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教学设计完美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3139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善良教学设计完美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善良教学设计完美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善良教学设计完美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善良教学设计完美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善良教学设计完美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善良教学设计完美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善良教学设计完美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善良教学设计完美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善良教学设计完美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善良教学设计完美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善良教学设计完美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善良教学设计完美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善良教学设计完美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善良教学设计完美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善良教学设计完美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善良教学设计完美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善良教学设计完美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善良教学设计完美版Word文件下载.docx

1953年,19岁的王蒙写出了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篇小说成为5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朵奇葩。

此外,王蒙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是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二)整体感知

阅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要求提取段落的主要信息,明确作者的观点态度。

2、文章的论证思路和结构如何?

明确:

小结:

作者先针对现实生活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看法进行反驳,这是“破”。

然后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阐述善良的价值力量和内涵特点,这是“立”。

最后强调“我喜欢善良”的观点。

文章先破后立,破立结合,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观点鲜明。

的确,我们需要善良。

老子:

“善,人之宝也。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贝多芬: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托尔斯泰:

“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

播种善良,才能收获希望。

一个人可以没有让旁人惊羡的姿容,也可以没有令别人敬佩的才华,甚至可以渺小得如蚂蚁一般不被他人关注,但离开了善良,却足以让人生搁浅和褪色。

所以,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像王蒙一样从心底呼出:

“我喜欢善良。

”然后,去播种善良,收获希望!

(三)鉴赏探究

1、比较课文第五段和下面的文段,看看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善良是一种能力。

是一种洞察人性中恶的能力,一种把他人的痛苦完整地理解为痛苦的能力,一种时刻具备宽大胸襟和关爱意识的能力。

而做人最重要的,也许就是学习善良,学习这种能力和意识。

善良是一种纯朴的人生观,也是一种深沉的智慧。

善良的人总是懂得去欣赏别人。

假若善良与善良相遇,往往一个会心的微笑,就能律动彼此的心跳。

课文第五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2、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有什么效果?

第5段:

善良的稚弱与凶恶的强大。

第8段:

凶恶“战胜”与善良“战败”的不同结果。

第11段:

善良的人与不善良的人。

对比论证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或对照,从而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方法。

通过对比论证,好坏、是非就分明了,能够突出事物的本质,更好地说明问题。

3、结合课文和下面文段说说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为情所障,则不见泰山;

不为情所障,则得真知灼见。

“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若不能挣脱“人情”的枷锁,又怎能成为天地间最不屈的斗士、中国最硬的脊梁?

相反,过多地考虑恩情亲疏只会为自己的认知带来不必要的障碍。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若不是陷入“爱情”的泥淖,又怎么会落得遗臭万年的汉奸骂名呢?

因此,我们须做到理智、清醒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勿以情障目,勿以亲疏论英雄。

(1)、做对比的两个事物要有可比性。

(2)、要明确对比的目的。

(3)、要善于运用事例或道理分析。

(4)拓展运用

请以“勤奋”为话题,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一段完整的议论文段。

1、先请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子。

正面的如:

华罗庚、爱因斯坦,“笨鸟先飞早入林”、“业精于勤”等等;

反面的如:

方仲永诗才的泯灭、“江郎才尽”的典故等等。

2、学生动手写文段。

3、展示学生的习作并作点评。

广州市47中杨子江

教学目的:

1.学习、了解、倡导“善良”品性。

2.学习掌握随笔的特点

3.掌握对比论证的特点和用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如何运用对比论证来深入发掘“善良”的内涵。

2.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对比论证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

教学时数: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发资料,内容是学生随笔中节选的段落。

我们每周都写随笔,随笔是一种很“自由”的东西,内容、文体、写法不拘。

有的同学思如泉涌,下笔千言,但有的同学却文思枯竭,颇费踌躇。

原因何在?

因为随笔要写的是一种“有意思”的东西。

这个“有意思”指的就是你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思考和感悟,这些思考和感悟是有个性而又新颖深刻的。

(出示幻灯片,展示随笔的特点)。

写了文章就需要读者来阅读,这种阅读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

总有同学抱怨为什么自己的随笔总是得个“阅”字,主要原因在于你的文字没有引起我读者的共鸣。

你的文章,要让我思考,让我感悟。

这就要求你的写法要“有趣”。

这个“有趣”就是写法要活泼,能讲得明白,又不呆板,甚至要有哲理。

(出示幻灯片,展示随笔的特点)

同样是议论文,与单元前两篇的风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严谨、《拿来主义》的辛辣)截然不同。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王蒙先生是如何把一个很普通的题目——善良,写得情趣盎然而又富有深意的。

二、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梳理作者提出问题的思路。

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源头”,即“提出的问题”。

善良是否“过了时”,作者的观点一目了然,关键词“似乎”。

简单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

暗中批判“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做法。

重点放在问题的普遍性上,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同样的问题大家也曾碰到,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去思考,也有迷惑,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去深入地追究。

而思考的深度和角度就是决定一篇文章深刻性的关键。

作者说“但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还可以问一下”,作者想什么了?

