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情境中的员工承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1951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情境中的员工承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工作情境中的员工承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工作情境中的员工承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工作情境中的员工承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工作情境中的员工承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情境中的员工承诺.docx

《工作情境中的员工承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情境中的员工承诺.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作情境中的员工承诺.docx

工作情境中的员工承诺

工作情境中的员工承诺

21世纪的管理将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如何处理组织与员工的关系应是管理的核心内容,而工作情境下的员工承诺管理就是探讨这种关系的重要课题。

在工作情境下对员工承诺进行有效管理,首先必须清楚员工承诺的本质、员工承诺的关键要素、承诺指向及承诺的行为意义。

以往研究显示,工作情境下的承诺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包括组织承诺、协会承诺、职业与专业承诺、团队与领导承诺、目标承诺,个人职业承诺等,对组织效能和员工行为有着潜在的影响。

随着工作情境的不同,承诺如何发展,如何影响工作行为、组织效能和员工的业绩,这些已成为研究人员和实践管理者所关心的主要问题。

       一、员工承诺及其类型  几十年来,承诺的界定与测量存在多种不同的方式。

事实上承诺的界定缺乏一致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承诺具有多维结构,其核心问题是对此要素关键特征的把握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键区别。

有许多学者对承诺提出了不同的界定,如承诺是限制个体行动离散性的契约(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1969)预期条件没有得到满足时,促使个体维持行为方向的一种稳定的驱动力(Scholl,1981);诱使个体行为改变的情境下稳定个体行为的驱动力(Brickman,1987);朝具体承诺目标前进的个体行动倾向(Oliver,1990);迫使个体接受承诺,甚至面临态度和意志动摇不定时的责任驱动力(Brown,1996)。

在此基础上他们也各自提出了相应的承诺类型,包括:

    1.工作和职务投入(work  and  job  involvement)  Blood(1969)的新教工作伦理中提出了就业承诺(employment  mitment),也称之为工作投入(work  involvement),它指的是员工想从事有劳动报酬岗位的意愿。

在许多研究中显示,该因素是影响失业心理的一个重要的缓冲变量。

职务投入有别于工作投入,工作投入表达了工作是个体生活的中心,并认同于工作的一种心理状态;职务投入是指个体认同于某一职务,是员工个人对他所从事的职务达成心理一致的程度,产生于社会化过程和稳定的个体差异;工作丰富化能促进员工的职务投入,其更多地受到环境的影响,无论是外显的还是内隐的,都是目前职务满足个体潜在需求的反映。

一项研究表明,高职务投入的护士很少会考虑离开她们的职务(Blau,1985),因此员工的高职务投入肯定是组织所期望的。

职务投入与绩效的关系相对较弱,这可能是由于职务投入是一个认知性要素,导致与绩效的关联度较低。

Brown(1996)在职务投入的元分析研究中提出:

个性(内部因素)、任务特征、管理行为、角色知觉(外部因素)作用于职务投入,工作投入、职业投入与职务投入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职务投入与工作满意感相关较强,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离职倾向的影响较为显著;职务投入与组织承诺感呈强相关,其中职务投入与情感承诺相关较为显著,与持续承诺相关较弱。

职务投入往往通过组织承诺感间接影响离职倾向。

    2.职业和专业承诺(career  and  profession  mitment)  个体或许对他们目前的职务没有强烈的认同感,而是认同于他们目前的专业或职业。

职业承诺可由职业取向来进行操作化定义,非常类似于专业承诺,指由于个人对职业的认同和情感依赖、对职业投入和对社会规X的内化而导致不愿变更的程度。

龙立荣等(2000)对职业承诺理论进行总结后提出,目前有关职业承诺结构因素主要存在三种观点,即单维态度论(注重对职业的情感)、动机论(注重职业行为的动力)和三维态度论(将职业承诺分成情感承诺、持续承诺和规X承诺),并认为职业承诺结构的单因素与多因素的界定,关键在于对职业承诺定义的理解。

如果将承诺定义为一种情感性的东西,则持单因素论,如果认为承诺反应的是愿意呆在某一职业的主要原因,其必然是多因素的结构。

Blay(1985)对美国护士的职业承诺研究表明:

