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低血压925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3181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925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925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925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925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925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925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925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925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925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925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925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治疗低血压925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925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兼见纳差乏力、脘腹坠胀、面色萎黄,其病多在脾;

兼见心悸气短、健忘多梦者,其病多在心。

气虚者多见气短乏力、脘腹坠胀、面色萎黄等症;

血虚者多见心悸、健忘多梦、神疲、面色苍白等症。

气血两虚者可兼见上述证候。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显示出巨大优势,无论辨证论治,还是专方治疗,对于升压、稳压都有明显的作用。

气血亏虚治法:

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方药:

十全大补汤加减。

黄芪30克,党参、茯苓、熟地各15克,白术、川芎、白芍各9克,炙甘草、当归各10克,肉桂6克。

若偏于脾虚气陷,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若脾阳虚衰,可用理中汤加首乌、当归、川芎、肉桂等温运中阳;

若发生晕厥,可急用针灸促其苏醒,内服六味回阳饮,重用人参以益气固脱。

气阴两虚治法:

益气滋阴,宁心安神。

生脉饮合炙甘草汤加减。

党参、阿胶(烊化)、白芍、制首乌、生地、麦冬、当归、枳壳各15克,炙甘草10克,夜交藤、茯苓各12克,黄芪20克,五味子6克。

若兼血瘀,症见胸闷憋痛,口唇紫黯者加丹参30克,桂枝10克,檀香6克,以活血通络;

气虚及阳,加制附片、肉桂各6克;

心阴不足,虚火内盛,口干咽燥者,加玄参15克,知母12克。

脾肾双亏治法:

健脾补肾。

参黄甘杞汤化裁。

枸杞子、胡桃肉、茯苓、白术、黄精、远志、炙甘草各10克,党参、酸枣仁各15克,黄芪20克,首乌12克,木香6克。

若兼腹中冷痛,加高良姜9克,制香附10克,以理气止痛;

兼见脾阳亏虚,腹泻者,加肉豆蔻、补骨脂各10克,以温中止泻。

肝肾不足治法:

补肾柔肝,滋阴降火。

杞菊地黄丸加减。

枸杞子、菊花、丹皮、麦冬、党参、泽泻各10克,熟地、茯苓、山萸肉、黄芪各15克,山药20克。

若兼见两胁胀满不舒,加川楝子、枳壳、郁金各10克,以疏肝理气;

潮热,咽干痛,舌红,虚火较甚者,加知母12克,黄柏6克,地骨皮10克。

心肾阳虚治法:

温补心肾,振奋阳气。

养心汤合肾气丸加减。

党参、当归、远志、制附子、山萸肉、枸杞子、山药、炙甘草各10克,茯苓、酸枣仁各15克,黄芪20克,肉桂9克,干地黄12克。

若夜尿多,加益智仁、菟丝子各10克;

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者,加泽泻、车前子各15克;

唇绀,舌紫黯,心血瘀阻者加丹参30克,红花6克。

肾精不足治法:

补益肾精,充养脑髓。

金匮肾气丸加减。

附子6克,肉桂3克,熟地、山萸肉、茯苓、肉苁蓉各12克,山药、仙灵脾各15克,黄芪20克,麦冬9克,当归、五味子、炙甘草各10克。

重症可加用鹿角胶(烊化)10克,龟板、鳖甲各15克以补髓填精;

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者,加用牡蛎、石决明各15克,钩藤12克。

页首中药治疗低血压方法1、党参30克,黄精30克,炙甘草10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可连续服用。

 2、党参20克,莲子15克,大枣10枚,糯米50克。

先将糯米用水洗净,将上药放水中浸泡膨胀后捞出,与米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烂,每日早晚各服1次,15天为1疗程。

 3、甘草20克,桂枝40克,肉桂40克。

将上药混合后,分3份,每日用开水冲泡当茶饮。

页首中医验方治疗低血压方1参草汤高丽参10克,炙甘草5克,水煎4小时,顿服。

补气生压,适用于体位性低血压。

方2参芪陈皮汤黄芪30克,党参20克,陈皮15克,柴胡、远志各12克,升麻、当归各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对体位性低血压有效。

方3半夏钩藤汤法半夏、茯苓、白芍、钩藤各10克,党参、黄芪各12克,菊花6克,当归3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

可以治疗老年体位性低血压。

方4黄精沙参汤南、北沙参各10克,黄精30克,桑叶8克,川芎5克,共煎汤服用,每日3次,能补气升压。

方5地黄肉桂汤生地、熟地各15克,太子参12克,肉桂8克,白术10克,水煎服。

治低血压。

方6桂枝甘草五味汤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低血压。

页首按摩食疗治低血压按摩法:

1.用大拇指用力按压两只手掌心的“心包区”3~5分钟,每日1~3次;

2.晨起后,取橡皮筋2根在双手中指和无名指第1个关节处各绕几圈,1分钟后取下,每日1~3次;

3.用拇指按压双手上的“神门穴”(位于掌心“手腕线”下小指侧)、“大陵穴”(位于掌心“手腕线”下面中央),各5分钟,每天3次。

食疗法:

1.取粳米80克,加入800毫升清水,文火煮至半熟,然后倒出米汤,加入500毫升牛奶和适量白糖,煮粥,分2次空腹服用;

2.取母鸡1只,和20个红枣一起轻炒,然后焖熟,每日1剂,分3次吃完。

3.取桂圆肉10克,每日食用1次。

页首三个小药方帮你调治低血压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而实际上,低血压对老年人的危害同样严重。

据统计,患有头晕、乏力的中老年妇女中,低血压者约占1/5。

通常认为,血压若长期保持在90/60毫米汞柱或以下时,可称为“低血压”。

医学调查显示:

老年人中,2/5的中风患者、1/4的心肌梗死患者是由低血压引起的。

为什么老年人低血压会诱发中风与心肌梗死?

因为随年龄增大,人的血管硬化程度会不断加重,特别是脑血管硬化与心脏冠状动脉硬化,可使它们调节血流量的功能逐渐减弱或丧失,这时只有靠一定的血压才能维持适当的血流量。

当血压过低时,血流缓慢,脑血管和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少,造成供血、供氧不足。

同时,血流变缓还容易引致栓塞,从而诱发中风或心肌梗死。

老人一旦得了低血压,采用中医治疗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低血压多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伤正、失血耗气等有关。

平时可多吃山药、苡仁、桂圆、荔枝、枸杞子、栗子、核桃、红枣、人参、黄芪等。

在肉食中,要多吃瘦猪肉、羊肉及鸡肉、鸽子肉;

蔬菜和水果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平时也应多吃一点,尤其是黄豆、黑豆、红豆等豆类食品,对控制血压有很大的好处。

另外,中医有些药物也可以起到升压的作用,老年人可适当采用。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人参6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后服用,每日1剂,连服1周。

2.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开水浸泡代茶饮,连服10—20天。

3.黄精30克、党参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此外,艾灸治疗对低血压有较好疗效,常用艾灸百会、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持之以恒,就可收到明显的效果。

页首民间偏方治疗低血压方1参麦汤治低血压病【配方】人参、麦冬、五味子各6~9克。

【制用法】煎水。

频服,连服1周。

【功效】用治低血压病。

方2人参糯米治低血压病【配方】人参、麦冬、五味子各5克,糯米10克。

【制用法】先将上述3药水煎服,取煎液,与糯米同煮粥。

食粥,每周2次,连服9周。

【功效】本方对于低血压症属气阴两虚者效果较好。

方3制附片枸杞子治低血压病【配方】制附片10克,肉桂、仙灵脾各9克,补骨脂12克,熟地、山萸肉各10克,枸杞子9克,黄精12克。

【制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本方温肾填精,适用于肾精亏损所致低血压。

临床出现的主要症状如:

头晕耳鸣,健忘,腰酸腿软,神疲嗜睡,怯寒,手足不温,夜多小便。

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注:

肢冷加巴戟天、鹿角片、紫河车;

舌红、口干,加生地、麦冬;

气短神疲,头晕欲倒,加人参;

脉律缓慢、怕冷,加干姜、细辛,酌用麻黄;

舌质偏黯或紫气,加川芎、当归、红花。

方4黄芪白术治低血压病【配方】黄芪10克,党参9克,白术10克,炙甘草9克,当归12克,熟地9克,陈皮10克,葛根9克。

【功效】本方补益心脾,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低血压,其临床症状主要有:

神疲气短,肢体倦怠,动则头晕目眩,心悸,自汗,食少,面黄少华,苔薄,舌质淡,脉细弱。

若失眠加枣仁、龙眼肉;

心悸,自汗,舌尖红,加麦冬、五味子;

气短不能接续,加升麻、柴胡;

胸闷、脘痞、呕恶,加法半夏、茯苓、明天麻。

页首民间饮食治疗低血压方1升压汤治低血压【原料】蛤蚧1对,田鸡2只,黑北芪(大者)4片,花菇2个,火腿10克,生姜2克,酒、盐各少许,沸水适量。

【制用法】将蛤蚧宰杀去头,先洗净;

