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概论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21883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收概论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税收概论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税收概论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税收概论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税收概论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税收概论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税收概论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税收概论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税收概论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税收概论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税收概论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税收概论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税收概论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税收概论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税收概论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税收概论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概论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税收概论思考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税收属于分配范畴,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的分配,而且税收分配还是联结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渠道。

2、税收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含负税人)的职权与责任、义务与权利的关系

3、税收的根本目标在于增进社会的公共福利

4、随着公共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占比重的增加,现代的税收来源已经不限制在剩余价值部分,公共品的满足已经构成简单再生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6)结合本章所学的原理及其你的社会经验,谈谈你对税收的理解。

第二讲税收作用

(1)概念:

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税收的协调作用机制、税收的稳定作用机制、税收的调节作用机制、税收的乘数作用机制

(2)如何理解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在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过程中产生的影

响和作用。

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C+S+T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C+I+G总供给=总需求即C+S+T=Y=C+I+G当C+I不足时,引起失业人数的增加,经济增长缓慢,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G,减少税收T,来维持总供求平衡,刺激经济增长。

反之,当C+I过多引致通货膨胀时,政府则可以减G增T。

(3)如何理解税收的协调作用机制税收的协调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在协调国民经济结构(或说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税收协调作用机制包括:

(一)税收促进产业结构协调通过对生活必需品课较低税收甚至不征税,对非生活必需品课征较高的税收来实现产业结构协调。

(二)税收促进地区结构协调通过对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引导资源的合理流动来实现地区结构的协调。

(4)如何理解税收的稳定作用机制税收的稳定作用机制是指在经济周期波动中税收自动地人为地进行逆向调节,减缓经济波幅,避免资源浪费的一种经济调节机制。

税收逆向调节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

1、内在稳定器当经济形势发生周期性变化时,政府税收会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自动抵消经济波动的部分影响。

这种自发的制度性调节机制在累进税制下体现最充分。

2、相机抉择相机抉择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不同状况,相应地采取灵活多变的税收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

(5)如何理解税收的调节作用机制税收的调节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对市场机制形成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进行的调节。

衡量收入差距的两个重要指标:

(一)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研究的是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

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

反之亦然。

(二)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被西方经济学家普遍公认为一种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方法。

基尼系数的计算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6)如何理解税收的乘数作用机制税收的乘数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增减引起的国民经济变化量与税收变化量之间的倍数作用。

税收乘数是指因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倍数。

公式:

Kt=(-β)÷

(1-β)其中,Kt指税收乘数;

β指边际消费倾

向.

(7)如何理解税收对储蓄与消费的影响

1、税收对储蓄的影响

(1)对储蓄征税产生的收入效应

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对储蓄利息征税而造成纳税人未来消费能力下降,纳税人为了保证未来的消费能力而不得不减少现期的消费,相对增加储蓄,以保持原来的储蓄规模。

因此,征税对储蓄起到激励的作用。

(2)对储蓄征税产生的替代效应

税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对储蓄利息征税而降低了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改变了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的比价,从而使人们增加现期消费而相应减少未来消费,因而使储蓄减少。

2、税收对消费的影响

(1)税收对消费总量的影响

增加储蓄的效应是减少消费的效应,减少储蓄的效应就是增加消费的效应。

(2)税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税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商品税的形式间接实现的。

(8)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1)对投资征税的收入效应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对投资收益征税而使投资收益率降低,减少了纳税人税后可支配收入,纳税人为了维持原收益水平,而不得不采取减少当前消费以增加投资。

税收的收入效应对投资具有促进作用。

(2)对投资征税的替代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对投资收益或投资品征税而使投资收益率下降,降低了投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促使纳税人增加当前消费而减少投资,使投资规模缩小。

税收的替代效应对投资具有抑制作用。

第三讲税收原则

税收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自动稳定器相机抉择税收收入弹性税率弹性拉弗曲线横向公平纵向公平税收的经济效率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

2)威廉配第提出的税收原则是哪三条?

尤斯第的税收原则有哪些内容?

(3)试述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有哪些主要内容?

1、平等原则2、确实原则3、便利原则4、最少征收费原则

(4)瓦格纳的税收原则主要有哪些内容

1、财政政策原则2、国民经济的原则3、社会政策的原则4、税

务行政原则

(5)分别说明现代西方税收原则的主要内容。

(6)试评价税收公平原则中的利益说和能力说。

1、利益说一定时期纳税人应负担的税收,应根据其实际享受的公共品而获得的利益来确定。

优点:

采用这种学说来确定各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实际上只引用了市场机制的原理来确定税价。

如果这种方法行得通,将使公共品的供应及价值补偿更有效率。

遇到的问题:

第一,由于公共品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所以,每个人从公共品中获得的利益是难以确定的;

第二,利益说的观点与财政支出的公平原则发生矛盾。

财政支出的公平原则要求根据社会成员的受益能力来安排。

所谓受益能力是指各社会成员对政府提供的公共品的需求程度。

穷人比富人更需要政府提供公共品,但按利益说理论,穷人应比富人负担更多的税收,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2、能力说

认为,每个社会成员应负担的税收应与其纳税能力联系起来,根据其纳税能力来确定其应负担的税收。

所谓纳税能力是指纳税人对税收负担的承受能力。

能力说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而在税收实践中被广泛地使用。

(7)从理论上说,存在哪些提高税收效率的途径?

