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3217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园林生态学Word格式.docx

景观的孔隙度(孔性):

指单位面积本底中的斑块数目。

斑块密度:

廊道密度:

廊道在本底中的数量。

景观多样性:

指生物圈内栖息地、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的多样性。

景观空间格局:

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景观异质性:

由景观的多样性和景观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景观要素属性的变异程度。

景观空间异质性:

是由景观要素类型的数量和比例、形状、空间分布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邻接关系所决定的空间不均匀性。

景观对比度:

景观之间的差异程度。

生态交错带:

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

边缘效应:

指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到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显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边缘:

任何两个生态系统相邻接处均形成一个过渡地带。

边界:

一生态系统结构边缘。

生态流:

景观生态六主要包括空气流,水流,养分流、动物流和植物流

景观边缘:

一景观结构的边缘。

成熟度:

景观中生态系统群落的发育程度。

源区:

景观流的发源地。

汇区:

景观流的终点。

转移概率:

物种从一个景观要素转移到另一个景观要素的概率。

干扰:

是指景观动态产生影响的所有非连续事件的总和,是景观异质性的主要来源之一,分为人为和自然两部分。

2012.4考试题

景观稳定性:

景观保持其原有状态的能力,及受到干扰回到原有状态的能力。

景观亚稳定性:

景观受到一定干扰后发生变化并达到可预测的波动状态。

二、填空题

1景观生态学以生态学为指导思想,它的主体来源于现代生态科学和地理科学学科的交叉。

2景观的功能通过生成功能、生态功能、等途径实现。

3、景观中各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景观流的相互作用途径实现的。

4、景观生态学在现代生态学分类体系中处于年轻分支的地位。

5、景观具有显著的边缘效应。

在景观生态学中,尺度以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表达。

6、景观中的生态流过程主要表现为扩散和运动两种方式。

7、空间异质性与景观过程是一种因果关系。

8、人类改造景观以提高景观功能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适当地增加景观的异质性,以获得更多的效益(即更多的生态流)。

9、景观生物多样性原理的中心思想是景观异质性可提高景观多样性的潜在机会。

10、景观不仅具有自然性,而且还具有文化性,因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会涉及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11、景观变化与干扰有关。

12、欧洲景观生态学是从生态系统中发展起来的,代表着景观生态学的传统观点和应用研究。

13、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整体论和系统论。

14、我国黄锡畴,李崇皜最先在《地理科学》上发表《长白山高山苔原的景观生态分析》成为国内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第一篇研究报告。

15、景观的GIS表达空间数据的两种基本途径是网格样方取样法型和网格样点取样法型。

1Forman和Godron认为组成景观的景观要素类型有斑块、走廊和本底。

2近年来,以斑块、廊道和基底为核心的一系列概念、理论和方法已逐渐成为了现代景观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Forman(1995)把它称为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底模式。

3斑块大小与物种数量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

4景观中的边缘效应有固有边缘和诱导边缘两种。

5通常采用长宽比、周长面积、分维数来说明斑块形状的复杂性及其作用。

7景观中走廊的起源成因有干扰、残余、环境资源等。

9按廊道的几何形态进行分类时,可分为线状、带状和河流等类型。

10宽度为10m的树篱是线状廊道。

宽度为20m的树篱是带状廊道。

11廊道具有传输通道、过滤和屏障、生境、物种源汇等功能。

12基底的判断标准有相对面积、连通性、动态控制作用。

13网络结构包括廊道和本底。

1、景观异质性的起源是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异生态演替和干扰。

2景观空间异质性通常可以分为空间异质性和功能异质性两大类型。

3人类、多种动物均需要2种以上景观要素才能生存与发展的事实充分证明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4景观异质性的主要内容包括有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时空耦合异质性、边缘效应异质性。

5相邻斑块的相似程度大,对干扰起着主要作用;

而相似程度小,对干扰起着次要作用。

6景观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往往呈现正相关分布的规律。

7若某一景观仅有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时,该景观的绝对丰富度为1,多样性指数为0,均匀度为0,优势度为1。

