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309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85 大小:88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5页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5页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5页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5页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5页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5页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5页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5页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5页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5页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5页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5页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5页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5页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5页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5页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5页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5页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5页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5页
亲,该文档总共2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2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Word格式.docx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规模与两国的GDP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把整个世界贸易看成整体,可利用引力模型来预测任意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

另外,引力模型也可以用来明确国际贸易中的异常现象。

4.第三世界(thirdworld)

第三世界这个名词原本是指法国大革命中的ThirdEstate(第三阶级)。

冷战时期,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为表示并不靠拢北约或华约任何一方,用“第三世界”一词界定自己。

1973年9月,不结盟国家在阿尔及尔通过的《政治宣言》中正式使用了“第三世界”这个概念。

第三世界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

第三世界国家绝大多数过去都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附属国,它们取得政治独立后,还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

它们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相对来说,第三世界国家都是不怎么发达且较贫困的国家。

5.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即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6.贸易协定(tradeagreement)

贸易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调整它们相互贸易关系的一种书而协议。

其特点是对缔约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规定得比较具体,有效期一般较短,签订的程序也比较简单,一般只须经过签字国的行政首脑或其代表签署即可生效。

贸易协定的内容通常包括:

贸易额、双方出口货单、作价办法、使用的货币、支付方式、关税优惠等。

二、复习题

1.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是英语国家,两国的人口规模也相当(加拿大多60%),但是相对各自GDP而言,加拿大的贸易额是澳大利亚的两倍,为什么会如此?

CanadaandAustraliaare(mainly)English-speakingcountrieswithpopulationsthatarenottoodifferentinsize(Canada'

sis60percentlarger).ButCanadiantradeistwiceaslarge,relativetoGDP,asAustralia'

s.Whyshouldthisbethecase?

GDP不是解释两国贸易量的惟一重要因索,距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考虑到距离,澳大利亚的进出口运输成本相对更高,因此减少了贸易的吸引力。

因为加拿大与美国相邻,而澳大利亚不与任何一个大经济体相邻,这使得加拿大更加开放,而澳大利亚更加自给自足。

2.墨西哥和巴西各自的贸易伙伴不同。

墨西哥主要与美国贸易,巴西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量大致相当。

墨西哥的贸易量相对其GDP而言很大。

用引力模型解释这种现象。

MexicoandBrazilhaveverydifferenttradingpatterns.MexicotradesmainlywiththeUnitedStates,BraziltradesaboutequallywiththeUnitedStatesandwiththeEuropeanUnion;

MexicodoesmuchmoretraderelativetoitsGDP.Explainthesedifferencesusingthegravitymodel.

墨西哥与美国毗邻,但是距离欧盟很远,因此它与美国的贸易量很大。

巴西离美国和欧盟都很远,因此巴西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量大致相当。

墨西哥贸易量比巴西大,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墨西哥离大经济体(美国)近,另一方面由于它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之一。

巴西远离任何一个大经济体,与它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经济规模都比较小。

3.方程7;

=加“学说明任何两国的贸易额与其国内GDP成正比。

如果这两个国家的GDP都增加一倍,这是否意味着贸易要增加四倍。

用(教材中)表2-2中的简单例子分析这个问题。

Equation乌=xxfxi-saysthattradebetweenanytwocountriesisproportionaltotheD<

f

productoftheirGDPs.DoesthismeanthatiftheGDPofeverycountryintheworlddoubled,worldtradewouldquadruple?

AnalyzethisquestionusingthesimpleexampleshowninTable2-2.

如果这每个国家的GDP都增加一倍,并不意味着贸易会增加四倍,可以用教材表2-2中的例子说明。

结合教材表2-2中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这四个国家的GDP都增加一倍,贸易也增加四倍,则教材表2-2中第一行数据应为:

一、6.4、1.6、1.6,显然这是与现实相违背的,因为这意味着A国所有的支出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未将任何的收入用于消费本国的产品。

现实中,国家总是把绝大部分的收入用于消费本国的产品。

4.在过去几十年里,东亚国家增加了它们在世界GDP中的份额。

同样,不仅

东亚国家整体的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增加了,而且东亚国家内相互间的贸易也增加了。

应用引力模型解释这一现象。

Overthelastfewdecades,EastAsianeconomieshaveincreasedtheirshareofworldGDP.Similarly,intra-EastAsiantrade—thatis,tradeamongEastAsiannations—hasgrownasashareofworldtrade.Morethanthat,EastAsiancountriesdoanincreasingshareoftheirtradewitheachother.Explainwhy,usingthegravitymodel.

之前,东亚国家都是小经济体,这说明它们的市场规模很小,不能大量进口。

随着它们越来越富裕,消费需求增加,它们也就能更多地进口了。

这样,之前它们主要向富国出口,现在它们自己成为了富国,互相也就成为了贸易对象。

根据引力模型,当韩国和台湾GDP规模很小时,尽管两国距离很近,但是两国之间的贸易量很小。

现在它们GDP增加了,它们之间的贸易量也随之增大了。

5.一个世纪以前,英国的进口产品来自相对遥远的地区:

北美、拉美、亚洲。

今天,英国绝大部分进口产品来自其他欧洲国家。

这种变化是如何迎合不断变化的世界贸易产品结构的?

