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场报告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2394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鸡场报告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养鸡场报告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养鸡场报告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养鸡场报告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养鸡场报告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养鸡场报告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养鸡场报告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养鸡场报告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养鸡场报告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养鸡场报告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养鸡场报告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养鸡场报告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养鸡场报告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养鸡场报告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养鸡场报告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养鸡场报告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养鸡场报告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养鸡场报告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养鸡场报告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养鸡场报告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鸡场报告表.docx

《养鸡场报告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鸡场报告表.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养鸡场报告表.docx

养鸡场报告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家禽育种有限公司种禽繁育基地

建设单位

*家禽育种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

联系人

*

通讯地址

**百园路

联系电话

*

传真

*

邮政编码

830000

建设地点

*县板房构乡中梁村

立项审批部门

*计委

批准文号

*(农经)发[2001]69号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

0320家禽饲养业

占地面积

(平方米)

27972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83916

总投资

(万元)

1000

其中:

环保

投资(万元)

20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2%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00年12月1日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概况及评价重点

*家禽育种有限公司种禽繁育基地(下称种禽繁育基地)位于*县*中梁村,于2000年5月选址筹建,2000年12月1日投入生产。

本环评为补做项目,环评中将结合实际生产情况,重点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方案,为建设单位及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种禽繁育基地是*集团公司种禽产业化项目的一部分,该产业化项目的立项批复(见附件)中建设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建设肉种鸡场(种禽繁育基地)一座,建设规模为年存栏肉种鸡8只;二是建设综合加工厂一家,年处理商品鸡2万只。

其中综合加工厂与种禽繁育基地分开建设,建设地点均为*县*。

实际建设中,种禽繁育基地建设规模为年存栏肉种鸡约4万只,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对象仅为该种禽繁育基地,不包括综合加工厂。

2、生产规模

该种禽繁育基地在选址、布局、建设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均以生物安全为前提进行设计和规划,工艺及设施均为国内先进水平,是一家较为现代化的种禽繁育基地。

种禽繁育基地的生产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将购买的父母代肉种鸡雏鸡育雏育成直至饲养周期结束,然后将父母代肉种鸡(活鸡)作为产品出售。

二是在饲养周期内,利用父母代肉种鸡生产优良的种蛋出售。

目前种禽繁育基地饲养的是北京爱拔益加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提供的AA羽速鉴别系父母代肉种鸡,饲养周期为66周,种鸡生产规模为年存栏约4万只。

该品种父母代种鸡产蛋率达85%以上,种蛋利用率可达96%以上,每套种鸡全年可提供150-170枚种蛋,每年种禽繁育基地可产种蛋约600万枚。

3、厂区布置

基地按照生物安全防疫法规的要求实行全封闭管理,与外界隔离。

基地占地面积420亩,生产区与其它区域分开布置,进入生产区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程序。

生产区根据生产需要又设置为东西两个独立封闭的区域,两区之间为绿化隔离带。

西区为育雏育成区,分布有9#-13#五栋鸡舍,从北京空运来的父母代雏鸡首先在这里生活20周左右的时间,发育到性成熟后送入东区。

东区为产蛋区,分布有1#-8#八栋鸡舍,育成后的父母代种鸡在这里生产种蛋,生活到约66周龄后完成整个饲养周期。

种禽繁育基地平面布置见图。

4、主要建、构筑物

种禽繁育基地内建、构筑物较少,空地较多。

其中建、构筑物均为平房砖混结构,主要包括鸡舍,锅炉房、办公室、垫料库、泵房、水池等,总建筑面积为7674.36m2,占厂区占地面积的2.74%。

空地上基本上都是自然生长的野生植被,植被覆盖度在30%以上。

种禽繁育基地主要建、构筑物见表1。

表1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

建、构筑物

占地面积(m2)

建筑面积(m2)

