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作文《形状的观察与描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940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作文《形状的观察与描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作文《形状的观察与描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作文《形状的观察与描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作文《形状的观察与描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作文《形状的观察与描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七年级作文《形状的观察与描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七年级作文《形状的观察与描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七年级作文《形状的观察与描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七年级作文《形状的观察与描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七年级作文《形状的观察与描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七年级作文《形状的观察与描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七年级作文《形状的观察与描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七年级作文《形状的观察与描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七年级作文《形状的观察与描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七年级作文《形状的观察与描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七年级作文《形状的观察与描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作文《形状的观察与描写》.docx

《七年级作文《形状的观察与描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作文《形状的观察与描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作文《形状的观察与描写》.docx

七年级作文《形状的观察与描写》

第一讲:

形状的观察与描写·一

一、形状的描写方法

有物即有形。

客观世界千差万别,丰富多彩,首先表现在外形上的千姿百态,变化多端。

人们可以通过外形认识客观世界,也可以通过外形得到美的享受。

如建筑物的美和服装的美,主要是通过外形来表现的;摄影艺术是外形和光线的结合,绘画则是外形和颜色的协调,而舞蹈则是形的动态表演。

物体形态有动态和静态两类,都是能直接观察到的。

状物写景都离不开形状。

广义地说,物体包括单个物体(包括植物)和动物。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对各种物体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没有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描写训练。

另外,从用途角度上说,对物体的

描写—般可分为两种,—种是应用性的描写,一种是艺术性的描写。

请看下面例文:

文具盒

(一)

这是—只学生用的文具盒,里面可以盛放钢笔、铅笔和橡皮。

文具盒是木质的,木盒里有三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空格。

盒盖镶嵌在木盒里面的小槽中,上面有一个小圆孔,按着它可以将盒盖来回抽动。

文具盒的形状为长方形,长25厘米,宽5厘米。

颜色是橙黄的,看样子很轻巧。

盒盖上还画着几只小兔子。

《学生习作》

文具盒

(二)

我有一只文具盒,它是我的好伙伴,可惜年纪已经老了。

从一年级开始,它就天天伴随着我上学。

现在它的边上已经有几道裂缝,盖子也关不严实,看来很快就要“领取养老金”了。

不过现在它仍然躺在我的课桌上。

这只文具盒颜色是橙黄的,很引人注目。

在那橙黄的盖子上印着一幅有趣的图画:

有一只老兔和一只小兔,小兔紧紧抓住老兔的尾巴,那只可怜的老兔只能步履艰难地慢慢前行。

如果抽开文具盒的盖子,可以看到里面有—个小空格,当中放着橡皮,还有两个大方空格,这是钢笔和铅笔工作后休息的地方。

尽管这只文具盒即将“退休”,但我感到它还很合用,并且特别珍爱它。

《学生习作》

解说:

以上这两篇短文,描写的都是同一个物体,前者是用平平实实的语言,客观地介绍了文具盒的用处、质料、外部结构、形状、大小、颜色、装饰及使用方法。

根据这些说明,可以把文具盒的外形清楚地想象出来。

而后者同样也是描写文具盒的,但它是用艺术性手法,对文具盒的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

语言比前者更为生动、有趣、具体、形象化,并且表达了作者对文具盒的喜爱之情。

在日常生活中以上这两种短文都是常见的,从应用的角度上分,我们把前者称为应用描写短文,后者称为艺术性描写短文。

为了充分地表达白己的真挚感情,在状物时往往就需要精心地挑选词语和句子。

通过绘声绘色地描写典型待征,来加深对物体的深刻印象。

这类艺术性描写,多见于说明文、记叙文和文艺散文。

而应用描写则多用于日常生活中。

如某个物品丢失了,需要写寻物启事。

只需要用平实的语言把某特征客观地写出来即可,用不着精心去描绘。

又如某人病了,不能起床,正好有个同学来宿舍探望,想请他去替病人取一只茶杯来喝水,那就不必对茶杯的形状作大概的描绘,但必须把茶杯的特点讲清楚,否则就会拿错。

一般地说,应用性短文比较容易写,只要把单个物体的基本特征说清楚就可以了,不需要细致描写,用不着过多的修饰。

而艺术性描写短文,写起来困难就稍大一些,写好这类短文需要有一定的描写技能,需要认真地观察和描写,这样才能使文章栩栩如生,使读者兴趣盎然。

在训练观察描写单个物体时,应掌握以下几个重点:

(1)物体的名称是什么?