Acenturyago,mostBritishimportscamefromrelativelydistantlocations:

NorthAmerica,LatinAmerica,andAsia.Today,mostBritishimportscomefromotherEuropeancountries.Howdoesthisfitinwiththechangingtypesofgoodsthatmakeupworldtrade?

一个世纪以前,各国贸易产品是由气候或地理条件决定的。

英国的气候和自然资源禀赋和欧洲其他国家很相似,这样英国只能从西半球其他国家或亚洲进口像棉花、橡胶这样的产品,从欧洲其他国家进口产品很少。

工业革命之后,制造品贸易增长,并且随着交通和通讯的改进继续扩张,因此英国转而与欧洲其他经济体大量开展贸易是自然而然的,这就是引力模型的一个直接预测。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李嘉图模型

1.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

绝对优势论是指由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提出的贸易理论,即各国以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增进共同利益的国际贸易理论斯密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及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就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2.贫民劳动论(pauperlaborargument)

贫民劳动论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竟争国家的利益。

因此,贫民劳动论认为,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国内产业没有必要与低效率低工资的外国产业展开贸易。

但是,克鲁格曼却认为,贫民劳动论是对李嘉图比较优势的误解,因为本国决定进行贸易还是自己生产,关键是用本国自己的劳动力来衡量,与外国的低工资率并没有多大关系。

3.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

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4.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

生产可能性边界又称“生产可能性曲线”或“产品转换曲线”,是指在技术不变和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或单个厂商把金部资源充分地和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

生产可能性边界用于说明减少一种商品的产出量可以增加另一种商品的产出量的可能性。

在曲线之外的任何点都是不可能得到的,资源不可能实现这种配置,曲线内的点都可以得到,资源容易实现这种配置,只有曲线上的点代表资源充分利用下的最优效率。

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由原点向外凸出。

5.派生需求(deriveddemand)

派生需求是指因某种需求的初始增加而引起的其他需求的增加。

如对较低生产阶段(消费品生产阶段)的初始需求的增加,可引起对较高生产阶段(生产资料生产阶段)的派生需求的增加;

再如,投资需求的初始增加,可引起一系列派生需求的增加(如收入增加带来消费品需求的增加等),最终引起国民经济总产出的成倍增加。

6.相对需求曲线(relativedemandcurve)

相对需求曲线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需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为了分析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必须超越局限于一种产品的局部供求分析和局部均衡,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市场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一般均衡分析。

相对需求曲线就是联系两个或两个以上市场需求状况的有效方法。

产品A的价格与产品B的价格的比值称为产品A对产品B的“相对价格”,市场对产品A的需求数量与市场对产品B的需求数量之比称为产品A对产品B的“相对需求”。

联系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的曲线就是“相对需求曲线”。

一般而言,相对需求是相对价格的减函数。

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该产品的均

衡相对价格。

7.贸易所得(gainsfromtrade)

贸易所得是指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活动中获得的利益。

一个国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能够获得诸多利益,其中包括:

①本国在世界市场中的专业化生产,有利于分工的深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够在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出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商品,即获得生产利益;

②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可以在生产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消费的种类和数量,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和国民福利水平,即获得消费利益;

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有利于克服国内垄断、实现规模经济以及学习效应的发挥等。

总之,一国参与国际贸易能够从总体上提高该国的福利水平。

8.相对供给曲线(relativesupplycurve)

相对供给曲线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供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为了分析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必须超越局限于一种产品的局部供求分析和局部均衡,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市场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一般均衡分析。

相对供给曲线就是联系两个或两个以上市场供给状况的有效方法。

产品A的价格与产品B的价格的比值称为产品A对产品B的“相对价格”,市场对产品A的供给数量与市场对产品B的供给数量之比称为产品A对产品B的“相对供给”。

联系相对价格和相对供给的曲线就是“相对供给曲线”。

一般而言,相对供给是相对价格的增函数。

相对供给曲线和相对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该产品的均衡相对价格。

9.—般均衡分析(generalequilibriumanalysis)

一般均衡又称“瓦尔拉斯均衡”,是指在一种价格体系下,整个经济中所有相关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

研究一般均衡的理论与方法,称为“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给定所有生产者的生产函数、所有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并假设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即产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要素实际价格等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

在此情况下,能够求解出产品价格、要素价格以及所使用的要素数量和生产的产品量,这些产品和要素的价格能使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的供求同时达到均衡。

一般均衡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分析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10.相对工资(relativewage)

相对工资是“绝对工资”的对称,是指一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工资的比值。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决定各国之间很多贸易问题的主要是各国的相对工资水平,而非绝对工资水平。

同样,在说明一国工资水平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时,重要的是该国的相对工资水平,而非绝对工资水平。

11.非贸易品(nontradedgoods)

非贸易品是指不进入国际贸易的商品和服务。

非贸易品不进入国际贸易的原因是:

不能运输,或运输成本太高,或国际化专业分工不强,或各国出于战略需要而进行限制等,从而使其国际流动存在着重重困难。

非贸易品主要是服务和建筑物,如医疗、教育、住房等。

但也有许多例外,如银行和证券经纪人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常是国际性的。

此外,如果一国对贸易管制过于严厉,贸易品也可以成为非贸易品。

各国非贸易品价格的差异很大,由于它不能流动,其价格是由国内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12.李嘉图模型(Ricardianmodel)

李嘉图模型是指以各国之间相对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最早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

李嘉图模型是一个单一要素的贸易模型,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不同国家各个产业部门之间惟一的不同之处,也是决定国际贸易的惟一因素。

李嘉图模型的中心含义是:

如果每个国家都专门生产并出口本国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从而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那么它们之间的贸易就能为每个国家带来利益。

李嘉图国际贸易模型是最简单的贸易理论模型之一,但它的两个核心含义,即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和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至今仍能得到事实的支持。

13.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

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是指因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优替换物或失去最好机会的价值,即是指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损失。

任何一种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是分析机会成本的现实前提,当一种资源同时存在多种用途时,每一个使用这种资源的决策者或选择主体都会面临使用这一资源的机会成本问题。

14.单位产品劳动投入(unitlaborrequirement)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指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小时数。

在经济分析中,一般用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来表示劳动生产率。

15.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equilibriumanalysis)

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单独分析某一经济当事人或某一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变化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

在进行局部均衡分析时,一种商品的价格被看成仅仅受该商品的供求影响,它的价格和供求均衡可以在一个单独的市场上决定,而不必考虑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

作为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局部均衡分析是以其他市场情况不变这样的简化条件为前提的,因此它不如一般均衡分析那样能够更为完整地把握实际的经济运行过程。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这种简化对于微观经济分析来说是合理的,并且也是必要的。

局部均衡分析可以比较容易地对单个商品或市场的均衡问题进行研究,因而是微观经济学中基本的分析方法。

二、习题

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

苹果和香蕉。

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2。

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c.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

为什么?

Homehas1200unitsoflaboravailable.Itcanproducetwogoods,applesandbananas.Theunitlaborrequirementinappleproductionis3,whileinbananaproductionitis2.

a.GraphHome'

s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

b.Whatistheopportunitycostofapplesintermsofbananas?

c.Intheabsenceoftrade,whatwouldthepriceofapplesintermsofbananasbe?

Why?

a.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一条直线,在400(1200/3)处与苹果轴相截,在600(1200/2)处与香蕉轴相截,如图3-1所示。

b.用香蕉衡量苹果的机会成本是3/2。

生产1单位苹果需要3单位的劳动,生产1单位香蕉需要2单位的劳动。

如果放弃1单位苹果的生产,这将释放出3单位的劳动,这3单位的劳动可以被用来生产3/2单位的香蕉。

c.劳动的流动性可以使得各个部门的工资趋同,竞争可以使得商品的价格等于它们的生产成本。

这样,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而相对成本等于工资乘以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再除以工资乘上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因为各个部门工资相等,所以价格比率等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的比率,即生产苹果所需的3单位劳动与生产香蕉所需的2单位劳动的比率,即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3/2o

2.假设本国的情况和习题1相同。

外国拥有800单位的劳动,外国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5,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1。

a.画出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

Homeisasdescribedinproblem1.Thereisnowalsoanothercountry,Foreign,withalaborforceof800.Foreign'

sunitlaborrequirementinappleproductionis5,whileinbananaproductionitis1.

a.GraphForeign'

b.Constructtheworldrelativesupplycurve.

a.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一条直线,在160(800/5)处与苹果轴相截,在800(800/1)处与香蕉轴相截,如图3-2所示。

图3-2外国生产可能性曲线

b.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可以由苹果和香蕉的相对价格和相对供给量绘出,如图3-3所示。

从图3-3可以看出,苹果对香蕉的最低相对价格是3/2,在这个价格上,苹果的世界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在3/2的相对价格上,本国对苹果的最大供给量是400,外国对香蕉的供给量是800,这时,相对供给量为1/2。

只要相对价格保持在3/2和5之间,相对供给量就不变。

如果相对价格成为5,两个国家都会生产苹果,香蕉的产量为零。

这时,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所以,从图3-3中可以看出,相对价格为3/2时,相对供给在0到1/2之间;

相对价格在3/2和5之间时,相对供给保持1/2不变;

当相对价格为5时,相对供给从1/2到无穷大。

3.假定世界相对需求的表示如下:

对苹果的需求/对香蕉的需求=香蕉价格/苹

果价格。

a.在相对供给曲线的同一张图上画出世界相对需求曲线。

b.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是多少?

c.描述本题的贸易模式。

d.说明本国和外国都可以从贸易中获利。

Nowsupposeworldrelativedemandtakesthefollowingform:

Demandforapples/demandforbananas=priceofbananas/priceofapples.

a.Graphtherelativedemandcur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