职业承诺不同于职务承诺和组织承诺,高职业承诺的护士很少考虑离开她们现在的职业。

随后的研究也证实:

职业承诺不同于职务承诺、组织承诺,但它与离职有关联,职业承诺受到个人变量如控制点、环境变量如领导风格类型的影响。

1983年London的职业动机理论认为:

职业承诺与个体职业计划,薪水和职务层次存在相关性。

有研究表明:

不同类型的承诺与行为有着不同的相关性,从组织的角度来看,它也许并不希望拥有高职业承诺的员工,因为这些员工很有可能为了提升职业而离职。

组织希望员工能承诺于组织,希望员工表现出对组织的认同、忠诚、自豪感,尤其当组织处于危机时刻。

显然,许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关注于组织承诺,因为相对工作满意感而言,组织承诺能更好地预测员工的任职和缺勤率。

    3.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mitment)  组织承诺,指对组织的一种承诺、责任和义务,源于对组织的认同和承诺,由此衍生出一定的态度或行为倾向。

1993年,Allen与Meyer提出组织承诺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X承诺。

心理学家对影响组织承诺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影响情感承诺的主要因素有该组织本身的特性、管理的特点、人际关系,组织的公平性,以及个人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持续承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员工受教育程度、所掌握的技术应用X围、改行可能性、个人对组织的投入状况、福利因素、居住时间长短及个人特性等,规X承诺的影响因素包括对组织承诺的规X要求、职工的个性特征、所接受的教育类型等。

研究人员所提出的许多组织承诺的预测指标来自于对工作满意感的研究。

在组织承诺研究中,研究人员识别了人口统计变量预测指标,如控制点、年龄,学历和职位,也识别了任务变量预测指标,如任务一致性、任务反馈和任职年限;角色预测指标,如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此外,领导风格也是组织承诺的重要预测指标。

    4.目标承诺(goal  mitment)  Locke(1968)提出目标承诺是目标难度与绩效间潜在的缓冲变量,当面临一个高难度的任务而停止努力的个体,是那些认为目标不可达到、不再往目标方向迈进的人员,并捉出目标承诺是目标难度效应的关键条件,这也是早期目标设置理论的中心点。

随着研究人员对目标承诺研究的深入,目标承诺的界定更为宽泛、更具综合性。

Campion和  Lord(1982)认为目标承诺是目标达成的努力持续,强调个体坚持目标不放弃或不改变的意愿;Hollenbeck  &  Klein(1987)认为目标承诺是个体努力达成目标的决心及追求目标达成的持续性。

近来目标承诺的界定似乎将一些不同激励概念的单结构目标承诺结合起来,其包括三个相关而又独立的结构:

(1)通过个体动机评价所引起的目标选择前的态度。

(2)个体实际的目标选择,包括个体的意愿及目标的坚持。

(3)个体对目标的保留或追求目标的强烈意愿。

虽然这些研究人员承认在目标承诺界定上存在分歧,但这些仅仅是目标承诺测量方式方面的差异,而不是结构方面的差别。

  在这些定义中,有的将它视为单维的,有的研究人员认为其是多维结构,也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承诺的核心应是与其他结构要素相区分。

在承诺及各种承诺的界定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共性的概念:

(1)承诺是一种稳定的、具有责任义务的驱动力。

(2)给行为以指导方向(限制离散性,使员工与行动结合起来)。

(3)匹配于具体目的(组织、职业、目标)的承诺更具权变性。

事实上在评价多种承诺概念一个重要的标准为:

承诺是否能清楚地与其他相关要素(如动机、态度)区分开来。

与动机相比,承诺使员工更忙于从事一些具体的行动或对具体实体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使员工更易表现出有利于特殊实体的行为方式。

事实上承诺、动机、态度对行为的影响具有独立性,承诺将促使员工对行动的坚持,甚至面对动机和态度的冲突也是如此;承诺将驱使员工表现出违背自己利益的行为。

由此可以得出承诺是一种驱动力,使员工表现出与一个或多个目标相关的一系列行动;承诺有别于交换为基础的动机,也有别于与目标相关的态度,但是它能影响员工的行为,甚至在缺乏外部动力和积极态度时也是如此。

