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2096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7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docx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建设建议书

XXX酒店智能化建设

建议书

XXXXXXXXXXXXXXXX

2012/3/8

 

摘要

酒店是集居住、饮食、娱乐、休闲、会议及各种商务活动于一体的场所,作为以提供多功能与全方位服务为主的行业,吸引客户是酒店生存的重要条件。

如何提高酒店的综合服务水平、确保各种设施的稳定运行、大幅度降低其日常运营成本等已成为酒店经营管理的关键。

为此,现今的酒店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各种智能化技术,以提升酒店的档次。

根据《XXXX国际中心智能化系统设计建议书函》,通过认真了解对XX国际中心酒店项目将来的应用分析,对酒店的应用要求明确化、定量化,形成科学的、严格的、可操作的具体目标,即:

从功能、性能、实施与费用等方面结合现有的产品与各类相关技术确定了智能化系统设计目标,规划设计了《XX国际中心酒店智能化系统建议方案》以供参考选择

一、智能化在酒店的应用:

  1、提供各种共享的信息资源。

  2、确保提供舒适的居住、工作、娱乐环境,与现代科技接轨。

  3、节约管理费用,达到短期投资、长期受益的目标。

  4、适应智能、现代运行管理的发展需要,具有可扩展性,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与经营性质的多样化。

二、建设目标:

1、为客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2、为经营管理助力;

3、为开源节流、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如达不到上述三个目的,则该系统毫无意义;此外要采用对酒店实用的技术,在其它酒店或办公大厦适用的系统,未必适用于酒店,“酒店智能化系统”有其特殊性,要针对实际需求设计;

三、设计原则

根据以上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要求,结合多年来酒店智能化系统设计、施工与管理经验,XX国际中心大酒店的建设必须满足以下设计原则:

1、先进性 

采用网络化与人性化管理设计,集成化与数字化的主流产品为核心设备,智能一体化的总体设计与实施。

2、开放性

为了满足系统所选用的技术与设备的协同运行能力、系统投资的长期效应以及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需求,必须追求系统的开放性。

本系统设计中各子系统均提供了标准化与开放性的接口协议,保证了各子系统之间的网络化与集成化实现。

3、可靠性

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其关键部件均考虑采用容错技术,使系统具有足够的冗余与备份能力,并在关键设备设有备品与备件,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4、可扩充性

智能建筑所应用的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往往需要对系统进行扩充,或增加与其他系统的互连。

设计时充分考虑满足易于系统在、未来使用上扩充与升级的要求,各系统为将来提供部分预留节点。

5、安全性

在系统设计中,既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要注意信息的保护与隔离。

在线路设计上利用网络实时在线检测,具有故障报警提示分析功能;网络对外出入口处,充分考虑网络信息数据安全性。

6、管理可控性与维护简易性

任何先进的技术与产品要发挥良好的应用都不能违背三分技术与七分管理的通则,因此我们在系统设计以至于将来的施工与管理方面自始至终都将未来的系统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加以谨慎考虑。

   我们采取先进实用的技术,实现简约化的管理与维护的指导思想,以设备功能模块化,系统控制分级化为原则,为用户提供即强大又容易控制的系统硬件、软件管理功能,也便于故障诊断与日常维护。

7、实用性

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各类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对关键性的产品应以性能的先进性为主要考虑因素,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对非关键性产品则以实用性为主。

四、设计依据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旅游酒店星级划分与评定》GB/T14308-2010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DGJ32/D01-200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016-98;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实验标准》GB50150-91;

--《电气装置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93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验收规则》GA/T308-2001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商用建筑通讯布线线槽及空间标准》EIA/TIA-569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计算机机房场地安全》GB9361-88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商业建筑群通信布线规范》EIA/TIA568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GB/T12357-1990

--《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GB/T9771-1998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1-97

--《城市住宅区与办公楼电话通讯设施设计规范》YD/T2008-93

--《用户终端设备耐过电压与过电流能力要求与试验方法》YD/T870-906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子设备的安全》GB4943-95

--《中华人民共与国安全防范行业标准》GA/T74-94

--《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与实验方法》GB16796-97

--《监控报警中心控制台》GB/T16572—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T50312-2000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GB/T16676—1996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32/191-1998)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311-2000)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T50174-93)