1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可分为内部要素作用、干扰两大类。

2在自然界,动物定居后在觅食、迁移、栖息过程,对景观有明显的干扰作用。

3人类活动作用下景观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干扰变化。

4按干扰的产生起源来分,干扰可以分为单一干扰和慢性干扰类型。

5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提高,环境资源斑块的数量直线下降,引入斑块的数量增加。

6随人类影响的增大,线状廊道数量上升。

带状廊道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7随人类影响的增大,外来物种数量上升;

而本地物种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8在不考虑时间尺度的情况下,景观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的形状,可由、和

参数来表征。

可组合成种变化模式。

9系统的非稳定性可能会出现新平衡代替旧平衡和新的可预测稳定状态未出现两种情况,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稳定性类型是水平趋势。

1各种景观生态学过程的具体体现形式总称为景观动态。

2通常把景观边缘的边缘效应作用称为边界功能。

3一个景观中,某一种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起到源区或是汇区作用主要是由这种景观要素的类型和物流的类型来决定的。

4流的基本观点有半透膜和源和汇。

5对于散布种子,成熟植被是源,新出现的裸地是汇。

6动植物运动的格局可以概括为连续运动和断续运动两种运动格局。

7凡先锋树种(多为r选择种)多靠风力、水力散布,散布的距离远,以便占据裸露的、刚受干扰的土地。

8顶极群落树种(多为K选择种)一般种子重、多靠动物散布,散布的距离近,这样能使后代所处的立地与亲代类似,继续在林中占据优势地位。

9影响植物分布区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地理和气候。

1天然景观中,各景观要素之间的对比度小,城市景观中,各景观要素之间的对比度大。

2天然景观的开放性弱,城市景观的开放性强。

3在天然景观中,各种生物繁殖体的散布距离较短,表现为粘滞性,在管理景观或农田景观中,生物繁殖体的散布表现为流动性。

4天然景观中,内部物种多于边缘物种。

三、单项选择题

1.景观要素强调的是(A)。

A异质性B动态性C不变性D均质同一性

2每一景观均是(A)。

A异质性B同质性C均匀的D不变的

3从恢复力来说,以下说法是正确的(B)。

A先锋群落小于顶极群落B先锋群落大于顶极群落

C先锋群落与顶极群落相同D有时先锋群落小于顶极群落

4从抵抗力来说,以下说法是正确的(A)。

A先锋群落小于顶极群落B先锋群落大于顶极群落

5景观生态学的主体来源于(B)的交叉。

A景观学与地理学B生物与景观学C生态学与地理学D生物学与生态学

6景观生态学首先是在(A)形成的。

A欧洲B北美C亚洲D北美与中国

7、荷兰和德国的土地生态设计如佐讷维尔德Zonneveld和Haber国家公园景观规划,属于(A)。

A欧洲景观生态学学派B北美景观生态学学派C亚洲景观生态学学派D中国景观生态学学派

8、1939年,(B)最先提出景观生态学一词,并认为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的(景观)和生物学的(生态学)科学观点相结合的产物。