      二、员工承诺的结构维度  如果承诺是一种驱动力,必须考虑该驱动力的本质。

以往相关的研究中存在较为一致的观点:

驱动力体现为一种思维定式(迫使个体作出一系列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显然对承诺进行区分的关键是思维定式的本质,但许多研究人员对思维定式的本质存在不同的意见。

以往工作情境中的承诺研究已应用了多维框架,这些框架大多基于组织承诺模型,不妨以组织承诺结构维度为基础,然后再考虑工作情境中承诺的结构维度。

  Meyer  &  Allen(1990)在已存在组织承诺单维结构基础上,开发了三因素结构模型。

他们认为:

组织承诺将促进个体牵制于组织,并降低离职的可能性,组织承诺兼有一个和更多个思维定式,反应了三个相互区分的主题:

组织的情感依附、离职的成本知觉、留职的责任感,分别命名为:

情感承诺、持续承诺和规X承诺。

  O’Reilly  &  Chatman(1986)认为承诺代表了一种对组织的态度,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得到承诺的三种形式:

顺从、认同与内化。

为了获取特殊的奖励而表现出相应的态度和行为,称为顺从;个体接受建立和维持满意关系的影响力,称为认同;由于态度和行为与已存在的价值观的一致性而接受的影响力,称为内化。

但随后的研究发现很难区分认同与内化维度(Caldwell,1990),这两者之间呈高相关,并与其他指标具有相同的相关模式。

于是O’Reilly和他的同事将认同与内化维度结合起来形成规X承诺,该维度非常接近于Allen  &  Meyer承诺模型中的情感承诺维度。

顺从(近来的研究中称之为工具性承诺)明显不同于认同和内化,其不同之处不仅仅在于接受影响力的基础不同,而且还在于与离职存在相关性;O’Reilly  &  Chatman(1986)研究发现:

顺从与离职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顺从维度类似于Meyer  &  Allen模型中的持续承诺,但二者具有不同的行为性焦点。

  Angle  &  Perry(1981)在组织承诺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因素分析得到价值承诺(对组织目标的支持)与留任承诺(留任的意愿)。

Mayer  &  Schoorman(1998)认为组织承诺包含二个维度:

持续承诺(留任的预期)和价值承诺(尽心尽力的意愿)。

Angle  &  Perry、Mayer  &  Schoorman根据行为的结果进行区分——持续承诺是与离开和留在组织中的决策相关,而价值承诺与为组织目标的达成而尽心尽力相关。

Jaros  et  al(1993)提出承诺的多维结构,包括情感、持续和精神承诺,更强调的是员工实际的情感体验。

Penley  &  Gould(1988)区分了承诺的三种形式:

精神、计算和疏远承诺,其中精神承诺的定义接近于Jarosetal(1993)的界定,涵盖了Meyer  &  Allen模型中的情感承诺和Angle  &  Perry(1981)、Mayer  &  Schoorman(1992)框架中的价值承诺;计算承诺最接近于O’Reilly  &  Chatman(1986)所描述的顺从维度,疏远承诺对应于Meyer  &  Allen、Jaroswetal所界定的持续承诺。

  上述所提及的多维框架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它们之间也存在共性:

不同模型中区分不同承诺形式的主要因素为刻画承诺的思维定式(情感依附,锚定知觉、信念和目标接受);不同框架中所代表的思维定式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我们可从以下3方面进行探讨:

(1)大多数模型中都包括了一个反应组织情感契约的维度,此维度分别被标以情感承诺,价值承诺、精神承诺和规X承诺(认同与内化),虽然不同模型中情感契约的基础不同(如情感投入、认同、价值一致性),但它们都归结于以一系列行动的意愿所刻画的思维定式(如继续就业、为组织目标的达成尽心尽力)。

(2)由于失败的成本知觉、成本规避思维定式的承诺通常是指持续承诺。

(3)一系列行动的责任知觉(如规X承诺)为另一个独立的维度,虽然此维度在其他多维模型中并不清晰,但在一些承诺的单维结构模型中着重强调了规X承诺,此承诺要素有别于情感承诺和基于成本的承诺。