 

1、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BAS)

·控制对象:

空调机、排污泵、冷水机组、排风机、生活热交换器、锅炉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

2、综合布线系统(PDS)

·选用产品:

超六类布线系统。

·配线间:

水平布线:

超六类双绞线、RJ45模块。

·垂直布线:

语音使用三类大对数电缆、数据使用6芯单模光纤。

  3、局域网、电话交换系统

·配线间:

使用三层千兆交换机(带光纤接口模块)、楼层交换机。

·控制机房:

经路由器、防火墙接至联通Internet网。

·程控交换机:

采用酒店型交换机,带酒店型软件

·电话容量:

用户分机50-5000线、中继线、数字电话用户。

4、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五星级酒店有线电视系统按照860MHz双向传输方式设计安装,上行频率5-30MHz,为数据通道,下行频率48-750MHz为电视通道。

·接收节目:

接收境外卫星节目、地方有线电视节目、自办有线节目。

  5、背景音乐、公共广播系统

·为客人提供优美动听的音乐。

·与消防系统结合,系统扬声器能够被切换到消防报警广播设备上,保证系统以最大音量播放紧急广播,实现对酒店、大厦分层、分区、全体广播。

  6、数字化多功能会议系统

·提供四种语言的同声传译服务,红外发射系统。

·提供主席机、代表机,扩声系统。

·多媒体演示系统。

  7、门锁、一卡通系统

·选用稳定可靠的知名品牌门锁系统。

·为酒店提供门锁的刷卡软件及管理系统。

·为酒店提供卡式消费管理系统。

  8、客房集中控制系统

·集中控制酒店客房的灯具、空调、音乐、电视等设备的开关及调节,为客人创造方便、舒适的环境。

·选择联网型的客房集中控制系统可方便酒店、大厦的管理、为酒店、大厦节约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9、酒店、(前台、后台)管理系统

·前台管理系统(FDM)是专门为独立运营饭店及连锁饭店特别设计具有完整功能的管理系统。

·FDM系统拥有许多自动管理的功能,例如客房预定、客房分配、客人登记自动化,正如与其它前台软件一样。

它可以改进精确入账与平衡客人账户的费用。

它能确认在因特网上的预定,为紧急操作提供关键的信息。

·应用软件提供8个标准的模块:

预定、前台接待、收银、房务、夜审、报表、系统安装、后台。

 10、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系统由监控点、监视器、数字网络录像机等前端设备构成

·对酒店内各层主要出入口、电梯轿厢及其他重要场所的实时电视监视。

11、停车场管理系统

·使用IC卡或投币式实现进出车辆的自动收费、管理查询、打印等功能。

·对进出车辆进行实时监控、语音提示、对讲等功能

 

第一部分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BAS)

系统目标是采用现代化技术对建筑物内所有机电设备全面有效监控与管理,确保建筑物内所有机电设备处于高效、节能、最佳运行状态,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快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1.1系统功能

1.1.1集中管理

可对各子系统进行集中统一式监视与管理,将各集成子系统的信息统一存储、显示与管理在同一平台上,并为其他信息系统提供数据访问接口。

重点是要准确、全面地反映各子系统运行状态。

并能提供建筑物内关键场所的各子系统综合运行报告。

1.1.2分散控制

各子系统进行分散式控制保持各子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以分离故障、分散风险、便于管理。

1.1.3系统联动

以各集成子系统的状态参数为基础,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软件联动。

1.1.4优化运行

在各集成子系统的良好运行基础之上,提供设备节能控制、节假日设定等功能。

1.2系统范围(机电系统)

·冷热源系统

·空气处理系统

·送排风系统

·给排水系统

·供配电系统

·照明系统

·电梯及其他机电设备监控系统

1.3对各机电子系统的监控要求

1.3.1冷源系统

本项目的冷源系统群控(包括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塔、膨胀水箱等设备的群控)由冷水机组厂家配套供应,因此,BA采用通讯接口方式,从群控系统中读取有关设备的参数,实现对冷源系统的自控。

冷源系统的监测内容如下:

·冷水机组启停次数,累计运行时间,发出定时检修提示;

·冷冻、冷却水泵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动自动状态;

·冷水机组供回水流量;

·冷水机组工作状态,故障报警,手动自动状态;

·冷冻水供,回水温度;

·冷冻水供回水压差检测;

·补水泵工作状态,故障报警;

·补水箱液位检测、超限报警。

冷源系统的控制内容:

·冷水机组启停;

·通过冷冻水的总供/回水温度与回水流量,计算出空调系统的冷负荷;

·根据冷负荷决定冷冻机的启停组合及台数,以便达至最佳的节能状态;

·根据冷却塔运行台数及运行方式控制相关碟阀开关;

·冷冻、冷却水泵的启停;

·根据供回水压差,调节旁通阀开度,使供回水压差稳定;

·根据补水箱液位,自动启停水泵。

1.3.2空气处理系统

空气处理系统包括新风机、空调机机组、风柜、风机盘管等设备。

空气处理系统具有下列功能:

·风机状态显示;

·送风温湿度测量;

·空调机回风温湿度测量;

·过滤器状态显示及报警;

·室内空气质量测量;

·启停控制;

·过载报警;

·冷热水流量调节;

·风门控制;

·风机、风门、调节阀之间的联锁控制;

·送回风机与消防系统的联动控制;

·加温加湿控制。

主要控制内容:

·于预定时间程序与最佳起/停程序下控制空调箱,具有任意周期的实时时间控制功能。

·根据送风/回风温度,调节冷水二通阀,使送风/室内温度保持在设定范围内。

·风机、盘管水阀连锁程序。

·启动顺序:

开盘管水阀、启风机,调冷水阀;

·停机顺序:

停风机、关水阀。

·自动监测过滤网两端压差,堵塞时报警,提示清洗过滤网,提高过滤效率。

·空调机与各设备进行联锁控制:

空调机停止时,关闭各二通阀。

·显示不同的状态与报警,显示每个参数的值,通过修改设定值,以求达到最佳工况。

·通过远程工作站,机组的每一点都有列表汇报,趋势显示图,报警显示与警铃。

·远程工作站打印机的自动记录空调机的连续运行状态。

·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与营运环境。

·风机开关与风门实现连动控制,系统监测重要房间、展厅、地下车库室内空气质量。

1.3.3.送排风机系统

送排风系统包括排风机,送风机,排烟风机,加压风机等通风设备。

车库内使用的柜式离心排风兼排烟风机,平时可作为排风机用,也由BA监控,但在消防时转为消防控制(消防具有更高控制级别)。

送排风机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风机运行状态显示;

·风机启停控制;

·风机过载报警;

主要控制功能:

·时间程序自动启/停送排风机,具有任意周期的实时时间控制功能。

·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超标时,启动送排风机。

·累计风机运行时间。

·排烟风机、加压风机由消防系统控制,与消防报警信号连锁,火灾信号确认后,将开户排烟风机、加压风机。

1.3.4给排水系统的监控

给排水系统包括生活(消防)水池水箱、生活水泵、污水泵、污水池等,给排水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水泵运行状态显示;

·水泵过载报警;

·水池、水箱高低液位显示及报警。

主要控制功能:

·监测生活水池、污水池的水位。

·监测生活水泵的起停状态与故障报警。

·监测潜水排污泵起停状态与故障报警。

·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生成趋势图,并打印报表。

·累计水泵及其他给排水设备的运行时间。

1.3.5配电系统监测

变配电系统包括高压配电柜、低压配电柜、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及其进线、出线、回路等进行监控。

由于供电部门对变配电系统有严格的保护措施与操作规程,仅对其重要的状态与参数进行检测、报警与计量。

高、低压配电柜、发电机等设备均已配置了智能测量仪表,采用通讯接口方式与BA系统集成。

变配电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变配电设备各高低压主开关运行状况监视及故障报警;

·电源及主供电回路电流值显示;

·电源电压值显示;

·功率因数测量;

·电能计量;

·变压器超温报警;

·应急电源供电电流,电压及频率监视;

·电力系统的智能测量仪表、智能断路器等应具有标准的的MODBUS通讯接口,BA系统通过MODBUS网关读取有关的电力数据,无需设置计算机辅助监控系统。

主要控制功能:

·当建筑区出现负荷峰值时,按照优先次序切断不重要的负荷,保证电力系统正常工作。

·计算机软件对用电量进行累计计算,并打印报表,以供物业管理部门利用。

·将低压配电、发电机的电流,电压、功率因素与正常值进行比较,超出5%以上的误差,便发出报警。

1.3.6照明系统监控

采用专业智能照明系统,通过网络接口方式与BA集成。

照明系统对各照明回路进行启停控制,并监视其开关状态,照明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门厅、楼梯及走道等公共照明控制;

·室外泛光照明、景观照明控制;

·地下车库大空间照明控制;

主要控制功能:

按照酒店管理部门要求,程序时间控制各种照明设备的开关,达到最佳管理,最节能的效果,如工作时间打开全部等,晚间打开部分等,深夜打开少量灯或全关。

·根据室外照度开启室外照明灯,这样可根据季节及天气的变化有效节省能源。

·统计各照明回路的工作情况,动力设备运行时间并打印成报表,以供物业管理部门利用。

·智能照明图纸详见电气专业图。

1.3.7电梯系统的监控

电梯系统包括垂直电梯、手扶电梯,本建筑物内的电梯已由电梯厂商设置电梯监控系统进行统一监控管理,BA系统通过网关接口实现电梯系统的集成。

系统对各种电梯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紧急呼叫报警等状态进行监视。

1.4系统总体要求

★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系统控制器(DSC或DSM)、应用控制器(DAC);以及电动二通阀、传感器、执行器等主要自控产品,宜采用同一品牌的产品;其它需外购的产品,应是与楼宇自控设备厂商优化配套的产品,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采用集散控制结构,实现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现场控制器可脱机支持点对点通信。

系统通讯网络采用国际标准协议,如TCP/IP、BACnet、LonTalk、MODbus、OPC、ODBC、DDE等标准通信协议与规范,且支持点对点同层通讯等通用协议。

采用三层网络结构分为:

系统级、应用级与现场扩展级;系统级或应用级要求保证今后厂家设备的可扩展性、可互换性。

1)BAS优化设计/结构须根据以下所列标准进行及本技术需求书要求:

·提供监控系统应为分布式集散型控制系统。

采用现场总线或TCP/IP技术,现场控制器具有互换性,符合国际标准协议;

·★系统要采用无主从(PeertoPeer)通讯方式,系统服务器或工作站与DDC之间只能使用仅有路由功能的路由器DSC或DSM来连接,不能使用带控制功能的网络控制器。

(强制性条款,必须满足)

·工作站仅为操作人员操作之用,无权更改程序,程序更改由专人在管理工作站进行,工作站失效也不影响其他工作的运行,网络通讯亦须正常运行。

2)采用个人PC作为操作员工作站,软件具备有操作指导程序及设有密码保护,不受人为干扰,采用鼠标操作,使用简单、无需强记多种操作语句;

3)现场控制器为直接数字式控制器,具有编写程序功能,可独立监控机电设备,现场中的某一控制器出现故障,不应影响系统中其它部分控制器的正常运行;

4)按各机电系统使用要求,提供BAS的安装及系统调试,以确保该系统全面正常运行,操作员工作站电脑软件平台须采用中文视窗系统,并须提供最新版本的简体字显示模式选择;所有版本必须经过多重测试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5)系统完成相关设备自动监控的同时,还须满足机电设备本身固有的控制工艺要求;

6)系统具有完善的用户管理功能。

通过对用户操作权限的设置可灵活地控制用户操作的对象以及操作的内容;操作内容分为查询信息、设置参数、系统管理员三级。

相关监控设备必须设置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在手动状态下,系统只能监视其工作状态、设定运行参数、不能进行设备启/停的控制,并在操作站上显示设备的运行状态与手动/自动状态及故障报警显示;

7)系统采用面向对象图形化编程工具或高级编程语言来编制符合实际要求应用程序;

8)每台设备报警,均要有告警与极限报警两种形式,报警信息设置发送到指定工作站;告警时,无论在浏览任何画面,都须在相应工作站监视器上显示,并以图形或表格形式显示该设备工作参数;所有报警信息记录在数据库中,按权限查询或打印;