A德国的地理学家洪堡BTroll(特罗尔)C美国的FormanD德国的帕萨格

9、每个景观是由(A)组成的,因此每一景观均是一个异质性的地域。

A斑块B廊道C基底D生态系统

1居住地如乡村、城市等属于(B)。

A走廊B引入斑块C本底D环境资源斑块

2在湖南省植物园的高尔夫球场属于(B)。

3景观中的林带、河流是(D)。

A干扰B本底C斑块D走廊

4城市化进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小片林地和农田属于(A)。

A残留斑块B引入斑块C干扰斑块D环境资源斑块

5森林中的沼泽地、沙漠中的绿洲是(D)。

6周转率最低的斑块是(C)。

A干扰斑块B残余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引入斑块

7恢复到原来本底状态的速度最快的斑块是(B)。

A干扰斑块B残块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引入斑块

8对于大斑块来说,内缘比(C),(边缘效应为正效应)边缘上的能量和物质占的分量就(D)。

A相等B不变C大D小

9对于小斑块来说,内缘比(D),(边缘效应为正效应)边缘上的能量和物质占的分量就(C)。

10为便于物种的扩散可(B)。

A规划保护区成圆形B将几个保护区用走廊连接起来C设计多个小的保护区D使保护区尽可能大

11为了能够反映组成景观的斑块成因特征,可采用以下(A)方法来表示景观斑块的数量结构。

A群落类型或生态系统类型;

B景观中各个斑块的起源类型;

C各斑块面积的大小等级及相应数量;

D景观中各斑块的形状类别。

12为了能够反映组成景观的斑块形状特征,可采用以下(D)方法来表示景观斑块的数量结构。

13景观中斑块形状系数(B)。

A小于或等于1B大于或等于1C有时小于1,有时大于1D无法确定

14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分析,(D)是生物保护设计中首要保证的设计要素。

A斑块的形状B斑块的面积C斑块间的距离D斑块的形状、面积及斑块间的距离

15环境资源上的差异造成的边缘为(A)。

A固有边缘B诱导边缘C人为边缘D干扰边缘

16景观中单位面积范围内斑块数越高,景观破碎化程度(B)。

A越低B越高C可能会高,也可能会低D与斑块数多少无关

17森林与沼泽之间过渡区是(A)。

A固有边缘B诱导边缘C环境资源斑块D人为造成边缘

18在城市景观中,可用(C)说明城市道路网络的连接程度。

Aα指数Bβ指数Cγ指数D三种指数都不能说明

19在城市景观中,可用(C)说明城市道路网络的闭合性。

20在城市景观中,城市道路网络的连接程度α指数的大小范围是(A)。

A0-1.0之间B1-10之间C1-100之间D0-5.0之间

1对同一景观来说,研究尺度越大,其空间异质性(D)。

A无法确定B不变C越强D越弱

2一般来说,同一景观,观察尺度越小,其空间异质性(C)。

3热带干旱草原地区的树木斑块,它们以大量平行带的方式均匀地分散在整个热带干旱草原内,产生了明显的“矮灌丛”植被,景观表现为明显的均匀,我们把这种景观的异质性称为(A)。

A大异质性B小异质性C“矮灌丛”景观D均质性

4在高山(喜马拉雅山等)山坡上,山顶附近的景观要素(如居民点)与谷底附近的完全不同即在研究区域内的两个极端,我们把这种景观的异质性称为(B)。

A大异质性B小异质性C“引入”景观D均质性

5两个景观的类型多样性指数相等,那么两个景观异质性(C)。

A完全不一样B完全一样C可能不一样DA、B、C都不对

6在干旱地区,河流与冲积扇两者之间的关系是(D)。

A负关联B正关联C不相关D随机关联

7在城市景观中,公园和工厂在空间上的联系是(D)。

A负关联B正关联C不相关D有时不相关

8组成景观的各要素所占的面积比例相同,其空间异质性(C)。

A较弱B较强C与各景观要素的面积无关,即不发生变化D有时增强,但大多数是减弱

9景观中,长条形、不规则的斑块增多,空间异质性(C)。

A减弱B增强C与斑块的形状无关,即空间异质性不发生变化D有时增强,但大多数是减弱

10某一景观中,由占优势的两种景观要素组成,它们彼此之间犬牙交错出现,且共同具有一个边界。

该景观的结构类型属于(C)。

A网状格局或水系格局B散斑格局或镶嵌格局C交叉格局或指状格局D棋盘状格局

11某一景观主要由线状要素构成的,如农田防护林网;

不规则者如城乡交错带的道路网。

该景观的结构类型属于(A)。

1景观异质性一般对景观的稳定性(D)