(2)有什么用处和功能?

(3)它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4)它的结构组成分哪几个部分?

(先总后分。

或是先分后总。

(5)它的整体形状,大小和颜色怎样?

此外,在训练艺术性描写短文时,在观察的基础上,除了精心选择词语和句子外,还必须表述对描写对象的总的印象,从而表达白已的情感,这也就是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

当然,要想把物体的形状描写得逼真,首先必须观察入微。

下面就如何观察和描写形状,进行分格训练。

方法

举例

直叙

人民大会堂是一个立方体的高大建筑物,它的门柱是圆形的,很粗,很高。

数字

人民英雄纪念碑,从地面列碑顶,高达三十七点九四米。

对比

英雄纪念碑有十层楼那么高,比天安门还要高四点二四米。

形容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

比喻

1.高大的白桦树像—把天伞。

2.月下青山好像一条长龙伏卧。

 

拟人

1.夹金山披着白发,把头伸进云层里。

2.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

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然地躺在黄河岸上,沐浴着阳光。

夸张

他高大的个子,像座黑铁塔。

二、形态的观察与描写

形状描写多用于说明文,它要求准确地把物体的形状描写出来,使读者看了清楚明白,从中获得知识。

如果是记叙文,则应当是进行形态描写,在写形的同时,还要写物体的神情姿态,使读者不仅知其形,而且会其神(所谓“神”是指物之形体对作者情感上的刺激或者说是作者在物之形体上发现的情趣),从精神上受到感染。

本节分两格进行训练。

第一格静态实物的观察与描写

物体包括单个物体(非生物体)、动物、植物等。

对物体静态的观察与描写要力求逼真、全面。

观察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先整体后部分、也可以先部分后整体;描写时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整个物体的外貌都写出来。

给人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对物体静态描写大多月白描手法。

下面分类举例如下:

1.静物素描例文

(一)黑板

教室前面挂着一块黑板,长三米,宽一米半。

呈矩形。

黑板上面的黑油漆已经发白,板面有点发光,而且上面有很多小坑——不是老师讲课时用教鞭敲打的,就是调皮学生用板擦磕的。

板下边有一条积灰槽,里面因为长期不清理已经积满了粉笔屑和粉笔头,那半旧的棕毛板擦放在积灰槽里。

黑板上有几行不规整的字迹,己模糊得看不出写的什么。

(摘自《学生习作》)

(二)温度计

常用的水银温度计有—根内径很细的玻璃管,管上刻着标明温度的字。

管的下端有一个玻璃泡,水银就在管的下部和玻璃泡内,水银上面是真空。

(摘自《学生习作》)

解说:

这是温度计的形状,描写顺序是先上后下,先外后里。

(三)圆规

圆规是根据圆的定义面制成一种作圆工具。

它的结构是由规针,画线的铅蕊或鸭嘴笔,等长的两根金属杆和一根金属柄构成。

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圆规的两只“脚”具有像人类的关节那样较为自由活动的功能。

它的张角最大可接近180°。

圆规还有两件附属件——延伸杆和墨线脚(即鸭嘴笔),前者的功能是加长金属杆,能画更大一些的圆,后者是替代铅蕊画圆,用它作的圆不易涂损。

使用圆规,应把规针固定在圆心处,调节张角,使规针与铅蕊的距离等于所需圆的半径,并使规针与铅蕊的尖端在同一个平面内,然后旋转金属柄就可以了。

(摘自《学生习作》)

(四)白提箱

白提箱……里面是这样子:

中间一个肥皂盒,肥皂盒旁边有窄窄的六七格,可以放剃刀。

其次是两个放沙粉盒和墨水瓶的方格,”两格中间有一条探沟,是装羽毛笔、封信蜡和长的物品的,还有一些有盖和没盖的格子,为装短的物体,如拜客名片、送葬名片、戏圈门票以及留作纪念的别的票子之用。