田鸡宰杀去皮、取腿肉;

花菇、生姜洗净,姜切片,花菇撕成小朵,火腿切成薄片,同人锅与北芪加滚水同炖;

待肉熟软加入酒、盐调味即成。

食肉饮汤,1日1次,连服5天为1疗程。

【功效】具有补脾、安神、升血压、养血之效。

适于低血压头晕、面黄唇无血及诸虚百损、记忆力差、心肾虚弱者食用。

若血压正常者服之也有补身作用。

方2当归姜枣汤治低血糖【原料】当归、大枣各50克,羊肉250克,生姜15克。

【制用法】生姜切片;

羊肉、生姜、大枣文火熬成3碗,加入调料;

另煎当归24毫升。

将药液、羊肉汤分别依次饮用,每日分2次。

【功效】补益气血,调和营卫。

适用于低血压性眩晕。

方3人参粟米粥治低血压【原料】白参3克,红枣10个,山药、猪瘦肉、粟米各50克。

【制用法】将猪瘦肉切片,与山药、红枣及粟米共同煮粥,粥将熟时,另煎白参水加入即可。

【功效】益气养血,升提血压。

适用于气血两虚型低血压。

方4冬虫夏草炖鸭治低血压【原料】鸭1只,冬虫夏草12枚。

【制用法】将鸭去肚杂,冬虫夏草置鸭腹中,加佐料炖熟食之。

【功效】适用于低血压。

页首低血压的饮食疗法低血压症是指收缩压低于12千帕,舒张压低于6.7千帕的一种病症。

常有头晕、头痛、心悸、耳鸣、月经不调、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畏寒、四肢不温、易感冒等症状。

低血压症一般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暂时性三种,较常见的低血压症多为原发性低血压,此症有遗传性。

多见于身体瘦弱的青年女性,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加强体育锻炼和采取饮食疗法,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体育锻炼可以使瘦弱的身体变强壮,提高脑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患者平时应多食莲子、桂圆、红枣、桑葚、赤豆、花生等干鲜果实,这些食物具养心补血、益脑健脾之功;

既能增强血管功能,又能提高大脑神经中枢调节血压的功能,能显著纠正血压偏低。

【天麻炖母鸡】[配料]嫩母鸡1只,黄芪30克,天麻15克,葱、姜、黄酒、陈皮各10克,盐、胡椒粉各少许。

[用法]母鸡去毛洗净,剖腹去内杂。

黄芪、天麻洗净切片,装于鸡腹腔内。

将鸡放于沙锅中,加葱、姜、食盐、黄酒、陈皮、水适量,盖好盖,文火炖至鸡熟烂,加胡椒粉,即可食用。

[功效]益气补虚,回升血压。

【当归羊肉汤】[配料]当归50克,羊肉200克,姜、葱、盐各适量。

[用法]羊肉洗净切块,与当归一起入锅,放入葱、姜,用小火炖至羊肉酥烂,加盐调味,吃羊肉喝汤。

[功效]羊肉有温中暖下、补虚益气之功。

【鲫鱼糯米粥】[配料]鲫鱼1条(约150克),糯米100克,葱、姜各适量。

[用法]鲫鱼去鳞、内脏,洗净人锅,加水、葱、姜,煮成粥。

[功效]鲫鱼有补脾利尿、通络去淤之功,可防治动脉硬化。

【干姜粥】[配料]干姜15克,粳米50克。

[用法]将干姜洗净,切成细末,粳米淘净,然后一同放入沙锅,加水文火煮烂成粥。

[功效]温中逐寒,回阳通脉。

主治低血压、虚寒腹痛、呕吐。

【枣栗核桃炖鸡】[配料]红枣20枚,栗子150克,核桃仁50克,草鸡1只(宰杀去毛),黄酒、酱油各适量。

[用法]光鸡洗净切块,用大火煸炒,加黄酒、酱油,焖烧至七成熟.加入红枣、栗子、核桃仁,改小火焖熟即可。

[功效]红枣可补血,栗子有活血止血、健脾养胃之效,鸡肉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之功。

【猪心黄芪汤】[配料]猪心1个,黄芪18克,党参18克,当归18克,川芎12克,食盐适量。

[用法]猪心切开洗净,黄芪、党参、当归、川芎用纱布包好扎紧,与猪心同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炖3~4小时,除去纱布包,加盐调味,食猪心饮汤。