备注

东区办公室

663.35

663.35

西区办公室

258.70

258.70

东区1#-8#鸡舍

262.25×8

262.25×8

西区9#鸡舍

843.75

843.75

西区10#-13#鸡舍

751.75×4

751.75×4

垫料库

546.75

546.75

配电室

70.06

70.06

东区1#-4#、西区2#-3#锅炉房

24.75×6

24.75×6

西区1#锅炉房

38.25

38.25

水池

400m3

400m3

容积

总计

7674.36

7674.36

不含水池

绿化率

30%

5、生产制度及劳动定员

每批父母代种鸡饲养周期约66周,一批鸡饲养周期结束后,再从北京空运新的父母代雏鸡进行饲养。

基地内劳动定员30人,其中饲养员全部从内地招聘,常年居住在厂区。

6、饲料供应及消耗

饲料全部由*集团饲料厂直接供应,基地内不设饲料加工车间。

年饲料消耗量约3000t。

7、公用工程

(1)水

用水为自来水,由*水管所供应。

种禽繁育基地全年新鲜水消耗约7820m3。

其中职工生活用水每天消耗约8m3,每年约2920m3;鸡饮用水每天消耗约12m3,每年约4380m3;鸡舍定期冲洗每年消耗约520m3。

(每幢鸡舍每年冲洗两次,每次约20m3)。

(2)热

厂区生活用热及鸡舍采暖用热由自备的手烧锅炉供应,平均每两栋鸡舍配备一台0.5t/h的锅炉。

其中东区4台,西区3台,全年耗煤量约1500t。

燃煤主要由昌吉硫磺沟煤矿供应,煤中灰分约8%,硫含量约0.8%,发热量约6000kcal/kg。

(3)电

全年耗电量20万kW·h,由*南郊供电公司供应。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种禽繁育基地2000年建设以前,厂址区为空地,无污染情况及环境问题。

2000年投入运行后的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见工程分析章节。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种禽繁育基地位于新疆*县*中梁村,距离*西南方向约30km,距离*乡镇府西北方向约7km。

基地西北紧临中梁村居民区,东面与*东湾村相邻。

地理位置见图。

2、地形地貌

项目所在地*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带,地貌属天山北麓山前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地面自然坡降为1-3%,平均海拔高度1400-1478m。

种禽繁育基地倚山而建,南面、西面均为山梁,厂区内地形起伏较大,坡降较为明显。

3、水文地质

场址区地表覆盖层为亚粘土或亚砂土,厚度在10m以上。

地层耐力为150Kpa。

基地附近无常年地表水体。

区域内地下水位较深,埋深在20m以下。

地层无活动断烈带存在,地震烈度8度。

4、气象资料

项目区深居欧亚大陆腹地,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寒暑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蒸发大,降水少。

基本气象如下:

年平均气温:

4-4.5℃

极端最高气温:

31.2℃

极端最低气温:

-28.4℃

年均降雨量:

270-300mm

最大积雪厚度:

24mm

最大冻土深度:

150cm

主导风向:

NW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概况

*位于*市南郊,距县人民政府43km,辖灯草沟、八家户、板房沟、七工、合胜、东湾、中梁、白杨沟8个行政村。

行政区域面积1063.7km2,全乡总人口14882人,其中农业人口13029人,总耕地面积83905亩,主体民族为汉、回、哈;其中,汉族3650人,占24.53%,回族5561人,占37.37%,哈萨克族3651人,占24.53%,维吾尔族87人,占0.58%,其他民族80人,占0.54%。

全乡总户数2839户,劳动力总数5833人。

就人口和行政面积来讲,*都是*县第一大乡。

  *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乡。

水资源丰富,大西沟河和板房沟河流经境内。

全年占有水量9384.4万m3,水质清澈,矿物质含量丰富。

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冬暖夏凉,历史上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我乡南部山区山川秀美,气候宜人,有照壁山、灯草沟、金子沟、东白杨沟、阴沟和沙沟6个主要景区,其中照壁山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景区内森林、草原、雪山、冰川,风光各具特色。

因为地处大城市近郊,又与*南山风景区各景点连成一体,这种区位优势和群体优势使本乡风景区更具旅游价值。

目前,照壁山和东白杨沟已得到初步开发,风景秀丽的阴沟和沙沟,仍然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这一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是*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生态旅游业、旅游农业和观光农业的难以估量的巨额资产

  2004年,全乡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11971万元,较上年增加958.7万元,增长28.8%。

其中农业总收入5531.8万元,畜牧业总收入3435.5万元,旅游业收入达到838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1026.5万元。