抽出上面的抽屉来,也有许多格子。

其中的一个很宽大,藏着裁开的许多纸。

还有一个做在旁边的秘密的小抽屉,可以暗暗抽出来,乞乞科夫的钱就总藏在这里面。

这小抽屉,他总是飞快地抽开,同时又飞快地关上的,所以他究竟有多少钱呢,无从明白。

([俄]果戈理:

《死魂灵》)

(五)台钟

壁炉上摆着一座用圆玻璃罩罩上的帝政时代的台钟。

钟本身的式样是青铜制的一个蜂房,被四根大理石的柱子凌空架在一座满开金色花朵的花园上,蜂房下端有一条细长的缝,从这里伸出一根纤细的钟摆,钟摆上是一只珐琅质翅膀的蜜蜂,这只蜜蜂就在花园下来回不停地摆动。

钟面是彩色瓷质的,嵌在蜂房中间。

([法]莫泊桑:

《—生》)

(六)铁锤

说起俺师傅的大铁锤,可有个来历呢。

那柄铁锤,是槐木杆的,它究竟使用了多少年,换过多少个锤,俺不知道。

俺只知道,那杆儿被烟熏油渍和汗水的浸染,变成了像墨一样的颜色,光滑得象玻璃棒似的。

在端顶,手握的那一节,磨出来深深三道手指印。

(万回儒:

《欢乐的离别》)

(七)锄头

那锄杠磨得两头粗,中间细,你就是专意用油漆,也漆不成这么光滑。

那锄板使秃了,薄薄的、小小的.像一把铲子,又像一般把韭菜刀子。

主人用它付出了多少辛苦,流了多少汗水呀!

([浩然]:

《艳阳天》)

(八)烟盒

这支烟盒子是豹码木做的,很珍贵。

据说这种木材制的盒子,就是酷暑天储存三斤肉也不会变味。

装烟呢,扣严盖子,永远保持烟的湿润,不但这个烟盒子讲究,烟袋也讲究。

乌木管、玛瑙嘴儿,长长的,正好伸直自己的胳膊才能点火。

(骆宾基:

《山区收购站》)

(九)铅笔刀

1.这是一把铅笔刀、它具有两柄刀刃和一个螺旋拔塞器。

刀身上到处都是被硬物刻划过的伤痕,刀架上铆着六枚小铆钉,一面还留下一块凹陷,刀的整个外形假一只男拖鞋,它宽2匣米,长7.5厘米。

2.我有一把铅笔刀,尽管它已经陈旧,但是我仍然很喜欢它。

最有趣的是它的外形像一只男式拖鞋。

“拖鞋”的两面铆着六枚小钉儿。

这把刀崭新的时候.这些铆钉全都灼灼发亮,可是现在只剩下三枚还有亮光。

远望过去,这三枚钉就好像是串在拉链上的带子。

铅笔刀有大、小两柄刀刃。

小刀刃已经用钝了,可是大刀刃还很锋利,削起铅笔来干净利落。

刀架上有一块凹陷。

有一次我正在钉东西,边上就放着这把刀,一不小心把锤子敲在刀上,从此就留下这块凹陷。

尽管这把铅笔刀已经陈旧,而且通身都是伤痕。

但在我来说,它仍然是十分珍贵的。

(选自《苏联的作文教学》)

解说:

这两篇短文虽然描写的是同一物体,可是第一篇是应用性的描写,第二篇是艺术性的描写。

前者用平平实实的语言客观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全部主要特征,根据这番描写,可以把铅笔刀的外形清楚地想象出来。

后者同样也是描写这些特征,但是语文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十)床

堂吉诃德的床只是四块粗糙的木板架着高低不平的两只板凳:

褥子薄得象床单,里面尽是疙瘩,要不是窟隆眼里露着羊毛,摸来硬绷绷的疙瘩就象石子;两条床单就象盾牌上的皮革;一条毯子上经纬的线缕,谁要是有兴致数一数,准可以一根不漏地数个清楚。

(选自《堂吉诃德》)

(十一)赵州桥

河北省赵县的皎河上,有一座著名的大石桥,叫做赵州桥。

赵州桥非常雄伟,长约十二丈二尺.宽约两丈八尺。

桥身成弧形。

桥下有—个大桥洞和四个小桥洞。

这座桥是隋朝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千三百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形状,车马行人们仍旧不断地在桥上往来。

