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的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21796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的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的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的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的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的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的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的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的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的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的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的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的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的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的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的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的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

《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的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的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的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

有的需要引导回忆,如,谈暑假生活,谈第一印象最深的人“留在心里的印象”;

有的最好能提前布置,如,谈“身边的艺术”。

第二组召开“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则要注意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结合起来。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区分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教学实施设想〔参考教学用书教学建议〕

单元教学计划(根据单元自行添加表格)

单元课题与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

建议

教具

第一单元选编了4篇课文,都是与大自然有关的。

大自然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风景会让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时机让人激动……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它等待着我们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

本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编排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要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

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穿,到达教学的最优化。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忆·

拓展”2课时。

多媒体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锦绣的山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令华夏儿女心潮万千,祖国灿烂的未来让炎黄子孙豪情满怀。

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共安排了四篇文章。

《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

《思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

《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

《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是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

三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情怀,并在语文学习中注重积累语言。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忆·

第三组选编的课文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

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

《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

《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保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都是反映。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气。

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

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1、安排“辩论:

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话”,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话。

2、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5~6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忆·

拓展”1~2课时。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大瀑布的葬礼》讲述了人们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的故事,号召人类要重视和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

《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

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要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要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习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忆·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饱满、生动。

《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

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

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

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

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

“口语交际·

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留在心里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个故事。

“回忆·

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

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趣味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

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

习作”3课时,“回忆·

“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

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按照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关于诗歌的感性认识,在诗歌欣赏和童诗写作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

学生在五年级已开展过两次这种集中编排、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

教学中要充分表达综合性学习自主、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

开始时可以用1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

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节,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还要利用一些课外时间开展活动。

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

《跑进家来的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最后一头战象》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编写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二是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入选的课文中,有的篇幅较长,可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

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

习作”以及“回忆·

拓展”都做了相应的安排,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到这个特点,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

习作”3~4课时,“回忆·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

《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

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

《我的舞台》娓娓表达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

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正如海顿说的那样: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选编本组教材的意图,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搜集有关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注意了解学生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在课文教学中做相应安排。

为在“口语交际·

习作”和“回忆·

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本组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忆·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

1山中访友2*山雨

6

2

3草虫的村落4*索溪峪的“野”口语交际·

习作一

3

5詹天佑6怀念母亲

4

7*彩色的翅膀8*中华少年

5

口语交际·

习作二9穷人

10*别饿坏了那匹马11唯一的听众

7

12*用心灵去倾听口语交际·

习作三

8

13只有一个地球14*大瀑布的葬礼

9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16青山不老

10

习作四17少年闰土

11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9*一面

12

20*有的人口语交际·

习作五

13

综合性学习:

轻叩诗歌的大门21老人与海鸥

14

22*跑进家来的松鼠23最后一头战象

15

24*金色的脚印口语交际·

习作七

16

25伯牙绝弦26月光曲

17

27*蒙娜丽莎之约28*我的舞台

18

习作八

19

语文复习

作文教学计划

类型

教学要求

指导要求

第二周

本次习作的编排分别从三个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建议:

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融入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写一写。

走进音响世界,选择生活中的几种音响或听音响的录音,发挥想象进行说话或习作。

回忆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记事

1.回忆暑期生活,思考自己在假期生活中有哪些收获。

2.小组交流,可以说说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事比较有意义,自己有哪些感

想或收获。

3.分组汇报,汇报后师生共同评价。

评价要点:

是否将暑期生活中的感受和体会说清楚,表述的时候是否有重点等。

4.当堂进行习作,教师适时指导。

5.教师批改作文后,组织交流评议。

暑假中,教师一般都布置暑期作文,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取假设干篇习作让学生自己来朗读交流,如,游览风景名胜的,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的。

然后由教师、其他同学共同评价作文中是否将游览、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表达清楚。

在讲评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再次写作,从而将暑假中的点滴感受都珍藏起来。

第四周

本次习作重点应指导学生学习演讲稿的写法。

应用文

安排这次习作的目的,一是学习演讲稿的写法,体会演讲稿的特点和作用;

二是培养学生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

三是通过习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学习例文,体会特点。

〔1〕针对性。

〔2〕可讲性。

〔3〕煽动性。

2.明确要求,理清思路。

3.围绕主题,运用资料。

4.对照要求,交流评改。

5.创设情境,真实演练。

第六周

课前可引导学生留意身边或媒体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

如,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帮骑车受伤的你看病;

未曾谋面的朋友以书信、电子邮件、贺卡等方式成为你学习、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王大爷几十年如一日打扫院子的公共卫生。

写人

本次习作要求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在写之前,引导学生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情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

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这也是本次习作的难点。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回忆本组课文抒发情感的方法;

然后针对实际或举例进行指导。

〔1〕组织学生讨论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重要性,引出课题;

〔2〕读文中习作提示,交流习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3〕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回忆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交流表达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

〔4〕指导学生通过环境、人物的言行和心理的描写抒发真情实感;

〔5〕给习作取个题目;

〔6〕组织学生撰写并交流反馈。

第八周

写建议书或看漫画写感受。

本次习作提供了两个方面的话题,学生可以任选一个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然后分别进行指导。

1.看漫画写感受,不同于一般的看图作文,因为它不是简单地把图意写下来,而是要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体会作者的用意。

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

使学生懂得只有少一些砍伐、破坏,多一些保护、扶植,才能确保人类家园的葱绿和长存,才能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

4.对于选择自己喜欢的漫画进行习作的同学,要布置课前准备好漫画,课上也要给他们说图意的时机,并在习作中注意个别指导。

第十周

根据所给材料想象,进行续写。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所给材料,审清题意,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角度一的习作指导可以同口语交际相联系,角度二的习作指导重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教师可以有所侧重地指导一个角度的习作。

1.明确要求。

2.开启思路。

首先确定写谁〔写作对象〕,其次要思考表现他怎样的特点,最后要考虑如何组织材料,怎样选择恰当的事例来突出人物特点。

3.指导想象。

4.回忆写法。

5.习作评改。

第十四周

本次习作是想象作文。

想象作文

根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目的是以生动的事实告诉学生,动物不仅有浓浓的亲情,也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动物的了解与热爱,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

2.激发想象,鼓励多元思考。

3.回忆方法,明确表达重点。

4.自由练笔,想象作文。

5.交流、评议,修改作文。

6.对于不想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的同学,教师在课堂上也要给他们交流的时机,并在习作中注意个别指导。

第十六周

让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带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素材,便于开展合作交流。

安排本次习作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画面引入。

上台介绍。

小组交流。

指导选材。

学生撰写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修改习作。

赏析评改。

六年级

2008、9、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