A不利B有利C无影响D不确定

2一般认为中等干扰对景观异质性的形成(B)。

3天然景观中,斑块面积大,主要由(A)组成的。

A环境资源斑块和干扰斑块B引入斑块和残余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和引入斑块D干扰斑块和残余斑块

4在城市景观中,斑块一般面积较小,主要由(B)组成的。

1一般来说,景观中某一斑块或生态系统的生物量越大,成熟度越高,其成为(A)可能性就越大。

A源区B汇区C源区和汇区D无法确定

2城市中的植物园或树木园,主要是在以下的(B)作用下形成的。

A扩散运动B物流C携带运动D扩散运动、物流和携带运动三种运动

3人们采用各种容器和运输工具来搬运物质的运动,称为(B)。

4在景观中最容易形成高度的聚集性(团聚性)格局的运动方式是(B)。

3地表径流的大小可用径流系数来表示。

径流系数介于(A)。

4土壤侵蚀是景观内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一种负面影响过程。

这一过程是(C)。

A扩散运动B物流C携带运动D扩散运动、物流和携带运动三种运动都是

1不同的景观类型抵抗力类型不同,天然景观主要抵抗(A)。

A衰老B干扰C病虫害D污染

2不同的景观类型抵抗力类型不同,天然景观主要抵抗(A)。

四、简答题

1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方面?

景观具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某一景观的基本特征?

p8,5

答:

研究内容包括:

(1)景观结构;

(2)景观功能;

(3)景观动态;

(4)景观规划与管理

特征:

(1)是一个生态系统;

(2)具有一定的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

(3)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2在景观生态学中,等级结构理论的根本作用是什么?

p27答:

明确提出了在等级结构系统中,不同等级层次上的系统都具有相应的结构、功能、过程,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也不相同。

特定的问题既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也就是在一定的生态系统等级水平上加以研究,还需要在其相邻的上下不同等级水平和尺度上考察其效应和控制机制。

3国际景观生态学有哪些主要学术流派?

各有什么特点?

p13

(1)欧洲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重点是人类经营的生态系统为主的景观;

(2)俄罗斯的景观地球化学研究:

重点在景观区划与景观地球化学方面突出自己的特色;

(3)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土地生态分类研究:

重点土地分类、土地生产力平均与利用原则、方法和分类体系。

(4)美国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

重点是研究景观生态学过程、功能及变化的研究特色;

(5)中国的景观生态建设;

在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建设和景观生态管理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4景观生态学有哪些主要的基本原理?

p39答:

(1)景观的系统整体性原理;

(2)景观生态研究的尺度性原理

(3)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的原理;

(4)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

(5)景观的文化性原理;

(6)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

5研究景观时为什么要考虑尺度?

(1)特定的景观生态学问题对应着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2)尺度分析和尺度效益对于景观生态学具有重要人的意义,尺度分析一般是将尺度上的斑块形状规则化和景观异质性减小。

尺度效应表现为随尺度的增大,景观出现不同类型的最小斑块,最小班块面积逐步减少。

(3)时空尺度具有对应性和协调性,研究地区愈大,相关的时间尺度愈长。

景观系统常可以将景观要素的局部不稳定性通过景观结构加以吸收和转化,使景观整体保持动态镶嵌稳定结构。

(4)大尺度空间过程包括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生境破碎化、引入种的散布、区域性气候波动和流域水文变化等。

其对应的时间尺度是人类的世代是景观生态学最为关注的时间尺度,即所谓“人类尺度”,是分析景观建设和管理对景观生态过程影响的最佳尺度。

1简述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对景观规划与管理有何指导作用?