这段文章只简单交代了桥的大小形状和桥洞的数量、读了还不能真正了解桥的全貌和它的特征,因此也就不能体会到这是一座“非常雄伟”的桥。

请看下面一段文章:

横跨在河北省皎河上的赵州桥是隋朝时代建造的一座大石桥。

桥长约十二丈二尺,宽约两丈八尺。

桥面有三股道,中间行车马,两旁走行人。

这么长的大桥。

全部用石头砌成。

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宽约十丈二尺的弧形大桥洞。

大桥洞顶上左右两边各开了两个小桥洞。

好想大洞上长了四个小耳朵。

这个设计十分巧妙。

平常日子,河水从大桥洞流过。

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就减少了阻力,使桥身不至于被大水冲坏。

这个设计还有别的好处,不但美观,而且节省石料。

真正做到了又好又省。

赵州桥是一座非常了不起的工程,充分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摘自《中学生作文训练》)

解说:

这段文章不但说了桥的大小,还说明了桥面有三股道,整个桥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不但说了有几个桥洞,还说明大小桥洞的位置和作用,由于作者抓住赵州桥独自具有的特征,就把它的“非常了不起”之处突现出来。

读了就容易体会到这座桥“充分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上段文章与它相比,失败之处在于没有把事物的特征说明白。

所以不能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2.植物描写例文

(一)石榴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

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郭沫若:

《石榴》)

解说:

本段没有直接描绘石榴枝干的姿态、粗细、乃至树皮上一条条的褶皱,也没有细说叶的形状、颜色,以及一根根的叶脉,只是和梅树、杨柳作了比较。

这样既节省笔墨,又形象生动。

对石榴花的形象描绘得十分精细,把石榴的花萼比作红玛瑙琢成的瓶,不仅独出心裁,不落俗套,而且极为贴切、生动,给人一种玲珑剔透的美感。

(二)小树

这棵小树,树干只有两寸粗,摇摇晃晃地竖立着,树梢上的簇叶好像美丽的王冠似的,叶子一个一个排列得整整齐齐,历历可数、这些叶子也和树干一样.在傍晚天空明朗的金色背景的衬托下,勾画出自己的简单而鲜明可爱的形象。

([俄]果戈理:

《死魂灵》)

(三)七叶树

沿着月桂小径走下去,迎面看到的是那棵七叶树的残骸;它竖在那儿.黑糊糊的,给劈开了,树干从中间裂成两半,阴森森地张着口子。

劈开的两半边没有完全脱离,因为坚实的基部和粗壮的树根使下面部分没有分开,虽然共有的生命力已被摧毁——树液已不再流动,两边的树枝都已死去;到这冬天,风暴肯定把—边或两边的枝条都刮到地上,但是现在.它还可以被称作是—棵树——一棵死树,不过是一棵完整的死树。

([英]夏绿蒂·勃朗特:

《简爱》)

(四)蒲公英

秋天,蒲公英妈妈的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每人头上长着一撮蓬蓬松松的白绒毛,活像一群“小伞兵”。

许多伞兵紧紧地挤在—起,就成了圆圆的白绒球!

小伞兵有许多好朋友.那就是隔壁苍耳妈妈的孩子——小苍耳。

小苍耳长得真奇怪,身体小小的,像个枣核,全身长满了尖尖的刺,小伞兵亲热地把他们叫做“小刺猾”。

([孙幼忱]:

《小伞兵和小刺猬》)

(五)牡丹

牡丹开得正浓,一朵一朵手掌大小的花压满厂过头,鲜红的花瓣重重叠叠地足有七八层,被苍绿的叶子映着,好像一团温暖的火。

小蜜蜂钻进金黄的花蕊里,染上一身花粉,又匆匆飞走了。

(王新纪.《魂兮归来》)

(六)凤尾菊

他被这大盆的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这菊花在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

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直泻到地上。

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风尾,一条给舞台的灯光照得烁烁发光的长裙,一道瀑布——一道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而且无拘无束,仿佛女孩子们洗过的头发随随便便披散下来。

那些绽满花朵修长的枝条,纷乱地穿插垂落.带着一种山林气息和野味儿;在花的世界里,唯有凤尾菊才有这样奇特的境界。

(冯骥才:

《雕花烟斗》)

(七)芙蓉

那荷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带露乍开,有的绽葩吐蕊,有的红装初卸,有的崭露碧冠……那荷叶,有的小如铜钱,有的大如磨盘,有的卷曲如杯,有的舒展似伞。

那荷叶上的露珠雨滴,煞是好看:

它们时而分散成无数细小的碎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闪烁着斑斓的光彩。

时而汇集成一颗颗偌大的明珠,扑簌簌地往下坠落,湖面上泛起一圈一层的涟漪,逗得鱼儿忽而聚会,忽而跃出水面……

3.动物静态描写例文

(一)孔雀

跨过石拱桥,踏进动物园的大门,热情的孔雀便展开美丽的彩屏,轻步漫舞迎着我们走来。

孔雀那小巧的头上像插着几朵翡翠花,浑身的羽毛一片翠蓝,镶着几道金色的条纹;展开的彩屏,像一把展开的巨大的羽毛扇,屏上一个个大圆环、黑、绿、黄相间,似无数只大眼睛。

(学生习作)

(二)壁虎

大壁虎的形状很像四脚蛇。

体长三四寸。

头扁、口大、舌肥厚,眼大无睑,口部有细鳞。

四脚短,各有五趾,除一趾外各有钩爪。

趾下有横皱襞,用作吸盘,能在光滑的壁面甚至玻璃上爬行。

尾尖长,触之即断.又易再生。

(学生习作)

解说:

先总写,后分写。

分写时按头部、四肢和尾部的顺序写的。

(三)螳螂

螳螂是一种较大的昆虫,它有着苗条的身材,朴实而优美的装饰,细长的颈上顶着一个能往任何方向的头和丝状的触角。

浅绿纱裙似的长翅,覆盖着它那较大的肚子。

(学生习作)

解说:

先总写螳螂的形状,在分写螳螂的头、颈、和腹部。

练习题:

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一种植物或者单个物体,并分别把它们的静态描写出来。

描写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或先总后分,或从上至下……要求写得完整清晰。

第二讲:

形状的观察与描写·二

第二格:

动态物体的观察与描写

一般说来,静态事物比较容易观察和描写,一次没有看清楚还可以看二次。

但观察和描写物体的动态或生态则难度稍大。

所谓动态,并非专指动物而言,植物及一般物体在外部的影响下也有动态,如风吹树摇。

人开机器转。

有些确实不动的物体,经过人们的想象,也可以写出动态来。

如“淡黑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写物体的动态就是要把物体写活,在观察的基础上加以想象,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外形加以修饰,尤其是对动物,因为它们总是好动,在观察及描写时则更要用心。

观察静物要抓住待征。

观察活动变化的物体,同样要抓住各自的特征,观察动物,就要注意它的习性(它喜欢吃什么,喜欢怎样玩等)。

动作(怎样走路,怎样抢食;怎样睡觉,怎样飞,怎样叫,怎样抓虱子.挠痒痒等),情态(高兴时怎样,生气时怎样,害怕时怎样,不耐烦时怎样等);观察植物,就要注意它的各个生长期不同的形状、颜色等,只有抓住了特征,作文才能写得形象生动。

试比较下面两段习作:

其一:

“我们来到熊馆,这里有黑熊和白熊。

那熊引得游客捧腹大笑。

其二:

“我们来到熊馆,只见五、六只熊在那里慢吞吞地踱步.短短的腿,肥胖的身子,使它们显得傻头傻脑的。

游客们用果品等食物逗它们.它们就直立起来,两条腿着地,两只前爪含抱在胸前,像在表示感谢似的,给游客作揖。

引得大家捧腹大笑。

对比之下;,第二段写得更好些.因为它写出了熊的动作、情态,写得很有趣。

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认真观察了熊的动作、情态、抓住了熊的特点。

在家里,在旷野、山林或动物园里,可以观察到各式各样的禽兽和昆虫。

初学观察,观察内容不要多,注意集中两个侧面就够了。

若力量集中在一点上,则效果会更好。

为了使观察有的放矢.事先最好做些冲备,多看些资料,了解一些有关观察对象(动、植物)的特点、或先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一番,心里有了大概轮廓,再做观察,这样效果会更好。