9)系统应提供实时在线帮助功能;

10)系统监控中心设置在智能化控制中心,并要求能在酒店内其它需要对本系统进行监控的场所进行监控与显示。

由于本项目建筑面积大,监控的机电设备多,分布广,又有较高的工艺技术要求,系统设多个BA工作站与一套BA服务器。

1.4.1系统网络结构

网络架构共分3层:

系统采用集散型(或分布式)控制方式,投标可以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采用主结构为三级的网络结构:

系统级、应用级与现场扩展级。

系统级:

实现区域性数据联网,提高数据管理水平,速率不小于10Mbps。

网络结构为以太网、支持TCP/IP,为服务器、中央工作站、集成网关等提供高速通信。

该层网络的主要功能为将大厦内的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管理、监控其运行并完成与其它智能机电设备及安全防范、消防等系统的集成。

★网络控制器或路由器不得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不得使用硬盘作为存储介质,以免受到Windows病毒等安全漏洞的影响。

(强制性条款,必须满足)

★每条子网下挂DDC数量不得超过32个,每个路由器或系统控制器只能带一条子网以增强网路通讯质量。

(强制性条款,必须满足)

应用级:

采用同层总线共享无主从方式连接现场DDC控制器,实现数据交换与管理,控制网络采用BACnet标准网络控制协议,网速不低于76.8Kbps。

现场数据控制器(DDC)可以独立实现现场控制与调节功能。

每个控制器必须配置网络保护器,万一通信线串入强电,对控制器起保护作用,避免烧坏控制器。

★现场扩展级:

控制器扩展模式既能通过总线方式又能通过电信号进行扩展。

(强制性条款,必须满足)

采用集散控制结构,实现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现场控制器可脱机支持点对点通信。

控制层通过系统级控制器(协议转换器)转换后连至交换机。

需要集成入BA系统的各具有管理平台的第三方系统如电梯、配电、智能照明及冷机等,其服务器通过通讯接口分别连至交换机。

管理传输层均采用总线型连接方式,TCP/IP通讯协议。

1.4.2通讯速率

·通用DDC控制器之间采用BACnet网络通讯协议,通讯速率≥76.8Kbps

·管理传输层主干网为≥10Mbps

1.4.3现场控制机DDC

★要求DDC种类丰富、I/O点数设置合理,DDC与被控设备实现一对一配置,所有DDC控制器须采用基于BACnet网络的控制器。

(强制性条款,必须满足)

★系统控制器与应用控制器均可接现场级扩展输入/输出模块,每个系统控制器或应用控制器最多下挂10个LINKnet设备。

(强制性条款,必须满足)

★系统级控制器要求采用32位CPU,控制器内存不小于512Kbyte;控制器应具备相应数据容量的闪存达到数据保护的目的,闪存容量至少要求不小于1Mbyte,带实时时钟与后备电池。

为了系统的稳定可靠,系统级控制器可以提供监控、警告与事件管理、数据交换、趋势分析、能量管理、时间表以及数据储存。

(强制性条款,必须满足)

应用级现场控制器应能可靠、独立工作,控制器的配置应符合集散分布式控制原理,各控制器之间可实现对等式通信,现场中的某一控制器出现故障,不应影响系统中其它部分控制器的正常运行。

★要求采用32位CPU控制器,控制器内存不小于64Kbyte;控制器应具备相应数据容量的闪存达到数据保护的目的,闪存容量至少要求不小于512Kbyte。

(强制性条款,必须满足)

★可在带I/O点的系统级控制器及应用级控制器做集成,不影响控制器本身的I/O点的监控功能。

(强制性条款,必须满足)

可视的LED状态指示,可指示CPU与扫描状态。

DDC支持BACnet标准,可连接各种带BACnet通讯接口设备。

具有RS485端口、BACnet端口或RS2S2端口。

不依赖系统主机,即当主机或通讯网络故障时,现场可实现点到点控制,独立完成各种简单或复杂的PID调节(如补偿调节,前馈调节,串级调节等),逻辑控制,时间程序控制,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