农牧民人均收入3610元,较上年增加了402元,增长12.5%。

全乡总播种面积77660亩,较上年增加5338亩。

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38826亩,总产量10170吨。

蔬菜总面积为23156亩,总产量40647吨;温室鲜花67亩,年产鲜花5000盆;各类饲草料面积11570亩,全乡牲畜存栏总数为75157头(只),出栏总数为58344(头)只。

全乡奶产量1741.2吨,肉产量11654.4吨,蛋禽产量58吨,饲草料面积11570亩,总产量10061吨,早冬羔2万(只)。

全乡设有6个配种站、9个自然交配点,共完成黄牛改良1441头,完成去势公牛366头,现有种公牛10头。

完成春季疫病防治牲畜4.2万头(只),秋季疫病防治牲畜3.31万头(只)。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003----2004学年,全乡小学入学率98.4%,初中入学率92%,残疾儿童入学率16.7%,中小学巩固率99%,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100%,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3.7%。

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2%和3%以下。

年内,全乡85%的农村青壮年接受了成人教育培训,扫盲2人。

2004年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96人,升入重点高中40人,升入中专、技工学校10人,被内地新疆高中班录取1人。

2004年,全乡有28名高中毕业生考入大学。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得到进一步加强。

乡中心卫生院开设10个门诊科室,拥有病床40张。

2、中梁村概况

基地所在地中梁村距离*政府约7km,人口约2000多,居住有回、汉、哈萨克等民族,居民以种植业为主,有少许养殖专业户。

3、厂区周围概况

区区南面及西面均为山梁,北面隔马路为中梁村居民区,东面为空地,空地以东为东湾村地界,分布有私家种植大棚及私家养鸡场等。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种禽繁育基地地处农村,周围无其它工矿企业,区域内除冬季民用燃煤炉排放的烟气外,无其它大气污染源,大气环境质量目前受人类影响较小。

本次评价采用类比法,选用《*环鹏有限公司13.5万t/a电石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西山农场七队的监测结果类比分析项目区大气环境质量。

西山农场七队地处农村,与项目区环境特点相似。

1.1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TSP、SO2、NO2日均值浓度。

1.2监测时间

监测时间为2004年2月。

1.3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见表2。

表2大气环境监测结果

采样时间

监测结果(mg/m3)

TSP

SO2

NO2

2月19日

0.082

0.006

0.020

2月20日

0.113

0.002

0.026

2月21日

0.114

0.014

0.026

2月22日

0.102

0.002

0.010

2月23日

0.161

0.002

0.027

均值

0.1144

0.0052

0.0218

1.4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见表3。

 

表3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

TSP

SO2

NO2

标准

0.3

0.15

0.08

1.5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选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分式为:

Pi=Ci/Coi

式中:

Pi—i种污染物的分指数,无量纲;

Ci—i种污染物的浓度,mg/m3;

Coi—I种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当Pi>1时,说明环境中i污染物含量超过标准值,当Pi<1时,则说明i污染物符合标准。

某污染物的Pi值越大,则污染相对越严重。

1.6评价结果

大气环境评价结果见表4。

表4大气环境评价结果

采样时间

评价结果

TSP

SO2

NO2

2月19日

0.27

0.040

0.25

2月20日

0.38

0.013

0.32

2月21日

0.38

0.093

0.32

2月22日

0.34

0.013

0.12

2月23日

0.54

0.013

0.34

均值

0.38

0.035

0.27

超标率(%)

0

0

0

1.7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由评价结果可知,类比点西山农场七队大气环境中TSP单项污染指数最大值为0.54,SO2最大值为0.093,NO2最大值为0.34,各污染物监测结果均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说明类比点西山农场大气环境质量较好,目前受人为影响相对较小。

各污染物均值单项污染指数比较,PTSP>PNO2>PSO2,说明区域大气环境中TSP含量相对较高,SO2含量较低。

TSP含量较高原因是受自然因素影响。

基地地理位置较类比点西山农场七队距离*市区更远,受人为影响更小,因此大气环境质量要好于西山农场七队现状评价结果。

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区域地下水流向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本评价采用类比法,选用下游约10km处的地下水监测结果类比分析区域地下水现状质量。

地下水监测数据选用《*环鹏有限公司13.5万t/a电石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已有监测资料。