描写物体形状一定从观察实物入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实物或挂图,这样学生面对实物,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只要一遍遍地用心观察,总可以看得清楚,然后再有层次地把它描写出来。

静物动态描写例文

(一)核舟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箬ruò)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译文: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这是一雕刻小舟的形态,通过“启窗”的活动,把静物写动了。

(二)蜡烛

蜡烛是一个小圆柱体,高约八寸,顶部尖突。

它立在桌面上,妹妹一晃动桌子,蜡烛“叭”的一声倒伏在桌面上,接着又滚到地上。

由于桌子晃动,使蜡烛由静态变成动态。

(三)《胜利女神》

女神站在冲波而进的船头上,吹着—支喇叭。

……衣裳雕得最好;那是一件薄薄的软软的衣裳,光影的准确.衣裙的精细流动;加上那下半截儿被风吹得好像拂拂有声,上半截儿却紧紧地贴着身子,很有趣地对照着,因为衣裳雕得好,才显出那筋肉的力量;那身子在摇晃着,在挺进着一团胜利的喜悦的劲儿。

还有,海风呼呼地吹着,船尖儿嗤嗤地响着,将一片碧波分成两条长长的白道儿。

(朱自清:

《欧游杂记·巴黎》)

这是沙摩司雷司岛上的胜利女神像。

雕像本来是静止的,无声的东西,可是作者故意写动作,写声音,把静态的东西写成了动态的东西,因而更显得栩栩如生了。

(四)照片

我飞快地朝那张照片瞄了——眼。

……

那是一片辽阔的大海,远远的有几点白帆(也许是海鸥),波涛起伏着,一层层推向远方。

海岸边一块巨大的礁石上,坐着一个女孩子,穿着一件游泳衣,身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她顶多不过十四、五岁,扎着两把刷子,扬着头,面对大海沉思……

(张抗抗:

《夏》)

通过动态描写把静止的风光照片写活了。

(五)云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学生习作)

这是用比喻手法描写云的动态。

(六)天山

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摘自碧野的《天山景物记》)

用比喻的手法写山,把山也写活了。

(七)烟

这烟幻化出千奇百怪的形状和颜色。

一会儿,它像铁蛇—样盘绕成一圈圈的,愈盘愈高,渐渐地远去;一会儿,它如一幅轻盈的帐幕,飘悬空中,向四周撒下玫瑰色的云彩;一会儿,它好似从香炉里逸出,笔直升起,然后软绵绵的向四周乱滚;一会儿它在烟囱的上空随风飘荡,仿佛钢盔上巨大的羽饰,在太阳光里闪耀着金光;一会儿.它显现出十分美妙的体态和人世所末见的奇景幻象

有时候.它被—阵风吹散,恰似大船上的帆蓬;有时候,它被撕成许多碎片,有如一簇簇的麻屑,或者俨然是一片灰蒙蒙的大雾直往前奔。

而在下雨时,煤烟像那沉甸甸的乌云,在烟囱的上空时起时落,—团团高悬在屋顶上,或是坠落在地上到处乱窜,不知要往哪里躲藏。

(柯诺普茨卡:

《烟》)

(九)楼

黑沉沉的楼,耸立在布满密云的夜空里,厚实的窗帘,紧紧遮住灯光,就象一匹狰狞巨大的野兽,蹲在暗处,随时可以猛扑出来伤人。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此例把静物写活了。

(十)《牵牛花》

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

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

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

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而且,这就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

  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引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功夫,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蕾,像谷粒那么大,便转黄萎去。

据几年来的经验,知道起头的一批花蕾是开不出来的;到后来发育更见旺盛,新的叶蔓比近根部的肥大,那时的花蕾才开得成。

  

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

这自然是过磷酸骨粉的功效。

他日花开,可以推知将比往年的盛大。

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

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

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

有时认着墙上斑剥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剥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功夫!

“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了“生之力”了。

渐渐地,浑忘意想,复何言说,只呆对着这一墙绿叶。

(叶圣陶:

《牵牛花》)

解说:

《牵牛花》运用了以静观动,静中见动的状物的方法。

例如选文的第四自然段,作者巧妙地以观察时间的变化,来描述牵牛花生长变化的状况:

嫩绿的头“在先朝这边,停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