  由此可见,承诺是一种使个体牵制于一系列行动的驱动力,具有多维度性,是一种思维定式的体验,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包括采取一系列行动的意愿、成本知觉和责任,这些思维定式反映了承诺结构内相互区别的要素,每一种思维定式的强度均可得到测量,并反映出员工的承诺状况。

      三、员工承诺指向——实体或行为  承诺是一种使个体牵制于和一个或多个目标相关的一系列行动的驱动力,其关键的问题是员工的承诺指向。

事实上在承诺文献中,员工承诺于一系列行动还是承诺于某一实体,是态度型的和行为性的争论已久。

以往有关工作情境中的承诺文献表明,个体可能承诺于某个实体,如组织承诺、职业承诺和协会承诺  (实体),也可能承诺于行为,如目标达成和政策执行(行为)承诺。

在某些情境中,承诺指向既包括实体,也包括一系列行动。

当承诺指向为实体,即使没有明确表达,也往往隐含行为结果,同样,当承诺指向为一系列行动,即使没有明确表达出来,也能推断出与行为相关的实体。

显然,对与实体相关的工作和行动进行指导,承诺具有特殊的优越性;从理解和预测承诺结果的角度而言,明确承诺的相关实体和行为也具有相对的优越性。

  在承诺于相关实体的情形中,这种优越性是非常明显的。

清楚认识到员工的利益性行为(继续就业、组织目标达成)时,可以更好地预测组织承诺的结果,这同样可应用于行为承诺,因为员工会经常仔细考虑如何表现出他们所承诺的行为。

因此,当知晓个体所承诺的目标时,可以更好地预测其行为,如承诺于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员工,其行为的表现依赖于:

选择使顾客满意的目标还是增加组织利益的目标,如顾客满意是主要目标,推荐顾客到其他地方看一下商品或服务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的行为,是与其承诺相一致的,如认为短期的组织利益是其主要目标,则不会发生这种行为。

总结以往相关的研究可以得出:

工作情境承诺具有外显和内隐的目标指向,其目标指向可能是某一实体,一个抽象的概念或是一系列行动的结果;承诺思维定式既反映一系列行动,也反映某个目标;当承诺指标既反映行为,也反映目标时,那么承诺对行为将更具有预测效度。

      四、员工承诺的行为意义  当承诺的目标指向为一系列行动的预期结果时,承诺的行为本质通常非常具体。

相反,当承诺的目标指向为一实体,行为本质有时较为明确(如持续性的成员身份),有时也会考虑得较为宽泛,如组织承诺的预期行为结果包括降低离职率,减少缺勤率、提高绩效和增强组织公民行为。

如Meyer  &  Allen(1991)的三要素模型中,持续承诺和规X承诺的行为性结果,从一定程度上比情感承诺的行为性结果更为明确,持续和规X承诺的行为性结果为持续就业,而情感承诺的行为性结果就较为多样(如持续就业,出勤、绩效)。

  当承诺指向于一系列行动时,其行为表现具有很大的变异性。

承诺于一系列行动是由思维定式中的一些目标所决定的,但实践中很难准确识别为了达到其目标,需要表现何种行为,如顾客服务政策变革的实施,是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顾客满意和提高回头率),该政策很可能包括了一系列达到预期目标的行为,但是由于对偶然事件的预期和准确的行为反应沟通非常困难,变革性的指导条文很少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变革实质,承诺于变革实施的员工是否将调整他们的行为以保持与变革的实质相一致,依赖于其承诺的本质。

  承诺表现为不同形态,原因在于承诺与行为间关系的复杂性,因此必须仔细审视不同承诺思维定式的行为本质。

在以往的组织承诺研究中发现,相对于持续承诺和规X承诺,情感承诺与更多的结果指标显著相关,与结果指标具有更高的相关性。

承诺与离职、离职倾向、缺勤、工作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相关性的元分析结果表明,承诺的三种形态与离职倾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但相关程度各不相同,相关最高的为情感承诺,其次为规X承诺和持续承诺,产生此类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