作者问什么了?

引导学生总结作者深入思考的思路。

(出示幻灯片)

凶恶的人有多少,是否真的凶恶。

我们用凶恶的手段对付别人,自己是否就是毒蛇和恶狼,

(二)对比论证的方法分析:

“有意思”的问题提出来了,下一步就该“有情趣”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让读者去认同你的观点,理解你的观点。

引导学生找出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对比“善良”和“凶恶”的。

力量武器结果

启发学生找出这三方面比较的具体内容。

通过幻灯片展示对比论证的特点。

对比论证则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

对比论证方式的运用范围很广,因为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很多,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等,都适合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和阐明了两者的差异可对立之后,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够确立论点了。

强调对比论证的广度和深度。

(三)具体运用:

指导学生结合手中的材料进行改写。

(四)总结。

广州三中梁咏梅

1.领会作者的观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2.拓深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3.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

教学设想

学生对议论文的接触并不多,认识比较模糊,实际上还不太会读议论文,更别说写了,而本文又有很多地方不是一下能读懂的,所以,我想通过分步阅读的方式,引导他们由浅入深地理解文中的观点;

再以补充论据,提出新见解的方式,深化认识。

而这同时也是一次对议论文思维过程的体验。

导入

教学过程

一张图片:

面对这种情境,你怎样做?

为什么?

一种说法:

“女人被称善良表示不够漂亮,没有特色;

男人被称善良表示没男子气;

主管被称善良表示管理不果决,部属被称善良表示冲劲不够。

总之,善良不是个好的形容词。

究竟,善良是什么?

我们还要不要善良?

二、整体阅读文中,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

三、阅读前四个自然段,注意以下问题

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

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

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

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

有否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

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

一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

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提炼出作者的看法——毒蛇和恶狼是有限的;

不能以对待有限的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一切;

若一概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非毒蛇和恶狼的人,我们也就成了毒蛇和恶狼。

2.小结:

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连串的质疑表明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先破后立,继而转入下文对“善良”的论述。

四、速读后半部分,解答以下问题

(1)善良有什么价值?

有善良才有幸福,有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2)善良还有哪些让人向往的内涵?

"

善良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一种快乐,一种乐观。

3)文章主要运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证?

对比论证:

第五段——力量对比:

善良稚弱—凶恶强大。

第八段——结果对比:

善良被弘扬—凶恶被压缩第十一段——心态对比:

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

通过对比,使论证更深刻、更吸

引,更有说服力。

五、合作探讨,加深理解,注意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她(善良)属于人,她属于……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

社会”?

因为,善良是人的本性,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说“她属于人”;

因为“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天下太平”,所以说“她属于……”

善良是符合人的本性的,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所以它是具有力量的,是光明的,因而能够在每败于凶恶一次的同时,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获得另一种意义的胜利。

(2)为什么说“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快乐,一种乐观”?

作者有否作进一步

的阐述?

第十、十一进行了阐述:

善良是与成熟、超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

善良者能坦然、安心地面对现实,并永远不丧失信心,所以说它是一种精神力量……

一种乐观。

(3)怎么理解“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不再天真无邪,却又未能参透人生与世界,并且滥用权力的人会成为最不善良的人。

六、拓展深化

一)作者的主张十分鲜明犀利,让人获益良多,然而文中的论据似乎少了些,能否作些补

充?

提示:

什么可以作为论据;

证明可以正向,也可以反向。

合作交流:

就下面或文中其他观点补充出论据1•人们还是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向往善良。

……2•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

3.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4•滥恶本身就不是正义了。

(二)提出新观点

本文写作于1995年,是针对当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出现的价值观变化和思想波

动而写的,现在,十年过去了,我们以今天的眼光看“善良”,又会提出一些什么见解呢?