评价标准执行《地下水环境标准》中的Ⅲ类标准。

地下水监测项目、评价标准及监测结果见表5。

表5地下水现状监测结果

项目

pH

总硬度

CODMn

溶解性总固体

NO2-

NO3-

Cr6+

监测结果

7.85

255.2

1.3

741.2

0.010

11.6

0.005

标准

6.5-8.5

≤450

≤3.0

≤1000

≤0.02

≤20

≤0.05

项目

Cl-

SO42-

F-

阴离子洗涤剂

色度

浑浊度

NH4+

监测结果

53.2

312.2

0.3

0.05

5

1

0.1

标准

≤250

≤250

≤1.0

≤0.3

≤15

≤3

≤0.2

从现状监测结果可以看出,下游地下水水质各监测项目中除SO42-外,其它指标均能满足Ⅲ类标准,SO42-超标主要与含水层地质结构有关,监测结果说明下游区地下水水质良好,受人类影响较小。

本项目地处地下水上游,受人类影响更小,地下水质要好于上述评价结果。

3、声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基地地处农村,东、南、西三面均为无人区,北面隔马路分布有少量中梁村居民住宅。

由于基地正常生产时基本没有大的噪声源,对厂界基本没有影响,因此目前基地东、南、西、北厂界声环境质量基本处于无污染状态。

根据类比资料,东、南、西三厂界等效连续A声级在35dB(A)左右,一般不超过40dB(A),北厂界等效连续A声级昼间在45dB(A)左右,夜间在35dB(A)左右。

各厂界声环境质量均符合《城市声环境质量标准》中1类区标准(昼间55d(A),夜间45dB(A))。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基地北面隔马路为中梁村居民住宅区,东面隔空地零星分布有几家住户,其它几面均为无人区,本次评价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如下:

(1)大气环境:

保护北面中梁村居民及周围零星散户不受鸡场臭味的影响,保护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保证不因本项目而降低质量级别;

(2)水环境:

保护区域地下水环境,保证不因本项目而降低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级别;

(3)声环境:

保护中梁村居民及周围零星散户不受本项目噪声的影响,保厂界声环境,保证不因本项目而降低厂界声环境质量级别。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1类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二级标准

(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Ⅰ类区标准

(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二类区Ⅱ时段标准

(4)《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总量控制标准

本环评按照达标排放原则推荐整改后的总量控制标准。

其中废气污染物仅考虑锅炉烟气中的烟尘和SO2,废水污染物仅考虑生活废水中的COD和氨氮(工艺废水综合利用)。

烟尘:

0.41t/a

SO2:

1.86t/a

COD:

0.74t/a

氨氮:

0.062t/a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1、工艺流程

种禽繁育基地选用工厂化养鸡的工艺和技术,运用网上平养、“两高一低”等设施,采取自动采食、饮水的生产工序。

饲养流程分为育雏育成、产蛋两阶段的饲养工艺,每批父母代种鸡饲养周期结束后全部出售,然后再开始下一批父母代种鸡的饲养周期。

饲养流程见下图。

雏鸡(父母代种鸡)在出壳当日经航运从北京来到*,公司派早已消毒好的空调车前往迎接并立刻送往饲养基地,基地的西北角为育雏育成区,雏鸡入舍后,首先要计数、称取初生重,进行一日龄的疫苗免疫接种,逐只点水,两小时后开始喂料。

育雏育成期采用全密闭遮黑式鸡舍,人工控制光照,公母分舍饲养;地面铺有7-10cm的垫料,蓬松柔软,减少了腿病的发生机会;饲养过程中根据体重大小将鸡群分为大、中、小三栏饲养,有利于人工控制体重和均匀度;根据免疫程序在育雏育成期还需进行12种20余次的疫苗接种,通过加药器有计划的为鸡群添加抗生素和营养药物,保证了鸡群的健康生长,雏鸡在这里生长20周左右的时间达到性成熟转入东区产蛋鸡舍。

产蛋鸡采取的是两高一低、半开放、人工补充光照的饲养方式,种鸡在24周左右开产,30周龄达到产蛋高峰,公母按1:

10的比例混群饲养,自然交配,在整个产蛋期喂料量和体重的控制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鸡群的受精率和产蛋率,产蛋期饲料的营养和稳定性决定了鸡群生产潜力的发挥,种鸡在这里生活到66周龄完成整个饲养周期后出售。