(1)情感承诺的界定和操作比持续承诺、规X承诺更为宽泛。

为讨论方便起见,现将由承诺所支配的行为称之为集中性行为(focus  behavior),显然情感承诺的集中性行为比持续承诺、规X承诺的集中性行为更为宽泛,其预测行为的X围更大,但这并不能解释情感承诺与持续、规X承诺相比,前者对离职倾向和离职的预测力更高(Stanley,1999)。

(2)意愿性的承诺思维定式,与成本知觉和责任感的承诺思维定式相比,前者情形下个体所知觉到的承诺行为结果更为宽泛。

当员工由于依附、认同和共享承诺目标的价值观而采取一系列行动时,对行为的限制线索并不敏感,情感性的思维定式将促使其关注于预期的结果,并对其活动进行校准以达到预期的结果;相反,当员工追求避免成本的损失、逃避责任而采取一系列行动时,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要求和预期更为敏感。

高情感性承诺的员工,相对于低情感性承诺的员工,前者认为其职业所包含的行为更宽泛(包括角色外行为),高情感承诺的员工更容易表现出那些行为,因而,思维定式的本质将影响知觉和相关承诺行为的展现,情感承诺比持续承诺、规X承诺相比,其相关行为更为宽泛。

  接下来讨论情感承诺与结果变量相关性高于持续承诺,规X承诺与结果变量的相关性。

意愿承诺的个体,相对承诺于逃避责任和规避成本的个体,前者遵从承诺的倾向性更高,承诺于成本规避的个体,更倾向于寻求放弃承诺的途径,具有道德责任感的员工更倾向于寻求快速尽责的途径。

因而,可以预期:

个体展现集中性行为的可能性在情感承诺情形下是最高的,其次为规X承诺和持续承诺。

在展现离散性行为时也具有相同的模式,高情感承诺的个体很可能会展示对预期目标有利的行为,如高情感承诺于组织变革的个体也许更愿意超越其职责发挥其主动性,而基于责任和成本的承诺很少会发挥其主动性,不愿意承担角色之外的任何工作。

  以往的研究表明,即使在情感承诺情形下,承诺与行为的相关性也较低。

承诺表现为不同的形态,由于集中性行为的发生只需要一种形态的承诺,如尽管情感承诺和规X承诺较低,但由于较高的持续承诺,员工愿意留于组织之中,这将减弱离职与情感、规X承诺的相关性。

Somers(1995)发现:

在预测留职意愿和缺勤率时,情感和持续承诺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当情感承诺较低时,持续承诺与结果变量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Jaros(1997)发现,在预测离职倾向时,持续和规X承诺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当其他承诺较低时,一种承诺形态与离职倾向的相关较高。

这些研究说明:

当任何一种类型的承诺较高时,它将减弱行为与其他承诺的相关性。

  总之,承诺的思维定式对一些承诺行为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三种思维定式与集中性行为的发生具有积极的联系,但情感承诺与集中性行为的相关性高于持续、规X承诺;不同形态的承诺将一起影响行为,当其他类型的承诺较低时,其中的一种承诺与行为的相关性最大;在情感承诺较高时,集中性行为与持续承诺、规X承诺的相关性较弱,当持续,规X承诺较低时,情感承诺与离散型行为的相关度更高。

【参考文献】  凌文辁,X治灿、文俐洛:

“中国职工组织承诺的结构模型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0年第2期,第76-81页。

  Allen  N  J,Meyer  J  P.(1990)  The  measure  and  antecedents  of  affective,continuance  and  nor-mative  mitment.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63:

1-181.  Becker,H.S.(1992).Foci  and  bases  of  mitment:

are  they  distinctions  worth  mak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35,232-244.  Brown,R.B.(1996).Organizational  mitment:

clarifying  the  concept  and  simplifying  the  existing  construct  typology.Journal  of  Vacational  Behavior,49,230-251.  Gary  Dessler.How  to  earn  your  employees'  -mitment.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1999,Vol.13

(2):

58-67.  Guest,D.Personel  and  HRM:

can  you  tell  difference?

  Personel  management.January,48-51.  zacarro,S  J.and  G.H.Dobbins.Contrasting  group  and  organizational  mitment:

evidence  for  differences  among  multilevel  attachments.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89,10:

267-2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