(8)简述实现税收公平的基本要求

1、税收制度的公平

(1)量能负税。

要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确定其应纳税的份额。

(2)充分考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因素对税负的影响程度。

(3)普遍纳税。

2、税收管理的公平

(1)依法治税。

(9)简述税收收入弹性的基本内容税收收入弹性是指因经济增长变化而引起的税收收入变化的比率。

在现行税制不变的情况下,税收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与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百分比或国民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关系。

Ey=(ΔT/T)/(ΔY/Y)

Ey是指税收弹性;

ΔT是指税收变化量;

T是指税收总量;

ΔY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变化量;

Y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量

Ey=0,表明税收收入无弹性,经济增长不引起税收收入的变化;

Ey=1,表明税收收入具有单位弹性,其表化的幅度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同;

Ey>

1,表明税收收入富有弹性,其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税收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Ey<

1,表明税收收入缺乏弹性,其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虽然税收收入的绝对值可能增长,但是税收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10)简述税率弹性的基本内容

税率收入弹性是指因税率的变化而引起税收收入变化的比率。

说明了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衡量税收收入对税率变动的反映程度。

Et=(ΔT/T)/(Δt/t)

Et是指税率弹性;

ΔT是指税收变化量;

Δt是指税率的变化量;

t是指税率。

Et=0,表明税率无弹性,税率变动不会引起税收收入的变化;

Et=1,表明税率具有单位弹性,税收收入变化的幅度与税率的变化幅度相同;

Et>

1,表明税率富有弹性,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大于税率提高的幅度;

Et<

1,表明税率缺乏弹性,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小于税率提高的幅度。

税率变化与税收收入变化之间的数量关系:

当税率富有弹性时,人们可以通过提高税率来增加税收收入;

当税率缺乏弹性时,人们通过提高税率,未必能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当税率提高到某一程度时,企图通过继续提高税率来增加税收收入,不仅不可能,反而会使税收呈下降趋势;

当税率达到100%时,税收收入将减少为0。

拉弗曲线生动地描述了税率变化与税收收入变化之间的数量关系。

(11)比较分析亚当斯密的平等原则、瓦格纳的社会正义原则和现代税收的公平原则的差异

(12)结合我国的国情,你认为应坚持哪些税收原则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四讲税收政策

1、概念:

税收政策概念宏观税收政策微观税收政策税收中性收非中性扩张性税收政策紧缩性税收政策税收政策目标

2、简述税收政策与税收原则的联系与区别。

税收政策与税收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

二者都是指导税收分配活动的准则。

区别:

税收原则是指导税收行为的思想观念性的准则,具有指导意义,且较宽泛;

税收原则具有普遍性。

税收政策是税收行为的指导准则,更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必须执行;

税收政策具有时间性。

3、简述税收总政策与税收具体政策的差异。

税收总政策是根据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税收实践中所必然发生的基本矛盾而确定的,是用以解决这些基本矛盾的指导原则。

又称”税制建立原则”。

特点:

税收总政策在一定历史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是建立各项税制的指针,是指国家的税收政策。

税收具体政策是在税收总政策指导下,用以解决税收工作中比较具体矛盾的指导原则。

税收具体政策则应随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在每项税收制度中的体现就不尽相同,是指某一税种的政策。

税收总政策及其指导下的具体政策,对于税制的总体布局和税种结构的建立,以及各种税的税率、税目、减免、课征环节等税制要素的确定都十分重要。

4、为什么说,在现代社会很难实现税收中性政策?

5、简述总量调整税收政策的主要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发挥作用,及其影响其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

总量调节税收政策是指国家通过税收收入总量变动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主要功能表现:

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

调节方式:

增减税种、提高或降低税率、扩大或紧缩税收支出的行为。

目的:

通过改变纳税人用于消费支出的收入和投资成本,间接地对社会总需求发生调节作用。

效果取决:

纳税人对消费成本和投资成本变动的反应程度。

6、简述税收政策的主要目标。

税收政策目标是指国家通过预定税收政策的实施所期望达到和实现的目的。

四大目标:

总供求平衡经济结构协调经济稳定增长收入分配公平

7、试指出如何运用税收政策实现总供求均衡。

主要是通过增加或者减少税收,在税收乘数效应下,对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实施影响。

政策主要有:

(1)轻税政策:

扩张性税收政策,适合于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

(2)重税政策:

紧缩性税收政策,适合于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

(3)中性政策:

尽量不干预市场的运作,适合于市场机制能够比较好地发挥的情况下。

8、试指出如何运用税收政策实现经济结构协调。

(1)产业结构常用的政策手段:

Ⅰ、税收政策直接作用于特定的产业部门,以促进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整体产业结构的协调;

Ⅱ、对不同产业区别对待的税收政策;

Ⅲ、运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促进一些重要产业的发展;

Ⅳ、通过税收政策的实施和调整间接地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2)地区结构主要是通过一些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发挥作用。

(3)资本市场结构主要是通过相关的税收政策,对资本市场的资本运营产生的效益进行调节,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9、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可以使用哪些税收政策。

1)累进税制

2)税式支出:

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

3)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

4)实现所得税指数化:

主要是消除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5)负所得税假设:

当纳税人出现负所得税额时,政府应对纳税人进行补贴

10、试论税收政策环境对实现税收政策目标的重要意义。

11、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试分析应采用哪些税收政策才能更好地解决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五讲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宏观税负水平中观税负水平微观税负水平

(2)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有哪些一般的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结构;

国家职能定位;

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的模式(3)衡量税收负担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一、宏观税负指标

宏观税负指标主要反映某一地区或全国的整体税负水平。

常用的指标:

1、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T/GNP×

100%

2、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T/GDP×

3、国民收入负担率=T/NI×

二、中观税负指标

中观税负是指某个地区、国民经济某个部门或某个税种的税收负担,通过对中观税负比较,能够分析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税种之间的税负差异。

中观税负指标:

(1)某地区税收负担率=该地区的税收总额/该地区同期GDP*100%

(2)某行业税收负担率=该行业的税收总额/该行业同期GDP*100%

(3)某税种(税类)负担率=某一种税收(税类)实纳税款/该税种(税类)计税依据*100%

三、微观税负指标

4)如何评价我国当前的税负水平,你认为我国的宏观税负是否过重

第六章税负转嫁

1)概念:

税负转嫁税负归宿前转后转

(2)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哪些供求弹性、市场结构、税收制度(3)商品或要素的供求弹性如何影响税负转嫁

1、需求完全无弹性时的税负转嫁

在需求完全无弹性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升降对需求量不产生任何影响,在供给量为一定时,纳税人可以通过提高商品的价格,把政府对其征收的税款全部转嫁到购买者身上。

2、需求完全有弹性时的税负转嫁

在需求完全有弹性时,纳税人将无法将税负向前转嫁给他人。

在需求完全有弹性的情况下,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非常敏感。

当价格上升时,购买者就会停止购买这种商品,而寻求替代品。

在供给量为一定时,当政府对这种商品课税,并由经营者缴纳税款时,若经营者企图通过提高价格把这部分税款转嫁给购买者,结果将会遭到购买者停止购买该种商品,并造成商品积压,若想清空商品库存,经营者只能维持原价,缴纳的税负只能由自己负担。

3、供给完全无弹性时的税负转嫁

在供给完全无弹性的情况下,纳税人不可能将税负向前转嫁,只能由自己承担,或将税负向后转嫁。

在供给完全无弹性的情况下,价格的升降对供给量不产生任何影响,价格提高并不能使供给量增加。

这样,在需求量为一定时,政府对这种商品课税,并由经营者缴纳税款时,即使经营者企图通过提高价格把这部分税款转嫁给购买者,但由于供给量不随价格的提高而提高,结果,原来的供需规模并没打破,均衡价格始终保持为征税前的水平。

如果供应者一定要提高价格,结果必然遭到购买者的抵制。

4、供给完全有弹性时的税负转嫁

在供给完全有弹性时,纳税人可以将税收负担全部向前转嫁。

在供给完全有弹性情况下,由于价格的升降对商品供给量产生重大影响,价格下降将使供应量大量减少。

当政府对这种商品课税,并由供应者缴纳税收时,必然使供应者的税后收入减少,从而使商品的供应量减少。

在需求量为一定时,供应量减少将引起价格上升。

当价格上升到能够把供应商缴纳的税收全部转嫁出去时,供应量才恢复到原来均衡的状态。

5、供求双方都有一定弹性时的税负转嫁

在这种情况下,税负转嫁的结果,则要视乎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强弱态势,更多的是供求各方各负担一部分的税负。

4)什么是税负转嫁的“绝对转嫁论”和“相对转嫁论”

第七讲税收类别

1、简述所得税的基本特征。

1.所得税是对人税,而非对物税。

2.所得税为直接税。

所得税是纯粹的直接税,它是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予以课征的,税负由纳税人本身承担,一般不会发生转嫁。

3.所得税制可以采用累进税。

4.所得税是综合税。

5.所得税是公平税。

2、简述商品税的基本特征

1、课税对象广泛2、以流转额为课税基础

3、课税环节较多

4、重复课税的存在

5、税负可以转嫁

6、商品税属于对物税3、税收制度与税制结构的基本概念4、熟悉我国现行税收的分类。

(一)按课税对象分类:

流转税类、收益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和行为税类。

10

二)按征收管理体系分类:

工商税收、关税和农业税收三大类。

三)按税收收入的支配权限分类:

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四)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可以把税收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五)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可以把税收分为价内税与价外税。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