一个岛屿中种的数目代表了迁入和灭绝之间的一种平衡,迁入率主要决定于岛屿的隔离程度,隔离的越厉害,迁入率越低,远岛的迁入率远低于近岛,大岛的种群灭绝率比小岛高,不容易灭绝,对于一个既定的岛屿而言,都有一个迁入率和迁出率相平衡的点。

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1)一个大的斑块比小斑块保存的物种多;

(2)一个单一的大斑块比总面积相等的几个小斑块好;

(3)如果要设计多个小斑块,尽量靠近一些,以减少隔离程度;

(4)几个斑块成簇状配置,要比线状配置要好;

(5)将几个小斑块用廊道连接起来,有利于物种的扩散;

(6)尽可能使斑块成圆形。

2简述斑块大小影响斑块中物种多样性的机制。

或斑块的大小如何影响斑块中物种多样性?

p75

斑块中的物种数目会随着斑块的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初期增加的速度很快,当接近斑块生境最大承载时就会慢慢停止;

生境斑块的生物样性还取决于物种的迁入速度灭绝速率之间的动态平衡.

3从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理解,为什么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求配置多种形状的斑块?

(生态学与美学的统一观点)p76答:

斑块形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很大,相同面积的生境斑块,形状规则的斑块,其内缘比高,内部生境面积大.圆形或正方形斑块与相同面积的矩形斑块相比,具有较多的内部面积和较少的边缘,与本底相互作用较小,斑块内部最大直线距离较短,内部障碍小,生境异质性也较小;

而狭长斑块可能全是边缘带,其总边界较长,内缘比率低,内部种稀少。

4如何描述长沙市景观中某一条路(如芙蓉路、韶山路)的结构特征?

p81答:

以韶山路为例,道路即是廊道.

(1)曲度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两点间实际距离与直线距离之比,有的较直,有的则蜿蜒伸展,

(2)连通性是廊道在空间上连续程度的量度,

(3)间断和结点沿廊道的分布不是随机的,

(4)廊道宽度直接影响廊道的功能,

(5)廊道结构从横断面上来看一般由一个中央区和两侧的边缘区构成。

5从斑块的大小、斑块的形状角度出发,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同岛屿题目)

6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简述景观破碎化的生态后果。

P162答:

(1)景观的破碎化过程是降低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过程之一,

(2)植被的破碎化能形成不同的景观格局,给景观生态过程带来不同的影响,

(3)景观的破碎化使斑块对外部干扰表现得更加脆弱,

(4)破碎化对许多生物物种和生态过程均有负面影响。

7为什么说合理的道路密度成为了城市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道路即廊道,廊道是景观的重要组分,其主要功能可归纳为传输通道功能、过滤和阻抑功能、生境功能、物种源一汇功能还有观赏功能,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合理的道路密度更能发挥这些功能。

1可以从哪些途径来提高景观的空间异质性。

P94

(1)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异

(2)生态演替(3)干扰

2景观多样性可分为哪些类型?

研究景观斑块类型多样性可采用哪几种指标?

p92答:

(1)景观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景观斑块类型多样性、景观斑块形态多样性和景观斑块镶嵌格局多样性等方面

(2)主要用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进行测度.

3如何判断景观异质性是促进还是减弱干扰在空间的传播?

景观异质性是否会促进或减弱干扰在空间上的扩散,将由哪些因素来决定的?

p153?

(3)因素:

气候变化、地貌形态、岩石和土壤、流水和水文变化、植被变化、干扰。

4可从哪些方面去研究森林景观和城市景观的空间异质性?

//可从哪几个方面研究景观的空间异质性?

p160

(1)边缘式

(2)廊道式

(3)单核心式

(4)多核心式

(5)散布式

(6)随机式

5简述景观多样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可从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加以说明)。

P98

(1)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景观异质性导致生物多样性,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互相促进,森林破碎化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2)干扰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原理:

适度干扰说

1影响景观的结构人类驱动因子主要包括哪几个?

p172

(1)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干扰方式主要有旅游、狩猎、采集、采樵、污染等

(2)人类对管理景观的改造作用主要方式有开垦与农业种植、农田防护林建设、森林采伐与更新、人工造林、围栏草场(3)人类对人工景观的构建作用主要有方式有水利工程建设、围湖造田与梯田建设、河堤建设、城市建设

2影响景观形成的自然驱动因子有哪些?

p156答:

主要包括地质地貌的形成、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