[功效]猪心及药物有补心益气之功。

【参芪升压汤】[配料]生黄芪15克,党参15克,升麻9克,瘦肉100克。

[用法]瘦肉洗净切块,以上三药一起装入纱布袋内,再放入沙锅中,加水文火炖煮至肉烂熟,取出药袋,加调料即可。

喝汤吃肉。

[功效]补中益气。

主治低血压、晕厥。

【黄鳝炖猪肉】[配料]黄鳝1条,瘦猪肉100克,黄芪50克。

[用法]将黄鳝去内脏,洗净,切段,同上述二味加水共煮熟,去药渣,食肉饮汤汁。

[功效]可治气血虚弱所致的体倦乏力、心悸气短、头昏眼花等症。

【牛肉粥】[配料]鲜牛肉100克,粳米200克,调料、水各适量。

[用法]鲜牛肉洗净,切成小块,入锅,加水及调料煮熟,放入粳米,加水煮粥,待肉烂粥熟,加调料煮沸即可。

每日早晨热食。

[功效]补虚强体。

【当归乌鸡汤】[配料]乌骨鸡1只(宰杀去毛),当归60克,红糖150克,米酒、黄芪各50克。

[用法]光鸡剖肚洗净,鸡肚中放入当归、黄芪和其他料,将鸡肚皮缝住,隔水蒸熟,吃肉喝汤。

[功效]黄芪有补气养血之功,当归有补血活血之效。

【红枣鸡蛋汤】[配料]鸡蛋2个,枸杞15克,红枣10枚。

[用法]先将枸杞、红枣用冷水煮约半小时,再将鸡蛋磕入,共煮至熟。

每日食2次。

[功效]调补气血,增强体质。

页首老年人低血压的小妙方处方一、参桂鹿茸口服液,每次服1~2支,每日2次。

处方二、生脉饮口服液,每次服2支,每日2~3次。

处方三、制黄精、党参各30克,炙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处方四、生晒参粉25克,紫河车50克(粉末),混匀,每次服3~5克,每日2次,早晨、中午温水吞服。

【注意事项】1.增加营养。

多食一些温补脾肾的食物,如狗肉、羊肉、公鸡肉、鸭肉、黄鳝、蚌肉、黑芝麻、大枣、扁豆、桂圆、莲子、辣椒、韭菜等。

2.适当多吃食盐。

可提高血压,改善头昏、困倦无力的症状,但食盐摄入量也不可太高(一般来说,以不每天不超过6克为宜)。

3.常吃生姜。

生姜含有挥发油,能促消化,健胃,升高血压。

平时可在菜汤中撒姜末,或用姜末泡开水代茶饮。

4.少吃降压食品。

如冬瓜、西瓜、葫芦、赤小豆、芹菜、山楂、苦瓜、黄花菜、绿豆、大蒜、海带、洋葱、葵花籽等。

5.多洗热水澡。

可加快血液循环,减轻低血压症状,但时间不宜过长,每次2~3分钟后,休息一会再洗,反复进行,洗完后坐位休息。

6.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以改善体质,运动量要逐渐增加,不能操之过急,要持之以恒。

页首低血压患者自我按摩疗法床上仰卧,双臂自然放于体侧,闭目,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吸气时默念“安静”,呼气时默念“放松”,反复2~5分钟。

然后进行如下自我按摩:

1、双手十指微屈稍分开,放在头顶,按摩整个头部约2~3分钟。

2、先用两手掌从前额中间向两鬓角按摩30秒钟,再以双手的中指各自在左右鬓角按摩6~8次。

3、轻闭双眼,用手指从鼻梁根部经过上眼睑按摩到眼外角。

重复4~5次。

4、微抬起下巴,左手掌放在右侧颈部,由下颌角经颈部至锁骨推摩8~10次。

右手按上法按摩左侧。

5、拇指放在同侧颈动脉搏动处,轻轻按压5~6秒钟,休息10~15秒,重复做3~4次,然后做另一侧。

6、两手指放在前额部,向两侧颈部推摩,然后用掌根揉按两侧颈部,重复8~10次。

7、双手中指点压太阳穴,由轻到重,持续5~6秒,重复5~6次。

8、吸气,同时两手掌用力按压胸廓下部(两胁),然后缓缓从半闭的嘴呼气。

页首补中益气汤治疗低血压补中益气汤方出于《脾胃论》,由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陈皮、柴胡、白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

临床惯用于治疗因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引起的诸症。

1、面争萎黄,头晕乏力,胃纳欠佳,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血压9.3/6.2千帕(70/45毫米汞柱)。