广州五中陈晓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巩固学生对议论文写作思路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抓关键词等方法深入、多元地理解文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和对重要语句的理解,提升自己对“善良”这一人生话题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得到一次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

”这一重点语句。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残疾乞丐瘫在地上,一路爬走行乞,穿梭在呼啸的车阵中,

这种情景,常能引发我们的善心,然而,有些残疾人乞丐却是如此变装而来……(播放图片),这个青年在烟雾弥蒙中酝酿情绪,接着他开始换上工作服,最后他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自此之后,你遇到这样的人,在不知真相的情况下,你又选择帮还是不帮呢?

(学生发言)

我再问问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东郭先生与狼》这个寓言呢?

在这里,我们不去批判东

郭先生的对错,但我想问大家第二个问题,如果你遇到类似的事情,你帮不帮狼?

面对这种情况,作家王蒙又选择帮还是不帮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这篇《善良》,

看看王蒙又作何选择。

(二)合作探究,感知课文。

1按议论文的一般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

(板书)

文章哪一些语段是提出问题?

(1-4)

哪些语段是属于分析问题?

(5-11)

最后一个自然段就是解决问题(12)。

2.感知课文第一部分。

(1)作者是不是从一开始就直接呼唤善良呢?

他列出了社会中的一些什么现象?

一是认为善良早就过了时,利益原则和实力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

人们为了

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有没有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更重要。

一是认为一味善良不足恃,善良

即愚蠢,善良要不得。

(2)作者有没有对这两种现象作出什么回应呢?

从哪些语段可以找到答案?

(齐读第3和第4自然段,提示:

作者对此抛出了一连串的疑问句,你能不能从中提炼出作者的看法?

若一概以对待

毒蛇和恶狼是有限的,不能以对待有限的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一切;

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非毒蛇和恶狼的人,我们也就成了毒蛇和恶狼。

(注意“某些”和“但”)

作者一连抛出几个问题来引起我们的思考,进而使我们意识到,这只是少数人少数情况,我们不能因此就认定善良就是愚蠢,善良就会吃亏进而摈弃善良。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面对类似东郭先生之类的事情,作者应该会选择……帮。

也就是说,作者认为,在类似的情况下,我们还是需要善良,需要帮助别人。

3.感知课文第二部分

在论证的过程中,他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人们没有因为凶恶赢了就去投靠凶恶,仍然是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向往善良。

从喜欢到向往,程度一步步加深。

我们又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

善良有什么好处吗?

请大家找找看作者有没有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述,待会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分享一下。

并尝试用一两个词概括一下作者所用论据的主要意思。

例:

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

——善良有个好处:

容易相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集中精力,强调社会建设

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实现一个健康的局面,实现天下太平,实际上就是强调善良在稳定社会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比之后的这一个原因分析,很明显,我们应该向往善良还是投靠凶恶呢?

刚才有同学由于害怕欺骗而说不帮了,那现在是不是也该有所改变了?

对比使好坏、是非分明了,这就使论证也更深刻,更吸引、更有说服力了。

4.感知课文第三部分

善良有这么多的好处,有这么大的力量和作用,因此王蒙不仅说服了别人,也再次说服了自己。

于是他在最后一段再次重申了他的观点,大家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读。

重申了一个什么观点呢?

——我喜欢善良。

不仅如此,他同时也相信,国人也终归越来越

善良。

(三)结构梳理

整篇文章的思路可以说非常的清晰。

作者先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两种现象,提出自己的

思考。

进而分析为什么要善良。

最后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至此,我们臣服在王蒙的笔下,接受了他的观点。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善良这个话题,作者先否定现实中人们的看法;

再从正面阐述

自己对于善良的多种理解,采用了一种先破后立的写法,从而把善良这个点呈放射性无限扩充,极大地丰富了善良的内涵和外延。

因此除了作者清晰的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外,这种发散

性思维也值得我们借鉴。

(四)拓展深化:

王蒙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深沉的理性思考以及良好的悟性,表达了对

善良的许多独特的观点。

例如他说:

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

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

但是他并没有展开论证,那么,你能不能结合你自己的人生经历,或是名人名言,或

是你平时积累的事例等,任选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五)全文小结

作者当时在“文革”蒙冤受屈,经历了复杂险恶的人际关系,但却依然保持一份善良,这点非常地难得。

我们的同学现在还年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希望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们能带着善良上路,有心向善,努力行善,多做好事,少做坏事,对人间不平事多一些愤怒,对老弱病残多一些恻隐之心,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使自己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想,这也是

人生的一种成功。

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

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

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

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

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

奔跑时停下来最难;

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

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

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

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

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

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

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

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

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

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

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

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

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

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