种鸡生产基地按照生物安全防疫法规的要求实行全封闭管理,与外界隔离,在生产区内部又将东西区设置为两个独立封闭的区域,进入封闭区的人员需在第一更衣室脱下自己的衣物,在淋浴间经7-10分钟的洗浴,在第二更衣室换上生产区消毒好的工作服、鞋帽,淌过消毒池方可进入生产区,进鸡舍工作还需在工作间脚踏消毒盆,洗手消毒后开始操作。

车辆进入生产区,需经大门消毒池冲洗轮胎、车身后进入。

饲料及外界需带入生产区的各类物品,都需在指定的消毒室经消毒后使用。

在整个生产周期中,制定有严密的疫病免疫程序,预防用药程序,饮水、鸡群、环境消毒程序,正是这些严密的生物安全防疫体系,从根本上保障了种鸡群的安全生产。

为保证鸡群发挥最佳的生产性能,公司在养鸡的硬件设施上投入了很高的成本。

鸡舍屋顶选用了北京新优佳公司最新设计的轻型屋顶,具有隔热保暖的特性;饮水系统是德国露冰公司生产的乳头饮水器,具有节水,不污染,便于清理的特点;喂料系统为美国生产的链式喂料机,每分钟可运行36m,保证了鸡群均匀的采食速度和充分的采食时间,有利于鸡群的体得和均匀度管理;供热系统采用每栋鸡舍配备一台常压锅炉保证基础温度,在高温育雏阶段采用具有自动测温装置的燃油热风机提高和控制舍温;通风系统采用负压纵向通风,保证了鸡舍内的空气交换和温度调节;产蛋舍栖架板是自行设计的卷帘式林制结构,选用的木架板经过干燥打磨,不易起木刺,减少了鸡群腿病的发生机会,同时还便于拆洗、消毒和安装。

2、工艺特点

该基地生产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1)工艺先进,主要设备均从国外进口;

(2)父母代种鸡全部选用内地优良品种;

(3)鸡舍通风好,每个鸡舍安装有6台引风机,确保鸡舍内始终处于负压状态,保证鸡粪在出鸡舍时,基本已自然吹干。

(4)粪便处理为干清粪工艺,不需用水冲洗,减少了恶臭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5)选用科学的饲料配方及喂养制度,饲料利用率高,粪便排泄量少,粪便中氮、磷的含量较少,减少了臭味物质的产生;

(6)鸡舍内粪便每年清理两次,每次清理后再用水清洗干净。

主要污染工序:

1、废水

1.1废水种类及排放情况

项目厂区废水包括工艺废水及生活废水两种,各废水排放如下:

1.1.1工艺废水

工艺废水为定期排放的鸡舍冲洗废水。

每幢鸡舍平均每年冲洗两次,每次冲洗废水排放量约20m3,基地13幢鸡舍全年冲洗废水排放量合计约520m3,折每天千只鸡排放量约0.036m3,远低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的干清粪工艺最高允许排放量限值(冬季0.5m3/千只·天,夏季0.7m3/千只·天)。

冲洗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COD约1000mg/L,BOD5约800mg/L,氨氮约500mg/L,总磷约300mg/L,SS约600mg/L,均超过《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限值。

1.1.2生活废水

厂区职工约30人,生活废水排放量每年约2482m3,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COD约400mg/L,BOD约250mg/L、SS约300mg/L,氨氮约30mg/L,均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

1.2总排废水排放情况

目前厂区工艺废水及生活废水排至厂排水沟,最终经总排统一排至厂区内一尺寸为3×2×2m的沉淀池,多余的废水排至厂外的林带内。

正常情况下,总排废水以生活废水为主,水质与生活废水接近。

冲洗鸡舍期间,总排废水以冲洗废水为主,水质与冲洗废水接近。

废水排放统计见表6。

表6废水排放统计

废水种类

排放量

污染物排放浓度

COD

BOD

NH3-N

总磷

SS

工艺废水

520m3/a

1000

800

500

300

600

GB18596-2001

/

400

150

80

8

200

生活废水

2482m3/a

300

150

30

300

GB8978-1996

/

150

30

25

150

1.3主要问题

废水排放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1)排水沟和沉淀池未进行防渗处理,废水直接渗漏;

(2)工艺废水和生活废水混合后外排,废水超标。

1.4建议整改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