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1667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A )年。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4.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C)。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5.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华生

D.桑代克

6.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A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D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9.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B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因此,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10.学习的主体因素,指(   A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手段

D.教学环境

11.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B )。

A.教学媒体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1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C   )。

A.19世纪加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二、填空题

1.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书籍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但只有( 学习  )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

2.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  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 )、完善时期等四个时期。

3.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   方向)并采取相应的(   干预或预防措施 ),达到预期的效果。

4.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   原则 )或(     技术)。

5.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方面存在困难,我们可以应用(    智力测验 )、(    阅读测验 )或者与此有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等各种形式的测查手段,来找出困难的症结。

6.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总论、( 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三个方面。

7.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专著于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  教育心理大纲》  )。

8.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 预测和评判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   监视和分析   ),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9.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主要指( 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10.教学环境中,物质环境涉及( 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置   )等。

11.(   合作性 )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12.80年代以后,随着(  皮亚杰  )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

13.教育心理学是介于( 心理学   )、(  教育学  )之间的交叉学科。

14.教育心理学是(  应用心理学  )的一种。

15.(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

16.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  教材  )和(课程    )。

17.学生可以从群体差异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其中包括年龄差异,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   思维水平 )的差异。

18.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    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 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

19.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  学与教  )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一、选择题

1.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D)。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维果斯基在儿童心理发展观上提出了(B)。

A.阶段发展理论.

B.最近发展区理论

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人格发展理论

5.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A)。

A.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B.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社会环境

C.父母性格、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D.家庭教养模式、校风校纪、同辈群体

6.(B)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

B.初高中

C.大学

D.成年

7.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9.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A)。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1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D)。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11.少年期的年龄一般在(B)。

A.6、7岁一11.、12岁

B.11、12岁-14、15岁

C.8、9岁-16、17岁

D.6、7岁-14、15岁

12.狼孩现象主要是由(B)因素造成的。

A.先天

B.后天

C.遗传

D.狼奶

13.青少年期一般指(B)岁。

A.6~12

B.11-18

C.6--.18

D.10--,20

14.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A)。

A.自我中心性

B.客体永久性

C.守恒性

D.可验证性

1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维果斯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16.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B)。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

D.沉思型

17.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D)。

A.场依存性

B.发散型

C.冲动性

D.沉思型

18.(C)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专制型

B.放纵型

C.民主

D.集体型

21.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22.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一般在(B)。

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23.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D)。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自我意识

二、填空题

1.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2.(学习准备)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横向)两个维度。

4.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5.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开始形成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最早心理发展阶段为(具体运算)阶段。

6.皮亚杰认为,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7.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个方面。

8.(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阶段的依据。

9.(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10.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这一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11.在认知风格中,与“场独立”相对的认知风格叫(场依存)。

12.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13.(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14.美国(斯金纳)等人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

15.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16.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17.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2.下列概念中(D)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反射

5.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C)。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8.(B)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C)。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1.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D)。

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12.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或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C)。

A.刺激分化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行为强化

1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C)。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14.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D)。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一反应联结

15.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C)。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6.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C)。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7.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C)。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18.以下哪一项不是班杜拉重点研究的社会学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D)

A.攻击性行为

B.亲社会行为

C.性别角色的获得

D.观察能力

9.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10.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11.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12.负强化与惩罚的含义(不同)。

13.(完形一顿悟)学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4.(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15.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16.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17.完形一顿悟学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18.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19.强化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之分。

20.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来看,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1.教师在教授概念时常常以定义的形式直接向学生呈现概念的定义,这是一种(接受学习)。

1.下列哪位不是最早集中研究成就动机的心理学家?

(   D )

A.默里

B.麦克里兰

C.班杜拉

D.布鲁纳

2.认知内驱力属于(  A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5.首先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

A.班杜拉

B.麦克里兰德

C.奥苏伯尔

D.阿特金森

6.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D)。

A.阿特金森

B.班杜拉

C.维纳

D.马斯洛

7.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8.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9.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C   )。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10.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 )。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11.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C  )。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12.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D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13.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B  )。

A.25%

B.50%

C.75%

D.100%

14.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

在(   A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l5.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A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16.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利用(   A )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A.直接发生途径

B.直接转化途径

C.间接发生途径

D.间接转化途径

17.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避免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18.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C )。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9.作为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叫(  诱因  )。

10.阿特金森通过研究发展,(  避免失败者  )更容易选择非常容易的任务。

11.期待包括(  结果  )期待和(   效能 )期待。

12.(   效能期待 )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预测。

13.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成败经验  )。

14.(   学习动机 ),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5.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   自我提高 )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16.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 利他主义   )。

17.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阿特金森  )。

1.儿童在知道“苹果”、“梨”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的概念,新学习的概念就具有了意义,这种学习叫做(C)。

A.派生归属学习

B.相关归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2.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A)。

A.0.25~2秒

B.0.2~0.5秒

C.2秒~1分钟

D.5秒~2分钟

5.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D)个组块。

A.6_+2

B.6_+1

C.7_+1

D.7+2

6.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B)。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7.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C)。

A.并列结合学习

B.总括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8.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属于(D)。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9.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为“教学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C)。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10.学习质量与能量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A)。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11.到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属于(D)。

A.模象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实物直观

12.对有关历史生活的领会,不能缺少(A)。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13.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头,因而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属于(B)。

A.理性概括

B.感性概括

C.形象直观

D.言语直观

14.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D)。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15.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D)。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16.长时记忆的容量(B)。

A.较大

B.没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为7±2个组块

19.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A)。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一周之后复习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

20.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C)。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1.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属于(命题)。

2.按反映活动的深度来划分,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理性知识)。

3.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4.在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应用)。

5.(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6.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即(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7.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异类比较)。

8.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过度学习)。

9.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10.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理性知识)),前者分为(感知;表象)两种水平,后者包(概念;命题)两种形式。

11.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

12.(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13.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

14.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15.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

16.(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

1.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D)。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4.吹拉弹唱属于(C)。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5.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D)。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6.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D)。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

C.闭合性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7.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B)。

A.集中与分散练习

B.整体与部分练习

C.模拟与实际练习

D.过分与适度练习

8.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A)。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

9.在原型内化阶段,对学生言语培养的重点应放在(A)。

A.考查言语的动作效应上

B.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

C.巩固学生对动作的认知

D.使学生学会利用言语来标志练习

10.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在结构上的特点是(C)。

A.具有观念性

B.具有内潜行

C.具有简缩性

D.具有整体性

1.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操作技能;心智技能)两种。

2.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阶段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3.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4.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5.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细微性操作技能;粗放型操作技能)。

6.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它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控制)。

7.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实现的(前提条件)。

8.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包括(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和(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9.模仿是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的。

10.就有效的操作技能而言,模仿需要以(认知)为基础。

11.(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12.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

13.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是(内部反馈)。

14.反馈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非常关键,其中(结果反馈)的作用尤为明显。

15.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16.(内化)是外部动作向内部的转化,即内部动作映象形成的过程。

17.通过(原型定向阶段),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18.目前,我国心理学家一般认为,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要经过两个步骤,即(创拟确立模型;检验修正模型)。

1.元认知的实质是个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A)。

A.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