辨属脾胃虚寒,气血不足证。

治宜健脾温阳,补气益血。

选方补中益气而加减:

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柴胡10克、升麻9克、当归15克、桂枝12克、制附子9克,炙甘草10克,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共服10剂。

2、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头晕、心悸、少寐、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两寸脉尤甚,血压80/45毫米汞柱。

辨属脾胃虚弱,气血两虚,心失所养。

治宜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炙黄芪5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桂枝15克、制附子15克、焦枣仁15克、五味子15克、陈皮9克、炙甘草10克,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原方共服15剂,改服补中益气丸,归脾丸,每次各1丸,每日2次,以巩固疗效。

低血压属中医眩晕范畴,多责之气血不足,运行无力,不能上荣于头。

本方具有健脾益气,升阳举陷,并有养血作用。

脾为后天之本,系气血生化之源,且气为血帅,血随气升。

加入附子、桂枝、取其温阳通脉,并有强心之功效。

运用本方,使脾胃健,化源足,血脉充,阳气复,气血升,其证自愈,实为升血压之良方。

页首低血压病人推荐饮食疗法治疗低血压病,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较为得力的措施是体育疗法和饮食疗法“双管齐下”。

饮食疗法如下:

1、荤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逐渐变得健壮。

2、如果有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状,宜选用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

猪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贝壳类、大豆、豆腐、红糖以及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这样可以纠正贫血、可以使心排出量增加,大脑供血改善,并消除血压偏低所致的各种症状。

3、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功,可以经常食用。

4、食欲差者,宜适当食用能够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生姜、大葱、醋、酱、糖、胡椒、啤酒、葡萄酒等。

5、与高血压病相反,本病宜选择高钠、高胆固醇饮食。

氯化钠(即食盐)每日需摄足12~15克。

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猪骨头等食品,可以适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胆固醇浓度,增强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

页首低血压治疗偏方1、高丽参10克,炙甘草5克。

【制用法】水煎4小时,顿服。

【适应证】体位性低血压。

2、党参、枸杞子各10克,黄芪30克,陈皮、阿胶各15克,生地黄20克,升麻3克,防风、炙甘草各6克,五味子12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低血压自觉劳累或登高时头晕、心慌气短。

3、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

【适应证】低血压。

4、附子、牡蛎各15克,干姜、炙甘草各30克。

每日1剂,水煎2次,1次服下。

【适应证】急性低血压。

5、天麻、苏梗各12克,桂枝10克。

6、黄芪30克,党参20克,陈皮15克,柴胡、远志各12克,升麻、当归各10克,炙甘草6克。

7、法半夏、茯苓、白芍、钩藤各10克,党参、黄芪各12克,菊花6克,当归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适应证】老年体位性低血压。

页首治疗低血压民间小偏方1.核桃仁40克,党参30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次。

2.莲子20克,大枣6枚,生姜6片,水煎服,每日2次。

3.陈皮15克,核桃仁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次。

4.人参、莲子各10克,冰糖30克,隔水炖熟,吃莲子喝汤。

页首阿胶可改善低血压症状低血压是由于气虚、肾虚、血虚等原因导致的,如果是气血两虚,倒是可以考虑用补气血的阿胶,要是肾虚造成的,服用阿胶同时还要加上其他的药物,而且,不对症服用阿胶还会出现上火、食欲差等情况。

观察发现,许多低血压患者都是“林黛玉型”的,体型偏瘦、年轻体弱的女性居多,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适的症状,跟普通人没有两样,说明这些人从心脏泵出的血液完全能够提供身体循环所需,因此没有必要刻意服用阿胶补血。

如果低血压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等不适症状,倒是可以抓住冬季这个时机,适当服用阿胶。

因为,阿胶属于甘腻之物,容易引起上火、伤及脾胃,天气热的时候本身就没有胃口,如果服用阿胶更会影响食欲。

阿胶可以每天服用6—10克,可以用热水将其烊化开,放在微波炉里转1~2分钟,拿出来就可以服用了。

阿胶的味道有些人不太习惯,可以在其中加入冰糖、蜂蜜等调味。

同时可以在饭后服用,这样就不会造成反胃、恶心等情况了。

每天坚持服用,大约一个月左右,一些低血压的不适症状会慢慢好转。

如果掌握不好烊化阿胶的方法,也可以买阿胶珠,它像爆米花一样,轻轻一压就碎了,然后用热水一冲,就可以服用了。

页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