的皮肤、粘膜也显示类似发绀的颜色,而称为“肠源性发绀”。

21.某患者血氧检查为:

血氧容量12ml%,动脉血氧含量11.4ml%,氧分压13.3kPa(100mmHg),动-静脉氧差3.5ml%,患下列哪一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大?

A.慢性支气管炎 

D.严重维生素B2缺乏 

B.慢性贫血 

E.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矽肺 

[题解]按上述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计算,其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5%,可见该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正常,而血氧含量.动脉血氧含量下降,动静脉氧差缩小,符合等张性低氧血症的血氧特点。

22.循环性缺氧时血氧指标最特征性的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B.血氧容量正常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C.动脉血氧含量正常 

[题解]循环性缺氧是指组织器官血液灌流量减少或血流速度变慢而致的缺氧。

由于毛细血管血流量少或血流缓慢,组织从单位容积血液中摄氧较多,因而静脉血氧含量低下,结果使动静脉氧含量差明显增大,这是其不同于其他各类型缺氧的血氧特征。

单纯性循环性缺氧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氧容量及氧饱和度均可正常。

23.最能反映组织性缺氧的指标是

A.血氧容量降低 

D.静脉血氧含量增加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加

C.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题解]组织性缺氧是由于组织细胞生物氧化障碍,利用氧的能力减弱所致。

因此,它的突出特点是静脉血氧含量高于正常,而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氧饱和度及氧容量均可正常,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少。

24.氰化物抑制生物氧化使组织利用氧能力减弱的机制是

A.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 

D.抑制ATP合成酶的活性

B.与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 

E.造成氧化磷酸化脱耦联

C.增高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

[题解]氰化物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体内,CN-与氧化型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为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使之不能还原为还原型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以致呼吸链中断,生物氧化过程产生障碍,组织利用氧能力减弱。

25.下列哪一种疾病发生的缺氧,其动脉血氧含量可明显下降?

A.脑血栓形成 

D.肺栓塞

B.冠状动脉痉挛 

E.食管静脉曲张

C.肾小动脉硬化

[题解]脑血栓形成、冠脉痉挛和肾小动脉硬化分别因脑、心、肾的血液灌注量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则因食管的血液回流受阻,都导致局部的循环性缺氧,其动脉血氧含量一般是正常的。

但肺栓塞时,由于肺动脉主干或其大分支或多数分支的栓塞,及由此而引起反射性全肺小动脉痉挛,严重地阻碍了肺部血液循环,同时使肺动脉压力急剧增高,右心室后负荷异常过重,可发生急性右室扩大和右心衰竭,因而肺的气体交换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含量明显下降。

26.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见于

A.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D.氰化物中毒

B.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E.亚硝酸盐中毒

C.一氧化碳中毒

[题解]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引起循环性缺氧,其血氧特点是动脉血氧含量正常,静脉血氧含量降低,故动静脉氧含量差大于正常,而上述其余原因所致的缺氧,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均减小。

28.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静脉血氧分压与氧含量高于正常见于

A.心力衰竭 

D.氰化钠中毒

B.呼吸衰竭 

E.慢性贫血

C.失血性休克

[题解]从血氧检查结果来看,血氧容量正常与慢性贫血不符;

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则与呼吸衰竭不符;

静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高于正常,不可能发生于失血性休克和心力衰竭,而仅能发生于组织性缺氧,因此,只有氰化钠中毒才可呈现上述氧改变。

30.造成组织缺氧的主要机制是

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B.血氧含量降低

C.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D.单位时间内流过毛细血管血量减少

E.细胞组织与血液之间氧分压梯度变小

[题解]产生组织缺氧的机制均是由毛细血管中平均氧分压与组织细胞氧分压之差亦小,即毛细血管床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氧分压梯度变小。

