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2967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docx

矿大学期马原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1期末复习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3.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成立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

 A大同思想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二.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绪论》参考答案:

一、 1、D 2、C 3、B4、c

二.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

(1)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及其后继者对它的发展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第一,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答: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一块整钢”。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主是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欧文和傅立叶。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  )

 A.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哲学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3. 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

A.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5.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

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 C.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

7.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实现了(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8.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 D.不可知论

9.主张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 D.可知论

10.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 

 A.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D.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1. 时间的特点是(   )

A.间断性       B.不可逆性 C.广延性       D.伸张性

12. 空间的特点是(   )

A三维性 B一维性 C可知性 D连续性

13.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     )

A.时间的有限性 B.时间的客观性C.时间的不可逆性 D.时间的相对性

14.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15. 在意识本质的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  B. 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否认意识对人脑的依赖性

16. 意识的本质是(  )

A.各种感觉的综合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绝对精神”的体现

17. 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手脚分工 B.语言产生 C.生产劳动  D.社会交往

18. 规律是(  )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 

19.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B.发动群众,调动人们的积极性C.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D.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0.“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

”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 ) 

 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

21.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B.普通联系规律C.永恒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2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方向和道路

23.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C.事物的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4.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这是一种(     )

A.唯条件论观点 B.外因论观点C.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25. 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6.“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27.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8.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二.多项选择题(正确选项2-4个多选少选无分)

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其内容有思维和存在(              )

A.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B.谁是本质谁是现象的问题 C.谁是必然的谁是偶然的问题  D.谁是真实的谁是虚假的问题 E.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2. 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 E.运动是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问题 

3.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        )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 E.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划清了界限

4.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A.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B.否认运动和静止是相互包含的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E.主张时间和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5.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思想,下述观点正确的有()

A.新旧事物之间“容不得又离不得”B.“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C.“运动本身就是矛盾”D.“任何个别都是一般”E.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6.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内容的有(        )

A.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E.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7. 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        )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  C.人的头脑中固有的 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E.人脑的分泌物

8.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9. 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0. 实践的特点是(      )

 A客观性 B有用性 C创造性 D社会历史性 E主观性

11.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E.辩证否定的观点

12.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发展规律 D.否定之定规律E.因果作用规律 

1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A.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是否承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14.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A.保持事物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D.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  E.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

15.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

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        )

A.矛盾双方直接等同 B.矛盾双方相互区别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E.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16. 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E.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17.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

C.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E.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旧事物的消极因素又保留旧事物的积极因素

三.简答题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基本面内容。

2.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简述列宁物质定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4.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会导致什么错误观点?

5.简述意识的本质。

6.什么是规律?

规律有什么特点?

7.简述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的途径。

8.简述实践及其特点。

9.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0.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1.简述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及其关系。

12.如何理解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四.论述题

 1.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2.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3.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并说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4.试述辩证否定观及其意义。

第一章 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C 5.C 6.A 7.B 8.D 9.D 10.B 11.B 12.A 13.C 14.D 15.B 16.B  17.C 18.A 19.D 20.A 21.A 22.B 23.D 24.D  25.A 26.B 27.B 28.D

二.多项选择题

1.AE 2.AD3.ABE 4.CD 5.ABCD 6.ABDE 7.BD 8.ABCDE 9.ACE 10.ACD 11.AB 12.ABD 13.CDE 14.ABC 15.CDE  16.ABE  17.ABCDE

 

三.简答题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基本面内容。

答: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内容有两方面:

一是思维和存在哪个第一性,哪个第二性,或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哪个是派生的。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和唯物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世界。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

第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一切事物和现象最一般、最普遍的概括。

第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一切哲学体系之中,任何哲学都必须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

第三,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

3.简述列宁物质定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答:

(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最科学的表述: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4.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会导致什么错误观点?

  答:

(1)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绝对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

相对主义夸大运动,否认静止,抹煞了事物之间的区别和界限,无条件地讲“这个就是那个,那个就是这个”,陷入诡辩论。

绝对主义夸大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在理论和实践上往往表现为教条主义。

5.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第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一方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一切观念的东西都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其“原型”,意识的源泉不在人脑,而在人脑之外的客观世界。

另一方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具有主观特征。

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是庸俗唯物主义。

6.什么是规律?

规律有什么特点?

 答:

规律客观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特点是:

第一,客观性。

规律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创造、消灭、改变、改造。

第二,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

第三,稳定性(重复有效性)。

规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的,只要条件具备了,规律就会重复起作用。

7.简述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的途径。

  答:

(1)意识的能动性或能动作用是指人们在实践中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主动的创造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第三,意识的能动性突出地表现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第四,意识活动能在一定条件下控制和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2)实现主观能动性的的途径是实践。

8.简述实践及其特点。

 答: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其特点是:

第一,客观性和直接现实性。

构成的主体、客体(对象)、手段(工具)和结果等是客观的物质形态。

第二,能动性。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创造性活动,与一般动物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界的本能有本质区别。

第三,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作为实践的主体的人,总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人的实践是一种社会化的活动。

9.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答:

第一,联系的观点。

联系是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等特点。

第二,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0.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其他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围的“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1.简述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及其关系。

 答: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吸引、互相联结的性质和趋势。

同一性有两层含义:

一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二是矛盾双方互相渗透、互相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共同构成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它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只能互相补充,不能互相代替,单方面不能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

12.如何理解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答:

第一,一般寓于个别之中,通过个别体现一般,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

(如:

没有苹果、葡萄、香蕉等个别果实,就没有“水果”这个一般概念。

)第二,任何个别都包含一般,表现一般,在这个意义上,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如:

张三是人,苹果是水果)。

第三,任何一般都只能大致地包括一般,一般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第四,一般、普遍。

共性是无条件的,具有绝对性。

个别、特殊、个性是有条件的,具有相对性。

任何事物都是一般与个别的统一,普遍与特殊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四.论述题

 1.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答:

(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承认世界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第二,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第三,认为世界的统一是物质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是一中有多,多中有一。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反对旧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机械统一观。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原理都是以此为理论根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因此,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也就成为指导我们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事物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而不能从原则、本本或主观愿望、主观想象出发。

(4)我国正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当前最大的实际。

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有过许多教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纠正了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念和政策,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今后只有坚持这条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不断取得胜利。

2.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答:

(1)矛盾普遍生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是:

第一,矛盾的普遍生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第二,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第三,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理掌握唯物辩证法。

   

(2)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1世纪,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掌握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辩证关系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新境界,提出新思路,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3.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并说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

(1)这一原理的内容: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第二,质变是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2)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搞建设,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稳步前进,只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急躁冒进,片面追求高速度,反会欲速则不达。

当然也要注意克服僵化保守思想,抓住机遇,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

 

4.试述辩证否定观及其意义。

 答:

(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辩证否定观的重要意义:

第一,坚持辩证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

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都是错误的。

第二,对待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既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

第三,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

既要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东西;既要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又要反对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反映论的观点B.可知论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2.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3.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