细胞内氧分压正常为0.8~5.33kPa(1kPa=7.5mmHg),常用静脉血氧分压(正常5.33kPa),反映内呼吸情况。

32.低张性缺氧导致细胞缺氧的机制是

A.静脉氧分压降低 

D.毛细血管血量减少

B.静脉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E.血氧容量降低

C.毛细血管平均氧分压降低

[题解]毛细血管平均氧分压与组织细胞氧分压差,决定氧弥散入细胞被细胞利用的过程。

低张性缺氧主要是由于氧分压降低导致氧含量和氧饱和度降低;

血液性缺氧主要由于血氧容量降低导致血氧含量减少;

单纯性循环性缺氧是由于单位时间内流过毛细血管的血量减少,使弥散到组织细胞的氧量减少,上述各类型缺氧均可使毛细血管中平均氧分压降低,导致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分压梯度变小,造成细胞缺氧。

33.血液性缺氧导致细胞缺氧的机制是

A.动脉氧分压降低 

D.静脉血氧含量增高 

B.单位时间内毛细血管血量减少 

E.细胞内呼吸障碍

C.血氧容量降低 

[题解]见32题题解。

34.循环性缺氧导致细胞缺氧的机制是

D.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E.P50降低

35.组织性缺氧导致细胞缺氧的机制是

D.毛细血管血液量减少 

B.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C.组织利用氧障碍 

[题解]组织性缺氧,是由于内呼吸障碍,使组织不能利用氧,故静脉血氧含量和氧分压较高,使血液与组织之间氧分压梯度差缩小。

38.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 

A.心率加快 

D.脑血流量增加

B.心肌收缩性增强 

E.腹腔内脏血流量减少

C.肺通气量增加

[题解]上述5项均是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的代偿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运动增强,从而使肺通气量增加,肺泡气氧分压升高,动脉血氧分压也随之升高。

39.低张性缺氧引起肺通气量增加的主要机制是

A.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D.刺激肺牵张感受器

B.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题解]低张性缺氧引起肺通气量增加是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刺激颈、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所致,其中主要是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高原居民、肺气肿和肺心病等伴有慢性低张性缺氧者均可有颈动脉体明显增加、I型球细胞(主细胞)增多。

40.肺通气量增加是下述哪种缺氧最重要的代偿反应?

A.血液性缺氧 

D.急性低张性缺氧 

B.组织性缺氧 

E.长期、慢性低张性缺氧

C.单纯性循环性缺氧 

[题解]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单纯性循环性缺氧(不累及肺循环时)因PaO2不低,故呼吸一般不增强。

低张性缺氧引起肺通气量增加,与PaO2降低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有关,长期、慢性低张性缺氧,可使化学感受器敏感性降低,使肺通气反应减弱。

41.急性缺氧引起下列的血管效应是

A.冠脉收缩、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

B.冠脉扩张、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

C.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扩张

D.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

E.冠脉收缩、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

[题解]急性缺氧对各器官血管的影响不尽相同,这是因为缺氧时一方面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另一方面局部组织因缺氧产生的乳酸、腺苷等代谢产物使血管扩张,两种作用的结果决定器官的血管是收缩或是扩张。

急性缺氧时血管扩张占优势及血流量增加的有心、脑血管,而肺、腹腔内脏、皮肤、四肢的血管均收缩,血流量减少。

45.最易引起肺动脉高压的病因是

A.高血压性心脏病 

D.高热 

B.亚硝酸盐中毒 

E.慢性阻塞性肺病

C.慢性贫血 

[题解]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通气和换气障碍进行性加重,肺泡气氧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降低状态持续存在。

一方面由于:

①交感神经作用:

交感神经兴奋可作用于肺血管的α-受体引起血管收缩反应;

②体液因素作用:

肺组织内肥大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释放组胺、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血管活性物质;

③直接对血管平滑肌作用:

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对钙离子、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多,内流增加,导致肌细胞兴奋性与收缩性增高,均使肺血管发生痉挛收缩;

另一方面,慢性缺氧引起肺血管平滑肌肥大,管壁中层增厚,肺循环阻力持续增高,导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